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体育院校网络在线体育课程开展现状

2021-02-02向程菊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精品课程体育

陈 仔,向程菊

1 前言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向世界宣告: “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互联网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与社会其它行业一样,中国,乃至于全世界的教育行业都受到了互联网的深刻影响。 “+” 代表着添加、联合之意,当今社会涌现的 “互联网+农业” 、 “互联网+教育” 、 “互联网+商业” 、 “互联网+艺术” 等一系列 “互联网+XX” 模式,简而言之,可称为互联网+传统行业。经查阅大量文献后,对 “互联网+体育” 的内涵可表述为:借助现代化互联网技术,在与传统体育教育行业深度融合的基础上,改革过去 “教师与学生” 、 “学生与学生” 的单一教学活动,通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搭建网络在线体育课程平台等方式,用以促进传统体育教学行业的创新升级,同时也能更进一步形成新兴体育教学模式。 “互联网+” 思维模式和活动方式给传统教育理念和形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同时也全力促使教育行业创新发展、协同发展和融合发展,以争取将教育事业发张到新高度,随着 “互联网+体育” 的积极发展, “互联网+体育” 的发展亦会得到新契机、新形势和新政策,通过探索 “互联网+体育” 的科学模式和方式,促进体育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既是深化体育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摆在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课题。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网络在线体育课程的现状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使用中国知网、广州体育学院图书馆等搜集、总结、归纳、和分析本研究所需要的文献资料。

2.2.2 数理统计法

将所有数据处理在spss25.0,用T检验等分析网络在线体育课程的开展数量。

2.2.3 逻辑分析法

比较不同学校的网络在线体育课程的开展情况,应用相关理论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3 发展网络在线体育课程的政策引擎

2010年5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明确指出: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

2012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该规划明确指出发展的目标在于,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高。规划的任务在于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信息化应用于服务能力;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这一系列的目标和任务均可为我国体育院校线上课程的开展明确方向和目的,从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2015年7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 “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十一条重点行动,第六是关于 “互联网” +益民服务的行动,其中第五点是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第一,鼓励互联网企业与社会教育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提供网络化教育服务。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第二,鼓励学校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等方式,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探索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新方式。推动开展学历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共享,推广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网络学习模式,探索建立网络学习学分认定与学分转换等制度,加快推动高等教育服务模式变革。这条重要的行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当前传统的教育现状,促使我国现代教育模式向信息化方向逐步前进,进而引领我国体育院校线上课程趋向信息化发展,为体育教育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

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在《体育产业发展 “十三五” 规划》中重点提出 “互联网+体育” 的发展方针。政策引导下的网络在线体育课程是 “互联网+体育” 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8年教育部提出:规划到2020年认定一万门国家级和一万门省级一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实施一流课程建设 “双万计划” 推动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体育教学在此背景下,同样分享着来自 “互联网+” 的推进和便利。

综上所述,近年来教育部门和国务院颁布的各类有关互联网方面的教育政策,为我国体育线上课程的发展提供政策上面的大力支持,为创新体育课程和教学模式保驾护航,为促进全民健身创造良好的大环境。

