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四室合一”创新型实训中心构建研究*
——以传播工程学院实训中心为例
2021-01-31朱永双赖运花
朱永双,赖运花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传播工程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校内实训基地承担了大部分专业实践教学任务,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和职业素质养成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积极探索与创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高职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服务社会力度、扩大学校内涵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室合一”实训中心,是将专业实训室与“创新、创意、创业”三创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行业协会企业办公室相结合,是产教融合、理实融合、产学研用融合、校企结合的理念的落实,是高职院校实训室融合实践教学、技术开发、社会培训、社会服务和创新创业“五位一体”的功能的实践探索,是对现有高职院校内实训基地定位的创新和提升.
深圳职业学院传播工程学院一直在探索能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实训室五重功能的途径,“四室合一”实训中心的构建研究和实践已有5年多,本文在分析实训室建设背景的基础上,以传播工程学院实训中心为例,探讨了“四室合一”实训中心建设思路和建设实践,旨在为高职院校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提供参考.
1 “四室合一”实训中心建设背景
1.1 技术发展和产业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印刷技术与图像、传播、媒体(跨媒体)技术、计算机及网络等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日益深入.印刷产业已逐步演变成一个聚集在数字网络技术平台上,以内容表达和功能关联为核心、以图文音像产品为支撑的高速发展的全新复合型产业领域.印刷行业正走向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1],同时包装印刷所占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为了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传播工程学院从原来的以印刷技术和印前专业为主,转变为传统传播与数字传播技术并重的四个专业:数字图文信息技术、包装策划与设计、传播与策划、数字出版.专业改变了,教学计划和课程也随着变化,但实训配置没有及时跟进.为实现与产业发展协调互动,与教学要求一致,学院急待建设与专业相匹配的、走在行业发展前端的、与企业实际工作环境更接近的实训条件,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1.2 新时代对创新要求
创新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2].新时代对创新的呼唤要求实训室能为创新研发创造良好环境、能成为师生创新的摇篮.实训室应为师生的创新提供硬件与场地的支持,这就要求实训室的设备仪器能为行业内的企业提供新技术研发、出试样、检测、验证等服务,还要能为教师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创新活动提供条件与支持.并且除了正常上课时间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外,还要全时间段为教师的科研和创新创意活动、学生的课外实践和创意创业活动提供场所,充分发挥实训场地、实训仪器设备的作用.
1.3 国家职业教育的改革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位置,其中第十一条内容为“打造一批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实训基地”[3].《方案》对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提高实训基地规划、管理水平,使实训基地为社会公众、职业院校学生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企业提升人力资源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2 “四室合一”实训中心建设思路
2.1 提升专业实训室的硬软件水平
根据区域发展战略、产业特色、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配置与区域和行业发展相适应的代表先进水平的设备、仪器、软件,优化实训场地,融合企业管理理念,渗透企业管理文化,健全管理制度,推进管理信息化.
2.2 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分室
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对应专业的实训分室建设,从设备、场地布置、实训室文化等方面都尽可能与企业真实生产情境相似,为专业实践项目教学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拓宽和强化实践教学功能,突出实战效果,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4].
2.3 设立师生工作室
设立结合教学工作室、导师工作室、项目工作室、学生工作室为一体的工作室,为教师的科研开发创造便利条件和优质服务,为学生的创新创意创业活动提供活动场所、设备服务.其中教师团队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新活动为主线.通过工作室活动,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学生创新和创业提供机会与实现途径,同时弥补高职教师科研创新活动缺人手的问题,此外也为学生的创业作铺垫[5].
2.4 引进企业行业协会办公室
为深度合作的企业或行业协会技术人员提供办公场地.一方面在满足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实训仪器设备为企业提供生产服务、技术开发服务、培训服务.另一方面方便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实践教学,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切合实际需求.此外,还可以开阔教师和学生的科研创新思路,使创新创意更贴合行业企业需要,便于科技研发的产业化和产品化,以实现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
2.5 引进技能大师工作室
引进国家级或地方级技能大师,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专业与技能大师、行业企业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一部分实践课程由技能大师直接给学生授课,提升学生的整体技能水平.同时结合企业,与技能大师一起开发1+X证书[6].此外,在技能大赛的指导中充分发挥技能大师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竞赛水平.
