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基于沉浸理论

2021-02-01谷妍高岩

绥化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参与者公安理论

谷妍 高岩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学院 北京 100032)

警察作为同黑恶势力作斗争的一线战斗力量、处理违法犯罪的司法力量,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忠诚卫士,其工作内容和性质决定了其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特性。世界诸多国家的政治运动和种族冲突均由警察执法为基础,和谐的警民关系和良好的警察现象是维护社会稳定不可或缺的要素。我国公安机关与群众的良好关系自建国肇始,多年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严格纪律要求自身,使得警民如鱼水之情。建国以来,公安部政治部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落实从优待警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民警身心健康保护工作的意见》《基层民警思想政治工作规范》《公安部关于加强公安机关战时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明确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安工作“生命线”,是保障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的重要“堡垒”,是保证公安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最重要的公安工作组成部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也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公安机关对内以党纪国法严格要求公安民警、以服务人民为宗旨教育公安民警,培养民警保护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意识;对外广泛利用新媒体积极宣传、信息公开、透明执法树立了良好的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公众形象。[1]

然而,进入新时代以来,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转型带来的整体环境的变迁,特别是社会成员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心理结构的多样差异,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教育方面在学科建设、理论发展、实践工作等方面都显示出应对和适应变化能力与效果的总体不足。此外,随着改革开放与信息化时代的迅猛发展,外界信息的大量涌入,信息孤岛的壁垒日益加深,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大不如前。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对内和对外的特点决定了其开展的难度、广度、深度均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必须探索有效的工作机制以对其成果进行检验反馈。本文主要讨论沉浸理论的应用对公安思想整治工作的对内作用,及其对内后对外的辐射作用。

一、沉浸理论应用于公安领域的现实性

沉浸属于积极心理学范畴。沉浸体验也被称之为“心流体验”“流畅体验”。该理论认为,当人们面对一项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或任务并且有一定能力去解决时就会不自觉地进入沉浸的状态。并据此认为:“沉浸是个体完全投入到某项活动或某件事情中的主观体验。”[2]

沉浸理论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与其在语言学习与军队相关领域的疗愈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即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看做一种语言、一种技能,像学习语言、技能一样学习思想政治话语、学习工作技能并在回顾实践中得到提升。沉浸理论的应用将使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在缺乏外部激励与奖励的情况下,使参与者的内在动力得到极大的激发,在“自向型人格”类似理论的基础上类比形成“自向型学习”模式,极大地提升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受众的参与感和学习发展能力。

使活动参与者产生内在动力,并持续推动工作开展形成良性循环是我们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期待,但我们的眼光不应局限于此。还应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形成一定外部激励,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先最大程度地获取工作开展过程中对象的参与与投入。有研究表明,即使参与某项活动的参与者最开始参与活动的原因是外部激励,也与其在活动中进入沉浸状态并不矛盾,参与者可以因为活动本身的设计以及和活动的匹配性而对活动本身产生兴趣,实际上和沉浸体验有关的频度、沉浸程度的强弱和时间的长短有关,还是以内在动机的催化作用更为显著。

沉浸理论在军事领域尤其是战略模拟训练中的应用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制造沉浸感,如何制造沉浸感可以在此领域找到较好的借鉴范例,这些是值得思考的。“沉浸式”战略决策训练对传统的讨论式对抗模拟方法进行了发展,主要是更加强调通过现代战争模拟技术来营造演习环境,使学员更好地进入“角色”,从而提高训练质量和训练效果。其主要特征是“沉浸性”,即通过“角色扮演、环境暗示、过程模拟、效果反馈”等手段综合运用。[3]沉浸理论得以应用和成立应是通过建立“技能—挑战”关系来实现沉浸感的获得,在应用技能与接受挑战的平衡点上达到最佳。

二、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沉浸理论的重点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沉浸理论的应用可以着重放在“角色沉浸”和“过程沉浸”两方面。

从角色沉浸角度来说,所有的公安思想整治工作的开展都是基于受众对于警察这一身份的认同感和投入程度基础上实现的,我们应该追求最大程度的社会角色和心理角色统一。这意味着,对于角色沉浸来说,其工作必须要做在日常,不能在有思想教育需要的时候再开展,因为基于身份认同基础上的角色沉浸非一日之功。除了在公安系统公安文化中的宣誓、制式服装、教育训练、影视作品等传统手段来增加角色认同感外,想要增强身份认同感还需要通过定期举办比赛对心目中的警察形象进行描绘,通过生动手段突出正面典型,以及警察个体对于自身以及警察群体的自媒体宣传,还可设立公安局开放日增加社会认同度正向激励警察的自身认同。

