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法和实践育人机制

2021-01-31郭韵彤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育人

□郭韵彤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2019年,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的讲话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高校思政课既有利于提升学生思想素质,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扎实基础,又有利于全方位育人,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还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使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但与此同时,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注重理论灌输,忽视实践教育。自2012年以来,党和国家就多次通过重要文件强调实践育人,比如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积极促进形成实践育人合作机制。本文将从案例教学法入手,推动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育人,促进其在创新中发展。

1 案例教学法和实践育人机制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具体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讨论,并得出一定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提出一个正确且符合教学内容的情景。既可以通过传统的讲授方法提出,也可以与现代化教学方式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案例。其次,学生主动参与,分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改变教师一人的理论灌输的局面,让学生在“做中学”。可通过调研等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最后,要得出相关的结论,完成教学目标,作为考核方式之一。

实践育人机制,简言之就是通过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素质。一方面,“实践”既包括课内实践活动,也包括课外实践活动。案例教学法就是课内实践的一种模式。课外实践活动包括参观、实训、实习等。另一方面,“育人”是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素质,既包括理论知识的认知,也包括理想信念的树立,还包括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真正做到全方位育人。

案例教学法属于课内实践教学的一种模式,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研究,使其获得相关结论,从而掌握相关知识,获得相关能力,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也可以作为一个桥梁,推动其他方式实践活动的有序进行,通过案例描述的方法和学生讨论调研的过程,来促进其他实践教学活动。比如,通过参观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学习案例内容,而不是教师对案例进行口头描述。再比如,学生调研的过程也可以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实践育人。

2 案例教学法和实践育人机制的意义

2.1 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当前人类即将迈进知识经济时代,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任务。高校学生作为国家人才的储备力量,更应该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知识水平以及各种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思政教育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和实践育人机制,除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之外,还有助于提高学生以下几种能力。

首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导向性极强的思政教育,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面对这一特点,传统的知识灌输,不足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体系。而案例教学法,打破传统模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学习的专注力、思维灵活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借助实践育人机制,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其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著名教育学家卡耐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15%靠专业知识,85%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所谓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指的就是学会合作。”当代大学生普遍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想要在将来就业过程中具有竞争优势,必须提高自身的合作交流能力。而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合作,并得出相应结论,突出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从教师“满堂灌”的模式中走出,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同时,使学生具备人际交流和处世技巧,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最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当代教育的重中之重,提高实效性也是近几年来思政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应当把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传统教育模式更加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评价方式更多是看学生头脑中掌握了哪些知识,忽视了考核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而案例教学法和实践育人机制,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亲自去调研、去参观、去总结,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能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2.2 有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亲和力

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思政课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与此同时,高校思政课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其中缺乏亲和力是突出的问题。当前大学生面临着各种文化的冲击,各种意识形态的斗争,在诸多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谁更有亲和力,谁更有吸引力是提升大学生接受程度的重点。因此,正如开篇所讲,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的讲话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而案例教学法和实践育人机制就是提高思政教育的亲和力的重要方法。

首先,要注重学生认知接受特点,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思政课,作为一门基础课,有极强的理论性和科学性,它有固定的专有名词,有固定的内涵、特点和意义。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很多学生认为思政课是枯燥的。同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近现代史纲要》这两门课中又有较多的历史知识,因此,又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思政课与现实相脱节,不具有吸引力。而我们使用案例教学法和实践育人机制,一是用案例解释专有名词以及内涵、特点和意义,深入浅出,使学生通过浅显易懂的案例掌握思政课的理论知识;二是把一部分历史的内容和思想与当今社会的热门案例相结合,让所谓“过时”的思想更具有吸引力;最后就是通过实践,让学生亲自去调研、去参观,使学生身历其境,对思政课理论知识充满兴趣。

其次,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提升思政课亲和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重要因素。过去,一些教师只注重知识的“满堂灌”,甚至有一些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听了昏昏欲睡,使思政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案例教学法和实践育人机制,用生动有趣,又贴近实际的案例,扩大学生的视野,再加上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教师人格魅力,使学生愿意与老师同向同行,真正对思政课教学内容感兴趣,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

