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探析
2021-01-31张婷婷杨小东邬旭东周凤梅
张婷婷,杨小东,邬旭东*,周凤梅
1.蚌埠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安徽蚌埠,233000;2.宿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理想信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助推器,是大学生历史责任感和担当感的测量仪,是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方向性、定位性指南。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关系到高校思政建设和改革实效,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关系到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精神文明建设。
2016年4月,习近平在安徽调研时提出,希望同学们肩负时代责任,高扬理想风帆,静下心来刻苦学习,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1]。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切寄语青少年:青年人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2]。2018年5月,习近平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提到: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3]。2019年4月,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4]。2020年3月15日,在习近平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提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5]。同年5月3日,习近平强调新时代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在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6]。
1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基本内涵
1.1 “新时代”的价值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7]。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我们党正确把握时代特点,提出了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它是从十八大以来和改革开放40年以来积累的历史成就的全局方位上所做出的科学判断。“新时代”并不是简单的新概念表述或者空洞的口号,而是具有丰富的内涵意义和明确的战略规划。
这个新时代“新”在对“初心”“使命”的继承和坚持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和辛勤创造积累的伟大成就。根据我国国情,我们党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具体的奋斗目标和理想信念。新时代正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定理想信念中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个忘记来路的民族必定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一个忘记初心的政党必定是没有未来的政党[8]。在这样的新时代,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需要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这个新时代“新”在对“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庄严承诺上,即到 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9]。在实现这两个目标的长期奋斗中,我们党遇到了方方面面的艰巨任务和挑战。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深水期,在这个关键时期,如何啃硬骨头,这就要求当代青年大学生要有理想、有信念、有韧劲,有责任意识,有实干精神。
这个新时代“新”在中华儿女对“中国梦”的坚持奋斗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夙愿[10]。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11]。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跑接力棒递到了青年的手上,这是十分关键而又重要的一棒。青年要积极拥抱迎接,也要有决心和能力跑出一个好成绩,为新时代增添更加美丽的一道色彩。青春不息,奋斗不止。新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要接近梦想,作为新时代新青年,应该砥砺前行,继续奋斗,凝聚起中华儿女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到达民族复兴的光辉彼岸。
1.2 “理想信念”的时代意蕴
中国语境下的理想信念是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它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开的。新时代下,理想信念是具有时代意蕴的,习近平不止一次在不同场合提过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以及新时代理想信念的实质含义和时代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什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12]新时代下的理想信念含义是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层次和系统的体系的,可以从以下两个维度进行理解。
1.2.1 主体维度:个人理想、社会理想、国家和民族理想
早在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3]。理想信念对于个人而言具有统领精神世界和决定三观的作用,是精神上不可或缺的“钙”;对于社会而言,理想信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推动社会稳定发展的内在保障;对于国家而言,是铸民族之魂之基石,是凝心聚力的思想保证。理想信念同事物发展规律一样,经历由浅入深、由表面到实质的层次化态势。个人理想具有时代特征和主体差异性,社会理想反映着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共同向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且符合客观规律,而国家及民族理想即是社会理想的进一步升华,它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着眼于世界和未来。在一定程度上社会理想等同于国家理想,而社会理想寓于个人理想之中。个人理想到社会理想的升华需要以社会理想为引导,将个人的理想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两者的统一是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应有之义,补足精神之“钙”,承担起自己的时代担当和历史使命。
1.2.2 时间维度:远大理想、共同理想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确立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并通过不断实践为之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1月23日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讲到: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实现路程漫长而艰巨,但不能否认其天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共产主义指引人们不断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也时刻敦促人们不断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远大理想是着眼未来,共同理想立足现实。在现阶段,立足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国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我们党经历了百年艰苦奋斗积累了一些成就,这些成就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在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的影响都给中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要实现稳步发展就必须兼顾实现中国梦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离开现实工作,再远大的理想也是空想。