3 “四室合一”实训中心建设实践
3.1 建设高水平专业实训室
在国家十三五规划和职教二十条背景下,根据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行业产业特点,以及学校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院校的目标,传播工程学院的数字图文信息技术专业群被学校列为建设世界一流专业之一.与数字图文信息技术专业相对应的数字图文信息技术实训中心,将打造成涵盖光谱图像分析、数字图像质量检测与标准化认证、数字图文获取与处理、高端印刷品印制、数字印刷、3D打印、色彩管理、智能包装等方向的高水平实训中心.
在已有的海德堡印刷实训分室、数字印刷实训分室、艺术品复制实训分室、3D打印实训分室、数字输出实训分室的基础上,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新的实训分室,如与北京正印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数字图像质量检测与标准化认证实训分室、与惠普公司共建惠普数字印刷实训分室、与柯尼卡美能达公司共建数字增效实训分室、与爱色丽公司共建色彩全流程管理实训分室、与裕同公司共建智能包装实训分室.现有的实训分室结合现有条件及企业根据工作流程、设备状况、操作高效等因素提出的建设意见,进行优化改造[7].新增的实训分室从设备选型、摆放到环境布置等与企业一起规划、设计,达到与企业真实工作条件一致甚至更高级的水平.
通过引进高端三维扫描设备、高速高品质彩色数字印刷机、多功能数字增效设备、最新款色彩和图像检测设备等、通过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分室、通过对现有场地优化改造、以及通过提升管理水平,使数字图文信息技术实训中心在数字图文信息技术专业群的人才培养中发挥核心引擎作用,提升数字图文信息技术和包装印刷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优势,有效支撑深圳及周边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科技创新.
3.2 设立“创新创意创业”师生工作室
学院对现有的实训场地进行优化调整,腾出空间供师生的创新创意创业活动用,按照教师研发方向与创新创意活跃程度设立若干工作室.目前学院已设立的三创工作室有:传播与创意设计工作室、图书创意设计工作室、纸艺设计工作室、数字印刷创意工作室、智能包装创意工作室、非遗文化传承工作室.这些工作室分别由在某一领域的创新创意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专业教师为主导搭建而成,成员为教师团队和学有余力的学生,活动项目为教师自研项目、政府项目、企业项目、展览主题项目等.教师团队利用业余时间带领学生开展各项项目活动,学生除了参与老师布置的实际创新创意项目外,还可以在工作室开展自己的创新创意项目,甚至利用工作室的条件孵化自己的创业项目[8].
3.3 设立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和裕同双师工作室
传播工程学院在6年前就引进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两个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分别是包装印刷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和书刊印刷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两个分技术委员会的秘书长都由本校教师担任,学院专业教师参与一部分分技术委员会工作.通过标准化秘书处,学院教师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研发与制定、新技术的研发、企业的技术服务、标准的宣传培训等活动.学院还与裕同集团合作,在实训中心设立裕同双师工作室,为裕同公司高技术高技能兼职教师提供办公场所.企业兼职教师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同时兼职讲授一至两门课程,此外他们带领学生一起参与到企业真实项目中,解决企业正面临的问题或服务客户.
