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以石家庄学院为例

2021-02-01史君坡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应用型专业课程

史君坡,罗 静

(石家庄学院 教务处,河北 石家庄 050035)

一、问题背景

随着大批新建本科院校的涌现,我国高等教育在规模上已经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但是,在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大批新建本科院校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教育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高校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上还在简单模仿着传统高校,甚至是低水平地重复模仿传统精英教育模式。这种低水平的重复与模仿导致其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适应性不强、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无法顺利就业,另一方面产业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为解决人才培养供给和产业需求在结构、质量、水平上的矛盾,国家从战略高度适时开展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项目,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十三五”期间,国家支持100所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改革试点建设,到2018年共计300余所新建本科院校参与了应用型转型改革试点。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训练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必须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

为了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鼓励应用型高校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建设现代产业学院。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对接,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建设融技术创新、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实体。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面向社会、面向职业的实用教育,其与应用型高校有着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服务理想。应用型高校建设有必要借助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把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引入学校教育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石家庄学院是河北省首批10所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之一。学校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加强产学研建设,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深入推进转型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经过几年的探索,石家庄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果,逐渐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专业教育的补充和综合运用。具体来说,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应用型高校的创新教育必须是以专业教育为基础,通过知识、技术的综合运用来实现科技创新。而创业教育又是以创新教育为基础,将智力创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成服务社会的创业成果。当前应用型高校处于转型过程中,在人才培养方面仍然是以专业理论教学、学术能力培养为主,对于技术创新和综合应用的教学重视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

高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于育人,其任务不仅是培养学生创办、经营企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业技能、创业实践品质等综合素质。通过教育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去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应用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既包含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共普及教育,又包含针对部分具有创新创业潜质学生的创新创业专业教育和专业训练[4]。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素养,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为创新创业培育良好的土壤。创新创业专业教育和专业训练旨在为准备创业的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帮助学生创建自己的企业。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培养目标在于造就具有良好创新创业素质的职业人。这一目标面向全体在校学生,旨在贯彻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创业精神,具有极大的普适性。可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把创新创业教育的精神和理念融入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中,使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之内[5],把全体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创新创业知识、适合创新型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人才。

第二,培养目标在于造就自我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可通过开展专业课程教育,塑造学生个性化的创业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自谋职业的能力。通过这一层次的教育可使学生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开展创新性工作。这类人才在工作中站位视角更新,前瞻性更强,工作效率也更高,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利用既有工作平台开创自己的事业,成为自我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第三,培养目标在于造就能成功经营管理企业的创业者。可通过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的创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开拓意识和领导才能,鼓励学生参与创业计划竞赛、创业项目实践等,增强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使其逐步走上创业之路,发展成为开拓型的企业家。这一层次创新创业教育可面向少数准备创业的大学生,是实践能力较强的创业教育。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

从目前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大多是集中的短期培训或者孤立的理论教学。短期培训主要是针对创业大赛等赛事活动开展的“临时抱佛脚式”的教学,教学范围比较小,主要面向参赛成员,甚至只是选拨后的参赛成员。理论教学多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共课,缺乏针对性,属于泛泛而谈的普及课程。前一种针对性太强,太过功利性,而后一种太过宽泛而缺乏针对性。

要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势必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结合起来,并贯穿整个大学教育,这是所有应用型专业发展的必然。应用型专业是培养面向某一领域的专业化、职业化人才,其教学的重点在于实践应用[6]。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应用型专业教育,其融入专业教育使得专业教育的职业化更加顺理成章。

除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之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应该以公共课和实践课为主。公共课以团队讨论的教学形式为主,实践课以团队实践的教学形式为主。这种教学形式充分利用了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把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学习团队和实践团队,在团队中集思广益,采取“头脑风暴”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三个层次,创新创业教育在形式上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面向全体大学新生开展创业理论教育、培养创业兴趣。可以各专业混班的形式开设公共创业理论教育课程,内容包括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创新创业的实践指导两个方面,重在对创新创业知识内涵的讲授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团队,针对教学主题内容进行合作学习和头脑风暴,在课堂上针对课堂主题进行“翻转”教学,以组内讨论和课堂讨论为主要形式进行学习。学习内容既有融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等知识内容,又有在教师指导下,以团队的形式完成创业计划竞赛、商业计划书等实践内容。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学生能够了解创新创业的整体知识框架,并能够初步体验创业步骤。

