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课程中预习教学环节开展的策略分析

2021-01-31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苏教版数学课程环节

孙 文

(江苏省高邮市三垛中学 2256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相关政策的不断落实,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开展主题也由“教师怎么教”变成了“学生如何学”,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深度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教师能够了解数学课程的本质,高中数学的教育意义以及一定的教育心理学,与此同时,还需要教师能够完成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的及时了解与指导.而预习环节恰好是学生拥有较高自由空间,能够发挥自我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师即可通过对学生预习环节的合理引导完成对学生数学方面综合能力水平的全面提高.

一、由两个精准展开预习内容的设置

1.对学生状态与能力的精准了解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数学教育学家通常倡导教师能够走到学生之中,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情况,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后素质教育对教师所提出的教学要求.而为了达到充分了解学生的目的,教师可以采取问卷法、访谈法、课堂师生互动法与作业批改分析法等.

比如,在苏教版“两角和、差的正弦公式”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前一课时“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课后作业的批改与分析了解到学生对余弦函数的公式与概念的了解与掌握情况.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本次课堂的教学开展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一定互动与交流环节,了解到学生对“两角和、差的正弦公式”知识点与概念的接受程度,不仅需要考察学生对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程度,还需要了解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体会到公式推导过程中向量思维与三角函数思想的相互关系以及学生对向量内积的理解与运用程度.通过对学生近期学习状态与学生学习能力的精准了解,教师不仅及时了解到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水平,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状态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以便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

2.对预习内容与目标的精准定位

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在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每一位学生也都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而数学课程的教学展开在群体发展的影响中逐渐进化出了循序渐进、拾级而上的共性,近些年更是在教育改革与教师个性化教学的不断磨合下形成了独有的教学架构.

在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框架之中,每一堂课程的预习内容与预习目标在数学整体教育体系中的位置也是相对固定的,因此,教师即可利用预习环节的精准定位性引导学生制定相应的预习内容与目标,合理利用课前预习时间.比如在苏教版“两角和、差的正弦公式”的预习环节中,教师就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理念布置预习任务.首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与概念,使学生对本堂课程具备大概的了解印象;其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展开对于余弦函数相关知识点的回顾性复习,实现对数学课程整体知识框架的了解;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具有针对性地设计出最为恰当的思维拓展预习内容,诸如从几何角度给予“两角和、差正弦公式”“两角和、差余弦公式”与课本不同的推导方式等等,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数学方面的综合素养.

二、由两个合适展开预习难度地把控

1.全体学生学习水平的难度合适

在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开展过程中,即使身处于同一个班级,拥有着相同的学习环境,每一位学生的数学水平仍然存在着个体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通常是由学生的个体不同所造成的,很难通过教学开展改变这一情况.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成功的高中数学课程教学开展应该能够使得每一位学生获得相较于自身原有数学能力水平地提高,而在预习教学环节地开展过程中,虽然预习环节的难度设定不可能针对到每一位学生,但是教师可以给予每一位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制定出适合班级内全体学生的预习难度水平.比如,在苏教版“复数”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作业的批改以及课堂上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来完成对班级全体学生的近期学习水平的评估工作.待教师能够科学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后,教师就可以根据作业的整体完成情况为学生布置接下来课程的预习难度.一般来说,教师可以要求尖子生阅读《复数与几何》;中等生进行基础计算题、基础概念题的训练;差等生重新展开对课程知识点概念的巩固复习,帮助每一位学生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2.新课程教学展开的难度合适

近些年来,高考数学试卷的命题逐渐显露出能力式的趋势,这也导致一部分高中数学教师走向了另一种极端,即为片面地追求数学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的高速度与高难度,特别是在预习环节的开展过程中,经常随意性的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不仅延长了学生的预习时间,打击了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自信心,随意设置的难度还并不能够发挥与接下来学习课程的连接作用,导致学生预习时间的浪费.

比如,在苏教版“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教学结束后,即将进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综合运用”的知识点学习环节,有的教师会在本堂课程的预习环节中加入涉及变系数差分方程因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预习难度.然而,这一类问题在高数中具有较为公式化的解题方法,虽然在高中阶段其所涉及的形式性技巧较多,但是其背后所代表的数学思想并不十分复杂,并不是高中阶段数学课程的主干内容.不论是从预习效率,还是从预习成果方面来看,这种预习难度设置都是不合理的,也提醒了教师在预习难度设置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新课程开展的合适性.

三、由两个利用接受预习结果的反馈

1.充分利用预习中群体统计数据

现代教育体系中的班级授课体系预留给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安排机会并不多,学生能够学习数学知识的时间也往往是有限的,而班级中学生数量的庞大也决定了教师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行为实施等教育活动展开的最基本要求为能够对全体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因此,在预习环节的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广泛收集学生的预习结果,得到班级内部学生的预习反馈,从而判断近期教学方法策略的实施是否合理,优化数学教学模式.比如在苏教版“集合”知识点的学习情况问卷调查环节中,教师即可通过学生的数据反馈了解到学生们普遍认为集合基本关系的理解部分较难理解与掌握,并且对如何灵活运用集合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大数据的直观表现下,教师即可对接下来的教学安排进行一定的调整:尽量避免机械化的讲解,将更多的课堂时间利用在集合基本关系与集合概念实际解决问题方面,降低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难度.

2.充分利用预习中个体特征数据

在每个班级之中,都存在着一些数学学困生,如何提高这些学生的成绩也是诸多教师的头疼问题.然而,很多教育学家认为,在面对数学学习障碍的学生时,教师并不一定要使他们达到与其他学生相同的数学水平.

如果盲目的硬性要求提高这些学困生的数学成绩,不仅会给教师带来较大的教学压力,还会给学生带来沉重地心理负担,逐渐消磨学困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热情,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时还有可能影响学生对接下来学习生活的自信心,对学生的一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敢于直面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当然,教师仍然需要对这些学困生的预习效果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以便能够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开展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给予这些学生表达自己数学学习的困难之处,真正地参与到班级数学课程的学习之中.在此过程中,他们不仅可以得到教师的帮助,还可以得到班级其他学生的问题指导,打造出浓厚的数学学习氛围,帮助每一位学生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课程的预习环节中,教师应该采取新兴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为学生后续课堂知识的学习提供帮助,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猜你喜欢

苏教版数学课程环节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苏教版与人教A版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例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多环节发力攻克深层次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