实现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信念是为坚定理想并付诸行动的稳定持久的观念。理想信念不是“理想”和“信念”简单的词义叠加,而是居于最高层次且具有社会意义和政治价值的系统化综合性概念。这里的理想信念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升华为社会、国家和民族理想;另一方面,它统摄着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强调要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结合起来。树立理想信念要求青年大学生既要志向远大,也要脚踏实地。
2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时代价值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华文化也在飞速地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多元文化的碰撞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并赋予了其时代使命,不管是对于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价值,还是对于解决当下社会产生的一系列理想信念教育问题,新时代都应刻不容缓地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2.1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价值
第一,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当代大学生是成长在新时代下的有朝气、有活力的新青年。他们开放自信,彰显自己独特的个性,性格和思想都带着新时代的印记。他们是与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也是最终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一代。青年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同时也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要关心他们自身成长成才,要以中国梦引导青年个人价值的实现。
新时代要求大学生做“四有”新青年,提出成长成才“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的新要求,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是个人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引导他们筑牢科学思想的根基进而全面发展进步。理想信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励着当代大学生:首先是激励着大学生自律勤奋学习,树立学习知识的社会责任感,有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个人抱负,学好基本专业知识,让扎实的学识和过硬的本领成为搏击青春的力量;其次是激励着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引领,引导大学生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和全面发展,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实现人生价值;再次是激励着大学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加强家国情怀教育,满怀热情地以实际行动和能力贯彻爱国主义,实现人生追求。
第二,在高校思政建设与改革中发挥“主心骨”作用。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必然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体系化的铸魂工程,其中,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抓好其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核心任务。
落实高校思政改革创新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逻辑起点,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孵化器,承担着重要作用。要重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保障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发挥理想信念“主心骨”作用,同时也更好地促进高校思政建设与改革创新。
第三,是中国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现人才储备的理论基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新时代大学生正处于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是新时代的受益者,又是新时代的弄潮儿。肩负重任,不负期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青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14]。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青年就提出希冀: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在新时代的际遇下,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为中国梦和现代化实现人才储备的迫切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做有梦想、有温度、有韧性、有责任的新青年,既是筑梦者,也是圆梦人。
2.2 大学生理想信念缺“钙”问题的现实要求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传播教育者、被教育接受者、教育环境等几方面都存在现实问题,是解决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大学生理想信念缺“钙”问题的现实要求。
首先,从理想信念教育传播者角度来看,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主体是学校思政教师课堂教育、思政辅导员过程教育、专业课老师课程思政教育等一系列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体系。在此方面,高校的育人体系并不健全,并存在以下问题:(1)理想信念教育主体机制不健全,存在理想信念教育唯思政课,且思政课多为公共选修课和大班教学,课程思政及过程教育等也存在明显短板。(2)思政教育内容死板、欠缺,还需加强对理想信念、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同时理想信念教育不能脱离实际,忽视大学生新时代下的实际需求,脱离社会重大现实问题。(3)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创新不足,授课方式单一,多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育,教育实际效果差,感染力也弱。
其次,从理想信念被教育接受者来看,新时代大学生是个体化、差异化的群体,他们在理想信念教育的接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大学生自身个人信仰不够坚定,“集体”观念薄弱,他们敢于尝试,对新思想的接受程度快,却很难长时间坚持稳定的理想信念教育,属于一种“缺钙”现象;部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的接受上表现得较为被动,还存在“重成绩,轻思政”现象。市场经济滋生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一定程度上动摇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
再次,从理想信念教育的环境角度来看,在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社会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一方面,由于经济全球化以及市场经济的驱动,多媒体、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多元文化碰撞等孕育着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这些变化强烈冲击着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及坚定。另一方面,家庭、学校教育之间并没有形成一股合力,没有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
