APP下载

腹腔镜下不同子宫切除术式对子宫肌瘤患者生活质量及盆底功能的影响

2021-02-02孟维杰

当代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盆底肌瘤腹腔镜

孟维杰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山东 滨州 256603)

子宫肌瘤是一种发生在女性生殖器官的良性肿瘤,好发于30~50 岁的女性,发病率为21%~32%[1-2]。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子宫病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正常生活。子宫肌瘤患者会出现月经紊乱、腹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导致不孕或流产。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及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是主要手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手术的要求不仅是治愈疾病,更重要的是以最小的手术创伤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3]。随着微创手术器械和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全子宫切除术和子宫部分切除术是常见的手术方法。而不同的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方式可能会造成不同程度盆底结构破坏和盆底神经损伤,进而引起患者性功能障碍和相关的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下不同子宫切除术式对子宫肌瘤患者生活质量及盆底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年龄31~51 岁,平均(45.21±2.66)岁;体质量51~78 kg,平均(62.24±4.67)kg;单发子宫肌瘤16例,多发子宫肌瘤19 例。观察组年龄31~52 岁,平均(45.68±2.21)岁;体质量51~79 kg,平均(62.56±4.12)kg;单发子宫肌瘤15例,多发子宫肌瘤20 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诊断确诊为良性子宫肌瘤者;②有手术指征并选择手术治疗者。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者;②术前盆底肌功能异常者;③子宫内膜异位症者;④严重盆腔感染者;⑤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衰竭者。

1.2 方法 手术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患者麻醉后取膀胱截石位,并留置导尿管。对照组实施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首先建立CO2人工气腹,在肚脐下1 cm处切开,第1根0.5 cm套管针放置在右下腹部McBurney 切口。将第2 根1 cm 套管针置入左下腹McBurney切口。用血管钳或PK刀切断卵巢圆韧带和固有韧带,双极电凝后切断膀胱,从开放的子宫膀胱腹膜的反转处向下推膀胱。用PK 刀处理阔韧带,电凝切断邻近子宫5~10 mm 处的薄弱组织。最后结扎子宫下段作为固定点。用15~20 mm 锯齿刀将子宫从阴道中取出,缝合阴道残端,冲洗盆腔。

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三角形子宫切除术。先将垂体后叶素稀释剂注入子宫体肌层,用超声凝固刀从双侧输卵管间质部0.5~1.5 cm处垂直切开子宫前后壁,避开子宫内动脉,切除包括子宫内膜在内的子宫前后壁肌层。子宫前壁、后壁及两侧断端用可吸收线U形缝合,形成新的子宫小体。手术切开阴道前穹隆组织,保护膀胱,将膀胱向上抬入盆腔,慢慢取出子宫体,最后冲洗盆腔止血,结束手术。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包括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每项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③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对照组(n=35)观察组(n=35)t值P值术中出血量(mL)186.33±33.16 131.64±12.51 9.129<0.001手术时间(min)194.56±22.63 171.21±11.25 5.466<0.001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3.25±1.18 2.19±0.72 4.537<0.001术后排气时间(h)38.45±5.37 26.72±3.54 10.789<0.001住院时间(h)8.23±2.14 6.11±1.58 4.715<0.001

2.2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对照组(n=35)观察组(n=35)t值P值心理功能治疗前81.11±2.34 81.13±2.91 0.032 0.975治疗后85.12±3.01a 89.56±4.21a 5.076<0.001社会功能治疗前75.63±3.25 75.58±3.21 0.065 0.949治疗后84.24±4.11a 92.45±4.35a 8.116<0.001生理功能治疗前78.54±4.21 78.60±4.28 0.059 0.953治疗后90.15±4.12a 95.19±4.27a 5.025<0.001

2.3 两组盆底功能比较 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盆底功能比较[n(%)]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器官良性实性肿瘤,由平滑肌组织增生引起,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主要症状有白带增多、贫血、低血糖、月经增多、子宫出血,除了给患者带来疼痛外,还会造成精神压力,甚至不孕不育[4]。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妇科普查的广泛开展,子宫肌瘤可早期发现,及早治疗。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传统的子宫肌瘤手术为开放手术,创伤大,出血多,腹部瘢痕明显,盆腔广泛粘连的可能性较高,虽然开放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去除肌瘤,防止肿瘤恶化,但疼痛剧烈,恢复时间较长[5]。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观等优点,医护人员通过腹腔镜的同步影像系统可全面掌握患者子宫肌瘤的大小和位置,在子宫肌层切开前,于子宫肌瘤部位注射少量垂体后叶素,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确保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6-7]。

由于女性生殖器官结构的特殊性,多次流产、月经、性行为、宫腔操作不当等均可导致子宫病变,多数患者需接受子宫切除术[8]。对于子宫肌瘤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和子宫部分切除术均可有效切除患者的肿瘤,但对患者的影响却存在差异。全子宫切除术须切除患者整个子宫,虽可彻底切除肿瘤,但易对患者子宫周围的组织和神经造成较大的损伤,此外,全子宫切除术也不利于患者的盆底功能康复[9-10]。子宫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可调节女性的内分泌系统。因此,全子宫切除术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盆底功能、内分泌和正常的性生活[11-12]。而子宫部分切除术只切除肿瘤发生部位,不影响宫颈和宫颈其他部位,与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不良影响较小,可减少对患者卵巢、阴道等部位的损伤,术后仍可保持正常的生活质量[13]。腹腔镜下三角形子宫切除是子宫部分切除术中的一种,术中仅进行子宫楔形切除,骨盆解剖结构基本不变,术后仍有一条脊索子宫,保持子宫内部韧带的相对解剖关系,仅去除子宫体中部,且术中未切断子宫动脉,使卵巢基本保持丰富的血运供应状态,可促使性激素受体继续发挥作用,避免卵巢早衰[14],同时,三角形子宫切除术形成两段子宫后,子宫壁和子宫内膜之间由于伤口整齐,易于缝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治疗后生活质量、盆底功能均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三角形子宫切除术可有效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不同子宫切除术式对子宫肌瘤患者生活质量及盆底功能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实施腹腔镜下三角形子宫切除可更好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盆底肌瘤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