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每月之星”德育平台树立榜样作用的研究
2021-01-31广州市番禺区大石富丽中学刘彩丽
文/ 广州市番禺区大石富丽中学 刘彩丽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年龄段,思想观念、生活和学习都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为了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学校举行“每月之星”评选活动,创建本校的德育文化建设特色。这个平台能让学生看到身边同伴的闪光点,通过评选、展示的方式让更多学生受其影响而发生改变,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 教师期望和学生自我期望应和谐统一
整体而言,初中生对自我的期望是美好的、正向的,他们大多对学习有抱负,对未来有憧憬,希望自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人。如果学生的自我期望与教师的期望和谐统一,不仅能影响被表扬学生的行为表现,也能影响其他同学的价值取向。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通过实验证明,学生的智力和兴趣发展与教师的关注程度成正比。如果教师能在充分了解学生自我期望(如兴趣、需要、意志等)的基础上,表达传递期望行为,使得教师期望和学生期望和谐统一,那么就能使教师期望产生正效应影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与学习习惯。
二、 利用学校搭建的 “每月之星”德育平台设置榜样,明确期望
根据不同学生自身特点、能力有针对性地建立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期望目标,形成适度的期望值,有利于教师期望正效应的实现。同时评选的学生照片和文字内容展示在班级门口有很强的榜样效应。为此,学校德育处搭建“每月之星”评选平台,在班级门口张贴学生的照片和讲述美好行为的文字,让学生的优点发光发亮,起到很好的榜样效应。
“每月之星”每个月评选3 人,一个学期大约评选4-5 次。如果荣誉名称每次都是“学习之星”“进步之星”“劳动之星”的话,就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久而久之,学生就没有热情评选了,自然也不会重视这个奖励。为了保持学生竞选的热情,增强被选中的荣誉感,我们从名称入手,用符合学生个人特点、有故事有内涵的赞美文字来命名,使教师期望与学生表现一致,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最终形成与之相对应的育人效果。
【案例1】时间:临近中考,二模结束, 此时学生全部精力都在备战中考,因此本月“每月之星”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对此,我们以学习品质为出发点, 了解学生本人认可并坚持的好习惯是什么, 使荣誉名称独一无二。 小陈,副班长,她认为为了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需要有不断追逐梦想的热情, 让人感受到成绩不是靠喊口号喊出来的, 而是用实际行动打造出来的, 对她的奖励便起名“筑梦之星”。 小朱,宣传委员, 她认为学习的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患得患失,面对困难要从容不迫守住内心的宁静, 起名“怡然之星”。
【案例2】小冯,去年将要升初三时因心理原因申请退学一年,今年复读初三。 为了使她尽快融入班级大集体,本月“每月之星”中的一个名额给了小冯,起名“新欣之星”。我在班里对同学们说:“小冯是新插入我们班的学生, 同学们要多多帮助,让她尽快适应新集体。同时借新同学新气象祝愿大家在初三新的一年欣欣向荣。”小冯很快就和班级打成一片,没有再出现心理问题,学习成绩稳步提升。
【案例3】小江,男,小时候做过脑部手术导致左右两只眼睛大小不一样,对视力有影响。可能因为身体原因,其家长对他的学习要求不高。在一次考试对手赛中, 小江的分数优胜对手, 我马上鼓励他:“你的思维活跃,理解力强,你看这次考试成绩挺不错,比你的对手表现更好,老师要表扬你, 评选你为 ‘胜利之星’。”小江非常兴奋,学习的兴致一下子就提高了,进步非常明显。
利用“每月之星”德育平台,展示学生的优点或最近取得的成就,利用“每月之星”巧起名字,让教师对学生表达认可和鼓励,同时也向班级其他同学传递期望,使学生的行为继续沿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实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