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萧龙士:从“龙城画派”到“江淮大写意画派”

2021-02-01

宿州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萧县龙城大写意

孟 方

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江淮大写意的花鸟画、新安画派的山水画及新徽派的版画,是安徽绘画体系的主流形式,是安徽美术的宝贵财富,对安徽美术起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用,值得重视和研究。它们的存在和繁荣,也印证了一个普遍规律,即一个画派的形成和发展,基于画派旗帜人物的艺术成就,基于画派中坚力量业绩造诣,基于人员构成的整体水平,基于画派所在地的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滋养培育,基于内在的艺术规律和外在的社会政治环境。

说到“江淮大写意画派”,就不能不提到“龙城画派”,它们都是区域性、艺术特征明显、主攻大写意花鸟的中国画流派,“龙城画派”形成于清代中期,中心在萧县;“江淮大写意画派”产生于当代,中心在合肥。萧龙士先生一生时逾百年,历经世变,艺术上承先启后,他既是“龙城画派”的当代传扬者,又是“江淮大写意画派”的开创者。简单地看,好像就是主体萧龙士本人的一个物理的空间位移,前期在萧县,他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龙城画派”;后期到了江淮之间的合肥,他又诲人不倦,倾心授艺,形成了“江淮大写意画派”。但是如果仔细寻绎,就会发现,在从“龙城画派”到“江淮大写意画派”的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在起着作用,主观的客观的,必然的偶然的,个人的社会的……纷纭复杂,本文拟对其进行一个简括的梳理。

1 “龙城画派”的写意传统与萧龙士的当代艺术承传

萧县古为萧国,历代美术之风颇盛。大量出土的汉画像石上的石刻画题材丰富,洗练传神;隋朝萧窑器皿的纹饰折枝花鸟线条流畅,简练生动。宋代苏轼徐州任上曾在萧县流连,清代黄慎曾流寓萧县,都给萧县书画以深远的影响。乾嘉年间至清末,基于本地的文化传承并受“扬州八怪”等人的影响,萧县出现了一批水墨写意画家,他们聚集在龙城,作文吟诗、作书绘画,切磋技艺,探寻义理,蔚为风气,以吴作樟、张太平、王为翰、权大成、吴柳庵、刘本铭、袁汝霖、路荫南等人为代表,影响徐淮,声闻遐迩,这一阔笔写意,泼辣豪放,特征鲜明的画家群体,被人们誉之为“龙城画派”。

萧龙士,原名品一,号翰云,1889年出生于萧县萧场村。萧龙士自幼受家庭影响,喜爱绘画。读小学时,更得“龙城画派”的一员、美术老师朱学骞的传授,强化了他热爱绘画的兴趣,打下了终生主要从事花鸟画的基础,奠定了他的艺术基调,即“龙城画派”的写意风格,且始终贯穿于萧龙士的艺术人生。1908年,萧县师范讲习所毕业后,创办刘套小学并先后在多所小学和萧县师范讲习所教授美术、历史等课程。1923年,经李可染介绍,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在潘天寿、诸闻韵等指导下重点学习徐渭、八大山人、石涛和吴昌硕等人的大写意画法,并亲得吴昌硕的指教。萧龙士长期在萧县、徐州一带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工作,其花鸟画在当时的画坛有相当的艺术影响。1926年,在徐州参加欧亚艺术研究会,并与赵松子、王继述联合举办画展。同年,与王继述、阎咏百、李可染等共创徐州美术学校,任国画系主任。

1935年11月,其作品《兰草》入展在英国伦敦举办的“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并刊入画册。 1937年4月,作品《墨兰》入展“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并刊入《现代书画集》。1947年,萧龙士在当时的首都南京举办个人画展,展出花鸟画100余幅,报纸有文予以高度评介,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陈之佛、傅抱石、张书旂则联名予以推介。南京展后,作品又辗转于无锡、上海、镇江、徐州等地展出。

