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扶贫题材纪录片叙事策略分析
——以湖南卫视纪录片《最是一年春好处》为例
2021-02-01谢龙卉洋
□ 谢龙卉洋
2020年是中国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出台多项措施,鼓励、支持广电行业脱贫攻坚题材作品的生产。正如习总书记针对传统粗放型扶贫所提出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指示,扶贫的宣传工作也应做到“精准扶贫”。因此,地方宣传单位也应制订针对本地区实际情况的不同宣传策略。在众多宣传手段中,纪录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载体,在讲述扶贫故事方面有着突出作用,受到众多媒体青睐。
罗兰·巴特认为:“叙事遍存于一切时代、一切地方、一切社会……它跨越国度、超越历史、超越文化,犹如生命那样永存着。”①对于强调纪实性的纪录片而言,能否把握好叙事策略是至关重要的。地方宣传单位在制作扶贫题材纪录片时,其叙事策略是什么样的,对我国今后乡村题材纪录片制作有何借鉴之处,是本文讨论的宗旨和方向。
为全面做好脱贫攻坚的宣传工作,展现湖南省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的成绩与进步,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湖南卫视于2020年在多个省网平台推出“脱贫攻坚三部曲”,其中,《最是一年春好处》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选为脱贫攻坚题材重点纪录片推荐。该纪录片共八集,讲述了湖南八个不同地方在春暖花开之时,80、90后的年轻人选择回归乡村,通过自己的方式,用新的渠道把美好生活的希望带进大山的故事。
一、叙事主题:微观叙事中的宏观主题
地方性扶贫攻坚工作的进展直接决定了国家整体脱贫目标的完成与否,因此,地方性扶贫题材创作也应具备宏观的大视野。《最是一年春好处》通过讲述八个地方不同年轻人回归家乡的故事,呈现了新时代背景下湖南地区以年轻人为主力,用互联网思维因地制宜地解决新冠肺炎疫情下脱贫攻坚难题的宏大图景,引导全社会树立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的精神信念,展现了脱贫攻坚带给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具备了为夺取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最终胜利凝聚磅礴群众力量这一宏观视野。
(一)叙事的平民化
平民化叙事视角强调纪录片的镜头以平视的方式聚焦人民群众生活,用接近平民的审美展现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平民化视角纪录转变了传统的英雄史观,体现的是一种“你我同在”的人民史观。这种通过纪录普通群众的生活故事传达思想感情的视角,一方面可以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展现千人千面的独特形象魅力,另一方面,平视视角的叙事方式有利于拉近纪录片与同为“平民”的观众之间的距离,引发共鸣,增添人文关怀。“平民化视角赋予了我国电视纪录片新的色彩和独特价值,成为电视纪录片创作的主流观念。”②《最是一年春好处》聚焦于湖南八个不同乡村的年轻人群体,通过同期声和画外音的相辅相成,完成对普通人回乡创业的故事叙述。
在第五集《礼赠》中,来自湖南湘西州龙山县的谭艳林,在经历大城市的繁华后,决定返回家乡带领乡亲一同创业。在采访中,她谈及回家原因:“我是大山的孩子,在外面的快乐总没有在家乡的快乐来得真实。”纪录片用朴实无华的叙事语言勾勒出一位普通的思乡年轻女孩形象,引起观众心中的那份“乡愁”,进而达成鼓励观众为家乡脱贫尽一份力的宏观视野表达。
(二)聚焦的多元化
