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启示》看历史文化类电影的大众传播

2021-01-31徐锦江郜奇英

视听 2021年12期
关键词:吉布森梅尔玛雅

徐锦江 郜奇英

在当今多元化的竞争态势下,文化软实力越来越被看重。因视听语言结合而闻名的电影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手段,应成为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代表。《启示》(Apocalypto)就是其中之一。电影《启示》设定于15世纪玛雅文明衰落之际的墨西哥,描绘了名为“虎爪”的青年中美洲猎人,在其部落的村庄遭受破坏之后被入侵部队俘虏,并带到玛雅城市进行人殉之旅的故事。在西方国家历史冗长且类别繁杂的背景下,历史题材电影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该类型电影所呈现出的历史意识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争议。能否合理地利用历史文化进行传播活动是这一题材电影成功与否的关键。电影作为大众媒介,在面向受众传播的同时,其自身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也会呈现给受众。具体到本文所分析的电影中,就是“保守主义历史观”的这一历史意识被呈现,从而在受众传播中完成其社会功能。

一、梅尔·吉布森的历史意识

梅尔·吉布森是个政治观点偏向保守的导演,他所执导的电影除了追求精良的画面效果,还包含着他深邃的历史观。首先,他巧妙地将西方文明与非西方土著文化相融合。《启示》描述的时代是古代社会。对美洲原住民而言,殖民者的到来象征着原有社会秩序的崩解,并在现实层面构成对立。但基于人性的某些共性,原住民的坚忍刚毅、真诚善良在情感上却与保守淳朴的西方人相同。电影在叙事上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将虎爪拍成具有救世情怀的底层英雄,让观众一步步见证他是如何在经历部落战争、死亡跋涉、活人献祭、玛雅人追击等一连串磨难之后,渐渐成长起来的。这显然不是现实主义的叙述方式,而是建构在历史色彩之上的超现实主义叙事。区别于科幻片等其他超现实主义类型电影,历史题材类影片在叙事风格上具有很强的统一性。特别是在“保守主义”这一历史意识下,这类电影基本都遵从此框架:在末日背景下,纯洁的主人公遭遇攻击,他坚守底线不为所动,在经历重重考验后最终完成了自身的超越。这样的叙述方式在梅尔·吉布森的多部影片中都得到体现。如《血战钢锯岭》中,军医这一角色在末日般的太平洋战场上依旧坚守自己的信仰,在面对军官的训斥和环境的残酷考验下仍不为所动,最终超越自己的极限,奇迹般地解救多名伤员。又如与《启示》高度类似的《耶稣受难记》,以现实镜头描绘人间的苦难,最终在大祭司的神庙轰然倒塌,主人公受难并复活。这样具有特定历史意识的影片不胜枚举。

其次,影片中多展现纯良生活与世俗化的背反。梅尔·吉布森表示人性的朽坏并不随着历史前进而减弱,开明的现代人同样容易受到相似腐蚀的力量的影响。他希望影片充满希望而不是完全消极,将影片标题定为“启示”即是这一含义。他说道:“希腊语实际上是一个动词,意为‘我发现’,‘披露’,或‘揭示’。”①现代人也能够具备像虎爪一样的英雄主义和超越精神。随着西方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仅仅为了更好的生活而身居高位,他们比普通百姓更加世俗化。由于传统的纯良生活在现代社会下不断遭到侵蚀,维持道德水平的成本对上流社会而言日渐增加,这让保守主义者表现出一种敌视社会精英的立场。

影片中以玛雅社会内部的二元对立展开,首先展现了善良淳朴的部落所充斥着的和睦和欢乐,以及族人们田园诗般的生活。接着,随着部落被侵略,虎爪一行人进入城市,一个充斥着癫狂与算计的画面映入眼帘:大祭司献上人类祭品来满足所谓的神明,新砍下来的人头从祭坛的台阶上滚落下来,台下的人们欢呼着、跪拜着这奢侈的赞许,并且沉浸在一种无法抑制的血欲中。最后,玛雅上层阶级裸露的财富、光鲜的外表与被蹂躏的奴役者、潦倒的赤贫者再次形成了鲜明对比。善与恶、正与邪、纯洁与污浊、残暴与仁慈等鲜明的视觉意向刺激着观众的感官。即便未曾知晓这段历史,任何具有良知的人也会为了虎爪的行为义愤填膺。