这一阶段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业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创业思想,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提高学生科研与专业创新能力。可引导学生参与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训练项目等,让学生了解各项创新创业竞赛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参与创业大赛做准备。

第二阶段以二年级和三年级大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参加各项创新大赛为抓手对学生进行团队模拟训练。在第一阶段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在模拟训练中逐步形成竞赛团队,以校内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为目标磨练队伍,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7]。随着专业课的开展,学生开始参加科研团队和科技竞赛,形成一定的创新能力,结合创业技能训练,一部分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创业思路。

这一阶段是以赛代练、以练代学的过程。围绕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开展培训活动,指导学生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开展ERP沙盘实物演练,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在学习中磨合队伍、在磨合中创新观念。石家庄学院依托经济管理学院举办企业竞争模拟比赛,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创业队伍,另一方面为参加省级、国家级各类创业比赛选拔团队。

第三阶段以大学高年级为主,依托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进行创业实践检验和项目孵化。利用实习实践的机会或者假期的时间,组织学生到企业、社区、乡村去调研,通过调查来验证自己的创业理念,并修改完善商业计划书,使学生的创业计划逐步趋向实际。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磨合,部分学生的创业项目逐渐成熟,这样的项目将被吸收到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来(部分项目可能进驻市区创业孵化园)。在孵化中心,创业团队可以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创业体验,经营创业项目。如果经营效果良好可以逐步走下去,团队不断成熟,成为独立运营的企业;如果经营不善,需要重新调整商业计划或者选择新的项目。不论如何这一体验都将大大提升创业团队的创业能力,培养团队创业信心,为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经验的分享和校友带动。一方面组织高年级参加过创业大赛或者经历过孵化中心创业体验的同学为低年级学生分享经验,以学生的视角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不一样的学习方向。另一方面组织创业成功的校友来分享经验,补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缺陷,通过校友的亲身体验来验证学校教学的成果,改进教学。尤其是毕业五年内的校友可以协助在校生组建创业团队,代表学校参加创业比赛,激发在校生的创业热情。通过类似的回馈环节,使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闭环[8]。

四、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是应用型教育,其关键环节是实践,从某种程度上讲,实践平台的建设水平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成败。石家庄学院极为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为创新创业教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融合“校、政、社、企、园、中介”为一体的实践平台搭建模式。学校通过与政府机构、社区、企业、产业园、中介机构等合作,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这些平台主要有专业创新实践平台、创业理念实践平台、创业技能实践平台、创业孵化实践平台等。

(一)专业创新实践平台

这类平台以专业实验室为基础,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发展专业创新能力,为创业奠定专业基础。没有专业创新的创业教育是低水平的创业,不能体现新时代大学生创业的特色。可建设校内开放式专业实验室为学生专业创新提高环境支持,为学生创业活动提供持续的实践研究条件。石家庄学院各专业实验室都建成了开放式实验室,为学生实践提供支持,如食品实验室、制药实验室、与韩国又石大学合作的日用品实验室、文化产业实训室、软件实训室、数字媒体实训室等。创业团队可以持续利用专业实验室进行创新实验研究。

(二)创业理念实践平台

石家庄学院利用驻地石家庄高新区的区位优势,与开发区多家高新科技企业建立起了深度合作关系,形成了学校特色的产学研基地、校外专业实习基地。专业创新教育充分利用校外专业实习基地的资源优势,为学生搭建创业理念实践平台。一方面通过实习让学生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了解企业从开拓创业到守业发展的历程,帮助学生树立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企业经营理念。另一方面邀请实习基地的企业管理者和工程师为学生讲授企业的营销经验与创业经历;邀请企业家、优秀毕业生与学生进行座谈交流,进行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品格等方面的教育。

(三)创业技能实践平台

石家庄学院依托经管学院的专业实验室建立起来的面向全校师生的创业技能实践基地,包括企业竞争实验室、沙盘模拟训练实验室、ERP模拟训练基地等。学生可以以比赛团队的形式在创业技能实践基地进行企业模拟运营,从模拟中体验企业的运营过程,培养其创业的技能。