4 网络在线体育课程开展现状

4.1 国内各大网络在线课程平台中体育共享课的开展状况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下,国内各大高校的数字化教育也有着显著性发展,各大高校均开展不同形式的在线学习平台和多种类型的在线教学模式。采用互联网搜索的方式,本文选取了六个在国内具重要影响力的在线课程门户网站,检索的主题为体育共享课和体育相关课程,检索的截至时间为2019年11月27日,六个网络在线课程平台共开展1887门在线体育共享课(见表1),较2016年增加1501门,增幅为388.86%,其中国家开放大学5分钟课程网的课程开展数量最多,但增加幅度最小,仅有25.14%;中国大学MOOC的增加幅度最大,为5566.67%;MOOC中国的增加幅度不仅排在倒数第二,其课程数量更是排在倒数第一,与国家开发大学5分钟课程网相差425门。通过spss软件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描述,得出表2,通过对两个样本进行配对样本检验得出P值为0.024(P<0.05),即两个样本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说明2016年体育课程的开展数量与2019年体育课程的开展数量有一定的差距,通过观察数据可以得出从2016年到2019年各大网络在线课程平台中体育共享课的开展数量呈极速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笔者通过搜集数据得出表3,国内体育共享课的上升趋势虽猛,但所占比重不高,特别是与其他学科的网络在线课程开展数量相差甚远。近几年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7年共490门中,体育类课程仅有3门,占0.61%;2018年认定801门课程中,体育类课程共8门,占0.99%。与其他学科相比,当前体育类慕课建设不尽人意。再如仅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的经济学相关课程共有413门、医学共有612门(数据更新时间2019年11月27日),这两门课程的开展数量几乎是网络在线体育课程的三至四倍,差距可见一斑。

表1 各大网络在线课程平台中体育共享课的开展状况

表2 16年和19年网络在线体育课程的成对样本T检验

表3 2019年各大在线学习平台中体育课程在全部课程中的占比情况

4.2 国内各大专业体育院校线上课程的开展状况

为进一步了解当前我国体育院校的网络在线体育课程开展状况,笔者采取互联网检索和查阅文献的方式,截止时间为2019年11月28日,整理出国内各大专业体育院校网络在线体育课程的开展状况(见表4),从数量上来看,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和广州体育学院的开展效果相对较好,但与其他热门学科的线上课程开展数量仍有较大的差距。笔者采取传统划分体育术科和理论课的方法,将所收集的课程,进行聚类划分,再对所整理的数据进行计算机spss软件处理,得出表5,计算出P值为0.58(P>0.05),即体育技术课程的开展数量与体育理论课程的开展数量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两者开展数量相当。

表4 国内各大专业体育院校网络在线体育课程的开展状况

表5 体育技术课程和体育理论课程的成对样本T检验

4.3 国内各大专业体育院校网络在线体育课程学习平台现状

“互联网+” 对教育资源、教育机构、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等教育要素带来深刻的影响,并由此带来教育理念的改变。在线学习平台本着简单、适用、高效的原则,实现通用化、标准化、智能化、人性化的产品设计思想,通过记录学生在线参加的课程培训、考试竞赛、试题练习、调查问卷和培训交流等情况,为学校对学生素质进行公正评价和准确分析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也为在校学生和校外求学人士提供丰富多样、即时享用的学习途径、营造全员学习的良好氛围。对上述十个专业体育院校网络在线体育课程所依托的门户网站,分析它们的运作模式,归纳整理如下:

4.3.1 平台入口类型多样

多数体育院校均在本校官方门户网站上设定精品课程专栏,极大地方便学生和校外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查阅学习。在精品课程栏中,对所具有的体育精品课程进行分类,具体分为国家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如此分类有利于学生针对性地选择自己理想的线上课程进行专门的学习研究,也有利于开展课程的专家和教授积极地发展自己的精品课程,力求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为教学和学习均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另外,也有部分体育院校依托超星学习通、学堂在线和中国大学MOOC等国内知名在线课程软件和app进行在线课程的开展,在知名平台上开设共享课是有助于打响本校课程的名声,有助于更多领域、更多专业方向的学生了解在线体育课程,充分地运用了媒体宣传的方式。

