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征信学》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初探
——以四川文理学院财经管理学院为例

2021-01-31傅忠贤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信用思政课程

胡 丹,傅忠贤, 张 亚

(1.四川文理学院 财经管理学院; 2.中国人民银行达州市中心支行, 四川 达州 635000)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强课堂教学的建设管理,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原则,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2019年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并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让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课程体系,构建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随着各级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的落实、落地和落细,全国高校开始“课程思政”的全面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四川文理学院于2017年提出了“322”大思政工作体系,[1]构建起了“三条主线”“两翼阵地”和“两轮驱动”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做好了学校顶层设计并逐步取得了明显实效.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扎实推进我校“322”大思政体系建设,全校所有课程须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教研教改,做到门门课程有思政.本文以四川文理学院财经管理学院开设的《现代征信学》课程为例,基于前期课程建设基础,从挖掘思政元素的角度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改革,旨在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和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 《现代征信学》课程思政建设基本情况

1.1 课程基本特点

《现代征信学》是面向四川文理学院财经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审计学、物流管理四个本科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内容涉及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学、统计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其应用极其广泛,既可用于金融部门风险管理,也可用于商务领域的客户信用管理,同时还可用于政务部门的社会信用管理等.

1.2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近年来,四川文理学院以课程项目建设为契机,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内涵发展,其中财经管理学院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并取得显著成绩.由财经管理学院承担并开设的《现代征信学》于2018年获校级一流课程建设立项,2020年获四川省第二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课程建设立项.

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财经管理学院秉承学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办学精神和“博文大理、厚德笃行”的校训,践行学校“三心四能五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四化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现代征信学》与课程思政和人才培养达成情况紧密结合,确定了培养“信、济、敏、能”四位一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着力塑造“诚信、济世、敏学、尚能”的特色财经文化.

在教学内容方面,《现代征信学》以课程教学目标为指引,教学设计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课堂分享,巩固和加深大学生对征信的系统原理、基本思想、管理方法与策略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与理解;拓展和充实大学生知识面,树立大学生诚信意识,提升大学生在征信业务、征信标准、征信体系、征信建设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培养大学生国际视野和专业素养等.

在教学方法方面,充分发挥财经管理学院已建成的模拟银行、财务决策虚拟仿真实验室和ERP沙盘综合演练室等实践平台育人作用,综合运用理论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视频、网络等方式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实践教育方面,采取“理论+实践”教学模式,既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注重实际操作的培养.财经管理学院加强与中国人民银行达州中心支行、工行达州分行、达州农商行等金融机构战略合作,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理论基础的金融行业人才到校讲学与授课,并在教材联合研发、学术研究、实践教学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双方合作共建了诚信文化教育基地,形成了“学校+银行+社会”的诚信文化育人模式,培育了守信重诺并具备信用管理知识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财经管理学院整合优势师资,组建了现代征信学教学和研究团队,团队由学院院长负责课程研发,分管教学副院长负责课程日常管理,两位具有多年金融工作经验的专任教师担任课程主讲并负责课堂教学,外聘教师负责案例收集整理和实践教学.

2 《现代征信学》思政元素挖掘初探

众所周知,思政元素挖掘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思政元素挖掘并不是对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的复制和粘贴,也不是对思政课程教学资源的搬运和挪用,而是结合具体专业、每门课程和教学实际,深入到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专业特点内部,分门别类地剖析、挖掘和运用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主要包括每门课程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理念、思政内容、思政载体、思政功能、思政资源等思想政治教育要素.[2]

2.1 《现代征信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思路

2.1.1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指引挖掘思政元素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3]《现代征信学》这门课程必须以坚持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首要前提,将立德树人的要求充分贯彻在课程建设之中,坚持育人与育德和谐统一的教学理念,系统谋划如何从课程中挖掘和运用相关思政元素,时时处处彰显专业知识教育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

2.1.2坚持以课程内容为基础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课程教学内容是最重要的思政元素挖掘渠道.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教育、知识教育和思政教育要有机统一,认真剖析《现代征信学》课程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结合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方能有效挖掘思政元素.

