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策略研究
——以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01-31贾珊珊
贾珊珊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实训技术及装备管理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81)
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简称)制度试点工作[1].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院校教育改革作出的重要部署.其中,“1”是指学历证书,“X”是指任意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国家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考取多个与专业相关的“X”证书,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技能,拓展就业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1].当前,我国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处于试点阶段.自试点工作实施以来,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本文以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1+X证书制度实施为例,分析高职院校在该制度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1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区别
1+X证书制度中的“X”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都以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为目标的,但二者在颁发机构、证书级别、实施群体和社会认可度等方面有所不同.
(1)颁发机构不同
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不同,1+X证书的颁发机构是各个“X”证书的培训评价组织.它们的职责主要是开发相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考核并发放证书.
(2)证书等级不同
职业资格证书一般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等5个等级,就高职院校而言,师生在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在规定的年限内连续从事相关的工作才可考取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而1+X证书目前只有初级、中级、高级等3个级别.
(3)实施群体不同
文献[1]明确指出,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首先在院校中实施,实施主体为中等职业院校、高等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院校可以面向社会群体开展培训,在校学生也可以到校外参加相关“X”证书培训.
(4)社会认可度不同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证书在社会上有很高的认可度,部分考生可通过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来落户或领取补贴,学生考证积极性较高;而“X”证书作为一个新兴事物,由于受宣传力度较小,相关激励机制不太健全,财政补贴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考证的积极性不够高.
2 实施1+X证书制度的意义
(1)提升学生择业空间
学生在考取“X”证书的过程中,不但要系统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通过相关“X”证书的理论考核,而且要依据培训评价组织关于“X”证书技能的考核要求,通过集中培训、课堂学习等方式,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学生考取“X”证书的过程也是一个自身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不断增长的过程.学生取得相关证书后,可在择业时增加自身筹码,拓展择业空间.
(2)缩短学生岗位适应时间
“X”证书的具体开发工作由相关培训评价组织完成.由于各个培训评价组织在制定相关证书的考核内容时,要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实际岗位的具体要求,并紧跟行业发展动态,来调整相关等级证书的技能要求,因此,学生在考取“X”证书的过程中,不但能熟悉相关专业的新技术、新技能、新工艺、新规范,而且能了解相关岗位所需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岗位适应能力,缩短工作后的岗位适应时间.
(3)缓解院校结构性就业矛盾
1+X证书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学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复合型技能人才.学生在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参与“X”证书的考评过程,无论是从理论知识学习还是从实际操作技能水平上,都能起到以考促学,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作用.同时,拥有多个“X”证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学生的就业范围,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潜力,从而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校的结构性就业矛盾[2].
3 面临的困境
2019年学院组织学生参加了汽车运用与维修、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两个证书的试点工作,参与学生共计283人.2020年组织823名学生参与了建筑工程识图、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Web前端开发、物流管理、网店运营推广、财务数字化应用、研学旅游策划与管理等8个证书的考核工作.在参与试点工作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3.1 资金方面
自2019年1+X证书制度试点以来,财政部、教育部、河北省教育厅等部门相继出台文件,强调要下拨中央奖补资金来保障1+X证书制度的顺利开展。例如,在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2019年联合印发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中提到,中央财政要建立奖补机制,通过相关转移支付对各省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予以奖补[3]。目前,学院尚未收到有关1+X证书制度的中央奖补资金。学院能用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专项资金有限,学院不仅要支付相关“X”证书的师资培训费用,教材购买、复习资料印刷费用,设备租赁、购置费用,而且要承担学生的考核费用。资金的不足限制了学院参与“X”证书的数量,影响着学院组织学生考取“X”证书的积极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进程.
3.2 激励政策方面
目前,国家尚未出台相应的1+X证书制度的激励政策,例如,多数城市对于已经取得“X”证书的毕业生在城市落户、购房、创新创业等方面并没有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
学生想要获取“X”证书,需要在课下参加学院教师组织的集中培训学习,而当前社会和高职院校对“X”证书相对陌生,学生对证书的认可度不高,参与考取“X”证书的动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考取“X”证书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对学生开展“X”证书培训,无形中会增加工作量,这也对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终身学习能力提出了不小的挑战.而学院却缺乏激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相关政策.
