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2021-01-31欧阳秀敏

三明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建党弘扬马克思主义

欧阳秀敏

(三明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

1921年,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建党实践孕育了伟大的建党精神,伟大的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的集中体现。随着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临近,系统研究建党精神和有效传承红色基因,成为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的时代命题。因此,为了深入阐释建党实践所体现的革命精神内涵、系统挖掘建党精神的理论意蕴,以及科学探析新时代弘扬建党精神和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路径,三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0年11月28日在福建三明召开了以“弘扬建党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从事马克思主义学科理论研究、红色文化研究、党史党建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弘扬建党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这一主题,就建党精神与红色基因的本质内涵、革命精神的继承与弘扬、“四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新时代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内容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一、建党精神与红色基因的内涵要义

从本质上看,建党精神内蕴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一部以初心与使命为指引,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而甘于奉献和主动担当的抗争史,是迎难而上、勇担重任的奋斗史,也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探索史,还是党的自我革命的斗争史,所以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红色文化和“四个自信”形成、发展、汇聚、辐射的整个历程。深刻把握建党精神和红色基因的重要内涵,对于深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对于增强党的“四个伟大”工程建设,对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本次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纷纷就建党精神和红色基因的内涵、特征,以及二者的内在关联等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一)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渠长根教授以“理解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的关系”为主题,不仅剖析了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内涵,而且阐明了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的内在关系。他认为,革命精神内蕴着一系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和鲜活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当前,在中国革命精神谱系中“红船精神”是革命精神的源头,其在本质上与建党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为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内蕴着理想信念、人民情怀、爱国主义、斗争精神、创新精神、大局意识、坚韧不拔等核心要义,因此建党精神固然也是中国革命精神谱系的一个重要内容。福建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邹艳辉副教授也提出,在红色文化的构成上,红色基因是借用生物遗传学中关于基因的概念来比喻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的一种生动表达,不论从广义还是狭义上看,红色基因都是红色文化的遗传密码,而革命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神命脉,因此,红色基因与革命精神其实是同一语义的不同表达,二者都深刻凝结着红色文化的阶级属性、政治目标、文化品质等重要内涵。基于此,一些专家学者也表示,对建党精神的研究必然不能脱离中国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范畴,必然要秉持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统一的学术维度,才能科学总结其中的基因密码,才能为丰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谱系和有效传承红色基因而正确助力。

(二)建党精神是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薛焱副教授认为,对概念的科学界定是把准革命精神内涵的重要前提。然而,当前学界对红色文化的概念还存在界定标准不一、时段分期不明、总体较为混乱的现象。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我们应当牢牢立足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从历史之维、理论之维、实践之维科学界定红色文化的概念,才能确保红色文化研究和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由此产生切实的影响。陕西师范大学陈答才教授同样以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进一步从信仰铸魂、组织培根、战略机遇、初心使命等维度分析了建党精神的理论渊源、文化品质、历史内涵和实践指向。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基和信仰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转化,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的最初结果。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契合 “和合共生”“天下大同”“天行有常”“修齐治平”“民为邦本”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符合近代中国社会实际需要的内在逻辑。不仅如此,他强调建党精神还是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先驱人物敢为人先、英勇奋斗、开拓创新的结果,也是维经斯基、马林、尼科尔斯基等共产国际同志主动联络、牵线搭桥、积极推动的产物。基于此,陈教授进一步指出,新时代弘扬建党精神应当深入理解其中的初心与使命本质,要从对照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投身革命的价值追求、革命年代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范、革命关键时刻和紧要关头加强纪律性的要求等内容审视“不忘初心”的价值意蕴和“牢记使命”的实践意义。

(三)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是总体性与个体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必然性与偶然性、长期性与阶段性的关系

在与会专家就建党精神和红色文化、红色基因的内在关联进行剖析和探讨的基础上,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罗理章副教授更进一步从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的关系上进行剖析。他提出,建党精神是指在中国共产党最初创建过程中形成的精神风貌和理想信念,为中国革命精神提供了普遍原理和基本原则,具有历史必然性、普遍性和长期性的特征。红船精神是建党精神的一项初始内容、一种内涵体现,是建党初心与使命的集中表述,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之间具有源流关系,表现为建党精神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至今乃至未来的精神风貌,“红船精神”则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为“一大”顺利召开而勇于首创、努力奋斗和为民奉献的精神。

