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职业成长的困境及提升路径分析

2021-02-01张璐璐

绥化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工作

张璐璐

(三明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福建三明 365004)

“职业认同”是个体对职业的积极认知与情感体验,是职业成长的基础。辅导员职业认同是指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所从事的工作积极主动地把职业规范内化到岗位实践中去,并在所承担的职业角色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积极的认同体验。[1]没有对一个职业的认同就谈不上在某一职业上持续成长,辅导员的职业成长需要其长期专注于岗位,并为之努力提升自己。当前,很大一部分辅导员并不愿意在这一岗位深耕细作、发光出彩、成长成功,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不足。不仅影响着辅导员职业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也对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建设造成了阻碍,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成长的困境

(一)职业认同感不足。

1.社会对辅导员职业的认同度不高。就全社会的职业生态体系来看,高校教师是受人尊敬的职业,反观同在高校工作的辅导员,处境却比较尴尬。很多人不了解甚至不知道辅导员这个职业,更不能理解其在高校中的工作角色。其次,辅导员舆论评价污名化的现象较严重。通过新媒体搜索,我们不难发现网络上对辅导员的负面评价的例子,虽然辅导员队伍中确实存在个别负面例子,但这样的现象也给认真工作的辅导员们造成了情感伤害。

2.辅导员的自我认同程度较低。辅导员的自我认同程度较低主要体现在辅导员的职业成就感不强。首先,工作内容的错位限制了辅导员成就感的获得。辅导员的根本角色“是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2]但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消耗了辅导员大量的精力。这些工作不具备特殊性,无法彰显辅导员职业的独特价值,长期从事事务性工作不仅无法增强辅导员的自我成就感,甚至会影响辅导员对自身职业价值的认同,不利于职业成长的实现。其次,工作效果不理想挫伤辅导员的职业成就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复杂,需要多方力量配合,也对辅导员的各方面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面对现实的各种问题,有时辅导员们耗费心血也难有成效。

(二)职业成长能力不足。

1.偏差的职业认识影响职业成长能力提高的热情。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处理问题,还应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有效预防问题发生。但是,很多辅导员缺乏对自身的职业的深刻认识,将自己视为普通的行政管理人员,忽视了自身职业的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在日常工作中,他们可以凭借经验处理各类学生问题,并满足于这样“不出错”的现状,并未打算有所一步提升。

2.繁重的工作内容限制职业成长能力提高的空间。辅导员的工作量大,内容复杂,还需要面临各种突发事件。这些工作耗费了辅导员的大量精力,使其很难有机会学习和提升自己。辅导员工作复杂性也造成一些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和恐慌的负面情绪,导致他们不愿意在这一职业上有所发展,把更多的剩余精力投向了其他方面。

3.不同的专业背景制约职业成长能力提高的速度。近年来,高校对辅导员招聘提出了更高的学历要求,有些高校为了辅导员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上的指导,甚至只招收具有特定专业背景的辅导员。诚然具有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在学风建设、学业指导上有先天的优势,但思想政治教育等其他方面同样是辅导员必需的能力,如果缺乏势必需要在职业成长过程中,不断回头补课,补足短板,这样一来就制约了职业能力成长的速度。

(三)职业成长空间有限。

1.双重身份影响成长方向。教育部43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指出了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制度的本意是希望通过明确的规定,为辅导员的职业成长提供更多可能。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因为配套措施的保障不完善,辅导员反而陷入角色尴尬的局面。一方面,忙于事务性工作的辅导员很难有机会专注地参与科研以及课题研究,职称晋升缓慢。另一方面,管理人员晋升的选拔机会少、名额有限、周期不固定,又存在较多的不稳定性。故而辅导员的双重身份在给辅导员更多发展可能的同时,却未能真正实现双重身份的统一,陷入“两难”的矛盾处境。

2.刻板印象影响成长选择。在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概念提出以前,辅导员普遍作为过渡性的岗位存在,是高校行政人员的储备库。如今,这种传统仍在高校中产生影响,不断有优秀辅导员脱离辅导员队伍进入高校行政部门工作,加剧辅导员团队的不稳定性。而且,这种晋升传统也对辅导员造成了自身职业成长发展路径的刻板印象。一部分辅导员将自己的工作作为跳板,始终把转岗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一旦有机会便脱离辅导员岗位。而另一部分辅导员面对这样的氛围往往会产生自我怀疑,进而影响他们的职业自信,认为辅导员职业没有发展空间和发展前途。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成长存在困境的成因

(一)内在的自我系统。从微观的内在环境来看,辅导员自我预期和现实情况之间的矛盾是辅导员职业成长困境的内在原因。一方面,在绝大部分高校的辅导员招聘要求中都规定了应聘者必须有院校主要学生干部的经验,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辅导员在学生时代基本都是主要学生干部,成绩优秀日常表现出色,对学生工作有一定了解,所以他们对做好辅导员工作充满自信并对职业的未来充满期待。然而,从事这份工作后,角色的转化与差异往往使他们无所适从,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另一方面,很多辅导员是怀抱育人理想进入辅导员队伍的,但事实却是大部分时间都疲于事务性工作,很难将育人理想贯彻到底。因此,很多辅导员或决定提升自己的学历,向专业教师岗位发展,或寻求转岗,向高校行政管理岗位发展。最终就会导致愿意安心在辅导员职业上寻求职业成长,并将之作为一个长期职业的人越来越少。