3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应该将大学生“缺钙”问题的解决途径聚焦于某一个教育个体上,而应在关系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系统教育环境下寻求合乎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发展路径的教育方式方法。切实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为国家和民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高校、个人、家庭、社会全员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第一、第二、第三课堂全过程积极探索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径和新对策,从平台、体制机制等方面保障理想信念教育效果,因此,针对性地提出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创新路径。
3.1 凝聚高校、个人、家庭全员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高校是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强大主阵地,而高校思政教育者作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声者”和“传播者”,承担着引导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首要任务。
第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离不开高校思政队伍打出的“组合拳”,不仅是思政课教师,还涉及到高校辅导员以及专业课教师,理应形成一股合力,构建更加完善的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上持续发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15]因此,高校思政队伍的建设务必秉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使自己首先成为马克思主义和党的理论的坚定信仰者,从而更好地成为大学生理想信念建设的“引路人”。高校思政工作队伍主要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坚定自身理想信念,不仅要做到“在马”“姓马”,更要做到“信马”“言马”,让大学生从教育者的身上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坚定力量,进而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说服力。二是持续“补钙”,增强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加强自身理想信念和道德素质建设。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党史、国史。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而深刻挖掘思政元素,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
第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其主动性发挥程度密切相关。大学生本人要对自身理想信念建设有着清晰的认知,增强自身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自身实现理想信念的内在驱动力。大学生主动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是最高效的理想信念教育途径。一方面,要学好基本专业知识,让扎实的学识和过硬的本领成为搏击青春的力量,认真对待思政课程和思政知识,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汲取营养,坚定自身理想信念;另一方面,将理想信念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严格要求自己,自律勤奋学习,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道德素养。大学生要将自己的人生选择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满怀爱国主义情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慎重做好人生的每一步选择。不怕吃苦,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当下更多的大学生选择毕业后投入基层,或者发挥自己专业优势投入高科技研发队伍,发展高新技术,努力使中国成为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第三,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宣扬优良家风,重视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引导作用,建立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家校共育”模式。大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理想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孟母三迁”“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等都告诉人们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家庭是人们受到教育影响最初的起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是孤零零的高校教育,而应该建立起家校共育的强劲联系,尤其要重视家庭教育环境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崇高理想信念树立产生的影响,努力营造有利于理想信念成长的家庭环境,帮助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树立自己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首先,父母必须要修己正身,以身作则,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最依赖和模仿的对象依然是父母,父母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素养会给孩子最深层次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父母要给孩子在人生道路选择上和远大理想信念树立上给予及时准确的引导。大学生在遇到人生道路的困惑时,由于与父母之间天然深厚的道德情感,他们的信任感依然来源于父母,因此,父母对孩子理想信念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家长要站在更高远的角度,更新教育观念,帮助孩子理清形势,树立自信,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再者,家长要建立与学校、老师和孩子多方互动的模式,及时地与学校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多听取老师对于理想信念教育的看法,多让孩子平等沟通想法,走进孩子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实效。
3.2 贯穿第一、第二、第三课堂,全过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首先,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的核心作用。理想信念教育决定着高校思政工作的性质和方向,应主要从以下三点入手:一是要精心对思政课进行课程设计,让第一课堂教学“实”起来。打造打磨思政课程体系建设,包括课程内容、课程质量、精品课程等,切实将共产主义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渗透进课程价值体系,重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史党史、共产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贯彻。只有将科学的理论讲足、讲透,才能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二是要深刻挖掘专业课程的内在价值属性,重视提炼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概括出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等价值理念,从而形成系统化、精品化、创新化、思政化的专业课程体系。促进思政课堂与课堂思政同向同行,细化学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中去,课程内容不局限于专业知识的讲授,应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荣誉感。三是需要建设公共选修课、就业创业指导课、大讲堂等多重课堂体系。开设理想信念教育专题课程,开展专题微课堂,深度挖掘资源,了解国际形势与时事热点,与时俱进地推进新思想、新时事进课堂、入教材。
