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终身教育视角下幼儿入学准备的“思”与“行”

2021-02-01昌兴茹

关键词:终身教育入学学会

但 菲 昌兴茹

终身教育是由保罗·朗格朗在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促进成人教育国际会议上正式提出的。保罗·朗格朗认为,终身教育是一系列很具体的思想、实验以及成就,它涵盖了教育的方方面面和各项内容,包含教育发展各个阶段之间的有机联系,是一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时的持续不断发展[1]。终身教育理念把接受教育和自觉学习看作是长期的、动态的以及全面的变化过程,绝非仅仅只是追求阶段性的、短期的效益或突出成就。从纵向来看,终身教育强调人生中各个阶段的教育,包括婴儿、幼儿、儿童、青少年、成人以及老年;从横向来看,终身教育强调了家庭、社区、工作环境以及大众媒体在一个人生活的各个阶段发挥的重要作用[2]。终身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观念,这一理念不仅仅把教育限定在某一特定年龄阶段,它还关心成人教育,更关注幼儿教育;不仅面向幼儿当前阶段的学习生活,更包括为儿童未来社会性和情感发展、言语发展和认知发展等方面做准备。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终身教育的起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总则第二条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3]根据《纲要》的指导思想,可以将幼儿教育的目标归结为两点:一是长期目标,为幼儿的终身教育和发展奠定基础;二是短期目标,为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做准备,即入学准备。1990年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EGP(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Panel)提出了入学准备研究的生态学观点,认为入学准备包含三个方面,即儿童的入学准备状态、学校的准备状态、家庭与社区的支持[4]。对我国来说,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更多关注到的是幼儿个体知识技能、言语领域的准备状态,忽视了家庭、幼儿园、社会媒体对幼儿入学准备的支持以及幼儿的内在需求。本研究将幼儿入学准备置于终身教育发展的视角下展开分析,将研究重点从聚焦到幼儿个体准备状态转移到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等因素的准备状态,从关注幼儿学习知识技能本身转移到关注幼儿面对体育运动、社会交往、知识技能时的态度上来。因此,终身教育视角下的幼儿入学准备着眼于幼儿未来的发展,为未来把握人生奠定基础,使幼儿一生能够持续地学习并且有尊严、有质量地生活[5]。

一、“思”之价值:终身教育视角下的幼儿入学准备

近年来,幼儿入学准备得到了不同个体发展理论的支撑。生态学取向的幼儿入学准备认为,这不仅是幼儿个体的准备,还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等多个环境的共同准备[6];断层理论视角的幼儿入学准备认为,幼儿面临的学习方式、规范等断层问题能够得到有效处理,那么幼儿的入学准备就会顺利进行[7];终身教育理论近年来逐渐深入到学前教育之中,并着眼于幼儿未来发展的教育观念。从这一视角探讨幼儿入学准备具有重要意义。

(一)终身教育强调入学准备的连续性

终身教育理念强调教育是连续的并贯穿于生命发展的各个阶段,是对人类自身认识的深化。根据《纲要》的指导思想,我国学前教育要为幼儿终身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要保证个体全面、和谐和持续的发展。因此,终身教育为幼儿入学准备提供了更加长远的视角。在这一理念下,入学准备不应该是一个“点事件”,而应该是“线事件”,它秉持着时间上的连续性,强调幼儿入学准备的影响效力不仅仅存在于学前期,更要致力于幼儿未来的发展。也就是说,幼儿的入学准备不是通过学龄前期就可以顺利实现的,入学准备的顺利实现需要终身教育理念在每个阶段的指导。

(二)终身教育提高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终身教育思想强调学习者本身的主体作用,并将“人”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8]56。在这一视角下,学前教育地位逐渐提升,幼儿这一角色也逐渐凸显。因此,入学准备工作应回归儿童立场,以幼儿为主体,为孩子们入学以及未来人生做好完整准备。当下许多家长忽略了幼儿个性及身心发展,过多重视智力的投资与开发。此外,家长及幼儿教师评判幼儿学到多少知识不应仅仅采用量化指标,还要以持续的眼光去审视幼儿当下阶段的适应状态。学龄期的入学准备应帮助幼儿学会情绪表达、学会提出质疑、学会与同伴交往等优良品质。这些不仅是幼儿主体性的体现,也关系到幼儿入学后乃至未来社会的需要。

