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阳厚的大米故事
2021-01-30肖丽
文/ 肖丽(本刊记者)
“万年贡米,贵在传奇”。干了20 余年大米加工的万年贡集团董事长蔡阳厚是这样理解万年贡米的:“贵在传奇,贵是难得可贵,传奇是历史传奇、种植传奇、管理与营销传奇。”
就是这些“传奇”,让蔡阳厚带领下的万年贡米集团从最开始的大米加工作坊成长为一家以优质大米加工为主,集收购、储运、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粮食加工企业。
最初的梦想
蔡阳厚童年生活的地方,在万年县梓埠镇,靠近乐安河的入湖口,这湖就是鄱阳湖。所以梓埠田畴万顷而又多水多灾。有一回,他把自己的梦想写在作业簿上,然后撕下来,折成一个飞机,向教室外飞去。至今,他还记得上面写着的梦想:长大后走出山村,穿皮鞋,坐办公室。
1983 年,蔡阳厚从师范学校毕业走上了教学岗位。1991 年被选调到县委宣传部报道组做新闻干事。
与梦想稍有出入的是,蔡阳厚走出了那个生他养他的山村后,又回到了山村。1997 年在党的改革开放和富民政策的感召下,他放弃舒适稳定的办公室生活,毅然下海投资创办县第一家民营粮食加工厂——万年县北斗粮油公司。
创业之初,他筹资金、租厂房、抓生产、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大米生产经营管理经验,超前的意识让他在激烈的市场博弈中总是拔得头筹。在大家都在卖原粮的时候,他便把稻谷加工好送往温州、东莞、厦门。当大家也纷纷向主销区进军的时候,他却回来创自己的品牌。
2002 年蔡阳厚把公司更名为万年皇阳贡米实业有限公司,并注册皇阳商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生产中高档产品,打进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等大型超市,远销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福建。
彼时,江西万年贡米集团和万年县的粮食局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对粮食实行统购统收,然后再进行简单的加工销售。这样的经营模式致使江西万年贡米集团旗下的32 家粮食加工厂拳脚施展不开,“万年贡”品牌竞争力不强,整体陷入困境。
变革必须要大刀阔斧!
2008 年,蔡阳厚花费860多万竞购“万年贡”商标,组建起以皇阳公司为核心的万年贡米集团公司,做成了国家级龙头企业,并把公司定位在发展中高端大米品牌。
诚信求发展
从5 万元投身稻米加工到拥有资产上亿元、年销售收入过亿元规模的贡米加工企业,可以说,蔡阳厚本身就是当地大米加工行业的传奇。但在他本人看来却非常简单,总结下来就一名话:“坚持诚信经营,抓住机遇,勤奋努力,使我一路走到今天。”
“1998 年,广州的一个客户账务非常乱,有两次错把钱打到我的账上,加起来就是20多万,在那时可是个大数目。”蔡阳厚回忆说:“我没有留下,而且主动还给了他,就因为我的诚信,他把自己价值20 多万的稻米加工设备送给了我。”
也是由于诚信,集团下属支柱企业皇阳贡米公司成为省农发行黄金客户,信用等级达AAA 级。
还是由于诚信,现在的万年贡米集团还有一个传奇般的销售方式:“我们和销售商只在第一年签合同,此后就不再签了,我们之间只用信任与诚信去约束。”蔡阳厚介绍说。
致富反哺万家
蔡阳厚生长在农家,对农民有天然的情感。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他还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努力为下岗工人再就业工作出力,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万年县粮食系统改制时,绝大多数职工下岗,他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吸纳下岗职工60 多人到集团就业,现在有的下岗职工还担任了集团公司的副总经理。
他还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2008 年5 月,汶川地震灾情传来,他及时向灾区捐赠价值60 余万元的优质大米,还积极组织干部职工捐款10 万余元。为帮助贫困学生圆大学梦,2011 年集团设立了中国贡米之乡爱心助学基金,3 年间共出资50 万元资助近百名大学生。蔡阳厚说:“将继续此项事业,希望资助的大学生成才后能回馈社会,将爱心事业薪火相传。”
为回报社会,万年贡米集团先后向革命老区及裴梅富林村委会、梓埠桂湖村委会以及慈善机构等单位捐款捐物200多万元,结对扶助贫困学生13 人,建桥修路,支援新农村建设。
致富之后的蔡阳厚,感恩社会,回报大众,万斗米反哺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