与萧龙士同时代,萧县出现一批涵盖美术领域的杰出人才,史论家王子云,油画家朱德群,水彩画家王肇民,雕塑家刘开渠,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卓然成家,影响深远。在诸多大家中之所以说萧龙士是“龙城画派”的当代传扬者和旗手,一是因为萧龙士的启蒙教师是“龙城画派”的一员,他直接得到“龙城画派”的真传;二是萧龙士画的是国画,是花鸟,是大写意,无论画种、题材、画法,都是“龙城画派”一脉;三是萧龙士人生的大半时间在萧县度过,66岁之前,他在萧县、徐州一带教书,培养了一大批本土的书画人才,且画的题材多是花鸟,画法也是大写意,日后成了故乡的美术骨干,有的成为著名的大写意画家;四是萧龙士的后半生虽然到了省城,仍然不忘乡情,关心支持家乡美术事业的发展,指导美术人才的培养。萧县因此而画风日隆,画家众多,“龙城画派”得以延续和重振,并在日后(1993年)成为了国内著名的“国画之乡”“书画之乡”。

由上可知,1949年,在新中国成立前,萧龙士接受了“龙城画派”的沾溉,接受了海派画家的教诲,勤勉努力,卓有成就,已是一位享有很高盛誉的实力派画家。

2 有识之士的关爱与萧龙士的融合南吴北齐

萧龙士不仅画艺超群,而且乐善好施,品高节清,他外出学成之后,在家乡倾资办学,泽被乡里。1929 年,徐州地区大风成灾。他拿出106幅佳作在徐州云龙山义展义卖,被争购一空,所得款项全部捐作救济灾民之用。1946 年,徐淮地区遭连年水旱成灾,他把自家在黄河故道大堤以南的百余亩土地,无偿分给穷困无依的农民耕种。1948 年前后,镇江一带物价飞涨,镇江慈幼院多方呼吁各界人士大力赞助。萧龙士接到邀请后,与吕凤子、王陶民、刘惠民、诸闻韵四位在慈幼院举行义卖画展,所得款项全部捐给慈幼院以维持生计,使 69位孤儿得以安坐课堂继续求学。他还担任过“梅村实验乡设计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他不仅画了许多宣传画鼓励民众、团结抗日,还曾参加过游击队组织的拆毁日寇十余里铁路运输线的行动。

尽管萧龙士以超群的画艺,承传了龙城画派的传统,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谦谦君子,与人为善,有“善人”之称,深受人们敬重,且在抗日战争等时期为革命事业做出过贡献。

1949年,淮海战役结束后,萧县一带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时任郝集区区委书记的孙东民认为萧龙士是当地民众公认的“先生”,是开明的“绅士”,有相当的社会影响,但群众运动起来,或会有难以预料和诸多的不便之事,于是私下里让他外出一段时间,萧龙士听从了他的劝告。也正是此次外出,萧龙士和刘惠民、郑正一起北上去了已解放的北平,与老学友李可染重逢,拜见了齐白石。齐白石初见其画,即予以很高的评价。在其新作上题词赞叹“龙士画荷,吾不如也”。次年,齐白石又收其为弟子。从此,他每年都会进京请教,绘画艺术有了新的突破。在北京,他还结识了李苦禅和许麟庐,共同切磋画艺,成了著名的“齐门三兄弟”。

萧龙士传承了有清以降的“龙城画派”,而且融合了南吴北齐营养,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成为当代龙城画派的代表性人物。

3 落实政策、区划变更与萧龙士的南迁合肥

1949年,萧龙士创作大幅荷花作品“皆大欢喜”,迎接庆祝新中国的诞生。1951年,作30余幅作品参加全国“抗美援朝义卖画展”和何香凝等人发起的义展;1952年,送正值读书的三女儿入伍,保家卫国,自己则热情投身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先后在萧县中学、梅村中学教书。他参加思想改造学习班,表示要“抛却黄昏想,老来转少年”。1952年,被选为代表参加安徽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53年,成为华东美协会员。

然而,山脉有起伏,人生有波折。1955年,萧龙士又遇到了他命运中的一道坎。时置土改复查,梅村中学时任校长王某认为萧龙士是“漏划地主”,并以年老为由将他辞退。

受传统思想影响,本着为尊者讳的想法,许多人和文章在描述这件事时称其“退休”,旋即被省政府聘为安徽文史馆馆员。这种一笔带过的轻描淡写,看上去很有光彩,大家都很有面子,实际上掩盖了一段历史真相和统战工作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掩盖了统战工作者的政策意识和所做出的贡献。事实是,这期间,萧县人民政府县长单劲之和已在宿县地委(现在的宿州市)统战部主持工作的孙东民为此做了大量工作。

