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用于冠心病临床治疗的效果探讨
2021-02-02徐洪庆
徐洪庆
(辽宁省辽阳辽化医院心血管内科,辽宁 辽阳 111003)
近年来,受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不断变化等因素影响,冠心病发病率不断攀升,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极大威胁。该病主要引发原因为冠脉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并导致血管阻塞或管径变窄等,心肌出现缺氧、缺血或坏死等症状,及早确诊病情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控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身心健康及提升其生活品质有重要价值[1]。本研究旨在探讨经导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31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3例,女58例,年龄31~86 岁,平均年龄(54.35±5.36)岁;依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Associ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46例,Ⅲ级 49 例,Ⅳ级36 例;病程6 个月~8 年,平均(3.46±1.19)年。由于急性心肌梗死而接受急性支架植入术患者58例纳为甲组,由于急性心肌梗死而行择期支架植入术的患者16例纳为乙组,由于非ST段抬高性心梗及不稳定性心绞痛而行择期支架植入术的患者57例纳为丙组。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经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心肌酶学检查、冠脉造影检查等检查方式确诊病情;生命体征较为稳定且具有正常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者;治疗积极性及配合度均较高者。排除标准:合并重度出血性疾病者;全身合并症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者;内分泌功能异常者;重度生殖系统感染者;合并活动性心肌炎者;肥厚性心脏病者;恶性肿瘤者;中途退出本研究者[2]。
1.2 方法 指导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术前3~5 d口服75 mg氯吡格雷(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120)、200 mg 阿司匹林(四川太平洋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51021475),根据患者病情为其提供其他抗心绞痛药物及钙离子拮抗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日服用氯吡格雷300 mg、阿司匹林300 mg[3]。经股动脉或者桡动脉导入所有支架,完成局部穿刺后将6~7 F鞘管放入并插至左冠状动脉造影管,钩住左冠状动脉口并注入对比剂,然后为患者实施多体位投照。完成左侧操作后以右冠状动脉造影管将右冠状动脉口钩住,注入对比剂并行多体位投照。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后通过动脉鞘侧壁加入5 000~7 000 U 肝素(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319),肝素追加剂量为1 000~2 000 U/h,发现病变部位后为需要植入支架患者沿导管位置将微导丝置入病变部位,依照血管直径沿微导丝植入球囊以取得预扩张效果,待取得扩张效果后将球囊撤走并应用球囊支架,选择直径1.1∶1大小支架,沿微导丝支架进入病变部位,然后通过12~14 atm 高压置入支架,再次为患者实施造影检查以判断支架植入情况[4]。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支架植入情况;②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检测并比较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N 末端B 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患者LVEDD及LVEF,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NT-proBNP。③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应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估患者疾病认识程度(DP)、治疗满意度(TS)、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情况(AF)、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等,评分越高则病情改善效果越理想;④对患者进行为期1 年的随访,调查患者术后心绞痛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情况分析 共植入143个支架,其中植入成功130例,失败1 例,主要由于动脉严重屈曲,导致导管后坐力不佳,无法达到靶部位,支架植入成功率为99.24%。
2.2 3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甲、乙、丙3 组患者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假性动脉瘤等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2.07%、12.50%、8.77%,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82,0.914,0.897),见表1。
表1 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患者LVEDD及NT-pro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LVEF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见表2。
2.3 治疗前后患者SAQ 评分比较 治疗后,患者DP、TS、AS等各项指标SAQ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s)
时间治疗前(n=131)治疗后(n=131)t值P值LVEDD(mm)54.67±7.65 39.61±6.94 5.207<0.05 LVEF(%)48.67±5.79 65.35±6.02 6.144<0.05 NT-proBNP(pg/mL)3 305.79±897.53 1 524.35±895.46 13.207<0.05
表3 治疗前后患者SAQ评分比较(±s,分)
表3 治疗前后患者SAQ评分比较(±s,分)
时间治疗前(n=131)治疗后(n=131)t值P值DP 7.39±2.14 13.09±2.16 4.011<0.05 TS 10.57±2.56 18.71±2.49 4.735<0.05 AS 3.42±1.22 4.57±1.18 3.965<0.05 AF 8.53±3.12 12.04±3.09 3.295<0.05 PL 30.15±5.34 45.62±5.29 6.184<0.05
2.4 随访结果分析 术后心绞痛发作患者5 例,总发生率为3.82%;支架内再狭窄患者4例,总发生率为3.05%;并发症患者1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40%。
3 讨论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心内科疾病,临床表现包括胸部压榨性疼痛、胸闷、乏力、心悸及心绞痛等,可迁延至后背、颈部及手臂等部位,严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该病与遗传、环境、饮食习惯、体育锻炼等因素存在重要关联[5]。由于人们生活、工作压力不断加大及我国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强,冠心病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临床治疗方式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术、支架植入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药物治疗等,其中,经导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具有疗效确切、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低及手术安全性高等特点,临床治疗效果理想[6]。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路径较多,常用入路方式包括经股动脉入路及经桡动脉入路,其中,经股动脉入路具有血管畸形发生风险低、操作简单等特点,但穿刺过程中易出现患者周围神经及血管受损现象,且穿刺时需要制动下肢,易加重患者不适感,术后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因此,患者接受度相对较低[7]。
经桡动脉支架植入术可将导管直接插入冠状动脉开口部位,将对比剂注入冠状动脉后能直接取得显影效果,有助于临床准确判断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桡动脉位置相对较浅,穿刺过程中不会对重要神经或血管造成损伤,能明显降低由于侧支循环建立不全而造成的穿刺部位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假性动脉瘤及静脉瘘等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对患者迷走神经反射造成的不良影响,有助于降低心率减慢及反射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对患者体位无特殊要求,患者术后可及早下床活动,能有效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8]。本研究结果显示,支架植入成功患者130 例,失败患者1 例,支架植入成功率为99.24%;甲、乙、丙3 组患者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假性动脉瘤等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LVEDD及NT-pro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LV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术后心绞痛、支架内再狭窄总发生率分别为3.82%、3.05%,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40%。表明经导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成功率高,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病情改善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综上所述,经导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安全性高,患者预后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