从过程沉浸来说,我们大可以借鉴语言学习对于沉浸理论的应用以及一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展开沉浸理论的应用以及沉浸过程设计。应用于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沉浸式体验的设计要素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一是确定一个中心思想。活动的中心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活动设计的初衷和目的,也是活动组织者思想政治工作者最需要参与者掌握的内容。活动的流程设计务必服务于将中心思想宣传传递出去。我们要认识到,这种对于中心思想的传达不是赋予表面的口号和标语,而是通过活动设计将其潜移默化地深入人心。二是决定参与者在活动中体验的场景和动线。在设计活动场景时尽量最大程度上地与中心思想契合,并且场景逼真有效能够帮助参与者更好地进入沉浸状态。在此场景下的活动中的行为也应是为传达中心思想服务的。并且场景和动线相辅相成,服务于活动中进入沉浸感感受中心思想。三是确立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沉浸式体验活动的互动设计应该包涵一个贯穿活动的目标,起到全程的引导作用。这个目标应该是为中心思想服务的,所有场景和活动应与目标紧密联系并受其指引。活动的目标是中心思想与场景动线之间的桥梁。更为重要的是,贯穿活动的目标对于参与者来说是一种动力来源,在不断实现活动目标的同时,参与者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接受教育,并和沉浸式的活动紧密结合。四是设计过程中的阻碍和过程与结果的激励。具有良性互动效果的活动应当是有起伏的活动。这种起伏由活动中的难度以及奖惩实现的。良好的沉浸式体验活动需因对象而设置合理的难度阶梯,逐层递进,逐步将参与者引入印象目标。与此同时须有不断的激励举动来加强参与者的兴趣,并且收束其注意力,避免沉浸感的消失。这种奖励还需氛围阶段性过程中的奖励和最终目的达成的奖励。过程中的奖励应主要与活动紧密结合,集中于感官上的激励,最终目的达成的奖励则可以向物质方面拓展,并且提前由参与者知晓。[4]

通过在角色以及过程这两个关键节点沉浸理论的应用,必然能解决理论和现实脱节问题,同时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效能,也可以通过沉浸感、参与感、获得感增加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服感和认同感,从而解决信任危机问题。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日常活动与专项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在时间延续性和重点突出方面取得连贯的效果。

三、沉浸理论应用与科技发展

VR等虚拟现实交互技术以及5G技术的兴起为此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仅可以通过这些技术开展具有体验感的教育过程,还可以通过类似于VRchat等社交类虚拟现实系统实现经验传播和复制,并在此过程中持续地在内容、手段方面进行创新。人机交互的互动体验,场景的具体性和真实性,设置有互动的游戏等模式,在每阶段给予正向激励加强体验与记忆。与虚拟环境的互动将提供更高的沉浸感。内容和形式上设计的灵活性可以给予不同需求者以有力帮助。

我们在注意到VR技术的真实性、独特性、实用性是其优点的同时,还应认识到这项技术应用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中存在着局限,这些局限主要表现为技术方面现有民用VR技术与公安思想政治工作领域要求的不适配,这当中开发专用的相关VR技术存在着较大难度;在经济方面,VR技术的广泛应用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我国存在着地域性的经济发展差异,通过地方财政的采购势必会造成地域水平的差异;在人力资源方面,懂得公安政治工作又懂得相关技术的专任干部还有待培训,因为此技术对于设备存在着一对一的要求,要着力通过技术开发实现一对多的互通共融式沉浸式的思想政治工作。

结语

新华社曾报道:公安政治工作的现代价值,强基固本,画出共同理想“同心圆”;崇德向善,筑牢社会文明“压舱石”;引领舆论,找准改革发展“公约数”;人民至上,增强百姓文化“获得感”;文化自信,彰显中华民族“精气神”。[5]由此可见,公安政治工作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本研究将沉浸理论通过其在军事、语言教育领域应用的迁移为公安政治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猜你喜欢

参与者公安理论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坚持理论创新
门限秘密分享中高效添加新参与者方案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基于代理的多方公平交换签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