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式视角下的语言综合研究
——评《构式语法研究》

2021-01-31牛儒雅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构式语义语法

牛儒雅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构式语法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分支,从其诞生以来就受到众多语言学家们的追捧,至今为止,构式语法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语言研究体系,为不同语种的语言现象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鉴于国内外关于构式语法的研究较为丰富和广泛,且从构式的角度对汉语语言事实进行分析尚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国内著名语言学研究者牛保义等人撰写了《构式语法研究》一书,该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国外主流的构式语法理论流派,详细地诠释了各理论的基本思想和主要观点,还回顾了国内构式语法的研究,并对其研究的深入提出了一些建议.[1]该书共有十二章,其中第一章到第十章是对国外构式语法理论成果的介绍,第十一章是对国内构式语法研究成果的介绍,第十二章是对国内外构式语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探讨.下面分别对其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1 国外构式语法研究的理论成果

国外构式语法理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末的古典构式语法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有Fillmore & Kay(1985, 1995)、Lakoff(1977)、Goldberg(1995)和Langacker(1987, 1991)等;第二是21世纪至今的新构式语法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有Croft(2001)、Bergen & Chang(2005)、Steels(2004, 2005)、Traugott & Trousdale(2008, 2013, 2014)、Sag(2010, 2012)等.

Fillmore(1988)通过对形式习语Let alone的个案以及WXDY相关联的构式进行系统研究后指出,构式是由词项组成的、是句法、语义和语用相结合的、是习语性的结构形式.[2]他们首次将“语法构式”这一概念引入到构式语法研究中,将习语和有标记的结构统一视为构式,并建立起一套基于语法构式的、无深层结构的、以限制为基础的构式语法理论,对当时的主流理论生成语法的词库概念进行了挑战,是一种理论上创新.这一理论不仅追求无冗余的最大概括性和精确的形式化描述,而且还强调构式单位的单层级性和形式、语义以及语用之间的互动.

Lakoff(1987)将语法视为是由语法构式组成的范畴,语法构式是语言形式和认知模型组成的对子,即一个形义对子(a form-meaning pair).[3]通过借助心智空间、隐喻、转喻和理想化认知模型对there构式的深入探讨,Lakoff指出构式范畴是由中心成员和多个非中心成员构式联结而成的,它们的整体意义并非是组成部分的简单加和,而是有理据的.语法构式是语言中的基本单位,它们的句法特征是由其语义和语用条件决定的.他还指出语法构式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能够对各式各样的形义对子的理解做出统一解释的象征模型理论.

Goldberg(1995)的专著《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的出版,标志着构式语法理论的初步建立.[4]在该书中,Goldberg以双及物构式为例,深入探讨了动词与构式的语义以及动词与构式和构式与构式之间的互动.她的研究继承了Fillmore & Kay以及Lakoff的构式观,即都是从形式和意义两个维度来定义构式,将其视为是一个形义对子.除此之外,她还指出只要那些意义的某些方面不能从其组成部分的形式特征中完全推知的结构形式都可以视为是构式.Goldberg还继承了Lakoff关于构式整体性和理据性的基本思想,指出一个构式不仅具有独特的句法特征,还包含有丰富的语义和语用特征,它们的语义不能完全从其组成部分中推知;构式具有多义性,它们是由原型义构式到非原型义构式、一般构式和特殊构式组成的网络系统.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是一种继承和创新,它的创新突出在从构式的视角对论元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构式做出了重新界定,还对语言的普遍性本质进行了概括和抽象.

Langacker(1987)在其《认知语法基础》第一卷中将构式定义为由音位结构和语义结构组成的象征结构.[5]这一象征结构是由简单的词汇构式和复杂的抽象构式构成的,两者之间是一个连续统.认知语法将构式区分为实例构式(如pins)和抽象构式(如NP构式)、原型构式和非原型构式(如同位语、离心构式等).其中,抽象构式是从众多的实例构式中抽取而来,它们之间是图式—实例关系,构式是围绕概念原型组织起来的.不仅如此,一个包含若干象征结构的构式是通过整体对应关系、范畴化关系和组合关系组构而来,它们之间的整合就取决于这些对应关系.

Croft(2001)的激进构式语法通过探讨语言中的类型和变异现象后指出,语法范畴只能用句法表征的基本单位——“构式”来表征,构式在结构上具有简单和复杂之分,语义上有具体和抽象之分;构式与组成该构式的句法成分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同语言中的句法形式表征、语义或概念范畴都存在差异.[6]Croft的激进构式语法将构式作为句法表征的基本单位是该理论最为“激进”之处,同时也使语言研究回到了构式这一句法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空间.

