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班课程叙事:我与蘑菇的故事

2021-02-01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河口镇中心幼儿园佘美红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1年1期
关键词:平菇蘑菇探究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河口镇中心幼儿园 佘美红

※课程缘起

在迎春花的召唤下,我们的孩子来到户外寻找“春天”的足迹。路旁的野花、田野里的油菜花、枝头的嫩芽等这些散发着春天气息的事物无不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锐锐在河边的草垛旁发现几颗小蘑菇,惊喜万分,引来了小伙伴们的围观——“咦,这里怎么会有蘑菇呢?”“这个蘑菇跟我见到的有点不一样哦……”“我知道蘑菇有很多种颜色,有些不可以吃。”“我还知道有鸡腿菇。”“鸡腿菇里面是不是有肉呀?”——通过孩子们的对话,我知道孩子们对“蘑菇”有一定了解,但是比较粗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既应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应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小小的发现引发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这是不是一个很好的课程生长点呢?带着疑惑,我与年级组的各位老师进行了讨论,大家觉得“蘑菇”是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建议我和孩子一起走进“蘑菇”的世界去探究。于是,我们开启了“蘑菇”探秘之旅。

※课程目标

1.了解常见蘑菇的种类及外形特征,并大胆地表达出来。

2.知道有些蘑菇是有毒的,初步学会分辨有毒蘑菇和可食用菇。

3.在种植过程中了解蘑菇生长所需条件,体验种植与发现的乐趣。

4.仔细观察蘑菇的生长,并用简单的方法进行记录。

5.通过采摘、品尝了解蘑菇的营养价值,从而爱吃蘑菇。

6.在采摘和测量过程中,通过对比发展数学概念、分类和数数。

※课程实施

1.快乐出发第一站——寻菇记

鸡腿菇长什么样?里面到底有没有肉?带着孩子们的疑问我们决定去附近的超市一探究竟。出发前,孩子们制定计划、讨论交流后带上工具来到了超市的蔬菜区,小钰第一个大叫起来:“这是香菇,香菇的脑袋是黑色的呢!”“这胖胖的菇叫胖菇吗?”“不对不对,它叫杏鲍菇。”“让我用放大镜来瞧一瞧!”孩子们纷纷拿起放大镜观察起来。“我发现平菇的伞下面有好多像线一样的纹路。”“香菇和杏鲍菇也有。”大家都想把自己看到的蘑菇样子画下来,没有桌子、没有画板怎么办?聪明的小钰发现对面货架上有许多切板,用切板代替画板这个主意不错哦!说干就干,搬张小椅子,我们的“蘑菇写生”就开始啦!不一会儿,细细长长的金针菇、胖胖的杏鲍菇、扇子样的平菇都跳跃于我们的画纸上。

那鸡腿菇又是什么样的呢?在超市里,孩子们没有找到答案,有点沮丧。回到幼儿园,我们生成了科学活动“蘑菇大家族”,活动中孩子们明白了鸡腿菇也是一种蘑菇,只因它的样子有点像鸡腿而得名;知道了世界上有很多种蘑菇,蘑菇属于菌类。

我们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出幼儿园,将课堂搬进超市,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等方式让幼儿近距离接触、观察、讨论、认识了生活中常见种类的蘑菇,了解了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极大地丰富了幼儿感性经验。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此次活动我们从生硬灌输知识转变为幼儿自我体验,大大提高了课程实施的效果。

2.快乐出发第二站——安家记

孩子们对蘑菇的兴趣越来越浓厚,问题也随之而来。“我想知道蘑菇是怎么长出来的?它需要种子吗?”“为什么有的蘑菇长在草垛里,有的长在树上呢?”“蘑菇长大需要施肥、浇水吗?它吃什么长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我们决定一起来种植蘑菇,亲身体验蘑菇的生长过程。那蘑菇的生长需要什么?阳光、雨水、泥土、种子……大家各抒己见。对此,我们邀请家长和孩子们上网查阅资料并共同完成调查表“蘑菇的种植秘密”,调查发现:蘑菇的生长需要菌种和一定的温度、不喜欢阳光、喜欢潮湿等。那你想种植什么品种的蘑菇呢?孩子们经过商量,决定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了平菇、杏鲍菇、猴头菇、榆黄菇。紧接着,孩子们又设计了属于自己小组的“蘑菇成长”观察记录表,并推选出一名组长,制定记录规则。

家长委员会为班级购置了不同品种的蘑菇菌包。4月2日早上,当蘑菇菌包来到班级时,孩子们可兴奋啦!涵涵说:“你们看,里面好像有稻草秸秆。”小紫提出疑惑:“这上面白白的东西是蘑菇种子吗?”涛涛突然捂住鼻子大叫起来:“好臭啊!”……孩子们在观察与交流中发现菌包里有木屑或秸秆、白色菌丝,还有像臭臭的粪便之类的混合物,聪明的人们将这些废弃的东西变废为宝,用它们来培植蘑菇!