(四)创业孵化实践平台

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各地建立了大量的创业孵化园。石家庄学院除了校内的创业孵化园外,还与各地政府建立的创业孵化园签订合作协议,为学生创业孵化提供广泛的支持。创业计划成熟的学生团队可以选择入驻更符合自己需要的孵化园。学校提供专项资金用于孵化园项目的资助,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业大赛,为创业项目走向市场、创业企业落地提供物质帮助和智力支持[9]。

五、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

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的开发是在培养目标、教育形式、教育平台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这样课程的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我国学者上官敬芝认为创业教育课程包含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个部分,其中理论知识又可以分为专业知识和创业知识,而实践技能分为专业基础实践与技能提升实践[10],按照这一分类方法,创业课程共包含四个知识与技能模块。应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三个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课程四个模块的开发。

针对第一层次“培养具有良好创新创业素质的职业人”的教育目标,可面向全体学生设置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课程,并与其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相配合。这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兼顾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主要课程内容包括企业管理学、市场营销、经济学基础、会计学基础等理论课程及对应的实践模块。

在此基础上,针对第二层次教育目标“培养自我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可结合各类创业大赛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设置创业教育强化课程选修模块。此选修模块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创业实务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主要课程有创业实务、创新创业案例分析、商业计划书撰写及对应的实践模块。

最后,针对第三层次的教育目标,即培养经营管理企业的创业者,可设置高阶创业教育综合模块课程。主要有创业管理哲学、创业管理心理学、创业设计学、企业实务等课程。这一阶段的课程以选修为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程度来选修。

这一课程体系尚在初步构建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推进,尤其是校友回馈、合作企业家参与,课程体系不断完善,课程内容不断更新。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建立在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同时也要考虑到学校的校风、学科特点、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所在城市的发展特点、产业结构等因素,并结合以往创业成功案例,总结校友成功经验,逐步构建起具有学校特色的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六、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

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水平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水平,更在于教师对学校教育理念的认同和对学校发展方向的把握以及对学风、校风的认知水平。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由校内教师和校外兼职企业家构成,外聘教师比例较高,如果这些教师对学校的教育理念不够认同,对学校的发展方向不够了解或者对学生不够熟悉,那么这支队伍就无法进行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要注重选聘对学校比较了解的校友企业家,注重选聘对教育比较热心的有着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家等。

在日常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这些外聘教师参与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教学研讨等,加深外聘教师对学校的了解,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这样的师资队伍在把知识传递给学生的同时,更加能够激情投入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精神、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11]。

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中,校内教师在理论知识和学历方面具有优势,但缺少创新创业的实务能力和创业经验。针对这一状况,学校应鼓励并安排校内教师到相关的合作企业去挂职锻炼。参加挂职锻炼的教师一般和顶岗实习的学生一起到企业参与企业生产,把学习和教学结合在一起。这部分教师平均每五年就有一年时间到相应的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保证了他们的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的更新。

校外兼职教师包括专业创新指导教师和创业实务指导教师两类。专业创新指导教师主要由合作企业的负责人或工程师来担任,他们往往也是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指导教师。这类兼职教师会承担一定量的教学任务,并有权在授课中选拔优秀实习生到自己的企业实习。外聘教师的教学过程同时也成为企业选拔人才的过程。这一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外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合作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创业实务指导教师主要由优秀企业家、优秀校友来担任。优秀校友对于在校学生的精神鼓舞作用尤其明显。创业实务课程授课形式以讲座和项目指导为主,学生通过与企业家的交流,领悟企业家的创业精神,陶冶自身创业品质,从而建立成功创业的信心。

经过多年的磨合,石家庄学院基本形成了一支稳定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他们在学校专业发展、创新创业课程开发、学生竞赛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灵魂。

总之,作为应用型高校必须以学生职业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就业、创业的能力,为地方产业发展服务。这就需要高校突破传统教育教学路径依赖,深化产教融合,整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优势,构建优势特色专业,完善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为社会造就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提高地方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城市发展动力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应通过不断凝练特色,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合理整合校内资源,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开发创新创业课程,打造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为地方建设服务能力,建设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

猜你喜欢

应用型专业课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