最后,探讨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吉布森试图在现代背景下构建自己的古代故事。电影《启示》意在揭示“过去只是序幕”这一主旨。人类所创造的文明不会因为外界的冲击而消解,“伟大文明的消亡,只能始于自身内部”。当社会出现环境退化、过度消费与政治腐败等现象时,特定的历史文化可以充当现有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例如,影片中的祭祀群体采用人殉这种方式,在自然灾害时期为统治者提供合法性辩护,通过自身对历史解释的垄断,将人民对环境退化的焦虑转移到神灵对献血的渴望中,进而掩盖了统治者因为人性败坏所产生的罪恶。此外,普遍存在于玛雅社会生活之中的历史叙事也可以成为颠覆其统治权的因素。虎爪数次险死还生的经历让追击者认为他是玛雅神话中黑豹神的下凡,绝非肉体凡胎,进而对其心生恐惧,失去了追杀他的动力。这种恐惧心理从心底侵蚀人的灵魂,直至占据人的内心,最终走向死亡。

二、历史文化电影在大众活动中的传播

由于希腊—希伯来文明在西方社会具有强大的渗透力,且早已进入各类人群的社会生活之中,因此,历史文化与西方世界人民的生活、娱乐密不可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和一种大众传播媒介,不仅反映了导演个人的价值取向,还影响了社会中的历史意识。通过历史题材电影,大众可以了解其所处的社会时代与文化背景。目前关于梅尔·吉布森电影中历史文化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思想层面,如张聪在论文中谈及他导演影片中天主教思想的救赎观②,杜秋丽论及梅尔·吉布森在影片中传达的“爱的意识”③,李雅欣、段经琨通过对比分析梅尔·吉布森与金基德所传达的自我救赎精神④。这些研究均没有从大众传播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

马莱茨克曾在他的《大众传播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大众传播的“场模式”。在他看来,大众传播过程中诸多社会关系的总和组成了大众传播场,其中环境与事物的关系和事物特征、环境特性等变量之间相互影响⑤。这就使得传播者与接受者的传播过程变成了变量之间的互动过程。传播者、讯息、媒介、接受者这四个基础要素影响着传播的过程和效果。在电影中,这四个要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播者的自我形象与个性建构

传播者是讯息的发出者,其对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有着强烈的主观愿望。这一传播特性转换到电影中,则形成了导演鲜明的叙事风格和艺术特色。历史与电影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电影反映着导演的历史倾向、历史信仰乃至黑暗揭露与抨击;另一方面,电影也影响社会历史意识,发挥着一种引导或启迪作用。梅尔·吉布森本人即是虔诚的信徒,他的电影毫无疑问地充斥着他的宗教历史观。《启示》与《勇敢的心》《耶稣受难记》被称为“宗教三部曲”,这几部影片中多次呈现的诸如肉体磨难、精神压迫、暴力惩罚、血之崇拜等意蕴成为其电影风格的独特化的标签。这些意蕴展示带有一种挑衅嘲讽的意味:挑衅人类极限,讽刺现实社会。梅尔·吉布森通过历史意识的传达完成建构影像讯息传播的第一步。

(二)社会环境营造区域价值观

历史意识作为一种思想体系绵延在人类历史中,它是一种包罗万象的社会文化与情感体验,保守主义就是其中之一。历史意识在向现代化调适的过程中逐渐由“神圣化”走向“世俗化”,并营造适合社会发展的价值与体系。基于这一社会环境的改变,当所提炼的价值观体现传统文化与时代追求,符合群众生活体验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共鸣,继而诚心接受并付诸实际行动。但保守主义历史观也带有在思想上敌视和反对现代化的成分。这种观点认为,由历史所衍生出的宇宙自成体系,人类的职责在于维护而非过度干预这一体系。在电影《启示》中,虎爪所在的部落作为森林的一部分,与自然和睦共存。而玛雅社会则仅仅将森林视为一种资源,玛雅人对土地进行过度开采,等待森林有一天说出“我已经枯竭了,再也不能给你什么了”。毫无疑问,电影在这里表现出了双层映射:其一,电影中虎爪的部落与玛雅城市两者区域价值观相抵触,前者是与自然和谐相处,后者则是与自然两相对立;其二是对当今社会的映射,久远的历史与社会现实在一个个具体矛盾上完成了由对立走向统一的过程,梅尔·吉布森通过影视媒介将玛雅文明用玛雅人的语言讲述给当代人⑥。

