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的困境与突围
——以“小央视频”为例

2021-01-31

视听 2021年12期
关键词:视频新闻算法用户

张 争

央视网旗下的原创视频品牌“小央视频”,布局短视频赛道与移动直播产业,以“有趣、有料、有态度”为频道理念,作为主流媒体的成功案例广受业内赞誉。但是,“小央视频”也存在自身定位不明确、片面追求资讯“热点”、娱乐化与深度理性冲突、缺少对用户的运营等问题。移动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要想发展好短视频新闻,就必须将风格定位作为突破口,以“人格化运营”为核心策略,让“播音腔”具备网感,让主旋律“更接地气”。同时,在信息生产方面,找准独特的新闻点,避免内容和审美的同质化,坚持短小精悍的体例,强化对用户的情感共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正能量。主流媒体还需要正确认识用户运营的重要性,强化线上线下的用户黏性,更要做好权威的把关人,对算法的滥用保持警惕性。

一、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存在的问题

(一)资讯“追热点”,内容无差异

在“信息低延迟”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采编人员从“等”变为“抢”。每当遇到突发性新闻和重要时间节点,采编人员都要“和时间赛跑”。客观上说,时间的紧凑性给采编人员选择新闻点带来巨大的考验。深入来看,为持续吸引用户注意力,提高平台权重,激活用户活跃度,短视频新闻对资讯“热点”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很多主流媒体不得不在同行新闻的基础上进行参考和借鉴。尽管这是为了拓宽主流媒体的传播渠道和扩大认知度,但这种经“参考借鉴”获得的新闻内容本质上是没有新意的。在短视频新闻的流量争夺赛道中,差异化和高品质的信息才是媒体根本的生存法则①。

(二)内容娱乐化与深度理性的冲突

网络文化是新生代心理活动的具象表现。当下,越来越多的网络用语“破圈跨界”,被爱看短视频的年轻人带进现实生活。在2021年夏天举办的东京奥运会上,每逢中国运动员夺冠,很多自媒体甚至主流媒体为了迎合年轻的受众,都在视频里用醒目的“YYDS”“绝绝子”等网络热词抒发对中国运动员的敬佩之情。同年9月1日,新华社对外发布了标题为《不用YYDS、绝绝子就不会说话了?》的文章。文章称,网络用语束缚了网友们的语言能力,所有的情绪表达全都聚集在了梗、表情包、流行语上,大大简化了人们的思考能力,方便了他们的日常交流,从而限制了他们的文学水平发展。在这个浅表性阅读泛滥、短视频追求感官刺激的时代,主流媒体作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正能量、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流砥柱,应该推出更多深刻、理性的报道。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在“流量为王,关注为王”的短视频领域,深度理性的内容无疑会提高用户的理解门槛。并且严肃、冗长的信息对部分用户来说根本提不起兴趣,更不会因此产生互动并且对其内容进行转发。

“小央视频”有四个作品合集,分别是《100秒看我家乡奔小康》(播放量815.6万)、《2021网络春晚》(播放量1372.9万)、《关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播放量4513.4万)、《感人动物》(播放量 7549.3万)(数据观测时间为2021年9月2日)。作为一个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账号,《感人动物》合集的播放量为什么那么受欢迎?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如何避免内容娱乐化而失去自身定位,避免深度理性带来的刻板说教,这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缺少对用户的运营

新媒体的勃兴满足了人们个体表达的欲望。主流媒体不再掌握传播的渠道,双向互动传播也逐渐取代老旧的单向传播,用户的地位被日渐重视。在“小央视频”中,每条短视频新闻发布后,用户对这条视频的点赞、留言、转发与保存,以及编辑的回复,其他用户对该用户的点赞与留言,都属于“小央视频”对用户的运营。但是与近几年爆火的新闻流量明星“四川观察”这样的短视频相比,“小央视频”在用户运营上是很欠缺的。一方面,“小央视频”以时政新闻资讯为主,对一般用户而言实用性不强,不能触发痛点产生共鸣,这需要进行更具深度的反思;另一方面,“小央视频”并没有实施用户互动环节的策略,这让用户与媒体之间互动的门槛变高。

二、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的创新与优化策略

(一)精准风格定位,倡导“人格化运营”

主流媒体要做好短视频新闻,就要在尊重短视频规律的基础上做好风格定位。要转变单向传播的话语形式,拒绝“硬新闻”“冷新闻”,用人情味、共鸣感、话题性的视听体验来联结用户。因此,主流媒体要想精确找到风格定位,“人格化运营”是关键。人格代表着人的性格、品行等特征。所谓人格化运营,指的是将原本具象的、没有生命的物质进行拟人化。主流媒体应根据自身的组织架构与核心目标、用户肖像来确定自己的内容风格。从内容风格入手,联想出美好的人格特征,进而从人的角度出发,建立独特的用户运营策略。“小央视频”栏目的“小”字,以及“有趣、有料、有态度”的频道理念,就在无形中拉近了媒体与用户之间的距离,让用户对“小央视频”产生亲切之感。

