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加强高职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研究
——以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01-31郝燕强刘海燕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职生理想信念思政

□郝燕强,刘海燕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晋城 048026)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先生所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其寓意就是“要励志”,而且要立鸿鹄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都表明,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既是青年人奋斗前行的明灯和战胜各种困难的精神支撑,又是其为党和国家事业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而高职生作为庞大的青年群体,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更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人才,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关系到党的伟大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兴衰成败。因此,在实践中探索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方式迫在眉睫。

1 高校应坚持“三全育人”理念,对高职生进行多维度的理想信念教育

学校应将高职生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整个过程,坚持“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1.1 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课程规划和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各类课程

学校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高校的课程体系,无论是专业思政,还是课程思政,均发挥着重要的理想信念教育功能。因此,不同课程的教育者应结合人才培养规律与教育教学规律,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规划、教育教学资源配置过程中,引导学生端正学习及生活态度、强化家国情怀、正确认识专业与人生;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职业发展、成长成才与社会国家需求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仅靠职业技能的训练是不够的,还要有情感、意志乃至理想信念的支撑,才能把国家和社会所需转化为自己成长发展的目标。因此,学校应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各类课程,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性,形成理想信念教育的协同效应。

1.2 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管理与规范,在互补与融合中形成对高职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

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共同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任。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不能想象一个没有正确理想信念的人能够成为好老师。可以说,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由党政干部、学工部、共青团、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及心理咨询等教师组成的共同体,团队成员党性意识、政治立场、学历、业务能力等参差不齐。因此,学校应加强对这支队伍的管理与规范,通过培训学习与交流,坚定他们的政治立场,提高理论素养与业务能力,指导他们以正确的“人才观”对高职生进行贴近生活实际的理想信念教育,建立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此外,虽然各类教育者的职责是独立的,但其育人目标是一致的。工作中应发挥不同教育主体拥有的不同资源优势,在互补与协同合作基础上推进高职生理想信念教育,使理想信念教育成为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的职责,形成强有力的理想信念教育合力。

1.3 优化校园环境,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强化学生对崇高信念的坚守与对远大理想的追求

环境塑造人,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例子。我国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已为众人所熟知;杜甫在《佳人》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也表达了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学校可以通过完善校园硬件设施建设,对校园景观、自然环境、宣传标语、教室、宿舍、走廊、食堂等规划设计。比如陈列以“中国梦”、革命建设及改革时期的英雄楷模、抗击2020新冠肺炎“最美逆行者”等为主题的展板,使学生感受到国家富强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奋斗与努力,而个人梦想的实现也离不开强大国家的支持,深化对个人职业理想与国家社会理想关系的认识,增强个人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在优美环境熏陶中还可增强高职生对学院、对社会、对党、对国家和对共产主义的接受与认可。

同时,高职生理想信念的形成离不开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对高职生理想信念的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可以结合各系各专业情况,通过定期的校园、班级和宿舍文化建设活动,建设体现专业特色的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长期在良好校风、学风、班风氛围的感染下,高职生更容易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奋斗目标、采取积极行动、践行责任担当。相反则是浑浑噩噩,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2 发挥思政课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主课堂作用

调查发现,84.69%的学生认为“您所在学校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是“思政课教师讲授理想信念”,充分体现了思政课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阵地、主渠道和主课堂作用,但如何体现和发挥此作用呢?

2.1 规范教研室建设,配足师资、配全设备,保障专项经费落实到位,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规定,本专科思政课教学应按课程分别设置教研室(组),承担相应的思政课教学任务。按不低于1 ∶350的师生比例设置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确保每个教研室(组)师资充足。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也明确要求,各地在核定编制时要充分考虑思政课教师配备要求。以在校生总数为基数,本科、专科院校分别按每生每年不低于40元、3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交流、业务培训、实践教学与研究等,从政策和资金方面向思政课倾斜,在规范教研室建设的过程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地位,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

2.2 规范和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确保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思政课教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高职生心灵种子的播种者,是高职生树立远大理想和秉持坚定信念的指引者。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意义深远而重大。因此可以说,对高职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在思政教师,关键在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这要求思政课教师信念更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更扎实、教书育人水平更高;要求思政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既要敢“立”,更要敢“破”。对于各种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对于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错误言论,要旗帜鲜明地进行有理有力的辨析与批驳。以思政课教师政治站位的高度、理论功底的厚度、以情感人的温度,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自觉抵制错误思想的侵蚀,影响并引领高职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四个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国家梦与个人梦的奋斗之中。

2.3 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拓展实践教学,使理想信念教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问卷第33题“您最喜欢思政教师以哪种形式进行理想信念教育?”79.37%的学生选师生互动式,60.46%选参观走访和社会实践。针对高职生的认知特点及喜好,思政课教师要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拓展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努力使理想信念教育“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

