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音乐与服装表演策划相融合研究
——评《服装与表演艺术》

2021-02-02李冬梅

印染助剂 2021年1期
关键词:表演艺术民族音乐策划

李冬梅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南阳 473000)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服装是人类社会普遍使用的物品;但从人类文明传承、演化、创新等综合维度来看,服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包含衣物、鞋帽、配饰等多元化产品,既满足了基本的御寒、保护、遮羞的功能,也蕴含着一个民族独特的审美取向。民族文化范畴内的审美观念对服装设计理念、时尚潮流、服装穿着导向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服装文化具有高度开放性,我国作为服装生产和消费大国,服装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不同民族服装的审美特征。因此,服装表演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既可以被视为以服装为媒介的民族文化传播渠道,也可以看作是以服装为中心的舞台艺术门类,是现代服装文化的重要衍生行业。郭海燕的《服装与表演艺术》一书从民族音乐视角切入,以融合思维对服装表演策划相关领域展开研究,赋予了服装表演艺术丰富的内涵。全书具有以下3方面特色。

1 立足多元美学界定服装表演价值,理论权威且富有借鉴性

民族音乐艺术与服装表演文化虽然在美的呈现形式上有所不同,但都遵循一定的审美原则,在不同的美学体系中互鉴互通。本书立足融合思维展开研究,从多元美学角度论证了两者的统一性,其中多元美学主要包括西方美学、中国美学、表演美学3大体系,又以西方美学中的古希腊美学、中国美学中的天人合一境界和表演美学中的综合美感效果为主导,这为界定服装表演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直观上看,服装表演是一种文化和艺术的演绎,具象层面的演绎凸显服装的实用价值,如旗袍、汉服等中国传统特色服装秀,在向海外输出中国服装产品、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国优秀文化。抽象层面的演绎凸显服装的审美价值,通过模特表演、舞台布景呈现、音乐氛围渲染等形成一种综合效应,使人们产生一种心理层面的美感,实现不同文化背景下消费主体的审美移情。

值得关注的是,本书所引用的理论始终站在民族文化立场,如西方美学突出了柏拉图、鲍姆嘉通、康德等人的观点,中国美学突出儒释道对审美标准的阐释,中西方对比视域下,进一步增强美学理论的权威性,对当代研究服装表演价值具有相互借鉴意义。

2 倡导民族音乐与服饰文化相融合,观点新颖且具有可行性

本书对服装表演的描绘非常生动。设计师通过对灵感、理念、想象力的转化,设计和裁制出形式各异的服装,并挑选气质、内涵、外在等与服装相匹配的模特妆容,在合适的音乐伴奏下进行T台走秀表演。作者描绘的这一场景中,音乐是一个重要的氛围营造工具,而表演艺术就是通过一系列表象因素的综合演绎,使其符合服装表演形式美的法则。因此,倡导民族音乐与服饰文化相融是服装表演策划的应有之义。本书深入解剖了在民族音乐特定服装风格(纯粹中式风格、中西合璧风格)背景下的审美体验,并指出在众多影响服装表演的因素中,民族音乐是辨识度最高的一种,这源自于民族音乐所蕴含的个性和性别的差异,如古筝富有女性的阴柔婉约之美,笛箫富有男性的阳刚洒脱之美。本书倡导民族音乐与服饰文化融合的同时,提出了服装表演“形式美法则”的观点,具有一定新颖性和可行性。

3 建构现代服装表演策划全新范式,方案具体且突出实用性

《服装与表演艺术》一书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形象塑造、人体美学、审美体系和艺术风格4个方面,它们都是服装表演策划过程的关键因素。本书还突出了现代性的特征,如形象塑造、服装品牌建设、服装营销以及服装消费引导等都属于现代消费领域的研究背景。因此,民族音乐作为服装表演策划方案的组成部分,不能进行简单继承和机械运用,还要契合现代文化审美需求,这有助于服装表演锦上添花的效果。本书提供的方案非常具体,一个完整的服装表演策划方案要经历审美心理分析、审美理念甄选、审美体系建设3个步骤,以保证不同“服装表演秀”的风格突出、协调统一。尤其可贵的是,本书从不同类型的服装产品入手,制定了民族音乐与之融合的标准,如古典风格服装表演适合选用古风韵味浓厚的民族音乐,夸张风格服装表演可采用“激昂民乐+摇滚乐”结合形式。

整体来讲,本书从不同侧面论证了民族音乐与服装表演策划相融合的论点,理论论据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实践论据又多为经验之谈、可付诸运用,对我国当代服装表演艺术创新具有启迪意义。

猜你喜欢

表演艺术民族音乐策划
台北表演艺术中心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本期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