其实,早在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就已指出:“我党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给他们工作做,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有职有权,使他们在工作上做出成绩来。”[1]

单劲之和孙东民根据自己对萧龙士的了解,向省委统战部力荐他去1953年2月成立的安徽省文史研究馆。文史馆是党和政府为团结和安排老年知识分子而设立的,以“敬老崇文”为宗旨的、具有统战性和荣誉性的文史研究机构。他们认为以萧龙士的无党派民主人士的身份,以其品德操行、艺术成就和社会声誉,进入这一机构是非常合适的。孙东民一方面与省里沟通,一方面安排萧龙士在他自己家里吃住等待消息(1)孙东民之子孙庆华口述。。

安徽省委统战部经过多方考察,认定萧龙士各方面条件都达到了相关要求,最终安徽省人民政府聘请他为驻馆馆员。1955年4月,萧龙士去合肥驻馆,中共宿县地委统战部还特地给他做了一身哔叽呢料子的新衣服[2]。从此,萧龙士在合肥定居,后半生有了稳定无忧的生活条件,专心从事书画研究工作,艺术上有了新的业绩和成就。

另一点需要提及且不可忽略的是,萧县秦时置县,唐宋元明均属徐州,清时属江苏省徐州府,辛亥革命后仍属江苏省。1948年11月之后,萧县属河南,属安徽,属江苏,反反复复,直至1955年,由江苏省划归安徽省,属宿县专区[2]。这里一要注意空间距离。无论是萧县县城还是萧龙士的家乡刘套,距徐州市区都仅20多公里,所以萧龙士前半生的艺术活动主要是在萧县、徐州和江苏省。二要注意这个时间节点。1955年,萧县由江苏省划归安徽省,同年4月,安徽省人民政府聘请萧龙士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驻馆馆员。 因此,如果没有这次行政区划的变更,没有踩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萧龙士个人和“龙城画派”“江淮大写意画派”的历史可能会被改写。

4 萧龙士在合肥的艺术活动与大写意画家群体的生成

从个人方面说,从被辞退到南迁合肥,这对萧龙士先生是一次因祸得福的重大转折。他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由无党派代表人士成为一位民主党派人士。1956年,出席安徽省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并再次当选萧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之后,连续担任第二届、第三届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徽省政协第三届、第四届常务委员。1966—1976年,由于统战对象的身份,得到组织保护,受风暴冲击较小。耄耋之年,逢五逢十,有关部门还为其祝寿,举办从事艺术活动周年庆祝。书画艺术创作上,扩大了认识面,进一步开阔了艺术视野,有了更好的创作条件和更高的交流平台。1956年10月,在合肥举办个人小品展,名声大噪。在有关部门组织下,几次赴黄山、琅琊山等地写生采风。1963年,与梅华、孔小瑜、申茂之、童雪鸿五老举办画展,《安徽日报》评价他“继承了齐白石的泼墨写意而具苍劲之风”。改革开放后,有关部门又为其举办过多次画展,出版了多本画册。他先后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分会名誉主席、安徽省书画院名誉院长、安徽省政协书画室名誉主任。

而从社会方面说,他的南迁对合肥地区和安徽省的美术事业也具有始料未及的重大意义。一是使大写意的画法走出了原有的徐淮地区。作为“龙城画派”的当代代表,萧龙士这次南迁立足省城后,使大写意这种画法发扬光大到更广阔的地域。不仅给合肥的国画界带来一股强悍的北风,而且教泽远至天津、山东、浙江、江苏,遍及安徽之宿州、淮北、蚌埠、六安、滁州、芜湖、宣城、安庆等地;二是桃李满天下,英才聚江淮。在萧龙士的教导培养和直接影响下,一大批人走上了大写意绘画风格之路。如:丁培生(后任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史馆特邀书画师)、韦书林(后任国家二级美术师、安徽省文史馆特邀书画师)、王少石(后任国家一级美术师、安徽省文史馆馆员)、王守志(后任合肥市书画院专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合肥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纵横(后任淮北市美协主席,安徽省美协理事)、周彬(后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合肥市书画院副院长、合肥市书协主席)、周本信(后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淮北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李碧霞(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朱宝善(国家一级美术师,寿州书画院院长)、朱力(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滁州市文联副主席)、王家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沈力(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宣城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庆彬(著名画家)、萧承霭(著名画家)、萧志远(著名画家)、潘克强(著名画家)等一大批优秀人才成长起来。其中许多弟子是画坛大家、当地的美术带头人或骨干,为当地的文化繁荣、书画传承做出了贡献。