以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贯彻“八个相统一”重要精神,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理念,创新思政课实践探索,课前引入“新闻或成长经历分享”环节,不论在形式还是内容方面皆取得了良好实效,同学们能够在热火朝天的分享交流中冷静理性看待社会问题。2020年蔓延全球的新冠病毒袭来之时,同学们对此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倍加关注。通过朋友圈、媒体等方面了解疫情管控措施,坚持记录并分享与此相关的新闻,且在线上教学中积极赞美疫情期间各行各业,尤其是“90后”“00后”以及身边同学等“最美逆行者”。同时,勇于抨击哄抬物价、隐瞒行踪并殴打工作人员等违法违规现象,输出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与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比如:矿业系18煤层气采输班学生成欣,一天24小时在线,耐心受理来自全市每位寻求心理帮助者的留言与电话;民商系18广告设计一班学生任晓亮,进驻山西省平遥县人民医院隔离病房建设工地,坚守了整整20天且日工作量13个小时以上。当医院给他写感谢信时,他朴实地说:“没什么,我只是在紧要关头,做了一件我认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做的事!在国家和家乡最需要的时候,我能出上一点力,这份荣誉感、自豪感是金钱换不来的。”矿业系18矿井通风与安全班学生牛晨浩,积极踊跃甘当志愿者,挨家挨户发放防疫宣传单,耐心给居民讲解防控政策法规,协助村委会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同学们称他们永远是学院最可爱的人、最闪亮的星。借助课前这一教学环节,严肃明确、生动活泼地把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无形中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更加坚定,对未来的规划更加明确,为梦想而奋斗的动力更加强大。

课堂在校内也在校外。再比如:在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开展“行走的课堂——参观晋城市博物馆”的教学实践活动,旨在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古代文明,在观看民间手工艺人们的精美工艺中感受祖先的聪慧与勤劳,在了解家乡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中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在大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开展“行走的课堂——参观晋城市党史馆”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带领同学们身临其境,感受革命时期家乡面临的危机及身边无数革命前辈为了解救民族存亡,积极投身于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而将个人安危置于身后的无私奉献精神,增强高职生的“忧患意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怀。此外,还尝试组织大一新生参观校史馆,在了解学院发展历史的过程中认同学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进而增强对学校的热爱和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把爱自己、爱学校和爱党爱国紧密结合。通过让同学们走出教室、转换空间,引导同学们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中铭记历史、牢记使命,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树立远大理想,承担时代重任,争做高素质劳动者。

同时,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设置“走进毛泽东”“邓小平的传奇人生”及“品读习近平的青年故事”专题。学生通过了解伟人生平、阅读名人传记,点燃人生梦想。在专题汇报活动中,起初学生有些不习惯、不好意思,但随着教师的引导、鼓励与以身示范,他们讲得越来越好。有的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当一名跆拳道教练,以过硬的技艺帮助我们的青少年强身健体”。有的说:“成为一名有责任的企业家,为家乡的经济发展与就业贡献力量。”通过这些专题活动,可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科学内涵,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点燃他们的青春梦想,从而坚定他们为共产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3 利用第二课堂,融合校园媒体,寓教于乐,将理想信念教育延伸拓展至课后

第二课堂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对各门课程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延伸拓展和有力补充,对课堂理想信念教育有巩固和强化作用。同时结合高职生将更多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网络的现实,院团委、学生处等学工部门要不断创新工作渠道和方式方法,运用网络为理想信念教育服务,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和媒体在高职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拓展和宣传引领作用。

一方面,组织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团课和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中升华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和对崇高信念的坚守。比如:开展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或者辩论赛;开展讲好中国故事、唱红歌、传承红色家书等马拉松接力活动;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祭拜革命烈士活动;组织开展学雷锋、创建文明城市、义务植树等志愿者活动;组织学生集体观看《董存瑞炸碉堡》《邱少云》《大国工匠》《感动中国》等节目,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主题板报评比……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知理想信念的现实意义、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多维度升华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

另一方面,建立以校园广播电视台、广播站、报纸、杂志、大小屏、公众号、学院网站、贴吧等为载体的多媒体综合体系建设,构建理想信念教育线上学习平台,将有关理想信念教育的资源,比如: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红船精神、大庆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2020年战疫新冠肺炎“最美逆行者”事迹或者《习近平讲故事》等书籍及时传输到每位学生的手机终端。还可以在平台设置理想信念咨询与辅导栏目,建立专业的教师群,对学生思想、生活、就业择业等方面的困惑给予关怀和引导,为高职生理想目标的确立与实现点灯护航,甚至可以延伸至同学们在实习、毕业之后职业生涯的咨询服务,使理想信念教育成为终身教育。

新时代加强对高职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既是时代所需,又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也是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肩负的重任。我们应以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理念,助力理想信念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高职生理想信念思政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当代女高职生婚恋观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