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意的想象,强大的力量
——论中国动画对民族国家形象的建构

2021-01-31

视听 2021年12期
关键词:哪吒动画建构

伍 丹

在全球化背景下,作为国际政治学、新闻传播学的热点词汇,国家形象被迅速纳入文化学和电影学的研究视野。国家形象之“形”,说明它必然是国家“现实状态的呈现”,而国家“形象”之“象”亦表明它“更是一种观念的想象”①。可见,国家形象具备了“我者”的主观性预设和“他者”的客观性提取。“我者”和“他者”的双重认知造成的差距,既取决于主体本身的观察视角、心理建构和信息把握能力,也取决于国家形象承载体文化建构的优劣高下。因此,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不仅是对中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更是对以国家形象的设计构想在文化意识形态上形成国家强大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据此,党和政府多次强调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性:用传播现实信息的新闻媒介和用虚构性想象满足更深沉、更细腻的心理情感的艺术媒介,共同建构起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是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

一、影像:多重视角、立体表达,开启中国之旅

国家形象是一个多元复杂的综合体,它以不同面相间的联通作用、彼此共融而整合为统一且完整的国家形象本体。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②。作为文化软实力表征符号的文化形象正是国家形象的核心要求和关键内容。且文化形象的成功建构需要持续而丰富的内容输出和极为隐蔽的态度表达,这一过程必须巧妙,态度倾向越掩藏,其形象越易被接受。在当今国际格局之下,中国国家形象的“自我塑造”曾经存在着严重的主体性“失语”问题,在单向性的“他塑”中,中国以“沉默他者”的形象在与世界对话中不得不面对“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质疑。而今,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对外交流和沟通的逐步加强,“文化自信”已然成为中国的态度,包括动画在内的影视艺术已经成为国家形象“话语权”的提供场域。尤其是集画面与声音、叙事与造型等多种艺术手段于一身的动画,以建立在虚拟性之上的中立态度,较之电影和电视的现实再现性具有一种更加极致的假定性,从而更容易消隐意识形态色彩而成为一面多维度、多角度对国家多面“现实”进行折射的多棱镜。

可以这样说,国家形象的影响力,需要通过传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来催生,为此,中国动画一直在做着有意义的尝试。2020年11月,湖南立羽文化制作的动画连续剧《恰同学少年》预告片发布。这部于2021年上映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动画,用高辨识度的人物设定,浓墨重彩地记录了那段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凯歌。青年毛泽东、杨开慧、蔡和森、向警予等人物在时代的浪潮中修身立志、追求真理、改造社会的上下求索,在动画中一一展现。青春需要一股浩然正气。让当代动画拥有革命传统的灵魂,让中国青年从历史发展的逻辑中坚定“四个自信”,找准人生方向,无愧伟大时代,不负伟大梦想,这样的青春才更动人,这样的形象才更具有中国魂。

不仅如此,系列动画之《中国男孩——洪战辉》以带着妹妹艰难求学12年的中国青年洪战辉为原型,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生活信念和成长历程;三维动画剧集《大禹治水》,再现了国人在危难时期的坚毅与勇敢;动画微电影《翻开这一页》取材于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经典党史和伟人故事,真切揭示了存在于“课本里的中国梦”的价值精髓;而爱国主义教育军事题材的网络动画片《那年那兔那些事》的背后,其实是对民族精神的深沉思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动画情景喜剧《快乐东西》《可可可心一家人》等更是感受今天中国人民生活与面貌的直接载体。

“核心价值是全体公民的根本追求,是最重要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是国家行为最终的合法性来源。”③而动画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表现正是其参与国家形象建构的主要方式。中国动画表征了国家形象塑造的艺术符号所应当体现的价值方向,正在一步步完成国家形象建设中有关思想价值的预设。它以强大的力量一步步塑造着民族核心价值观,打造出共同的公共话语空间,构建起对民族国家形象的诗意想象。

二、故事:文化情怀、民族之声,彰显大国气象

2003年金秋,在法国开幕的“中国文化年”打出了三大主题:古老的中国、多彩的中国、现代的中国。古老、多彩、现代,发展、开放、和谐,这是中国向世界呈现的文化品格,也是富强、发展、进步的中国民族国家形象。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在贺信中说:“从凝重的青铜古器、精致的宋代绘画到激情洋溢的当代艺术,从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到上海街头的时尚装束,前来与我们相会的既是今日的中国,也是永恒的中国。”诚然,在全世界不断举办的中国文化节只是中国形象建构过程中的一小步,用传统故事的底本讲述当代观众关心的时代命题,讲好富有时代精神的中国故事,中国动画亦一直在路上。