二、弘扬建党精神与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

准备把握新时代弘扬建党精神和传承红色基因的价值意蕴,不仅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深化对建党精神本质内涵理解的实践需要,而且也是有效建构弘扬建党精神和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前提。对此,与会专家学者就弘扬建党精神与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进行了多维度解读。

(一)新时代弘扬建党精神与传承红色基因有利于引导人们进一步丰富对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的科学审视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苏珍博士从红色家风维度对新时代弘扬建党精神与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进行了分析。她认为,红色家风的人民性既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又源自对群众生存现实的关切,也熔铸于革命生活的实践历程。新时代弘扬红色家风有助于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家庭建设实践中,不仅进一步明确传承红色基因的本质意蕴,而且更丰富对党的初心与使命的理解。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苏贵斌以群众路线为研究主线,在审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发展群众路线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阐明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就始终以为人民谋幸福和为民族谋复兴为初心与使命;提出新时代挖掘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可从科学梳理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这一维度着力,分析其中的初心与使命,以此帮助广大人民更进一步丰富对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就贯彻如一的初心与使命的理解。陈答才教授也强调,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朱德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身上有为革命事业不畏牺牲的价值追求、有道德纯粹高尚的精神风范、有重视组织纪律的责任担当,是新时代广大人民,特别是党员干部可以认真对照和审视初心使命的精神范本。福建工程学院邹艳辉副教授在阐明红色基因概念的基础上,也进一步表明新时代科学解读建党精神、正确传承红色基因,具有引导人们践行初心使命、捍卫人民立场、凝聚社会共识等重要价值。

(二)新时代弘扬建党精神与传承红色基因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百年大党的建设与发展

与会专家学者在将“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等革命精神结合分析的基础上,不仅表明建党精神是以“建党”这一活动为主旨,内蕴着个体、群众、事件、本体、象征等理论意蕴的革命精神,而且强调“建党精神”在本质上与“红船精神”“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古田会议精神”“苏区精神”等革命精神一脉相承。鉴于此,与会专家学者在论析建党精神的基础上,更纷纷从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谱系着力,深刻阐明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谱系中饱含着推进百年大党建设与发展的诸多“营养剂”。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罗理章副教授提出,传承“首创精神”,既是百年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密钥,也是中国共产党准确站在时代坐标上,在深刻把握时代变化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的精神动力;传承“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更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根基;传承“奉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也是其鲜明政治立场的生动诠释。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郭国祥教授从 “八一精神”着眼,表明“八一精神”既继承和弘扬了“建党精神”“红船精神”的内核,又直接催生了“井冈山精神”,还与“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有很多契合点,新时代弘扬“八一精神”这一鲜活的红色基因,有利于以听党指挥的政治标准、坚定的理想信念、伟大的斗争精神强化军队建设,以及推进党的建设与发展。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蒯正明教授以“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百年探索的基本经验”为主题,表明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就始终注重“讲政治”,坚持做到以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为灵魂,政治路线为保证,党的领导为核心,坚持严明政治纪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永葆政治本色和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新时代弘扬建党精神和传承红色基因,既有利于引导广大人民从源头出发更深刻认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属性和根本立场,也有利于在梳理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为新时代新发展新格局背景下百年大党的政治建设提供重要启示。

(三)新时代弘扬建党精神与传承红色基因有利于进一步从源头上阐明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的科学密码

与会专家学者表示,“建党精神”“古田会议精神”“苏区精神”等红色基因谱系中蕴藏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科学密码。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韩文革教授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谱系中蕴藏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的鲜活基因,这是中国共产党自近代以来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科学密码。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徐玉生教授、龙岩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吴文春教授和郭济汀教师分别通过剖析 “古田会议精神”,提出古田会议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和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科学审视其中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的先进性原则,以及把调查研究国情作为制定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的思想,有利于以此把准中国共产党成功实现治国理政的科学密码,这对于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重要启示作用。

三、新时代弘扬建党精神与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路径

与会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弘扬建党精神与传承红色基因应从活用红色文化资源、讲好“四史”故事、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网络载体运用水平等多维度推进。