3.3 培训评价组织方面
培训评价组织在职业教育标准制定、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培训评价组织自身的逐利属性,部分评价组织在参与院校1+X证书试点工作的过程中,存在捆绑销售、高额收费等现象.而国家对培训评价组织的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多数培训评价组织在参与“X”证书的开发和制定建设标准时,未充分了解院校和学生的现状,导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院校所设课程考核内容契合度不高.学生想要取得“X”证书,通常需要采用密集培训的方式来学习相关考试内容,容易走上“为了考试而考试,为了拿证而额外培训”的道路[4].
3.4 “X”证书的可选空间方面
随着2021教育部第四批349项1+X证书制度试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公布,目前共有448项“X”证书可供学生选择[5].但由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X”证书培训考核内容衔接不畅、课证不融通等因素存在,学生可自由选择“X”证书的空间较小.
4 实施策略
(1)完善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
为支持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文献[3]明确提出要对各省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予以奖补.但由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刚起步,相关奖补资金尚未到位,而1+X证书制度的经费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试点工作的推进力度,因此相关配套经费和保障机制政策应逐步制定和落实.
(2)建立监管和奖罚机制
国家应对培训评价组织严格把关,制定培训评价组织、培训机构、鉴定机构的准入条件并审核,定期对培训评价组织和职业院校试点工作进行监测和监督,对“X”证书的考核和发放进行把关,保证证书的公信度[6].同时,建立严格的奖罚制度,对严重违反1+X证书制度制定初衷的培训评价组织采取强制退出措施,对信誉良好的培训评价组织委以更多的“X”证书培训任务.
(3)开发更多的“X”证书
国家要对“X”证书试点的专业有统一规划,保证每个专业都有且不止一个“X”证书.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相关培训评价组织开发更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证书,从而保障试点院校、学生可自由选择考取何种“X”证书.
(4)提高职业教育参与度
培训评价组织应提高职业教育参与度,走进试点院校,充分了解院校现状及学情,加强与试点院校的交流与沟通,协同制定试点实施方案与相关评价标准,及时发现并解决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职业院校形成发展共同体.
(5)积极对试点院校教师进行培训
为保障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各“X”证书培训评价组织应灵活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对试点院校相关教师进行培训,并适当延长有效期.
(6)采用灵活的设备使用方式
各“X”证书培训考核过程对实训设施、设备等都有明确的要求,部分培训评价组织指定的设备,有些动辄上百万元,导致院校面临“高额设备购入费”的现实难题.培训评价组织可采用购买、合作、租赁等方式,使设备使用方式灵活多样,这样不但可减轻院校负担,也可增加参与试点院校的数量,从而增加培训评价组织的收入.
(7)择优选取“X”证书
为保证“X”证书的质量,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学院应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骨干教师、学生代表组成的“X”证书遴选评估小组,对培训评价组织的资质、实力、所开发证书的种类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进行调研、评估和论证,并择优推荐给学生,由其自由选择.
(8)提高师生参与的积极性
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办法,在内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时酌情向承担相关工作的教师倾斜,激励教师积极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在学分调整,就业创业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提高师生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积极性.
(9)做好书证融通工作
以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为抓手,探索书证融通的课程体系.试点院校要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证书培训内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和针对性,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就能直接参加相关的“X”证书考试.
(10)鼓励教师“下”企业
专业教师只有与企业技术人员具有相同的职业技能,才有可能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而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有助于教师领会职业内涵和岗位具体要求,企业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有助于教师领悟相关技术要领.高职院校可通过派驻科技特派员的方式,选派教师到企业学习,使其吸收并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学生考取“X”证书提供高质量的培训,从而提高学院学生“X”证书的通过率.
5 结语
学院经过两年多的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探索,在“X”证书的机制建设、培训评价组织的选择、实训条件的升级与改造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需要进一步在书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学分银行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推进1+X证书制度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