蘑菇菌包的家安在哪里呢?班级自然角有阳光直射,不行,活动室空间比较小,不行,最后大家提议就放在靠近自然角的会议室里,那里没有阳光、温度适宜,也方便每天去观察。

3.快乐出发第三站——成长记

孩子们每天早晨来园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蘑菇宝宝,给它们浇水,可是蘑菇宝宝来我们班已经有一个星期了却一点动静也没有。

4月9日星期一的早晨,墨墨大叫起来:“老师,我发现我们的平菇上面有一小块密密麻麻的白点点。”小组的伙伴们纷纷拿起放大镜仔细观察起来。这可是一个大发现哦——赶紧记下来。

4月10日星期二,种植杏鲍菇和猴头菇的孩子们也惊奇地发现菌包顶上涌出了许多小疙瘩,它们都长出了小小的菇芽。而平菇呢,上面的白点点又比昨天大了一些。其他小组的蘑菇宝宝们都相继探出了小脑袋,可是种植的榆黄菇却一点动静也没有,萱萱有点着急啦:“老师,为什么我们的榆黄菇还没有发芽呀?”

时隔一天,4月12日星期四的早晨,孩子们又有了新发现,平菇长大了,不同的是白色点点变成了黑色!只关心榆黄菇的锐锐突然大叫起来:“老师,小袋子旁边冒出了两块白色的团团?”“咦?蘑菇会不会就从这儿长出来呢?”如果小团团是菇芽,那袋子挡住了就会影响菇芽的生长,怎么办?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锐锐提议道:“我们可以把小团团这边的袋子划开,看看会不会有变化?”大家齐动手,小心翼翼地将包装袋轻轻地划开,锐锐将这个发现及时记录下来。

4月13日星期五,孩子们发现猴头菇跟平菇长势最快,越来越大,为了不影响菇芽的生长,他们拿来小剪刀将袋口多余的包装袋剪掉。

4月16日星期一,孩子们发现过了一个周末杏鲍菇变得越来越可爱,头上戴着灰色的帽子,如同许多可爱的小雪人紧紧地挨在一起,而猴头菇一团一团的样子就像我们平时吃的花菜。最让孩子们开心的是榆黄菇带来的惊喜,菌包凸出的白色小团已经有半个拳头那么大了。

4月17日星期二,孩子们发现榆黄菇已经长出了许多黄色的菌盖,用放大镜瞧一瞧,黄色菌盖下还有菌褶呢!

班上的蘑菇宝宝长得可真快,有时候一天好几个样。孩子们每天都对蘑菇观察、探索、记录,用一张张稚嫩的图画完美地诠释了蘑菇从发芽到长大的全过程。

与此同时,家长们也参与了进来,孩子们每天将自己发现的蘑菇秘密讲给爸爸妈妈听,亲子一起绘制一本属于他们的蘑菇故事。瞧!每天的餐前阅读成了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我们的孩子在与同伴分享着蘑菇成长故事的同时,自己也在收获和成长着!

耐心等待蘑菇宝宝成熟的过程中,我们和孩子一起查阅资料、投放材料、生成课程。语言活动“蘑菇房子”,幼儿在生动活泼的童话故事中,进一步感知和理解蘑菇的成长过程,同时养成耐心倾听他人讲话的良好习惯;数学活动“分蘑菇”,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尝试让幼儿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学习按两个特征(颜色和圆点)进行分类,逐步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音乐活动“蘑菇伞”,幼儿化身为快乐的小蚂蚱,跟随音乐弹跳、游戏,时而舒展、时而停顿,体验韵律的轻快与活泼;体育活动“小兔采蘑菇”,幼儿扮演小兔,在快乐的游戏情境中,进一步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及灵敏性。

陈鹤琴先生说:“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孩子们将自己对蘑菇的喜爱投射到各个游戏中,小手折一折、捏一捏,蘑菇的形象被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热闹的《蘑菇幼儿园》绘本故事里,孩子们见到了各种各样的食用蘑菇,了解了蘑菇的药用价值,还知道了颜色鲜艳、形状怪异的毒蘑菇——毒蝇伞,明白毒蘑菇是不能食用的;建构房里,一座座蘑菇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户外游戏时,草丛里小小的野蘑菇,总会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自己引领着学习方向,全身心地投入到蘑菇的探秘之旅。