(一)应深化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溯源、寻根、追魂的重要价值。基于此,与会专家学者纷纷表示,新时代弘扬建党精神和传承红色基因,应首先从红色文化的物质构成上着力,不仅要在宏观上整合全国既有红色文化资源,而且更要从细微处落脚,持续深化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建南提出,应深入挖掘福建红色文化资源对学校立德树人的独特价值,应利用好现代化技术和传播载体,讲好福建红色故事,要充分发挥其以史育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从而多层面、多渠道、多方位地筑牢学生的信仰之基、把稳学生的思想之舵、铸就学生的红色之魂、补足学生的精神之钙。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肖仕平教授从厦门集美学校革命文化人、物、事、魂的维度着眼,介绍了集美大学挖掘和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做法和重要经验,强调推进革命文化校本教育是有效利用地方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提出应从深入整理研究、融入课堂教学、注重文化熏陶、丰富社会实践等方面努力,打造“研、学、环、行”一体化教育模式。三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邹晓芟教授,在分析苏区红色标语思政育人价值的基础上,强调新时代应深化对苏区时期各地红色标语的挖掘、整合、利用,合理构建苏区红色标语教育“三进”制度、“三好”工程和“三化”平台。

(二)应从多个维度讲好“四史”故事

“四史”中内蕴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密码和红色基因,新时代持续讲好“四史”故事是弘扬建党精神和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方法。三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范连生教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的重要论述为基础,围绕“四史”教育的提出、“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意蕴、“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原则、“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现路径等内容,提出了将“四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提升理论水平、坚定“四个自信”、实现价值塑造等重要价值,强调应该以贯通性、政治性、实践性、多样性、创新性、主导性相统一为原则,坚持从理论、历史、现实、未来等多个维度入手,在总体把握“四史”脉络的基础上,不仅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和革命故事,而且要融合抗疫故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等重要内容,更有针对性和亲和力地讲好“四史”故事。

(三)应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新时代新发展新格局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然要持续发挥好“主渠道”的作用。对此,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新时代弘扬建党精神和传承红色基因应当在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品牌。井冈山大学肖海鹰副教授通过分享井冈山大学利用井冈山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经验做法,指出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要充分利用独特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做到以“主体课堂”为根本,凸显“特”“活”“化”的特征,构建鲜明的课堂教学“特色”;二是要注重内容形式的多样化,做到以“实践课堂”为纽带,以“讲、诵、唱、演、练”为基本形式,打造“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亮色”;三是要科学凸显校园环境育人特征,做到以“环境课堂”为载体,凸显“红、绿、古”的文化功能,夯实环境育人的“底色”。福建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任慰教授以“打好‘三进三联’组合拳 赓续红色闽医基因链”为主题,讲述了红色闽医的革命故事,提出以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品牌,应该充分立足学校自身的办学特征、教学特色、专业特长,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着眼点,才能更好发挥红色资源品牌的课程育人效应。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周晨教授讲述了革命英烈张人亚守卫革命火种、坚定信仰信念、恪守初心使命的故事。在此基础上,他认为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此打造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品牌,需要厘清并把握红色文化在问题和实践上的逻辑意蕴。一方面,要厘清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实境况的问题逻辑,例如当前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融入形式单一、融入层次不够深、融入效果不够实的“三不”境况;另一方面,需要创新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和提高融入实效,使地方红色文化教育真正发挥以微观故事讲授宏观真理的品牌实效。

(四)应不断提升红色文化网络传播水平

提升红色文化网络传播水平,既是适应全媒体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客观需要。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郭明飞教授以 “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网上意识形态能力的若干思考”为主题,指出意识形态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而且关系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不仅如此,党员干部的网上意识形态能力也关乎革命精神的正向宣传效应。因此,正确认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正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各种问题是新时代加强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时代弘扬革命精神和传承红色基因,全力提升党员干部网上意识形态能力要从全力构建网络空间马克思主义阵地、科学加强网络空间思想教育、及时汇集舆论民意和把握舆论导向、建立规范的网络空间监控制度、搭起网络空间健康舆论“大舞台”等方面有效推进。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李淑娟认为,应该从重视革命文化网络传播队伍建设、创新革命文化网络传播范式、推动革命文化 “分众化”传播、完善革命文化网络传播制度等角度入手,科学弘扬包括建党精神在内的一系列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才能更好地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的影响和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从而有效走出革命文化网络传播的现实困境。

猜你喜欢

建党弘扬马克思主义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