加上早年从萧龙士先生习画,后来合肥工作的学生郭公达(后任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安徽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葛庆友(后任安徽省书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安徽省文史馆馆员)、张翰(后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萧承震(后任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史馆馆员、萧龙士艺术研究会会长)等,作为骨干中坚力量,为合肥和安徽的书画发展增添欣欣向荣的景象。连同蚌埠的邵健(后任安徽省文史馆特邀书画师),萧县的郑正(后任安徽省文史馆馆员),宿州的薛志耘(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安徽省文史馆馆员宿州市画院院长、宿州市美协主席),徐州的欧阳龙(后任徐州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徐志兴(后任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教授、江苏省文史馆馆员)等。据不完全统计,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几千人,由此自然成长并逐渐形成了一支“以合肥为中心”的审美情趣相同,绘画风格、创作手法相近的画家群体。

5 “江淮大写意画派”的命名与传播

领军人物有实力有影响力,弟子骨干队伍齐整,相同风格不同层次的书画家众多,作品有了,实力有了,社会影响也有了……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生长的,一切都“活态的”存在那里。但是,并没有人想到要有个名目或旗号。

1990年1月17日,萧龙士逝世于合肥。被誉为中国当代书画家、艺术大师、杰出的艺术教育家。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主要领导等一千多人参加追悼会。发来唁电、唁函和送花圈的领导同志有万里、张劲夫、张爱萍、洪学智、赵朴初等,艺术家有刘海粟、刘开渠、关山月、程十发、唐云等;单位有: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共安徽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等。前来追悼者达几千人,追悼会上时任副省长杜宜谨所致的悼词中说:“萧龙士先生倾毕生心血,继承和发扬祖国绘画艺术,笔墨耕耘,乾乾于斯凡八十年。先生的艺术风格,沉雄老辣,质朴厚重,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浓郁的生活气息,开创了江淮大写意画派。”[4]

可见,“江淮大写意画派”,不是萧龙士的自我标榜,也不是其弟子的自我吹嘘,而是有其命名者。萧龙士低调的人生态度,淡然的处世态度,众所周知。他生前从不争名夺利,更不会树旗立派,“他一辈子谦虚,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告诉友人自己不是大画家,是小画家、中画家。”[5]萧龙士的老朋友、美学家郭因对此也深有了解,所以一直对“派”的称呼有自己的看法。

无论萧龙士先生个人生前的意愿如何,无论了解他的朋友持什么样的态度,社会仍按照自己的理由行事,“江淮大写意画派”这个名称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广泛的社会传播。

2009年11月,为了纪念萧龙士诞辰120周年,安徽省政协、省民盟、省文联、省文史馆、省美协、省画院、萧县人民政府、萧龙士艺术研究会、徽派文化传播中心联合举办系列活动。在省博物馆举办“萧龙士与江淮大写意画派书画作品展”,民盟中央、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出席开幕式并剪彩,同时举办“江淮大写意画派”理论研讨会,印发了作品集。

6 “江淮大写意画派”的活动、研究与意义

2010年11月,安徽省文史研究馆编《江淮大写意——萧龙士师生作品选》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2015年 5月16日,由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安徽省政府参事室、安徽省文史馆、宿州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龙行江淮——纪念萧龙士126周年诞辰暨江淮大写意画派画展”在合肥举行。 2018年9月22日,“笔意墨象——江淮大写意画派精品展”在合肥开幕。9月30日,在合肥市亚明艺术馆举办精品展暨江淮大写意画派理论研讨会,同时印行作品集。