Bergen & Chang(2005)等人建立的体验构式语法是借助构式对语言分析进行形式化的研究,并以此为基底构建了一个以模拟为基础的语言理解模型.[7]根据这一分析模型,人们的日常话语理解至少包括分析和模拟这两个基本过程.概念的表征即是以身体感觉和运动系统为基础对心智模拟实行参数化.体验构式语法通过一系列的具体实验指出,对具体的运动系统知识的激活应被囊括进动词的语义内容中,意义来自于心智模拟.与其他学者的观点类似,他们也认为构式是图式性的形式表征和意义表征结合而成的对子,这些形义表征不是抽象和任意的,而是与语言使用者的感觉和运动系统紧密关联的.

Steels(2004, 2005)等人建立的流变构式语法是在人工智能、构式语法、计算语言学和形式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构式语法在语言情境化中的作用以及语言的起源和演变,建构起来的一种有关分析和诠释以及产出和概念化的构式语法形式化模型.[8-9]该模型认为,言者建构话语和听者理解话语意义分别是一个产出和分析的过程,这一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语法构式规则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而表达式的意义就是对基于使用的世界模型的概念化.流变构式语法对Goldberg构式语法中构式何以赋予动词新的语义功能提供了较好的解释,并为语言习得研究提供了支撑.

Traugott & Trousdale(2008)等人从历时构式的视角探讨了语法化和构式化等语言演化问题.[10]关于构式化问题,Traugott & Trousdale通过具体的语言结构way-construction研究对其做出了详细诠释.他们指出构式化指的是一系列微小的构式逐步演变导致的新构式的涌现现象,且语言的演变过程是以不同的方式与构式形成关联;构式化可以区分为语法构式化和词汇构式化,前者体现为普遍性、图式性和能产性的提高,合成性的降低,后者体现为构式的组合语境没有扩展,语义弱化不明显,两者之间构成了一个连续统.历时构式语法的构式研究继承了构式语法将构式看作是形义对子的构式观,并且进一步根据构式的抽象程度将其分为了宏观、中观、微观构式和构式实例.它的研究扩宽了构式语法的研究领域并增强了其解释力.

Ivan Sag(2012)等人提出基于语符的构式语法是一种指示性的、基于限制的理论模型.[11]这一模型指出,构式同词的表义功能相似,它们都可以同时引发音位、语义和语用条件;每个语符必须得到词汇和构式层面的允准才是合语法的;通过类型的层级分类与语法限制的继承关系之间的互动才能对构式进行概括.基于语符的构式语法使我们认识到,形式化不仅可以描述语言的规则和限制,还可以刻画语言的认知加工和处理,且它们是从具体的语言现象中抽象出来的普遍规律和原则.

2 国内构式语法的研究成果

自国外构式语法理论问世以来,国内的学者们也逐步展开了对该理论进行探讨和摸索的道路.国内的构式语法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理论的介绍和检视以及应用上.首先,对构式语法理论的引介主要包括引进、介绍、评述和汉译这四个方面,代表专著分别有王寅(2011a)的《构式语法研究》,作者从构式的基本概念入手,对Fillmore、Goldberg、Langacker和Croft的构式语法理论和基本思想作了介绍,重点阐释了构式的特征、压制、组织和网络等热点话题;[12]牛保义(2011a)的《构式语法理论研究》,该书较为全面的介绍了国外的构式语法理论流派,并在认知语法配价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分析和解释语法构式的自主/依存联结分析模型;[13]吴海波翻译的Goldberg(1995, 2006)的两部著作,以及牛保义等翻译的Langacker(1987, 1991)的两卷本著作.它们都为构式语法理论的普及起到了较大的推波助澜作用.

其次,国内的一些学者结合具体的语言现象对构式语法理论进行了检视,指出了它存在的局限性,并做出了一些理论思考.如陆俭明(2008)指出,Goldberg对构式的定义范围过于宽泛,违背了她提出的语言经济性原则,并且否认“转换”概念,抹杀了句法层面构式之间的相关性;[14]熊学亮(2009)主张将构式进一步分析为有增效和无增效构式;[15]刘大为(2010)将构式语法的理念运用到了汉语修辞研究中,试图将两者整合为一个学科的统一体,为修辞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16]