(三)终身教育拓宽了入学准备的范畴

传统入学准备通常被看作是幼儿园向小学的主动靠拢,但却忽视了多方环境对幼儿入学准备的支持。终身教育思想强调把最初相互割裂的各种教育、环境和资源加以整合化和一体化,使教育发挥其互动协同的更好效益。这一理念促使家庭、学校、社会三者教育上的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其对幼儿整体的影响作用。学前期的幼儿生活在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中,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积极整合互动才能帮助他们成为“有准备的儿童”[9]。终身教育不只是幼儿单方面适应学校生活,更不是幼儿单方面的准备,而应该是围绕幼儿的生活、精神和文化背景等不同方面,为幼儿未来做好更全面的准备。

(四)终身教育关注幼儿的可持续性发展

终身教育思想不只关注当下,更强调人未来的发展,包括每个人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培养以及为适应未来社会变化所必备的能力。终身教育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四个重要内容,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10]11。入学准备的确需要幼儿掌握必备的生活习惯和知识技能,但终身教育理念不仅关注幼儿的现实生活,还关注其未来的生活。儿童未来是否成功不是最重要的,终身教育视角下入学准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儿童具有一生持续的学习兴趣,能够快乐地感受生活和健康成长。

二、“思”之问题:幼儿入学准备的认识误区

一直以来,我国关于入学准备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幼小衔接的框架中,并未形成科学的概念。尽管幼儿入学准备已经获得了足够多的关注,但受各领域利益相关者价值观的驱动,终身教育视角下幼儿入学准备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认识上的误区。

(一)入学准备与幼小衔接内涵的混淆

公众对幼儿入学准备理解最常见的误区就是把入学准备与幼小衔接的内涵相混淆。幼小衔接与入学准备不同,前者将关注点放在5~6岁幼儿身上,多指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11],而后者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12]。家长往往将幼儿入学准备的责任推脱给幼儿园,认为这是幼儿园甚至是大班幼儿教师的工作,幼儿只在大班学习期间甚至是大班下学期才着重准备入小学的相关事宜[13]。入学准备长久以来偏重幼儿的认知发展,忽视其学习态度、情绪情感、社会适应和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当前入学准备工作存在着严重的突击性和片面性的倾向。终身教育视角下的入学准备只在幼儿园末期至小学初期准备是远远不够的,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为儿童未来长远发展做准备。

(二)落入“拔苗助长”式的入学准备陷阱

入学准备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指为幼儿上学做准备。准备不是指“抢跑”,也不是指把以后应该做的事情提前做,而是把这个阶段应该做的、对随后有重要影响的事情做充分。但当下的入学准备往往在部分家长和幼儿教师的助力下被推向了“提前入学”的风口浪尖,多局限于智能的准备,对于社会交往、情感表达以及动作技能等领域的准备还不够充分。如幼儿提前接受小学低年级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以死记硬背的灌输式教学取代游戏化教学以及用小学生守则要求幼儿等一系列行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儿童主动学习、创造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严重的“小学化”倾向。“抢跑”式的入学准备违背了终身教育的原则,不仅无助于幼儿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反而会让儿童害怕入学,甚至产生厌学倾向。因此,科学合理的入学准备是让每个幼儿在达到入学年龄时都能具备一定的学习品质,即与学习有关的态度、倾向、习惯、风格、特质等[14]。终身教育下的入学准备重视个体能力提升,并着眼于幼儿的持续成长。

(三)缺乏多方支持的幼儿入学准备

入学准备不仅仅指“幼儿个体的准备”。NEGP提出了儿童个体入学准备的五个领域:身体和运动发展、情绪与社会性发展、学习态度(包括主动性、责任感、坚持性等)、言语发展、认知发展与一般知识基础[15]。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只是用粗略的评价手段来评判幼儿在各个领域“合格”与否,据此认为幼儿做好了入学准备。终身教育视角下“谁来准备”这一问题的回答不再是家长、幼儿园、小学等主体对幼儿个体准备的“隔岸观火”,而是多方环境共同为“有准备的儿童”提供背景支持。终身教育的整合性原则要求家长、幼儿园、小学、社区和社会媒体多方协同,科学合理地引导幼儿适应未来的学习生活,为幼儿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