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要求,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结合《现代征信学》课程特点,可深入挖掘课堂教学内容中的理论知识中蕴含的价值观、思想、美学、哲学、逻辑,认识论和方法论;可从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征信发展史及主讲教师的成长的心路历程挖掘出价值观方面的思政元素,从课程自身学术体系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分析解读提取思政元素,从课程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辩证关系中挖掘哲学思想,从知识点可能涉及到的市场行情、法律法规及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中挖掘思政元素.因此,《现代征信学》这门课程可从不同角度挖掘思政元素,这既能达到学习专业知识的目的,又能升华学生的思想和认识,能达到较好的课堂育人育才效果.[4]

2.1.3坚持以课程关联的社会热点和国家战略为重点挖掘思政元素

《现代征信学》属经济学范畴,而经济学的创新发展始终致力于满足时代发展要求、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为该课程教学过程挖掘思政元素提供了大量案例与素材.教师讲课过程中要密切联系与课程相关的社会热点和国家战略问题,将党和国家对于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财经管理人才标准以及我国的征信及信用发展政策与实践贯穿其中,将专业知识与我国当前的大政方针与国情发展需要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在相关产业的布局导向,尽力做到书本知识与现实需要相结合.

2.2 《现代征信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初探

《现代征信学》的理论框架是按照“信用风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征信概论-征信机构-征信数据-征信业务-征信管理”这样的内在逻辑顺序展开.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前提是已挖掘出典型的思政元素,只有先对其深入挖掘才能更好地融入课堂.下面将结合《现代征信学》课程特点和教学实际,从不同章节、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初步探讨该课程政元素挖掘.

2.2.1信用、信用风险、信用管理

一是要明确信用是立国之本,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宏观的视角来看,信用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因此信用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从微观视角来看,良好的信用可以提升企业与个人形象,企业与个人可因主体守信而获取经济利益,因此信用也越来越受到企业和个人等主体的关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和新矛盾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尤显重要.

二是要凸显信用是《现代征信学》课程教学的主线.在信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明确诚信是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要凸显信用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守诚信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潜移默化地做到课程思政.

三是要明晰信用存在风险,需加强信用管理.教学过程中要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并认识到信用存在风险,可结合“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案例进行讲解、分析和讨论,让同学们明白次贷危机本质实际则是信用危机,要通过此案例分析使同学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信用风险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使学生树立风险意识观.同时通过“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案例的引出,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使学生对我国金融监管及信用管理的相关政策的学习,使学生对了解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金融监管及信用管理的作用.

2.2.2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征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信用水平的重要指标.征信是伴随经济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业务,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对完善,因此有必要学习西方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经验,同时重点结合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际,充分认识我国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目标,全面理解我国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即要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形成“鼓励守信、惩戒失信”的氛围和良好的信用环境.通过该部分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在发展过程中要善于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但绝不盲从,要因地制宜.

2.2.3征信概论

2000多年前《左传·昭公八年》中说到“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即任何行为都是在一定经济社会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因此有必要分析征信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和趋势.经济社会运行的优化机制是征信产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因此首先要结合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去分析征信对经济社会运行的优化机制,然后再结合征信发展历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事物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而学会全面辩证地看待事物变化.

关于征信的发展历程,自古以来我国有很多关于信用的思想,近现代也出现了很多实践与探索,这与西方征信发达的国家征信业起源的历史相近.同时我们须客观认识到,在征信领域我们与发达国家有差距.因此,我们必须结合中西方各国家经济社会文化背景来研究其征信发展,找准差距,积极探索适应我国国情发展的征信之路.

征信通过对经济主体信用活动及时、准确、全面的记录,可在揭示信用风险、提高经济效率、培育社会诚信意识、提供社会管理平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此从金融经济和社会功能两个方面阐述征信的功能:在金融经济功能方面,可从具体案例和数据分析中理解征信在防范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拓展交易范围起到的作用,如企业如何运用征信去取得贷款,挖掘考察客户等;在社会功能方面,可通过观看征信相关视频,将守信主体受到的守信激励与对失信主体的惩戒措施进行对比讲解,使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使得学生作为单个经济主体都能够主动提高信用意识,注重自身良好信用记录的积累,主动关心和维护自己的信用记录.

2.2.4征信机构

从世界各国征信机构发展历程看,由于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立法传统和社会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各国建立的征信机构各具特色且分类趋于多元化.总体来看,按照所有权或经营主体不同存在公共征信系统和私营征信系统,关于这两种征信机构可分别从所有者构成、组织架构、数据来源、信息采集范围、服务功能等方面通过对比讲授法一一对比讲解.