3.4 引进技能大师,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
学院为了提升数字图文处理人才技术技能培养水平,特引进数字直接制版技能大师、曾获得广东省南粤技术能手、深圳市十大技能标兵、深圳市高层次地方级专业人才、深圳特殊津贴获得者高峰先生,为其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以技能大师为带头人,组建高技能传承团队,打造技能大师工作室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技术技能攻关的重要平台.一方面,带高徒、传绝技,为企业培养一批具有高端技艺的毕业生.另一方面,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关、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将研究成果转换为企业效益、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4 “四室合一”实训中心建设成效与挑战
4.1 建设持续进行
传播工程学院实训中心从2008年开始,就与行业龙头企业海德堡公司共建印刷实训分室,2012年11月两个印刷标准分技术委员会落户本中心,2013年成立学生和教师工作室.按照学校和二级学院的规划目标,实训中心的“四室合一”方式与内涵不断改进,在2018年,实训中心重新规划定位,确立建设目标为“拟紧贴产业发展和学科发展需要,与世界一流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共建高水平实训实验室”.根据这个建设目标,当年将学生和教师工作室合并成为“创新、创意、创业”三创工作室,引入裕同双师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同年与柯尼卡美能达公司共建数字增效实训分室、与裕同公司共建智能包装实训分室.此外,为建成高水平实训室,每年更新旧设备、添置先进设备、优化场地等工作.
4.2 建设成果初效
通过对实训中心的空间调整、设备升级、场地优化,实训中心的整体环境改善较大,空间布局更合理,实训条件更接近真实生产,设备更先进,与企业连接更紧密.近两年来,接待来参观学习的国内外团队几百个,其中广东电视台、南方都市报等5家媒体对本实训中心做了报道.通过两个标准化秘书处办公室,学院有18位教师参与标准制定,参与制定的标准已发布的有20项,正在制定中的标准有20多项,此外还获得20多项省级、市级和企业的研发项目,开设创新型项目化课程7门、标准化校级通识课1门、标准化专业课1门,为企业行业培训达1300多人次,为学院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通过师生工作室,至今已成功孵化三家学生创业公司,创作出几百幅学生艺术作品,参加多届文博会展览,获得专利十多项,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包装设计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等赛事中取得优异赛绩.通过裕同双师工作室,在企业兼职教师和本院教师指导下,由大三学生设计的“奉旨进京”文创化妆品礼盒得到定制企业高度认可,企业由此获得一批金额高达3000万元的定单.
4.3 挑战与应对
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之一是场地的问题,实训中心总面积没有变,但在功能空间上增加了三创工作室、行业企业办公室、双师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如何从现有的场地中划出部分场地供工作室所用,难度很大.应对方法:首先,由学院主管领导主导、副院长、专业主任、骨干教师参与,根据学院及专业的发展定位,从重点技能训练点、工艺流程、物流运转次序、设备的使用率等方面,对场地和空间进行优化调整,一起制定学院实训中心的场地规划布局,然后按规划要求坚定去执行;其次,加快废旧设备的报废清理,腾出空间;最后,合理充分利用空间,过道、过渡区域、放置杂物区、角落都被充分使用.
遇到的挑战之二是安全管理问题,“四室合一”实训中心除了正常的实践教学活动外,还有教师的科研、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企业的研发交流活动,每日8小时以外的开放、周末和假期的开放成为常态,并且来往人员较多,人员的安全、场地安全、设备的安全成为实训中心管理工作中最大的挑战.应对方法:制定工作室管理规定,如非工作时间的人员来往登记制、每日离开实训室的安全检查制、工作室安全实行责任人负责制、每周每月的安全例行检查制等[9];电路和空间根据实训单元与设备进行分区隔离,对于易出安全事故的设备,采取电源控制和防护安全罩的方式进行保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安装和使用如智能安防监控系统、设备大数据管理平台、钥匙智能化管理柜等高科技安全防护系统[10].
挑战还有来自实训中心在岗人员数量的不足,以及人员现有水平与实训中心建设要求之间的差距,应对方法:招聘更高水平的实践教学与管理人才、通过培训提高现有在岗人员水平、使用勤工俭学学生暂时缓减人员的不足的问题.
5 结 语
通过与行业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共建实训室,引进企业技能大师,与行业协会合作等途径,优化整合资源,建立集专业实训室、创新创意创业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行业协会企业办公室的“四室合一”的实训中心,既为教师提供结合行业发展的科研和教学活动平台,又为学生提供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平台,也为企业行业协会提供技术服务与人才培养平台,还为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社会培训、技术开发、社会服务和创新创业五大功能提供了实现途径,使高职院校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