4.3.2 网络在线体育教学模式十分丰富

网络在线教学模式多种,基于课程开设方式的不同笔者将其开展模式分为体院官网精品课程教学模式和依托APP的教学模式。第一种模式以广州体育学院的运动生物化学(国家精品课程)和游泳(省级精品课程)的在线课程为例,剖析两种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模式,笔者发现到,这两门课程均采取图1这种教学模式,在其中教学大纲在参照传统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制定出与线上课程相符,从而更加信息化、更加多样化的教学大纲,在整套教学模式起着导向作用;结合线上课程的特点编写出的教学课件、教案对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助力作用;教学录像采取公开课录像、技术课多视角录像(游泳课程中的水下摄像和动态摄像),录像为教学模式中的核心部分,师生互动采取邮件、社交软件在线答疑等方式,其在教学模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评价包括在线测试、课后专项作业和课程在线考试等方式,其为教学模式提供现实反馈,回过来又指导着教学大纲及计划的撰写。第二种模式以北京体育大学在中国大学MOOC上开设的运动与减脂塑形和24式太极拳为例,这两门课程均采取图二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公开教学课件、公开推荐参考书目是第一种模式中所缺少的,第二种模式更加注重课程测验、考核和答疑,特别地,课程设计人员在师生这个部分下足了功夫,包括综合讨论区、老师答疑区和课堂交流区,该做法大大的加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频率,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帮助教师了解学情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图一 广体网络在线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图二 北体大 “MOOC” APP教学模式

5 网络在线体育课程开展的不足及对应措施

5.1 具备政策的大力支持,发展前景光明

国家颁布的各类宏观政策为各大高校、教育机构和组织部门展开体育线上教学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国内的高校、教育机构应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努力将其落实到具体行动之中,制定适合本校和结合本地区历史文化特色的网络在线体育课程,为我国现代化、信息化、创新化的体育教学营造良好的环境。

5.2 网络在线体育课程的开发力度不足

通过此前的调查中可以明确的是,国内网络在线体育课程的开展数量在纵比上来看,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但从横比上来看,国内网络在线体育课程的开展数量与其他热门课程的开展数量有着十分大的差距,所占比重不高,发展的空间十分大,需要各类体育工作者以此为己任,力求将我国网络在线体育课程的发展提到新的高度。因此,体育工作者可结合现实热点,如一些学生兴趣浓重的、群众基础广泛的运动项目;与体育锻炼、健康生活、体育政策、奥林匹克和修身养性密切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打造成网络在线体育课程。以此来丰富网络在线体育课程的数量和扩大网络在线体育课程的影响力,使得网络在线体育课程的关注度升高,促进形成学生爱学、教师乐教的良好局面。

5.3 网络在线体育课程对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求较高

网络在线体育课程的设计与传统体育课程的设计有着较大的差异,网络在线体育课程的设计中,课程名称的合理选择、网页界面的精美简洁、课程录像的短小精湛、课程内容的简明扼要、教师的行为规范、教师的示范动作都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需要我们体育教师流畅和熟练的运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更需要设计始终以学生为核心,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和遵循信息化课程发展的逻辑规律的网络在线体育课程。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国内体育教师信息素养不高、无计算机相关专业背景等问题普遍存在。因此,需为体育教师提供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有助于提高教师信息素质的培训渠道,为国内体育院校线上课程的全面开战培养优秀的人才。

5.4 规范管理网络在线体育课程平台

就当前国内各大体育院校网络在线体育课程平台的入口而言,存在着入口方式多样,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平台搜索不便捷的现象。因此,未来网络在线体育课程平台的建设和运营,需结合实践教学与线上体育教学模式的特征与发展规律,建立统一的体育线上课程建设标准和完善体育教学生态系统运行机制,同时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线上课程开设模式,将各大高校开展的网络在线体育课程汇总,此后再进行专家研讨,制定出分类方案,设计出具有不同体育特色的分类栏,最后开发出统一的门户网站或移动程序,以此来规范国内各大体育院校的网络在线体育课程平台。

5.5 探索网络在线体育教学的新模式

国内体育线上课程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教学模式均处于探索阶段,各类模式是否为学生所喜爱、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否达到其应有的教学效果、是否与实践相结合等均存在着争议。因此,网络在线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应尽量结合教学对象、信息化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例如体育工作者在开发设计网络在线体育课程之前,需要在开课学生中进行调研来了解学情进而进行综合分析,以此来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网络在线体育课程。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精品课程体育
某体育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认知调查与培训效果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我们的“体育梦”
浅谈高校对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介绍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