其次,要积极发挥实践教育的第二课堂作用。社会实践作为课堂教育的延伸,需要被重视。实践教育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通过实践活动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一是高校要创设各种条件为专业实习及与专业相关的实践锻炼机会。专业实践、实验实训实践、学科竞赛实践、企业实习等都是依据自身专业背景展开的实践活动,不仅充分锻炼提升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从而稳固了专业理论基础,并且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前了解到各行各业的发展以及工匠精神,坚定自身理想信念,提升社会责任感。二是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特点,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样的理想信念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论文评比、思政微视频创作活动、理想信念主题演讲活动等。通过诸如此类活动的开展,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趣味性和参与性,让理想信念教育“活”起来。三是积极参与实践调研走访,使理想信念与实践活动有机统一起来。如参观革命纪念馆、红色文化博物馆、革命根据地等,唤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重大的历史使命感,以更加深刻的感受体会革命前辈为中国革命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和矢志不渝的奉献精神,调动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昂的斗志,为理想信念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次,通过第三课堂学习,建立教育长效机制。理想信念教育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才能让学生有认同感。大学生比较关注个人就业、生活等现实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一方面,立典型、树标兵。高校可运用身边的“校友风采”典型事迹来进行宣传,树立学习榜样,更容易让大学生产生认同感,培育学生见贤思齐常自省的良好品质。朋辈榜样的示范作用让理想信念教育不再空洞无力,而是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亲和力。另一方面,创造美好的校园文化。马克思提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6]美好的校园文化更能激发大学生的兴趣,促进理想信念的坚定。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如“党史长廊”、历史伟人事迹、马克思经典论述、习近平重要讲话等都可以通过学校的宣传栏、校园广播的方式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和宣传。
3.3 构建平台、机制,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首先,高校应大力推进理想信念教育方式的现代化,创新理想信念教育平台。利用QQ、三微一端等网络新媒体搭建理想信念网络育人体系,抢占网络育人高地。高校应充分利用好网络途径、网络资源、网络方式方法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效性、感染力和趣味性,使得理想信念教育的时空得到立体式延展。如开展《红色电影赏析》公共选修课,借助电影这一载体改变传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教学方式,适应当今学生要求和时代发展需要,利用红色电影资源传播红色文化和中国精神。结合红色电影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享受一场视听盛宴的同时,感受到的更是一场精神上的洗礼。可以使学生更加专注于课堂教学过程,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起他们爱国热情和学习兴趣,使他们寓教于乐,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录制《新时代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微党课,以微课的形式和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大学生筑牢信念,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插上翅膀。微视频党课是一种以新媒体为传播载体的全新微课形式,是全媒体时代高校党课的新形式和新思路。授课时效机动灵活,可以不受传统场所、时空以及授课对象的限制,用活微课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其次,形成多主体、多部门协同育人体制机制保障理想信念教育。要使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取得良好成效,需要集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校、党政机关等多主体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建立健全教育机制互联的理想信念教育模式,形成全方位、立体式、互动化的理想信念教育格局,并持之以恒地开展才能促进其教育效果的整体提升。一是完善顶层设计,建立高校党委统一领导,院部层层落实的“大思政”格局。首先,要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在全校形成学习马克思主义之风。其次,要打通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关系,形成专业课和思政课互促互进的协同育人效应。二是建立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加强专业化思政课教师的同时要加强专业教师能力素质建设,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师培训发展体系,提升政治理论素养和人文素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团队,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共建团队,深入挖掘课程教学蕴含的思政元素,形成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三是形成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政机关、企业等为一体的理想信念教育体制机制。专业课程依托学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聘用专业思政导师,加强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与党政机关联系,加强与市委党校联系,采取道德讲堂、学术讲座、政策宣讲等方式补充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协同企业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宣扬企业文化、企业党建、企业贡献等,强化学生的责任担当。
4 结 语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以新时代为起点,阐释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这样一个重要历史时期的青年大学生在角色定位中作为新时代圆梦人、筑梦者的特殊性,提出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缺“钙”问题的现实要求,阐述新时代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及时代意义。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培养教育好新一代共产主义接班人。基于此,从高校、个人、家庭全员共育;第一、第二、第三课堂全过程共建;平台、机制体制共用的全方位、多元化、系统化理想信念教育体系,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创新路径实效。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加强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