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征信机构大多集中于经济发达国家,因此本章可选取美国、欧洲、亚洲的典型征信机构加以介绍,通过案例重点讲解典型代表,如邓白氏、标准普尔等.既要让学生认真学习国外经典前沿的征信机构模式,知晓各国选择征信机构模式的前提条件及政策方案,也要客观正确地认识我国的征信发展实际.如美国是典型的私营征信机构国家,之所以如此设置这与美国崇尚新自由经济制度分不开,而我国征信机构模式主要以公共征信为主,私营征信协调发展,现已形成“征信+市场”双轮驱动的征信体系.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是现阶段我国公共征信机构的信息基础数据库,主要运用于金融领域,行使金融监管及防范金融风险的职能.同时,我国各级地方政府也积极筹建征信数据库.在此可结合达州市地方征信数据库建设案例进行分析讲解,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征信数据库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作用.

伴随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其金融风险问题日益突出.基于此,2018年我国首家个人征信机构——百行征信成立,这很好地弥补了之前公共征信检测不到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问题,这可将互联网金融正式纳入到征信范围内.从我国征信发展实际来看,这不仅体现了国外先进征信机构发展模式,也体现了我国实际国情,更体现了我国征信机构发展模式与国外征信机构发展模式的契合性、适应性及创新性.教学过程中要在比较对比过程中向学生强调因各国国情不同,西方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方法不一定适合中国的经济发展,不能完全照抄照搬西方的经济理论来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

2.2.5征信数据

征信数据是征信的基础,征信不仅要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的原则,还必须要保证数据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征信作用得以发挥.在此选用假设法通过举反例进行教学,通过讲解征信数据不真实带来的后果,给学生以警示.大数据时代,基于海量和多样性的数据,征信机构可获得信息主体及时、全方位的信息,使得征信数据来源更广泛、更多样化、产品更丰富、服务更多样化.在肯定了大数据带来优势和便利的同时,也要结合我国信息技术存在的不足,通过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选择世界典型大数据金融公司Zestfinance公司为例,设置讨论环节,让学生通过了解征信、了解大数据以及二者融合情况.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让学生认识到,在大数据时代,征信发展势不可挡.面对机遇和挑战,只有努力把握机会,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尊重专业,敬畏风险,才能谋求长远发展.

2.2.6征信业务

征信业务是征信活动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主体的形式,要按照业务分类了解业务特点、业务流程及产品应用等.征信业务中,信用登记业务的产品主要为信用报告,他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在此,可以指导学生查询打印各自的信用报告,找出报告中数据的逻辑关系,分析解读报告,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信用报告,进一步理解认识维护征信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信用意识.同时,信用评级业务的应用领域也非常广泛,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主要应用于资本市场领域.通过分析美国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三大评级公司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情况,阅读三大评级机构的发展之路,要让学生客观真实的认识到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须加快建设信用评级和加快征信业务发展,要有正确的立场.

征信业务的开展主要包括企业和个人两种应用场景.一方面关于企业的应用场景,可通过案例了解企业征信产品在银行信贷、信用交易、债券及股票发行、参与招投标项目及企业自身形象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正确认识企业不良征信信息将为企业经济活动带来哪些影响;另一方面关于个人应用场景,可通过个人征信对个人金融业务及出国、公务员考试、评优评先等方面的影响来理解.

征信业务随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随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而发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互联网征信的发展及监管问题”“征信业务的创新问题”等,着力培养学生牢固树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方法,塑造涵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踏实作风,增进学生对国家制度和改革发展成就的理性认同,激发学生强烈的热爱国家、经国济世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培养知行合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5]

2.2.7征信管理

征信管理随征信市场发展而出现,不仅对于规范征信机构行为、保护信息主体权益,还对推动征信市场健康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征信进行管理世界各国已达成共识,但要充分认识到不同国家其征信和金融市场发展状况、法制环境不同,则造成征信管理模式和侧重点不尽相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金融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征信管理工作框架,同时随着征信管理的发展,应当看到我国征信管理方式、内容、手段等都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健全的法律法规是监管的基础和条件,强大的行政力量是监管基本保障.

通过中国银行信贷员违规发放贷款等纪录片让学生了解金融违法行为的严重后果,知道在不正当利益面前如何守住法律和道德底线,树立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职业素养;作为合格的财经管理专业人才,一定要有法制观念,要诚实守信、有高度社会责任感.

3 《现代征信学》思政元素挖掘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挖掘深度和广度不够

《现代征信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主要基于教材从课程内容的角度,按章节顺序进行了初步挖掘,挖掘出的思政元素目前不仅存在深度、广度不够和思政元素内在逻辑性不够的问题,也存在与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融合不够深入的问题,还存在思政元素未形成体系的问题.

