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源CT扫描诊断脊柱骨折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价值研究

2021-02-02张海滨

当代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平片椎管椎体

张海滨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放射科,辽宁 本溪 117000)

脊柱骨折属于医院骨科较常见的一类骨折疾病,多因受间接、直接外力所致,以脊柱剧烈疼痛、畸形为典型症状表现,常伴脊髓损伤,可能会诱发慢性腰痛、单纯压缩骨折甚至截瘫等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危及生命安全,致残率与致死率均较高[1-2]。为准确、及时治疗,临床应重视对脊柱骨折疾病的检查诊断,放射X 线平片为脊柱损伤基本、常规检查手段[3],但其检查准确性并不高,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CT扫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相关疾病诊断工作中,相较于放射平片检查,其疾病诊断准确性更高,应用效果更显著。基于此,本研究选取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双源CT 扫描诊断脊柱骨折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1 200 例脊柱骨折患者,其中男690 例,女510 例;年龄23~74 岁,平均(48.57±8.59)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423例,重物砸伤357 例,摔伤246 例,其他原因174 例;损伤部位:腰椎损伤468例,胸椎损伤323例,颈椎损伤297例,骶尾椎损伤112例,所有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压痛等症状。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同意。

纳入标准:①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患者均符合脊柱骨折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脊椎相关疾病者;②有严重意识障碍、精神疾病,难以配合临床检查操作者。

1.2 方法 放射平片检查:将西门子AXIOM Aristos FD系列作为放射平片X 射线仪器对患者进行检查,参数如下:电压120 kV,电流500 mA,管旋转速度:0.4 r/s,指导患者取侧卧位,基本点基线选择患者的腰椎上缘处,分别正位、侧位对其损伤位置进行摄片。CT 扫描检查:用西门子双源CT 开展扫描检查工作,取仰卧位,螺旋方式,设置相关参数,其中电流为100 mA、电压130 kV、层厚5 mm、层距5 mm。操作人员横断面扫描患者受损位置,过程中确保胸腰椎体、扫描线之间处于平行状态。完成扫描操作后,系统整理、分析原始数据,经技术整理显示,螺距间距0.7 mm,层厚1 mm。

所有患者均由检查科同一人员进行检查,由2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共同阅片。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及综合评分情况。脊柱骨折病情:椎管狭窄、椎管容积改变、骨折片突入椎管、骨折片移位。脊柱骨折位置:前柱骨折、中柱骨折、后柱骨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检查方法影像学体征结果比较 CT 扫描的骨折片突入椎管、椎管狭窄、骨折片移位、椎管容积改变的检出率高于放射平片检查,放射平片+CT扫描各指标检出率高于CT扫描、放射平片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方法临床影像学特征结果比较[n(%)]

2.2 不同检查方法骨折部位诊断比较 CT 扫描检查脊柱骨折患者的中柱骨折、后柱骨折检出率高于放射平片检查,放射平片+CT 扫描检查准确率高于CT 扫描、放射平片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检查方法骨折部位检出情况比较[n(%)]

3 讨论

脊柱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由间接性、直接性外力侵袭所致,如施工过程中劳作人员因意外于高空处坠落,其脚或臀部最先着地,在重力冲击作用下脊柱极易发生骨折,又或者是在劳动期间受外来重力作用致脊柱骨折,此种为间接性外力侵袭;又如在交通事故中,患者身体受到相关车辆撞击,此属于运动后产生的直接性外力作用,患者脊柱因无法抵抗该重力撞击而发生骨折,其后果非常严重,极大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脊柱骨折对人身体造成的伤害极大,若患者骨折程度表现为轻度,会有身体局部麻痹无感、肌肉乏力等临床表现,可在了解、掌握具体病情基础上进行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治疗成功率,且术后所需身体恢复时间也相对较短;但若患者为重度脊柱骨折,甚至可能是粉碎性骨折,则通常会表现出正常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失禁、全身自脚部均无知觉等临床症状,危及生命安全,即使接受手术治疗仍存在较高危险性。所以,为及时准确掌握患者具体病情,以此为根据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临床上必须对脊柱骨折疾病诊断方法的应用尤为重视,做到早期诊断、及时对应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其生存与生活质量。但人体脊柱结构相对复杂,主要由多种形态的关节、骨架构成,所以具有复杂的解剖结构,再加上致骨折原因各不相同,临床总体上的诊断难度较大。通常情况下,对脊柱骨折患者临床上多通过影像学技术进行检测,医生具体治疗方案制定前行影像学检查,待病情严重程度、骨折位置等信息明确后再开始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做到对症治疗,利于提高临临床疗效、改善预后效果。在脊柱骨折检查诊断工作中,放射平片检查为最传统、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检查手段,通常作为脊柱骨折初检方法,亦为首选方法,具有如下应用优势,检查过程中能清晰显示患者的生理曲线、椎体、椎体间隙、附件形态,同时可呈现侧块分离、环椎前后骨折线、弓断裂、椎体变形等骨折征象。但也存在应用弊端,因椎体结构重叠、复杂等因素干扰,很难清晰显示患者的具体骨折情况,仅可定位损失部位,整体准确性较低[4-5]。本研究结果显示,CT 扫描检查的骨折片突入椎管、骨折片移位、椎管狭窄、椎管容积改变等检出率,及中柱骨折、后柱骨折的骨折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放射平片检查,且检查综合评分明显低于放射平片检查(P<0.05),由此可说明CT 扫描技术对脊柱骨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较传统放射平片检查的效果更显著,能更清晰显示影像学体征、骨折部位,医生可更好掌握患者骨折程度,临床应用价值高[6]。CT 扫描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优势显著,可清晰显示患者的脊椎前柱、脊椎中柱、脊椎后柱,及病情、具体骨折位置、骨折性走向、骨性椎管解剖结构,能有效判定患者骨折脊柱现状的稳定性[7]。同时,经CT扫描检查,能清晰显示患者骨性椎管形态,有效判定椎管狭窄程度,并对椎管横截面积予以精准测量,通过相关数据观察,对是否损伤、压迫患者脊髓情况进行判定。此外,经CT 扫描检查诊断,可显示患者脊髓、椎管间的关联性,这对增强手术治疗效果、改善疾病预后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9]。CT 扫描技术能全方位对脊柱骨折患者的脊柱前柱、脊柱中柱、脊柱后柱实施扫描操作,可清晰显示具体骨折部位,明确其骨折类型,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易明确椎体骨折性质、脊椎受压程度、脊柱骨折稳定性,从而为医生制定详细治疗方案提供更科学的临床依据,能有效弥补放射平片诊断的不足,而放射平片检查可弥补CT 检查空间分辨率问题,因此,两者具有互补的特点[10]。综合性分析可见,在脊柱骨折中,应用放射平片+CT扫描检查进行联合诊断,诊断效果更理想。本研究指出,在进行CT 扫描检查时,需注意的是,轴位CT 能清晰显示患者体内细小骨碎片、多条骨折线,但在椎体压缩程度、椎体脱位、脊椎骨折等水平方向走行的诊断上并非相当准确,易有漏诊情况出现。

综上所述,对脊柱骨折患者实施CT扫描检查诊断,其影像学体征、骨折部位检出率高于放射平片检查,但放射平片、CT 扫描检查联合应用,诊断效果更显著,可弥补两者不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平片椎管椎体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礞石滚痰汤联合奥氮平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