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
2021-01-30侯晓琼李碧仪梁俊贤
侯晓琼,李碧仪,梁俊贤
作者单位: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药学部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血糖水平控制不稳定的患者,是诱发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研究指出,45%~60%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有糖尿病史,15%的患者发生糖尿病足[1]。糖尿病足属微血管病变性疾病,且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年龄的增长,使微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原因为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力及疾病抵抗力明显下降,血糖水平控制不稳定,使机体长时间处于高糖的状态,长期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因子-1、血小板样生长因子及内皮生长因子等,导致血管壁的损伤,进而导致微血管疾病[2]。常规治疗糖尿病足以伤口处理、换药为主,但效果一般,没有对糖尿病足的病程进行控制,导致患者病情迁延不愈,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研究指出[3],糖尿病足患者补充维生素D可促进溃疡愈合,改善机体状态,进而促进患者的康复。本研究观察维生素D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38例。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60~80(71.02±2.36)岁;糖尿病病程1~10(4.63±1.02)年。常规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61~81(71.33±2.04)岁;糖尿病病程2~11(4.66±1.20)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4]:经临床综合诊断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均采用药物治疗;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对本研究的药物过敏;既往未服用过维生素D;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20 ng/ml;精神疾病、认知障碍;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的损害。
1.3 治疗方法 常规组患者入院后进行详细检查,接受病因治疗、纠正营养不良、调节代谢紊乱及调节周围神经障碍治疗,根据患者的创面给予清创、疏松坏死组织及控制炎性反应等治疗,用沾有呋喃西林棉球清理创面,之后涂抹生肌散、红油膏等。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2片(山西仟源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4023640)10 mg口服,每天1次。2组均连续治疗8周。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2)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维生素D及钙水平,使用酶法测定患者血清钙水平,使用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联用仪检测血清维生素D水平。(3)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使用毛细血管全血糖(血糖检测仪)监测患者的FPG及2 hPG。(4)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尿病足分级[5],0级:手脚凉、麻木或感觉丧失、迟钝;1级:患者皮肤瘙痒,有水疱产生,但受伤没有到达深部组织;2级:患者损伤部位已到达深部组织,且侵犯深部组织,多有脓肿,但肌腱韧带等并无损害;3级:患者的骨质破坏明显,且有骨关节炎、骨髓炎等;4级:患者的全足或足部大面积感染或坏死。(5)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包括新发感染、慢性疼痛及皮肤损伤。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HDL-C及LDL-C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HDL-C及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患者HDL-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2组患者HDL-C及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HDL-C及LDL-C水平比较
2.2 治疗前后血清维生素D及钙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维生素D及钙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患者血清维生素D及钙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维生素D及钙水平比较
2.3 治疗前后FPG及2 hPG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FPG及2 hP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患者FPG及2 hP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FPG及2 hPG水平比较
2.4 治疗前后糖尿病足分级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糖尿病足分级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患者糖尿病足分级程度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0级和1级总占比为47.37%(18/38),高于常规组的23.69%(9/38)(χ2=4.653,P=0.031)。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尿病足分级比较 [例(%)]
2.5 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89%,低于常规组的26.32%(χ2=4.547,P=0.033)。见表5。
表5 2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例(%)]
3 讨 论
糖尿病足溃疡属糖尿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而糖尿病神经病变在足溃疡的发生发展中有较重要的作用。该疾病患者足部的活动不断地对溃疡部位进行反复刺激,使创面炎性细胞及炎性因子的含量不断增加,减少了抗炎因子,致使创面基质蛋白酶异常生长,使创面长期处于过度蛋白水解的环境中,造成创面不能有效愈合[6]。
相关研究显示,维生素D作用于足溃疡患者中,可调节免疫,抑制炎性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继而提高抗炎因子水平,该药物还可调节抗菌肽、β-防御素2的基因表达,强化单核巨噬细胞杀灭原维生素的作用[7]。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维生素D治疗,患者的糖尿病足溃疡情况改善明显,治疗8周后,患者的糖尿病足分级较优。常规组患者接受治疗时,重视清创,且给予抗生素等治疗,并将抗生素用于局部用药,提高了药物的浓度,进而提高了药物的使用率,可有效控制感染[8],且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对症治疗,但并没有重视机体维生素D水平下降,也未对治疗效果一般的患者进行深入研究,故而导致患者病情逐渐严重。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8周后,2组患者维生素D及钙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维生素D也被称为钙化醇,属脂溶性维生素,源于阳光与食物,调节钙磷代谢有较重要的作用,且存在于机体的组织、心、肝等脏器中,因此缺乏维生素D与较多疾病有密切的关系,维生素D维持糖耐量及胰岛素分泌的作用较强,维生素D缺乏时,会引发消化功能减退等疾病[9]。
糖尿病足患者维生素缺乏的病理机制为:2型糖尿病发生神经病足溃疡的危险因素之一为血清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会通过体液免疫机制、细胞免疫机制,加重胰岛细胞的凋亡,使血糖水平控制不稳定;维生素D缺乏使神经生长因子(NGF)分泌减少、营养障碍,引发神经系统炎性反应,加快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相应减少了活动,减少了日照时间,进而导致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每天给予患者维生素D,患者不仅神经功能改善明显,炎性反应缓解明显,也改善了溃疡的愈合情况,促进了患者身体康复,患者身体康复后促进了日常活动(光照充足),久而久之起到了良性循环的作用,相继减少了并发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提示糖尿病常规治疗联合维生素D可减少并发症,且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维生素D为一种固醇类的物质,可用于早期预防佝偻病,近些年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也被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中。维生素D用于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有较好的效果,由于2型糖尿病的患者免疫系统破坏,破坏细胞与组织,使糖尿病足持续无法愈合,甚至病情越来越严重,给予维生素D可提高人体免疫力,使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现象被控制,进而使发生病变的组织不会被过多损害,加之其他药物的共同作用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窦家庆等[10]研究指出,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联合常规治疗,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周围血管的状态,减少疾病的危险因素,利于身体的恢复。
综上所述,维生素D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增加血糖水平稳定性,改善患者糖尿病足分级程度,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