2019年,央视在新闻联播框架下推出的短视频新闻“主播说联播”是一个经典的人格化运营案例。大众化的叙事与主播熟悉的“播音腔”,配以互联网流行词语的巧妙嫁接,让《新闻联播》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同时,每条短视频新闻的页面下方都会有该话题的相关阅读,这让短视频不再“短”,让短视频新闻的内容更有层次。“主播说联播”之所以成功,究其根本,主要是主流媒体在短视频新闻中以“亦师”的格局和“亦友”的亲切走在用户身边,平等、风趣地和用户聊热点。

(二)挖掘新鲜素材,创新信息生产

持续的“新鲜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做好短视频的生命线。主流媒体应在确保信息权威性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前提下,明确本条新闻的核心新闻视角。既不能为迎合用户而让内容过度娱乐化,也不能用“硬新闻”对用户说教。应该在选题或叙事中通过事件的小切口激发用户情感的大共鸣,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用户喜闻乐见的短视频新闻。

信息生产同样需要创新性。短视频新闻时间短,导致用户观看时间碎片化。这就要求主流媒体编辑在创作短视频新闻时,应免去复杂的背景和前提介绍,不要过分强调传统新闻行业要求的“五个W”,而是多强调这四个要点:主人公、故事、戏剧化、悬念。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呈现事实,展现价值观,并进行舆论引导,从更加日常而生动的细节处着手,讲一个富有人情味的故事,让用户产生共鸣。2021年6月,“官民携手护象”视频不仅火爆全网,还火爆外网。从中央到地方,众多媒体用富有创意的报道、通俗易懂的语言,用“官民携手护象”这个案例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形象,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启示。

(三)渠道互动搭台,跨界IP唱戏

在短视频市场,主流媒体在权威性上的价值是无可取代的。但是从创造性和娱乐性的角度看,主流媒体却因此难以取得较多的关注。对此,主流媒体应该扬长避短,主动针对不同短视频平台的媒体属性,打通不同渠道间的认知壁垒,利用官方优势积极筹划资源整合,走出一条差异化的内容生产路径。

2020年,在短视频平台“快手”上,农民工李小刚以工地为背景,手捧两块红砖朗诵的短视频刷屏全网。他所展示出来的朗诵水平和识记功底让不少网友惊讶,因此获得了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央媒的集体报道和转载,还引来央视主播海霞在《新闻联播》的短视频账号上“隔空喊话”,称要和李小刚交流朗诵心得。在央视、快手和各方共同协调之下,同年9月27日,李小刚走进央视演播室,与海霞共同读诗,让线上“喊话”变为现实,再次引发全网传播热潮。这场名为“千里赴诗约”的诗歌邂逅,是主流媒体从“高塔”到“广场”的实践理念转型,更是新闻行业打通渠道壁垒、跨界IP赋能的媒体融合新探索。

(四)严防算法滥用,把关信息审核

移动互联网时代,海量信息涌入人们的生活,给媒体发布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度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在短视频领域,平台利用算法技术精准掌握用户兴趣、口味甚至行踪,向用户精准推荐新闻、广告,以及各种商品和服务,给媒体推送信息带来便利②。但媒体人在享受平台便捷性的同时,也需要严防算法滥用带来的风险。比如,部分主流媒体顺应一些资讯类App平台的算法规则,被个性化推荐方法和手段裹挟,被动地将有质量的信息与低质量、毫无营养的内容捆绑,甚至无意中将造谣传谣、媚俗庸俗、干扰正常传播秩序的违规信息无休止地推送给用户,这无疑损伤了主流媒体的声誉。

算法没有价值观,但算法背后的人有价值观。这需要平台的自觉,更仰赖主流媒体的审核。主流媒体应从人工审核、技术审核两方面提高算法的合理性。为此,我们需要提高对“算法”这把双刃剑的警惕,谨慎看待算法在主流媒体传播中的角色。

三、结语

短视频新闻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的流量入口,不是简单的“新闻短视频化”,而是需要从业者具备较高的新闻综合素养,以及具备新媒体全流程制作的复合能力。主流媒体要以“人格化运营”为核心,创新新闻生产,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渠道互动,强化用户黏性;同时,也要对算法的滥用保持警惕性,做好信息监督人。总之,主流媒体承担着传递正确价值观的责任,应把握时代的变革,积极向短视频新闻敞开怀抱。

注释:

①喻国明,兰美娜,李玮.智能化:未来传播模式创新的核心逻辑——兼论“人工智能+媒体”的基本运作范式[J].新闻与写作,2017(03):41-45.

②郭全中,郭凤娟.智能传播:我国互联网媒体演化的最新传播方式[J].传媒评论,2017(01):77-79.

猜你喜欢

视频新闻算法用户
对移动新媒体时代网络短视频新闻的发展探索
短视频新闻如何把握视角、视觉、视野、视界——重大主题报道研修班培训心得
Travellng thg World Full—time for Rree
纸媒转型短视频新闻传播的现状、效果和趋势分析
进位加法的两种算法
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共情——从一则视频新闻的传播看融媒体的变与不变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一种改进的整周模糊度去相关算法
关注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