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大荒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1-02-01管淑波王子鸣刘铁军

绥化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北大荒校园文化思政

管淑波 王子鸣 刘铁军

(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北大荒精神是黑龙江农垦区广大人民群众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用生命、鲜血、汗水及青春在极端环境与历史条件下所锤炼和培育的精神,是北大荒人的工作作风、行为规范、意志品格、道德情操、精神境界、政治觉悟的集中体现,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拥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无私奉献、顾全大局、勇于开拓、艰苦奋斗是北大荒精神的高度凝炼。

一、北大荒精神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

(一)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增强集体归属感。随着世界经济政治一体化不断加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当代的部分大学生存在集体主义缺失的现象,表现为他们集体观念淡薄,缺乏集体认同感,集体荣誉感,集体归属感,不与他人主动合作,忽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通过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意识,能够帮助学生切实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整合起来,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功能,使学生全身全意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北大荒精神是将富民强国作为最高追求和准则的精神理念,可以将服从大局放在生产的首位,使国家需求得到更好与更快地满足。因此将北大荒精神渗透并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可以提升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引导学生将国家、民族、社会利益放到首位,无私奉献、勇往直前,积极成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四有青年”[1]。

(二)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将北大荒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当代大学生对北大荒精神的认同感,增强其文化自信,坚定其理想信念,激励其承担时代使命,使学生个人奋斗与民族发展前途紧密地结合起来、联系起来。由于北大荒拥有独特的生态环境与自然条件,导致北大荒人拥有了坚定的、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能够在团结协作与艰难险阻中,推动北大荒的发展和建设。这种共同信念与目标是其艰苦奋斗与勇于开拓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是为祖国更美好地明天和未来不断奋斗的过程。北大荒精神承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新时代大学生重要的信仰补充剂。所以将北大荒精神与思政教育融合起来,既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内在联系,又实现了北大荒精神现实价值和历史价值的统一。同时,北大荒人迎难而上、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是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助推器,可以使学生在社会发展与职业成长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北大荒精神,能够帮助学生理性、正确地认识爱国情怀、爱国内涵及爱国主义理念,引导学生扎根人民、热爱国家、奉献人民、社会成为民族振兴和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北大荒精神是一种爱国情怀,在生产实践中产生,贯穿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发展历程,一直激发着当代大学生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进行着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奋斗。现阶段,我国部分青年大学生依旧对民族融合、基本国情、历史文化缺乏认识,自觉性与自主性相对薄弱,难以积极弘扬并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北大荒精神的继承与弘扬是学校加强爱国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需要,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基本举措。而通过感受并内化北大荒精神,大学生能够增强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热爱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社会责任感。

二、北大荒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路径

(一)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主阵地功能,筑牢北大荒精神育人的根基。思政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可以将北大荒精神完整而全面地融入到思政教育中,使学生在思政教学过程中,感受北大荒精神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精神理念。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务必发挥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功能和作用,在“近代史纲要”中以我国各时期的发展为抓手,将北大荒精神在各历史发展阶段的价值,呈现出来,表现出来。或者通过创新思政教育形式与内容的方式,使其所拥有的时代价值、深刻内涵、发展思想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丰富思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使北大荒精神真正成为思政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2]。

此外,在发挥思政课程主阵地功能和作用的过程中,思政教师需要将思政理论知识作为引出北大荒建设与开发;历史价值与精神理念的契机,注重对北大荒精神及其历史材料的应用,使思政教育过程更加形象、更加生动、更具说服力。与此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

(二)以实践凸显北大荒精神的内涵,拓宽北大荒精神育人的平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手段,是思想得以内化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北大荒精神真正融入学生生活中、头脑中及学习中的重要抓手。只有通过实践,大学生才能在思政学习中,感受并内化北大荒精神的思想、理念及内涵,使其成为学生行为规范与思想指引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结合实践教学,开展北大荒主题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组织大学生参观学习北大荒基地、博物馆,开展北大荒精神的交流学习报告会,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感悟北大荒精神的内涵。其次,北大荒精神融入到社会实践时,应引导学生提高弘扬并传承北大荒精神的自觉性,帮助学生在三下乡、志愿服务中,挖掘并整合北大荒精神的内涵,使北大荒精神逐渐成为指引学生社会实践的抓手与根基[3]。最后,通过社会实践第二课堂,凝练北大荒精神的价值与思想,使学生充分理解北大荒精神与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社会责任感。

(三)以新媒体革新北大荒精神的传播生态,拓宽北大荒精神育人的平台。新媒体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媒介,通过传播和宣传北大荒精神的时代价值与精神内涵,能够实现学生对北大荒精神地深度理解和全面认识。北大荒精神在传播与传承的过程中通常以课堂、文字及活动等方式来传播,难以契合当代大学生的泛在化、网络化及信息化的发展特征,传播方式也较为单一。而将新媒体作为革新北大荒精神传播生态的抓手,可以切实提升北大荒精神传播的质量和效率。譬如通过制作北大荒系列记录片、短视频或动画等形式,以北大荒人物、精神、发展历程为基本内容,在官微、公众平台进行传播,扩大北大荒精神的传播范围,使其与思政教育工作有机地融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并践行北大荒精神,自觉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宣讲者与接班人。然而在此过程中,必须确保与北大荒精神相关的视频内容,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划,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新媒体在北大荒精神传播中的价值。

(四)以文化环境深化北大荒精神,营造北大荒精神育人氛围。校园文化环境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马克思主义理念和思想的感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及人生观,帮助我国思政教育工作获得更全面、更有效、更深入地发展。因此学校应着重发展并构建校园文化,形成校园特色,提升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群体的吸引力,使校园文化在渗透思政教育理念,营造思政教育环境的过程中,发挥出环境育人的作用[4]。北大荒精神是学校营造思政教育环境及优化校园文化体系的关键内容。通过丰富馆藏文献,构建学生社团及开展论坛活动的方式,可以使校园文化与北大荒精神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北大荒精神在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得到内化与深化,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北大荒人的品质,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精神的理解,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质量”。

猜你喜欢

北大荒校园文化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从北京到北大荒
北大荒:新航母,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