热奈特抛开视觉语言中的“视野”“视点”等词,将之转换为抽象的“聚焦”,指出当时不为人所注意的“谁看”与“谁说”的区别③,并划分了“聚焦”的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无所不知的叙述者叙述”,即叙述者比任何人物知道的都多,被称作零聚焦;第二类是“叙述者等于人物”,即叙述者和剧情里人物知道的一样多,被称作内聚焦;第三类是“叙述者小于人物”,即叙述者不仅不全知全觉,甚至比剧情中人物知道的更少,被称作外聚焦④。在纪录片叙事过程中不同叙事聚焦间的转换,也是不同叙事主体间的转换,有利于故事一波三折式的展开,增强纪录片的可观性。《最是一年春好处》运用了零聚焦和内聚焦间的视角转换,以该地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这一大背景为零聚焦视角,在讲述年轻人助力脱贫过程中加入同期声作为内聚焦视角,两种视角间的相互转换既不会让观众脱离对纪录片整体走向的把控,也以内聚焦视角下故事情节的悬念激发了观众的观影兴趣。
在第六集《香醇》的叙述中,首先出现在画面里的是周红秀口中的典型直播间式话语:“欢迎‘日月星辰’‘5506’进入直播间”,辅以周红秀拿着手机专心致志拍摄的画面。故事开头便以内聚焦视角展开,打破观众心中对农村与世隔绝的刻板印象,引发观众对于在农村直播卖粽子的好奇。此时,加入介绍周红秀的画外音,以全知视角讲述周红秀在2019年一年凭借自媒体平台卖出十几万只香粽的故事,直播卖香棕不仅使自己有收入,更带动周边贫困户和留守老人实现了增收。这样的视角转换,在先声夺人后又以实际脱贫的成绩留住观众,在抓住观众好奇心的同时,展现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湖南脱贫攻坚工作紧跟时代潮流,综合运用互联网思维解决农村问题的宏观主题。
二、叙事方式:板块结构下的符号化叙事
(一)板块式结构讲述精准扶贫点滴
平行板块式叙事结构与按一定顺序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线性叙事结构不同,指的是围绕同一主题的不同故事如同板块一般共同搭建出一部完整的纪录片,强调故事板块间的平行性和并列性⑤。此种结构通常在叙述多个故事时使用,每个故事间既有特性又有共性,以特性吸引观众兴趣,以共性强化观众的主题印象,进而提升观众的视听享受。
《最是一年春好处》八集内容分别讲述八个春天里的不同故事:“孕育”“新 芽 ”“ 寻 鲜 ”“ 黄 金 ”“ 礼 赠 ”“ 香醇”“破土”“流转”。相互间独立的故事展现不同地域群众脱贫攻坚的不同途径,看似纷杂的故事间暗含“最是一年春好处”这一故事主题,搭建出湖南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的美好图景。同时,从纪录片的各集叙述看,每集围绕各自标题讲述三到四个不同人物的故事,共同表达用勤劳的双手孕育出生活希望的主题。
(二)符号化叙事构建扶贫意象群
在传播学中,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人类通常使用符号或符号体系来沟通和传递信息⑥。在视听语言中,符号在画面中起到不言而喻的告知作用,多种符号叠加构成意群,强化纪录片的主旨表达。《最是一年春好处》中用茶叶发新芽、春笋、油菜花等代表春天的符号,营造出湖南乡村的春天万物复苏的场景,暗示脱贫攻坚道路正如这欣欣向荣的春天一般飞速生长和前进着。而在场景方面,画面中葱绿的大山、泥泞的小路、低矮的土砖房等具有强烈乡村特色的符号与崭新的水泥钢筋房屋、笔记本电脑等象征现代化城市生活的符号组合在一个画面中,打破了观众对“农村”的刻板印象,展现了新时代下乡村振兴向现代化大步迈进的景象。在每集故事叙述完毕后出现的讲述人笑脸这一符号,让观众切实感受到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每位村民所得到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纪录片中并没有用过多的笔墨描写贫困村民的艰难生活,大多采用叙述人的同期声一笔带过,篇幅更多展示的是年轻人回归乡村后给乡村带来的变化和村民在获得帮助后的主动求变意识,辅以最后的笑脸符号,凸显农民的勤劳淳朴、农村的人情味与厚重的坚毅感。
三、叙事技巧:视听元素的艺术表达
(一)蒙太奇手法把握叙事节奏
蒙太奇是影视作品中的常见手法,是指后期剪辑影片时将不同镜头组合在一起产生另外叙事意义的手法。蒙太奇解放了画面的创作权利,让影像趋于多元成为可能⑦。使用蒙太奇手法能够控制纪录片时长,把控叙事节奏。在讲述制作蒿粑的段落中,首先使用远景空镜头完成故事过渡,接着特写山间溪水和长在溪水旁的青蒿,辅以解说词说明青蒿的生长习性,再转至主人公心宝采摘青蒿的中景镜头以及采摘过程中的环境音,最后切换到对心宝采访的近景镜头和心宝的采访同期声。用几次镜头间的流畅转换不仅说明蒿粑这一农产品原材料生长环境的独特性,同时也清晰交代了心宝作为自媒体博主如何帮助村民的故事,使得纪录片不同故事情节的展开更具流畅性。
(二)多镜头组合丰富影片表达