(二)外层的院校环境。院校对辅导员工作的高依赖性和对辅导员低重视度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辅导员职业成长困境的直接原因。第一,高校领导对辅导员队伍重视不足。部分高校领导并未意识到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并未给予辅导员团队足够的重视和支持。高校领导的思维也自上而下地影响了高校群体对辅导员团队的认知。其次,大多数高校在制定职称评定的细则时并未考虑到辅导员职业的特殊性,实行与专业教师统一的标准,这也导致辅导员的职称晋升往往较同期的专业教师慢。再次,辅导员工作界限不明。辅导员的工作未能得到明确的界定,导致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辅导员的学生工作内容泛化成一切与学生有关的工作。

(三)宏观的社会环境。从宏观的社会环境来看,辅导员职业设定的“应然”和辅导员职业现状的“实然”之间的矛盾是造成高校辅导员职业成长存在困境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将辅导员的定位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但从辅导员的职业现状来看辅导员的社会地位依然较低,广大群众并不了解这个职业。这说明国家政策的落实力度不够,规则实施存在滞后性,社会对辅导员工作存在误解,辅导员职业成长的机制和环境亟待完善。

三、辅导员职业成长提升策略

(一)国家层面。

1.加强思想引领,营造有利于辅导员职业成长的社会环境。近年,党和国家从政策上给予了辅导员队伍高度的重视,但只有当政策入脑、入心,并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同,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一方面,需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和高校的教育改革紧密结合,以创新制度建设和加强思想引领为基础建设高校辅导员队伍。国家的高度重视,必然会在全社会范围内引起反响;另一方面,加强榜样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背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十佳辅导员”等评比中涌现的优秀榜样进行宣传。通过主流思想的宣传和优秀典型的树立,增强群众对辅导员职业的了解,提升职业自信,营造有利于职业成长的社会环境。

2.科学定位辅导员职业,做好辅导员工作职责梳理,减轻辅导员工作压力。一是科学定位辅导员职业。近年来,辅导员作为一项职业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职业能力标准,需要加强配套政策的有力支撑,完善科学定位。二是科学分配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国家应当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在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工作核心的基础上应当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对辅导员工作进行合理划分,使得每一名辅导员的工作有重点有成效。三是加强兼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这样在减轻专职辅导员事务性工作压力的同时增强高校群体对辅导员岗位的理解。

(二)院校层面。

1.严格落实政策,推进辅导员职业成长。高校对国家政策的及时把握和落实是辅导员职业成长的有力支撑。学校应当在把握国家政策核心精神的基础上,转变原有观念,针对本校实际情况采取措施,解决辅导员的工作困惑和实际困难,为辅导员的职业成长提供有力支撑。

2.努力完善机制,做好辅导员考评激励。各高校应该根据国家政策,在立足本校校情的前提上制定相关制度,完善辅导员考核体系;在制定职称评聘细则时充分考虑辅导员兼具“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的职业特殊性,结合辅导员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同时,高校应当完善辅导员激励机制。通过奖励激励机制,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自信,保障辅导员的正当权益。

3.不断提供机会,搭建辅导员培训学习平台。职业培训是身份认同的手段,是提升职业能力的基础,是职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而这种学习培训的机会靠辅导员个人是不足以支撑的。必须由院校牵头,在学校范围甚至是全国高校范围内,保障辅导员的学习培训机会。还应搭建交流平台,通过辅导员队伍建设带动辅导员个人职业成长,在交流共享中让高校辅导员的育人实践与经验成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催化剂。

(三)个人层面。

1.坚定信念,提高职业修养,严守职业道德。要破除辅导员舆论污名化的现象,树立辅导员良好的社会形象,首先辅导员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忘育人初心和使命。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辅导员首先要站稳政治立场,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政治理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想,带领学生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其次,应当从自身做起,做好榜样。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严守辅导员职业道德,心系学生成长,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感化每一位学生。

2.加强学习,提升职业能力,明确成长方向。一方面,辅导员应当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职业成长的能力。工作繁忙不应该成为辅导员放弃学习的理由。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和多元化个性化的学生群体,只有保持勤奋学习的态度,不断扩充自己,才能适应工作岗位,提高自身能力。因此,辅导员应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博士学位。在提升理论水平的同时,做好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升。另一方面,辅导员应当摆正自身定位,明确自身职业成长方向。辅导员应当热爱辅导员职业,增强自身的职业认同,永葆教育初心,为高校教育事业奋斗终生。

猜你喜欢

辅导员职业工作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职业写作
不工作,爽飞了?
我爱的职业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选工作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