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的尝试

2021-01-31广州市越秀区农林下路小学梁少珍

师道(教研) 2021年1期
关键词:劳动习作作文

文/广州市越秀区农林下路小学 梁少珍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环节。小学中年级,是作文起步的初始阶段,在此过程中,有机融合劳动教育,不论是在增强劳动认识,还是提高劳动热情,抑或是培养劳动习惯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又如何在此阶段将劳动教育有机渗透进作文教学呢?

一、 发掘教材中可渗透劳动教育的习作内容

在统编教材中,小学三年级上册开始进行习作训练。这个阶段,教师应在思想教育及劳动教育方面多引导孩子。

例如《去年的树》一文,它通过讲述童话故事的方式告诉人们,做人要遵守诺言,珍惜友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势将“树”与“种树”联系起来,让孩子对劳动过程有一个初步认识,进而引导孩子观察、参与劳动,让孩子在课堂中进行集体交流,总结他们提到的有劳动成分的内容。如果学生们并未提及劳动内容,那教师就应顺势提及讲卫生、物品整理、清洗物件等等,并重点表扬班里平时将自己的个人物品收拾得整整齐齐的同学,使孩子明白“付出与回报”“劳动光荣”的道理。

二、激发孩子的劳动热情

可通过黑板报形式设立“劳动竞赛”专栏,并重点引导孩子在劳动乐趣、收获、经验、思考、发现等方面进行小作文比赛,同时提高孩子的劳动热情与写作兴趣。当然,哪怕是劳动方面的后进生,也应该得到鼓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的付出得到肯定时,他才会有继续做下去的动力。

劳动,从体力方面来讲,就是动手。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只要是动手,不论做什么,都叫劳动。并鼓励孩子自己多想想今天希望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即使是捡起马路上、广场上的一片小纸屑,也值得赞赏。

长此以往,孩子爱劳动的潜能就被激发出来了。

三、习作与劳动有机结合,彼此渗透,相互促进

小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是写日记。动笔前,教师可安排一次大扫除,或者布置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洗碗、倒垃圾等等。然后让学生分别将自己做的事用文字记下来。

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植物朋友”和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的动物朋友”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可提前让学生在家观察、照顾某种植物或某一动物,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环境影响、变化情况等等,并学会照顾它们。这样不但素材丰富,而且还能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教师可适时告诉孩子,因为他们的呵护照顾和辛勤付出,植物和动物才能健康成长,让孩子充分体验劳动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四、家校联合,同步教育

孩子的教育首先从家长开始。在劳动教育方面,教师首先要让家长明白孩子参加劳动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培养孩子自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创造力的必要过程。让家长参与到孩子劳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来,比如与孩子分享劳动喜悦、劳动成果,参与孩子劳动项目的讨论、设计,某些时候还可以参与其中。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布置课外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去做一些诸如收拾房间、整理阳台、养花种草、喂养小动物、晾衣服、打扫公共卫生等劳动任务;节假日里,可根据节日特点来让学生做相应的事情,如端午节与家长学包粽子,元宵节与家人一起做汤圆,父亲节、母亲节为父母做一道菜、煮一顿饭等。任何事情做完之后,都应该让孩子学会总结,并尽可能地让其将过程与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通过这种“先做后写”的方式,学生写出的文章内容更丰富、更具体,感受也最真、最深,文章也更生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发现在小学中年级阶段,将劳动渗透进习作教学,效果是明显的。在习作教学中插入劳动内容,在劳动实践中获取习作素材,彼此交互,相得益彰。学生在学习写作的同时,对劳动有了较积极的认识,生活态度变得更乐观,而且也培养了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慢慢地,部分孩子已经不再需要教师与家长的督促在自觉地参与劳动了。

猜你喜欢

劳动习作作文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