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效果
2021-01-30黄娉
黄娉
作者单位: 417000 湖南省娄底市中医医院
目前,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到达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许多都市男女为了工作,改变了自己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同时由于工作压力增加,这就造成了我国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呈直线升高,使得医院消化内科就诊人数逐渐增多;如果患者不重视此疾病,不能在最佳治疗时机就治,使得病情缓慢发展和恶化,将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而十二指肠溃疡就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也属于一种多发病,在消化性溃疡中是一种常见的类型,这种疾病的分布特点有南北地域上的区别,以南方的发病率较高,且常多发于春季或冬季。除此之外,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男性人群,其发病原因据研究,可能与现在大部分人们的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有关[1]。而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十二指肠溃疡和其他原因导致的十二指肠溃疡病情一样,患者会出现相似的临床症状、体征,电子胃镜检查的结果也相似,会观察到十二指肠溃疡病灶。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典型的临床症状是上腹部阵发性胀痛,在饥饿和夜间时疼痛较明显,可伴有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出现并发症的时还会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如出血时会有黑便,穿孔时会出现急性腹膜炎的改变。临床上,对于治疗消化性溃疡主要利用根除方式进行治疗控制[2-3]。一般情况,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大多应用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即以铋剂为主,2种抗生素为辅,也可采取联合应用质子泵抑制与2种抗生素进行治疗。据临床相关研究显示,临床上以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时,联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具有显著疗效。本研究观察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采取四联疗法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娄底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7~50(39.80±4.21)岁;体质量52.4~84.6(62.27±3.27)kg;病程22 d~2.0年,平均病程(1.50±0.48)年;溃疡平均直径13.5 mm。常规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8~48(38.73±3.83)岁;体质量53.2~85.4(61.19±4.48)kg;病程 20 d~1.8年,平均病程(1.42±0.32)年;溃疡平均直径11.2 mm。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加入此次研究。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均有幽门螺杆菌感染;(2)患者1周内均未使用过非甾体类药物;(3)均符合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严重精神系统疾病患者;(2)严重意识障碍患者。
1.3 治疗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取三联疗法治疗: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0228)20 mg口服,每天1次;雷尼替丁枸橼酸铋胶囊(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H19991149) 350 mg口服,每天1次;阿莫西林胶囊(昆明贝克诺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53020867)0.5 g口服,每天2次[4-5]。观察组采取四联疗法治疗: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江苏飞马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6751)20 mg口服,每天2次;克拉霉素分散片(杨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0376)250 mg口服,每天1次;雷尼替丁枸橼酸铋胶囊350 mg口服,每天1次;阿莫西林胶囊0.5 g口服,每天服用2次。2组患者均观察治疗2、6、8周后的指标情况及临床效果,并进行记录[6-7]。
1.4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6、8周14C呼气试验阳性率,阳性患者人数越少,说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越好;(2)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包括恶心呕吐、头晕、食欲减退、便秘等情况,发生几率越低说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越显著;(3)治疗总有效率;(4)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包括腹痛、上腹胀、反酸、嗳气等症状,总分为3分,分值越高则表示临床症状越严重;(5)治疗后对幽门螺杆菌再感染率及溃疡复发率进行评估,治疗结束后对患者开展为期1年的随访,分别于第6个月、1年后对其实施胃镜复查,统计患者幽门螺杆菌再感染率及溃疡复发率。
1.5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治疗后,溃疡部位完全愈合,周围炎性反应及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有效:患者治疗后,溃疡部位基本上愈合,周围炎性反应及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无效:患者治疗后,溃疡部位并未愈合,周围炎性反应及临床症状未有任何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呼气试验阳性率比较 治疗前、治疗2周,2组患者呼气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8周,观察组患者呼气试验阳性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呼气试验阳性率比较 [例(%)]
2.2 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0%,低于常规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07,P=0.000)。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2.3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8周,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常规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5,P=0.012)。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例(%)]
2.4 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临床各项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患者腹痛、上腹胀、反酸及嗳气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
2.5 幽门螺杆菌再感染率及溃疡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1年内幽门螺杆菌再感染率及溃疡复发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1年内幽门螺杆菌再感染率及溃疡复发率比较 [例(%)]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恶化,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开始发生改变,由于现代都市男女的工作压力和经济压力过大,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也呈逐渐升高趋势,发病年龄也逐渐年轻化。基于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环境下,医师更应重视消化性溃疡疾病,并进行更加创新性的治疗方案[8]。而幽门螺杆菌感染也会引起十二指肠溃疡,具体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有可能是由于感染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胃窦细胞从而削弱了胃酸分泌的负反馈调节,并导致胃酸分泌增加,而诱发疾病。感染幽门螺杆菌引起十二指肠溃疡的普遍症状为进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伴有其他不良症状,如嗳气、腹胀、反酸、食欲减退等,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反复发作性剧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多数患者还会出现一些不同程度上的胃肠道反应,如嗳气、反酸、上腹胀、胸骨后烧灼感、恶心、呕吐等。如患者溃疡处在活动期,一般会出现反酸、胸骨后烧灼感、恶心、呕吐症状,也有部分患者有失眠、多汗等神经系统异常的症状[9-10]。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发病机制目前相对更加复杂,但具体可将其概括为:一种是损伤黏膜的侵袭力,另一种是黏膜自身的防御能力。临床上,患有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几率也很大,因此,对于患有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患者在进行治疗时,控制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对临床治疗也存在巨大的价值,从而能够帮助患者减少感染,提高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治疗2周,2组患者呼气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8周,观察组患者呼气试验阳性率低于常规组(P<0.0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0%,低于常规组的62.50%(χ2=14.907,P=0.000);治疗8周,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常规组的75.00%(χ2=6.275,P=0.012);治疗8周后,2组患者腹痛、上腹胀、反酸及嗳气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评分低于常规组(P均<0.01);观察组患者1年内幽门螺杆菌再感染率及溃疡复发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证实四联疗法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可改善患者的呼气试验指标与临床症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其幽门螺杆菌再感染率及溃疡复发率,整体上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