最后,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案例教学法和实践育人机制,可以与新媒体等技术手段相结合,采用多种方式阐释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案例,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并且通过自主的讨论和调研,让学生不再是单纯地记忆知识点,而是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真正在内心形成共鸣,培养一定的能力,完成教学目标。

2.3 有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们更关注的是自己所学内容是否“有用”,而这个“有用”就是指的实效性。高校的学生更愿意学习专业课,认为专业课对于自己将来人生目标的实现更有帮助,而思政课的学习还停留在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阶段,这正是由于普遍学生认为从小学到大的思政课缺乏实效性。案例教学法和实践育人机制,一方面通过对接当今热点时事案例,另一方面通过教授学生分析当今热点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真正提高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有利于学生了解当今热点时事政治,开阔视野的同时形成共鸣。思政教育除了具有理论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扩大自己的视野,将自己的人生规划与国家的未来相契合,掌握当今时事热点问题,了解国家大事。同时,思政教育还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方法,要让学生在了解国家大政方针的同时形成共鸣。而案例教学法和实践育人机制,案例一般都使用当今时事政治,这就能够使学生更全面了解当今国际国内形势,了解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从而形成共鸣。

其次,有利于学生学会分析热点问题,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今教学目标的完成,除了需要学生掌握知识点,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能力,其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重中之重。案例教学法和实践育人机制,都需要学生自己去调研、讨论、参观,从而得出结论,这正是在使学生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作为思政教育,我们使用的时事政治的案例,能更好地让学生增强对当今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3 落实案例教学法和实践育人机制

3.1 国家政策的支持

想要落实思政课教学改革,将案例教学法和实践育人机制融入思政课程中,首先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并且需要政府自上而下一系列的落实方案。就全国而言,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改进中加强。在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健全实践育人新机制。中共山西省高校工委、山西省教育厅2017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深化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并在全省36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

3.2 学校大力支持思政课教学改革

将落实案例教学法和实践育人机制落实到各个学校的思政教育过程中,还需要各个学校的大力支持。第一,需要学校鼓励思政课教学改革。打破常规,改变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模式,突出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育人机制的构建。可以采取从试点班级到全校逐步推进的步骤,切实落实思政课教学改革。第二,需要学校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的思政课课外实践教学有自己的阵地,并且要体现本地特色、时代特色以及学校特色。第三,要改变教师考核制度。在考核授课能力的基础上,还应该把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以及实践育人机制的落实情况作为多种考核方式。第四,要改变学生评价体系。不再以期末考试一张试卷决定分数的多少,要把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积极性、合作交流能力都作为考核评价的方式。第五,不论是设立实践育人基地,还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都需要资金支持,学校应当设立专项资金,扶持思政课教学改革。

3.3 教师队伍建设

打铁还需自身硬,不论是落实思政课案例教学法还是体现实践育人机制,在贯彻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情况下,都需要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一方面,要让教师从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中走出,真正适应案例教学和实践育人机制。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要将案例融入,从多套方案中,选出最符合教学内容,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案例。同时,实践教学活动不能再流于表面,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去参观、调研,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这就需要参观实践教学基地、产学研相结合等各个角度协同构建实践育人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思政教师的培训力度。不论是案例教学法还是实践育人机制,都不是简单的每个老师可以直接拿来使用的,需要系统的规划学习,并付诸实践。可以采取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模式,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

3.4 将案例教学法与实践育人机制相结合

案例教学法和实践育人机制并不是“两张皮”,他们是相契合的,要想更好的落实,就需要将两者很好地结合。首先,案例教学法的“案例”要与实践相结合。本省、本校有哪些实践教育基地,就应当更好使用这些基地的案例。比如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中国精神这一章节,作为山西的院校,我们应当考虑到本省有武乡县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就应当使用“太行精神”作为案例。同时,实践教学活动中,所参观、调研的基地应当与我们的案例相结合,课上我们使用了“太行精神”作为案例,实践教学过程中,所要参观的基地就应当是武乡县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将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和课外实践教学中所参观调研的实践基地相结合,让学生直观感受案例,在参观中形成一种感性认识。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法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