4.快乐出发第四站——美食记

蘑菇宝宝们终于成熟可以采摘了,孩子们非常兴奋。蘑菇有哪些营养和美食呢?在集体活动“我爱吃蘑菇”中,孩子们畅所欲言,知道了蘑菇的各种吃法及营养价值。孩子们迫不及待地争做小厨师,分工合作,采摘、清洗,“你们快看,我采了20片平菇呢。”“我们组采摘了16片。”“我们组的榆黄菇太多了,我都有点数不过来了呢!”大大小小的榆黄菇竟然采摘了74片呢,好厉害啊。

“来,比一比,我的杏鲍菇伞柄可比你长,伞盖比你的大哦!”杏鲍菇伞柄到底有多长呢?我们来量一量吧!小家伙们从区角里寻来不同的测量工具——回形针、火柴棒、笔套等、他们一边测量着一边记录着,可认真了!

这边清洗组的孩子们发现蘑菇都是浮在水面上的呢!这个发现可真有趣,有的孩子赶紧将这个发现记录下来,俨然一个个科学探究家。

“菌菇宴”就要开始了,小家伙们撕蘑菇、打蛋、和面,忙得不亦乐乎!电饼铛、电炒锅都出场帮忙了,不一会儿工夫,鲜美的平菇豆腐汤、美味的杏鲍菇炒蛋、香喷喷的猴菇鸡蛋饼就都做好了!孩子们美滋滋地品尝起来,一个个吃得津津有味,或许是因为自己种植的蘑菇,加上自己的烹饪过程,所以格外的香!

蘑菇被我们摘下来了,这个菌包还有用吗?大部分孩子觉得没有用,少数孩子认为有用但不确定。面对孩子们的两种猜想我们又一次开始尝试覆土栽培,覆土栽培的蘑菇能长出来吗,会一直长下去吗?我们期待着……

※课程反思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次小小的发现引发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在蘑菇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老师和孩子们不断探索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生成课程、自主游戏,真正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念。

1.孩子们在体验中收获

在蘑菇之旅中,孩子们每天都全身心地投入、参与,在亲身经历中对蘑菇的外形特征、种类、生长环境、营养价值等有了详细了解。种植蘑菇是一段快乐的探究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体验到种植的快乐,自主获得连续经验。当种植的榆黄菇没有按常规在袋口出菇芽时,孩子们的失望、等待、疑惑到最后的激动不已我都看在眼里,深深地为孩子们的主动探索精神所感动。在采摘过程中,自发的数一数、比一比、用不同的测量工具量一量,在清洗中发现蘑菇都是浮在水面上等,孩子们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还发展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蘑菇喜欢潮湿的环境,一般野蘑菇的身影在我们周围的环境里不多见,但只要对它感兴趣,不经意间也能寻到它的踪迹。自从我们的蘑菇课程开展以来,孩子们对蘑菇的敏感与好奇已融入到生活中。一次大雨过后的户外游戏时,草丛里、滑梯旁、轮胎里发现的一两个野蘑菇,总会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喊来同伴津津有味地聊个半天,分享自己的发现与快乐!在整个课程研究过程中,孩子们养成了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2.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普罗塔克说:“儿童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被点燃的火种。”作为课程的实施者,老师要时刻关注、追随幼儿的兴趣点。本次“蘑菇”课程是从孩子兴趣出发,在整个探究中跟着孩子的步伐。当孩子们发现蘑菇菌包上出现白点点时,疑惑地问我:“蘑菇小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吗?”我诚实地回答:“我也不知道,因为长这么大,我还从来没有种植过蘑菇,没有亲身体验就没有发言权!”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探索学习,我只是他们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跟随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做主角,自主推进课程。在蘑菇的课程中,教师也是个学习者,与蘑菇精灵一同成长!

“蘑菇”的探究之旅,让孩子获得了关于蘑菇的知识、品尝了蘑菇的美食、玩了蘑菇的游戏、讲了蘑菇的故事、体验了种植快乐;老师收获了孩子的成长,发现了蘑菇的无限可能,体验了和幼儿一起“旅行”的快乐!只有真正将幼儿看作是有无限力量的独立个体,才能真正发现幼儿给成人带来的惊喜。

猜你喜欢

平菇蘑菇探究
临清市平菇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蘑菇成长记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平菇种植记
蘑菇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爆图团
蘑菇
蘑菇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