三、“行”之路径:幼儿有效入学准备的指导建议

入学准备是幼儿步入正规学校的起点,科学的入学准备可以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并从中获得未来成功的可能性。终身教育理念为幼儿的入学准备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从纵向来看,它是一个漫长而连续的过程;从横向来看,它需要家长、幼儿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因此,基于终身教育的视角探究幼儿入学准备的行动路径,能够为儿童未来阶段身心与智力的发展提供良好助力。

(一)从重视当下到关注未来,为幼儿终身学习做准备

当下的许多家长往往秉持功利主义的观念,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即便在学前期不以成绩论高低,也要把孩子送去各种艺术班,使孩子成为学习的“苦役”,并且常常把孩子当作攀比的“附属品”。这类家长往往缺乏长远规划,对孩子的未来关注和思考较少。终身教育需要人们改变幼儿入学准备的教育观,从重视当下到关注未来,并且围绕四个方面为幼儿终身学习做准备。

一是学会认知。即帮助幼儿从不同角度了解周围环境,发现和认识这个世界。首先,幼儿园不必为了迎合学校教育就给幼儿增添学习上的负担,而是要教给幼儿认识事物的方法,从游戏中获得学习的能力,使幼儿始终保持着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和热爱,这样,幼儿不论处于任何发展阶段,都能获得有效的发展。

二是学会做事。即教会幼儿根据已有认知去实践,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常常在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显示自己的能力,如在幼儿园建构活动中,幼儿往往会彰显自己的学习和操控能力,并且幼儿在不断地与物质世界“交往”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理解。幼儿不再是“被保护者”,而是通过能力的提升进行自我保护。

三是学会共同生活。即幼儿能适应集体生活并与他人一起活动与合作。幼儿在学会认识自己之后才能理解他人和尊重他人,这种情感同化的培养会对幼儿未来的社会生活产生影响。游戏能够让幼儿与他人有共同的完成目标并能感受到他人的情感和态度,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能从玩伴或教师那里获得认可,从而使幼儿体验到共同生活的氛围。

四是学会生存。即终生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是以上三种学习结果的未来表现趋势。“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自古以来的生存之道,也是终身教育背景下幼儿学会生存的有效途径[8]57。一个具有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幼儿远比在当下拥有足够多知识的幼儿更能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在终身教育的理念下,家长和教师应培养幼儿探索世界的兴趣,使之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以适应不同人生阶段的未知挑战。

(二)从单一支持到多元支持,多方联动助力幼儿发展

终身教育思想认为,幼儿的入学准备除了五大领域的准备之外,还包括各种环境和资源的间接教育。终身教育拓展了幼儿入学准备的思路,因此,不应该把幼儿入学准备教育局限在幼儿园里,可以寻求社会各界在教育方面的协调与合作。根据生态化理论模型,家庭、幼儿园、小学和社区均是幼儿入学准备生态化环境的构成要素.它们之间动态演化生成了生态化的幼儿入学准备环境[16]。

1.家庭是幼儿入学准备的重要场所。家庭是幼儿照顾的主要承担者,家长是幼儿入学准备的第一责任人。首先,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要认真思考到底要给孩子什么样的价值引导。幼儿入学准备不仅仅是智力的准备,只有那些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幼儿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生活。其次,开展丰富的亲子活动。有些儿童在幼儿园放学之后就要去学习“艺术班”,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变得越来越少。亲子绘本共读、亲子游戏、亲子益智玩具等资源对幼儿的社会性及情绪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社区和幼儿园可以多举办高层次的家长培训活动,聘请知名的幼教专家来社区和幼儿园讲学,为家长树立正确教育理念,使幼儿入学准备更加合理化[17]。