2019年,“笔意墨象——江淮大写意画派精品展”又先后在宿州、蚌埠、安庆等地巡回展出。

同时,也有一些学者、专家对萧龙士及“江淮大写意画派”进行了研究,发表了一批论文,有硕士学位论文,也有人对“江淮大写意画派”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江淮大写意画派,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合肥为中心,活动于江淮地区。画派成员有明显的师承关系,多为长期活动于江淮地区的萧龙士弟子及再传弟子。画派的总体风格是豪放质朴的,以大写意、写意为特征,重人品与艺品的结合,重传统,重师承,重创造,重生活,重笔墨意趣,是一个书画兼善的画派。”[5]

而这个画派的命名、这个画派的存在及这些活动举办的意义,从这些活动的举办、领导的讲话、画展的前言、画册的序言及相关报道中可以洞见:萧龙士及其江淮大写意画派,影响着安徽乃至全国画坛,引领着书画界众多后学不断精进,不断开拓中国画艺术新境界。展览充分凸显了“江淮大写意画派”枝繁叶茂、后继有人、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系列活动的目的在于着力打造地域文化品牌,推动文化大省建设的积极态度和作为,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兴文化、展形象”[4]的具体实践。同时,也将进一步扩大“江淮大写意画派”的社会影响,提升画派在美术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应该沿着萧老开创的道路,把“江淮大写意画派”传承光大,这对宣传安徽书画、让安徽书画走向全国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以这些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总结和交流传承萧龙士先生的艺术经验和精髓,以高度自觉和主动担当的历史使命,传承以江淮大写意等艺术门类为代表的安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聚人才,壮大“文艺皖军”队伍,激发创作出更多艺术精品,推动安徽文艺繁荣发展(本段内容综合自萧龙士画展的前言、萧龙士画册的序言、纪念萧龙士活动的相关报道及领导讲话)。

7 余 论

一个画派的形成和发展是有其内在逻辑的,文脉上传承有序,不会凭空产生,同时又受许多偶然性因素的影响;是需要标志性人物引领举旗的,同时也是需要相应的生存环境、成长条件和骨干力量的。

从萧龙士的人生经历及“江淮大写意”生成过程,可以看到:现实生活中,受极端思潮的影响,某些地方、某些单位、某些部门及某些人对政策把握的偏差,对一个人命运的影响,对一种地方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综上所述,萧龙士及“江淮大写意”在其成长和发展的几个关键点上,都得到了许多有识之士的重要扶助和社会的推动。如果萧龙士没能得以继续从教从艺,而是被放逐乡野,或许也就没有了当代“龙城画派”的传扬;没有土地改革时被劝出走,也许就没有北京之行,那么后来萧龙士拜或不拜齐白石为师都还是个未知数,融合南北画风就不会那么直接;如果萧龙士蛰居龙城,继续弘艺授徒,即使功成名就,也还只是传承丰富了“龙城画派”;如果萧县没有划归安徽省,萧龙士或许就会到最近的中心城市徐州,那里本来就是他活动的基地,本来就有诸多的友朋、弟子,那样的话,后来在徐州及周边会形成一个以他为核心的“彭城大写意画派”“淮海大写意画派”也未可知;如果没有受挫后萧龙士被举荐进入安徽省文史馆,就没有迁居省城,江淮地区的“大写意”就没有如此的影响,就没有后来合肥的诸多弟子,当然就没有“江淮大写意”队伍的形成;如果没有副省长所致悼词中的标点命名,可能就没有所谓“江淮大写意画派”这个名称旗号。

当然,历史不可以假设,所幸这些都是现实。就现实来说,之所以会有“江淮大写意”画派、萧龙士的杰出、众弟子的优秀、大写意的魅力和时代的需要,毋庸置疑,这些是此画派形成的重要基础和必需前提。同时在必然因素之外,也有诸多偶然因素在起着作用,许多偶然可遇不可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许多偶然中又有着必然。比如几个关键点上之所以能得到有识之士相助,在于引领举旗的标志性人物不仅有高超的“艺”,而且有高尚的“德”。梳理历史,我们在厘清事实的同时,常会得到方方面面的启迪。

猜你喜欢

萧县龙城大写意
春天的脚丫
百褶裙
奥运福娃
狮子山
我对大写意花鸟画笔墨的理解与认识
广东省龙门县龙城第三小学
江苏龙城精锻有限公司
一代精神属花草—当代八家大写意花鸟画展
热舞龙城适力啦啦操
龙城常州:美景让幸福指数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