最后,在以上引介和检视的基础上,学者们尝试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对汉语中具体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如徐盛桓(2001)、陆俭明(2009)、邵敬敏(2011)等对构式义的渊源进行了考察;张伯江(1999)、刘辰诞(2016)等对构式义的生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王寅(2009, 2013)、董成如(2012)、施春宏(2012)等对构式压制现象进行了探讨;沈家煊(2000)、牛保义(2008)、吴为善(2012)等对特殊构式进行了分析解释;袁野(2010)、王初明(2015)、高航(2017)等对构式语法在语篇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3 国内外构式语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指出,国内外对构式语法的现有研究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还缺乏实际统计数据的支撑.因此,作者及其团队成员以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收录的SSCI和CSSCI语言学类核心期刊为研究范围,对国内外的构式语法研究的文献进行了统计.根据统计数据,国内外构式语法研究存在诸多共性,如共时向历时、理论向应用、质化向量化、语言内部向语言外部开始拓展;同时也存在相异之处,如国外构式语法研究在构式语法是基于使用还是能力等重大问题上还存在较大分歧,并且逐步从单模态、单语言向多模态、多语言进行扩展.国内构式语法研究现状主要还是运用古典构式语法理论分析具体的语言现象或解决语言教学中的问题上,多限于对国外构式理论进行修正、补充以及检视和验证.

作者在总结以上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将国内外构式语法研究的发展趋势概括为1)构式语言学的理论建设应集众构式语法理论之所长,构建一套完整、系统、普适的构式语法;2)构式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将会对理论建设有重大贡献;3)构式的跨语言和跨学科研究将会提高构式语法理论的普适性,并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作者还提出了加深构式语法研究中我们应该遵循的三点建议:一是深化对构式语法理论的研讨;二是提高对语言事实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三是强化理论创新意识.

4 简 评

建立在促进并推动国内构式语法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的背景下,作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撰写了《构式语法研究》这本专著.该书的主要特色和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突出了构式语法的理论意义,强调了其应用价值.本书是一本系统介绍国外各流派构式语法主要思想和基本观点的语言学专著.作者通过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方式,对各流派构式语法的理论背景、发展脉络、基本观点、涵盖内容、运作机制等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例如第四章对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的论述中,作者围绕构式的定义,即一个语言结构只要有一个或多个特征无法通过语法中现存构式的知识完全推知,继而通过动词与构式的语义分别对其核心思想“构式有其自身的语义,其独立于动词的语义而存在”展开了探讨.在论述构式语法理论的运作步骤时,书中在第二章到第十章中都给出了经典的分析案例,比如Fillmore & Kay对形式习语Let alone的个案以及WXDY相关联的构式的研究、Goldberg对双及物构式的多义性研究等,这为后续的构式语法研究起到了应用的演示作用.

第二,注重理论的反思,深化了对构式语法理论的认识.本书在详细介绍构式语法理论流派的发展渊源和主要思想的基础上,对各理论的突出贡献进行了总结,并通过与其他理论的相似和相异之处的对比指出了其理论思想中存在的相关争议,书中的批判性思维也进一步加深了研究者对理论的深层认识.例如Fillmore & Kay的构式语法理论是一种理论创新,与生成语法将非规则推导性的词项统一放入到词库(lexicon)中的做法不同,他们将习语和标记性结构统一视为构式的一员,注重一个语法结构形式、语义和语用多层次、多角度互动的动态观,并依此建立起一套基于语法构式的、单层级的、以限制为基础的语法分析模型.不仅如此,该理论所采用的从特殊到一般以及整体论的方法论原则也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引导作用.

第三,着眼国内外研究,为建立中国特色构式语法理论做出了突出贡献.与其他引介性专著有所不同,本书不单单仅是介绍国外构式语法理论的主要内容,而是通过对理论的反思和检视,试图为构建具有汉语特色的构式语法理论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作者在第十一章对国内构式语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后指出,现有的构式研究中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比如理论构建意识匮乏,研究目的不明确,理论概括不够到位等.作者认为,要构建汉语特色的构式语法理论,我们至少应该遵从以下三点:一是树立理论自信,增强理论创新意识,继承既往研究中的成果,深化理论研讨;二是立足汉语,尊重语言事实,提高语言的分析和观察能力;三是以建立基于汉语的构式语法理论体系为终极目标,强化理论创新意识.这为国内构式语法的研究者树立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

结 语

总之,《构式语法理论》一书对构式语法的发展脉络以及国内外构式语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做出了全面、详细和系统的描述,较为透彻地评述了前人对构式的相关研究,强调以综合的眼光看待理论研究与语言应用之间的统一关系,注重在对以往理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为推动和深化国内构式语法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构式语义语法
语言与语义
跟踪导练(二)4
参考答案
“不可推导性”作为标准的虚妄:兼评“修辞构式观”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主观性在口语构式中的非常规表达——以口语构式“V+他2+NumP”为例
强化显义与突出内涵:当代流行构式“不是所有的X都叫(是)Y”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