3.2 教学团队力量较单薄

《现代征信学》教学团队目前主要有两名主讲教师,不同主讲教师挖掘思政元素点不一样,深度不一样,学生的接受程度不一样,教学效果有差异,主讲老师的交流沟通少,集中学习交流讨论少.教学团队力量较单薄,两名主讲教师均为双师型教师,缺乏系统专业的思政课程教学培训经历,更多地是依靠平时教学经验总结挖掘思政元素.

4 《现代征信学》思政元素挖掘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4.1 推进课程思政内涵建设

新时代的高等教育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育人思路的转变,包括实现从管理学生向服务学生转变,从以教师教授知识为中心向学生学习知识为中心转变,从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分立向协同方式转变.要结合学生发展需求,构建全方位、全过程、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体系.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更重要的是塑造灵魂、塑造品行、塑造人格.教师应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核心理念,针对学生成长特点,聚焦学生思想关切,着眼于学生道德素养的熏陶濡染,加强正面引导、深入解疑释惑,努力把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与教学方式上的可接受性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课程思政的亲和力、感染力.

4.2 加强授课教师团队建设

教师作为教学的“双主体”之一,在课程思政实施中,起着发起者和引导者的主要作用,因此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决定着课程思政的效果和正确性.加强授课教师团队建设,一是要提升教师思政素质能力建设.通过理论学习、时事学习、政治学习等各类理论学习提升教师思政素质能力;二是要提升教师前瞻性和政治敏锐性.教师要结合自身科研情况,将相应领域的前沿成果以及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党中央最新的决策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融入课堂,在拓展学生学习视野的同时,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研究方向;三是要积极探索新的备课、上课方式.教师要结合线上教学资源,选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专业特长,实行同一门课程共同集体备课、不同教师分章节分工合作上课;四是要进一步引进专业教师队伍,加强授课教师团队建设.

4.3 结合课程特点度深挖思政元素

4.3.1深挖内在逻辑,理清思政元素挖掘思路

《现代征信学》课程思政不是生硬地在专业课中插入思政内容,而是要结合课程特点,通过教师的教学组织,巧妙地将课程思政元素自然而然融入到专业知识教学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师可以依托教研室开展思政元素挖掘的专题会议、教研活动等,相互讨论学习,理清课程知识点,章节之间的思政元素内在逻辑联系,使逻辑顺畅,思政元素之间衔接自然.

4.3.2丰富教学形式,拓宽思政元素挖掘渠道

《现代征信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要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相结合,构成内在互联、逻辑顺畅、内容完整地课程体系.因此,要进一步丰富教学形式,在银校合作、社会实践中拓宽思政元素的挖掘的渠道.征信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极为广泛,所以可以联系银行机构的权威人士走进课堂,向财经管理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知识讲授,从行业从业人员的视角出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金融方针和政策,正确看待行业未来的发展并做好个人职业规划.实践教学在《现代征信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有序安排、相互联系、先后继起、交替实施,学生经历“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有机过程,寓于其中的国情教育也随之逐步深化.因此,要加强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

4.3.3结合课程思政建设,强化思政元素挖掘全程性

要在全程育人中广泛挖掘运用思政元素,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入到培养目标、教学任务、课程设计、章节设定、教材选取、案例优化、实践实验、课前复习和课后交流的全过程,时时处处彰显专业知识教育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将课程思政载体以最佳的方式渗透到专业教学当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最大限度地接收、思考和感悟思政元素,尽量做到课程思政润物无声.

4.3.4立足学校发展定位,提高思政元素挖掘实用性

针对学校和地域特色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立足学校定位和地域特点深度挖掘有利于开展课程思政的各类思政元素,将对思政元素的挖掘延伸至校风校训的课程融入、学校文化的氛围营造、民族风情的资源借鉴、地方发展的专业分析以及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等方面,将有利于提高文化自信和坚定理想信念的各类资源通过课堂讲授和社会实践积极吸纳进来、科学渗透进来、有机融入进来,切实增强思政元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结 语

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模式,要以明确课程思政目标进行价值引领.《现代征信学》这门课程将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全面深入的挖掘思政元素,通过恰当的课程思政载体和教学设计来完成能力达成与知识传授的要求.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坚持不懈地对学生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学生心系社会并具时代担当的爱国情怀,始终坚持爱岗敬业、诚信严谨的工作态度,将课思政建设落到《现代征信学》专这门课程教学的实处.

猜你喜欢

信用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信用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