(三)受传者的个性特征

受传者在讯息传播的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自主选择媒介内容形成心目中的形象。历史题材电影首先面向的是历史片的群体受众,其次才是全体受众。电影并没有规定受传者是什么地位与身份,而是通过塑造一位大众认可的典型形象向受传者传递出具有普世、自由、本真的意蕴。《启示》正是塑造了一位勇敢无畏、有血有肉、敢于担当的英雄形象。虎爪身上有着崇高的品质和完美的人格,他身上的血性唤醒了人类原始的保护欲。另外,宗教保守主义者通常以自我贬低和英雄崇拜作为艺术表现的方式,他们习惯将自己描绘为纯洁无私的“原住民”,即使受到周遭背叛者的攻击,也依旧会在自然对人的惩罚下坚守信仰。虎爪的部落被侵犯,自己和族人被玛雅人带入城市,在玛雅人残暴的虐待下,他依然坚定自己内心的信仰。正是在本民族历史的激励之下,虎爪才勇于突破惩罚,寻找生命的自由。这向受众传递出积极的信息,即只有个体意识的觉醒才能走出被恐惧笼罩的幽谷,最终抵达自我价值实现的彼岸。

三、历史文化电影中的现实因素

历史文化可以成为排他性资源,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如何利用好博大精深的文化背景便成为了现实问题。下文即以一部西方电影为例,从导演的历史意识与其大众传播模式对其展开分析,指出这一特定类型的影片存在的几点突出的现实因素。

毫无疑问,一部制作精良、符合大众审美志趣的影片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极高的经济回报。就电影本身而言,不论它的类型属于何种范畴,它在电影市场中表现的好坏是其能否立足的根本,也是电影是否具有研究价值的源泉。这一问题在历史文化类题材的影片中表现得较为突出,比如近些年涌现出的一批“叫好不叫座”的此类影片。尽管各类专业的影片人对这些电影赞不绝口,但大众对其却反响平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制作方没有进行良好的电影资本运作,或者说其运作方式不符合市场运作的逻辑;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影片在视听语言的结合上出现偏差,画面表现力不足。此外,在资本的引导下,历史文化在向现代化社会的过渡中很容易走向功利性,成为被符号创造与再创造、销售与再销售的对象。相较而言,有责任感的媒体能够使历史文化的传播更加具有其特定的社会价值,而不只是收获经济回报。

《启示》的成功表明,历史题材的电影同样能带来触动,并因为其对历史的高度还原所带来的真实性而对受众的心理产生触动,这是单凭数字化特效所无法完成的。在当今泛娱乐化的时代,历史影片依然存在其市场空间,关键在于是否有特定的艺术作品连接起观众对历史的认同。诚然,一段存在已久的历史不会仅仅因为一部电影而回到主流媒体,但《启示》至少敢于将语言、背景、社会均不同于现代社会的中美洲玛雅文明通过精良的制作搬上银幕。如果艺术创作仅仅沦为资本增值的工具,而罔顾本民族、本国家的历史文化,即便获得短期的经济回报,也注定泯灭在日新月异的媒体环境中。

四、结语

本文以梅尔·吉布森导演的影片《启示》为例展开分析,认为历史文化类影片只有在兼顾历史意识、大众传播与社会现实影响这三个方面才能获得成功,这为具有丰富历史积淀的西部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随着媒介环境的日益发展与丰富,向中国乃至世界讲好西部故事成为每一个传媒从业者的责任。讲好我国的西部故事,一方面能展现我国西部地区多元丰富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也能加深各地区对西部的理解与认同,改变既有的偏见,从而用影像的力量促进文化与民族之间的交往交融。

注释:

①Language Log.“Making Yucatec Maya ‘cool again’” [EB/OL].2005-11-07.https://languagehat.com/apocalypto/.

②张聪.《耶稣受难记》——一个天主教徒对《圣经》的诠释[J].电影文学,2009(08):69-71.

③杜秋丽.解读梅尔·吉布森电影中的基督教思想[J].电影评介,2011(05):18-19+40.

④李雅欣,段经琨.导演宗教背景对其创作“救赎”母题的影响研究——以梅尔·吉布森与金基德的作品为例[J].晋中学院学报,2017(05):94-97.

⑤李跃华.马莱茨克大众传播理论的区域价值观研究[J].学理论,2016(01):151-153.

⑥成红舞.梅尔·吉布森电影的后现代叙事特色[J].电影文学,2007(09):12-13.

猜你喜欢

吉布森梅尔玛雅
基于梅尔频谱分离和LSCNet的声学场景分类方法
神秘的玛雅密码
—— 玛雅圣城
神秘的玛雅密码
神秘的玛雅密码
吉布森 美网首位黑人冠军
梅尔维尔鲸
“熊”视眈眈
“食疗抗癌”:一场沸沸扬扬的骗局
“食疗抗癌”:一场沸沸扬扬的骗局
福州的玛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