镜头是构成纪录片的最基本单位,也是纪录片叙事的核心要素。单一固定镜头或长期解说词陈述会造成纪录片的枯燥无味感,而采取多种镜头组合叙述,则有利于丰富纪录片的情感表达,提升可观感。
《最是一年春好处》每集开篇都使用了航拍镜头,以俯瞰的视角营造出如诗中描写的“暖傍渔船睡不惊”的唯美意境,提升纪录片的审美属性。同时,这样的航拍空镜头以山清水秀的地理环境为表征,很好地诠释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工作在乡村的协调发展。除此之外,《最是一年春好处》在展现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制作过程中,大量使用了食物的特写镜头,且在时间处理上采取快慢结合的方式,重点表现食物的鲜美和制作人的巧思,带给观众视觉、听觉和味觉的多感官刺激,颇有观看《舌尖上的中国》之感。而在表现人物心理活动方面,经常出现村民双手画面的特写镜头,在不同场景下呈现了不同含义。熊艳丽直播抓乌骨鸡时手不慎被枝条划伤,此时的特写展现出的是熊艳丽对帮助乡亲脱贫的坚定信心;古法榨油过程中钟可均触摸烘焙中油籽的双手,展现出的是钟可均对古法榨油的匠心与坚守。另外,在叙事过程中,非常规视角镜头的运用增添了画面的冲击力,提升了观众观看的新鲜感。在为烹饪岩耳炖鸡厨师仔细清洗岩耳的叙述过程中,用岩耳的视角仰拍主人公,视角独特而富有冲击力,缓解了大量使用常规镜头带来的平铺直叙的枯燥乏味感。
(三)解说词配乐烘托整体氛围
解说词是纪录片中重要的元素,是对画面的进一步补充说明,起到交代故事背景、连接故事情节、总结升华故事主题等作用,恰到好处的解说词可以展现出“多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瘦”的效果⑧。《最是一年春好处》中解说词的撰写充分体现出湖南卫视一如既往的走心文案撰写风格。片头使用“最美、最暖、最不怕山高、最不怕路远、最苦、也是最甜、最想说、最想干、最是一年春好处”九个最字开头的排比句开篇,以文学式语言总结湖南脱贫攻坚工作的状态和路径,加深对画面的理解和感受。在每集故事叙述完毕后,都会出现一段围绕“最是一年春好处”这一大主题和各集小标题所撰写的解说词,既回顾了每集影片的故事情节,也是对年轻人主动担当的致敬与礼赞,烘托出扶贫路上互帮互助的整体氛围,建构了“先富带后富”的共产主义理想,进一步深化了精准扶贫这一总体主题。
主观音乐作为一种表意性质的听觉因素,其主要作用在于与画面和解说词达成和谐,从而帮助观众融入画面,烘托整体氛围。总体上看,《最是一年春好处》的主观音乐使用以欢快、清新的轻音乐为主,搭配春天生气盎然的叙事画面,营造出脱贫攻坚呈现欣欣向荣前景的轻松愉快氛围。
四、结语
《最是一年春好处》通过平民化的叙事视角和多元的叙事聚焦,建构出奔走在扶贫道路上的湖南年轻人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画面,表达了激励群众凝结力量“打通扶贫最后一公里”的宏观视野。板块式的叙事结构,再辅以符号化的叙事建构出扶贫意象群,讲述近30位年轻人为家乡脱贫助力的故事,奔走于脱贫道路上的盎然春意跃然纸上。为更好地展现湖南在脱贫攻坚道路上取得的成就,《最是一年春好处》以轻快的叙事节奏、丰富的镜头组合和恰到好处的解说词配乐烘托出乐观积极的整体氛围。总的说来,《最是一年春好处》鲜明地表现出湖南的地方特色,体现了“扶贫要精准”的总体要求,为我国其他地方性扶贫题材纪录片的制作提供了借鉴样本和经验总结。
注释:
①张寅德.叙述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2.
②王威.《舌尖上的中国》的平民化创作视角[J].电影文学,2014(14):121-122.
③[法]热拉尔·热奈特.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 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29.
④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8.
⑤王磊.故事的力量——纪录片故事化的叙事策略[J].戏剧之家,2020(34):142-143+168.
⑥郭庆光.传播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43.
⑦张步中,郑雅琴.纪录片《澳门二十年》叙事策略研究[J].中国电视,2020(07):40-44.
⑧齐昊.非遗题材纪录片《秦声艺韵》创作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