2.幼儿园是幼儿入学准备的“集中训练营”。幼儿入学准备不只集中于幼儿园大班,应把全面提高幼儿入学准备纳入整个学前阶段。第一,营造生活化课程,帮助幼儿重返本真生活,使幼儿与大自然、大社会紧密相连。第二,开展如“我要上学了”“假如我是一名小学生”等主题学习活动,激发幼儿入学愿望。幼儿园也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小学,引导其感受小学老师的和蔼可亲,幽默风趣。第三,家园合作共育,避免幼儿在拼音、算数、识字等方面的“小学化”学习,应重视培养儿童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遵守规则等能力。

3.小学与幼儿园的双向衔接是做好入学准备的关键。入学准备不仅仅是幼儿从幼儿园迈向小学的单向旅程,小学教育工作者也应该走进幼儿园,了解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作息安排、课程内容等。园所与小学也可以定期举办“小学生—幼儿见面会”,邀请低年级小学生到幼儿园讲一讲小学生的一日生活是如何安排的,解答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各种误解,帮助幼儿做好更充分的入学准备。

4.社区和社会为幼儿入学准备提供平台。幼儿入学准备仍然需要社区和社会的有力保障,如目前依旧存在五个领域间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儿童间入学准备发展的不平衡和背景支持的缺乏[18]。儿童也是社区的重要成员,社区应该为幼儿提供高质量的健康照料和支持服务,确保所有家庭和幼儿都有机会获得优质的照料和教育;社会可以提供更多的入学准备环境,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文化场所,可以定期举办幼儿展览活动,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审美能力和学习能力。

(三)从被动学习到主动体验,激发幼儿入学内在需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10]13因此,终身教育理念要求幼儿的入学准备不是一种被动式学习,而是幼儿自身主动、自愿的学习。

1.基于儿童视角寻找幼儿入学准备的教育契机。研究幼儿眼中的“上小学”,倾听幼儿的声音固然重要,但基于儿童视角去寻找、发现入学准备教育契机来回应儿童更不容忽视[19]。例如,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了解幼儿眼中的小学教师的样子,通过谈话交流说说幼儿期望的小学生活,到小学参观时用相机记录自己最喜欢小学的地方和最不喜欢小学的地方。幼儿园可以将幼儿眼中的“上小学”的相关信息收集起来,反馈给小学,这样在进行校园环境创设时,学校就能够站在幼儿的立场,考虑幼儿对小学环境的需求,适当采纳幼儿的想法。倾听幼儿的声音能够使幼儿对于入学准备由被动的灌输过渡到主动的体验,以适应幼儿终身学习发展的要求。

2.充足的思想准备是幼儿顺利适应学校生活的关键所在。儿童进入幼儿园之后,会不断地听到关于未来小学生活的言论,其中不乏一些负面消息。负面的消息会对幼儿思想观念产生不利的影响。幼儿教师和家长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语和行为,避免使用类似“如果你上课不好好听讲,你就会被罚站”“等你上了小学作业就变多了,不可以随便玩了”等短时有效的话语,以这种夸大、不切实际的言辞对幼儿进行恐吓只会提升其对入学准备的负面认知。建议家长、老师、大众媒体更多地在入学准备中向幼儿传递积极和正面的信息,使幼儿感受到小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发幼儿乐观积极的入学态度。

终身教育思想为幼儿入学准备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终身教育下的入学准备不是知识技能的准备,也不是某一阶段内短时间的“抢跑”,而是包含幼儿学习、言语、情绪、社会交往等能力长期持续的准备过程。然而,有效的入学准备并不能轻易实现,这需要教师和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不仅要关注当下,还应该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即帮助幼儿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同时,幼儿入学准备不能仅局限于幼儿园,还需要家庭观念的转变、幼儿园与小学的双向衔接、社区和社会的有力保障。总之,终身教育视角下的入学准备使幼儿朝着多方面、可持续、深层次的方向发展,为我国现阶段幼儿入学准备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入学学会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学会分享
入学面试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入学第一天
两岸终身教育法律比较研究
终身教育背景下中职高职的有效衔接探析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