作为展映“中国梦”影视作品的重点项目,《戚继光》《英雄冯子材》和《翻开这一页》以历史的继承性完成了爱国主义宏大叙事主题的书写。一批主旋律红色动画借由主流媒体传播优势,在红色动画专场集中展播;而经由网络发表的创作者个人叙事,用一种集体记忆的仪式展现了强烈的民族情怀。《那年那兔那些事》每集片尾出现的“幸福并感激着”的字幕,用集体记忆的唤起到达了情感召唤的目的,民族身份认同借由非官方渠道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实现。

原创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2019年国内暑期档电影中异军突起,超越《大圣归来》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票房的冠军。有着哥特式黑眼圈,颇具丑萌感的“新哪吒”,一如现实中的“熊孩子”,颇接地气。然而,外表“颓废”、内心“高燃”的姿态,才是“哪吒”的精神之魂。依托于“哪吒闹海”的传统故事底本,《哪吒之魔童降世》将父子冲突转化为父为子的牺牲和子对父的理解,这是中国当下年轻一代在叛逆外表下的秩序意识和传承意识。而《新神榜:哪吒重生》的“青年哪吒”更从古典语境中走出,成为敢于反抗压迫、能解救劳苦大众的“革命者”,这是中国年轻一代的担当与选择。《新神榜:哪吒重生》由此也获得了建党百年纪念语境的象征意义。

应该说,《新神榜:哪吒重生》在对中国传统视觉元素的挪用上表现出了更大的进取心。哪吒由古代顽童变成了现代青年,唐风市集变成了集朋克和老上海石库门风格为一炉的“异托邦”。这种人物造型和环境造型“新国风”的拓展,且进一步融入故事情节,是一大批中国动画创作思维的体现,表现了动画作品对传统视觉元素创造性和开放性发展能力的提升。这是对于国家形象更高的建构功能,亦表征了艺术创作理念上文化自信的渐趋成型,彰显了以我为主、纵横古今的大国美学气魄。

中国动画在对内的自我形象塑造上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来自官方的主旋律动画和来自民间的自发创作共同完成了民族形象的建构,在对国家形象的认同中,国人亦产生了对民族国家强烈的归属感和对民族精神的巨大信念感。然而遗憾的是,面对国际,中国动画的对外形象塑造略显迟缓。日本的吉卜力、美国的迪士尼已然构成了日美的文化名片。良好口碑形成的光环效应叠加成积累效应,构成品牌传播的动画成为最直观又最隐蔽的国家名片,进而聚合起个性化的民族形象。日本的一休、阿童木、龙猫,美国的超人、蜘蛛侠、美国队长等动画群像,成为国家形象、民族精神的代言人,代表着日美对自身想象的心理投射和国家身份认同。

2012年,我国原创动画片《云奇飞行日记》获得法国戛纳秋季电视节学龄前组最佳动画片奖。同年,《兔侠传奇》作为第一部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上映的国产动画片,广受好评。之后,《半空的花:空中之花》《照片回收》等作品陆续获得第六届国际漫画赏优秀漫画奖和2013荷兰国际动画节最佳实验动画短片奖。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销售至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创下国产3D动画海外销售的纪录。这一部部充满“东方侠义精神”的动画片以大气磅礴的中国风成功起到了国家形象营销的作用。然而,如此优秀的作品太少太少。一方面,中国动画还是缺少更多面向全球的优秀作品。中国动画的国际形象依然停留在民族美术风格和视觉细节层面。在“走出去”的路上,多数中国动画对于国家形象的建构意识是缺失的,主动、合理的国家“名片”设计或缺位或混乱。另一方面,刻板宣传和说教的动画作品,为表现而表现,既没有生动鲜活的中国特色和中国元素的展现,也没能体现时代精神和人性共性,捕捉当代人的关注点。加之文化壁垒的阻碍、对外宣发经验的不足,这些中国动画传播效果弱,很难起到国家形象宣传应有的媒介作用。

三、结语

当下,全球化进程日趋激烈,国际交往日益密集,信息传播的超国界性带来了交往的便利,也带来了民族文化认同的危机。一国形象的他者建构,在某种意义上,亦是一个带有文化偏见的社会想象。这种形象的构建根植于每一个个体的无意识接受。作为一种不同主体间的文化现象,通过不同媒介而展现的国家图景,在进入他人眼球的理解之中,可能会片面,可能是误读。动画以其极强的娱乐性和亲和力,给国家形象宣传的目的性披上了一件幽默轻松且旖旎多彩的“隐身衣”,既抹去了语言文字产生的文化折扣,也消除了“文化面孔”带来的情感隔阂。

在“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之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过程中,中国动画如何坚守中国审美价值判断和道德准则的内核,用国际化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技巧讲述中国故事,塑造充满中国符号和价值观的文化形象,是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

注释:

①陈林侠.跨文化背景下电影媒介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功能[J].社会科学,2011(04):178-183.

②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③对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设计项目组.对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设计[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2:17.

猜你喜欢

哪吒动画建构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哪吒买“车”
哪吒VPro
哪吒留学实录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做个动画给你看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动画发展史
《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
我的动画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