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荞麦疯长》:文化折扣视域下国产电影遇冷分析

2021-01-30李育鹏

视听 2021年5期
关键词:国产电影疯长荞麦

□ 李育鹏

2019年,《少年的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电影上映后,均收获了良好的口碑,其中《少年的你》在豆瓣上的评分达到8分以上。国产电影迎来较好的发展情势。现实主义影视作品既触及到现实社会痛点,又引发观众思考,对于建构良好社会有促进作用。而2020年的国产电影业在新冠肺炎疫情、资本萎缩、人们趋于保守消费等因素的影响下频频遇冷,不少现实主义影片存在着受众定位不清、剧情呈现繁杂等问题。

《荞麦疯长》作为一部现实主义文艺爱情片,本该引起观者对爱情的憧憬,却在上映后,只得到淘票票6.2、豆瓣4.3的较低评分,票房成绩也不理想。对于不同区域和年龄段的中国观众来说,这部过于现实的爱情片并不能被完全理解。由于接受的文化教育程度不同,部分观众可以理解影片中的交叉式叙事,部分观众却觉得剧情混乱、剪辑破碎。这种差异也说明在该电影的视听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文化折扣。

一、文化折扣概念阐述

文化折扣不可避免,不同国家、种族、阶层甚至个体之间都普遍存在着文化折扣。折扣是对信息传递的减损,也是认知和理解差异。基于不同的社会背景、价值观、文化程度和行为模式,人们对于某一种视听作品会拥有不同的看法。相同生活习惯、文化背景下的观众会形成统一共识,但对其他文化地区的观众吸引力有可能会减少,即文化结构差异导致了“文化折扣”。

在电影《荞麦疯长》的传播过程中,不同地区、代际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文化折扣,从而造成一定的审美异化,导致了观众对电影的评价褒贬不一。研究文化折扣,可以立足于中国现实,触及社会痛点,有效减少传播过程中的价值损耗,提高国产电影的传播效果,增强与观众之间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从而为国产电影市场找到良性发展的路径。

二、《荞麦疯长》传播中文化折扣现象分析

《荞麦疯长》由小镇青年出身的徐展雄自编自导,以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展开了关于三个初入社会的青年男女追逐梦想,在异乡漂泊、挣扎的故事。截至下映,国内累计票房达5219万。从票房上看,有所收益但收益不高,有五星好评也有不少一二星评价。这说明在该电影的传播过程中,观众并不能达成共同的认知,文化折扣现象不可避免。

(一)播出票房差距明显

《荞麦疯长》的文化折扣现象首先可以从其上映之后的票房走势中看出。上映之前,有电影平台预测其首日票房可达5064万,但上映当天的真实票房只有3780万。上映之后,周综合票房也是一路低迷,且在《八佰》《盗墓空间》重映的压力下,其后续单日票房仅过百万,占比甚至不足百分之一。和首映当天的票房数据存在着极大差距,与上映前专业平台的预测数据相比也相差甚远。可以看出,电影评估人员与普通观众之间存在着文化结构上的差异,导致预估不准。

(二)评价褒贬不一

《荞麦疯长》在淘票票平台上的评分为6.2分,豆瓣评分为4.3分,电影整体评分和观众好评度都比较低。豆瓣上对其四星及五星的评价占比仅为10%,一星二星的评价超过半数。但分析其具体评分内容,可以看到其中的评价褒贬不一。这些评价中,拥有相同生活背景或经历的观众觉得电影触及其情感痛点,共鸣强烈,地下游戏厅、狭小混乱的卡拉OK练歌房、挤挤攘攘的出租房等都勾起了他们的回忆。不曾经历过异乡漂泊的观众则会无法理解影片中方头桑塔纳、卡式录音机、刮刮乐等元素的象征意义,斥其不知所云。

三、《荞麦疯长》传播中文化折扣产生原因

产生文化折扣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差异。在《全球性电视和电影》一书中,文化折扣主要指文化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因文化底蕴的不同而不被其他民族的观众所理解。推而广之,文化折扣并不仅限于国家之间,任何具有文化结构差异的群体、圈层乃至个体,即使处于同一国家,也都会因生活年代、文化理解度、个人喜好等因素出现或多或少的“文化折扣”现象。

(一)生活年代差异

《荞麦疯长》讲述的是90年代的小镇里,三个小人物为了追求爱情与理想,所遭受的坎坷故事。生活在21世纪的观众看到女主角李麦因车祸受伤无法大幅度起舞之后,选择在歌舞厅工作,情愿被潜规则的桥段,认为主人公过于堕落、消极;另一女主角云荞收到新裙子后不合时宜地想引起家人注意的举动也让年轻观众觉得匪夷所思。但成长在90年代的观众却从她们身上看到了成长中的倔强,看到了小县城的不甘,看到了理想破碎的绝望。观众们生活的不同年代带来了差异性理解。基于已有的认知基模,每个人对传播的文化信息都拥有主观性理解。时代差异造就了区域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人们对于任何信息都不是“镜式”接收,因此,影片在其文化的传播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文化折扣。

(二)文化理解度不同

在2017年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还在剧本阶段的《荞麦疯长》获得了“最佳创意项目”奖。2020年,《荞麦疯长》入围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亚新奖,导演管虎、徐峥,演员胡歌、秦昊等人也进行了推荐。可以看出,在电影人的眼里,《荞麦疯长》的审美意趣和立意表达仍有可赞之处。导演想将三段故事用特殊的叙事风格展现,但表达的内容却不被多数观众所接受。太多伏笔及循环往复的剧情在观众眼里是支离破碎、难以衔接的。

影片中的三个人物也有各自的色彩风格:云荞性格开朗,画面多是明艳温暖的黄色;李麦气质独特,色调多为复古的红绿;吴风内敛隐忍,画面具有黑色电影的灰冷感。而这三种迥异的色调在影片中却没有很好地融合,没有理解人物形象的观众更是无法接受时常转换色调的画面。观众与专业电影人对这种电影叙事手法存在着差异化的理解。电影人看到的是创作者对城市边缘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展现,普通观众则难以接受隐喻的叙事艺术。画面语言的丰富性和延伸性更加大了隐含价值的传递,导致了影片内容与受众的理解度脱离。导演既要升华主题,又想迎合观众的矛盾点也就导致了文化折扣。

(三)难以迎合观众多样化需求

《荞麦疯长》的上映日期为中国的“七夕节”,大部分观众在这一天更想看到爱情的甜蜜讲述,带着憧憬进入影院。但《荞麦疯长》不同于以往描绘美好的爱情电影,用现实笔触刻画了主人公为爱情和理想所遭遇的坎坷,附带残酷和悲剧色彩,与多数观众的喜好背道而驰。在观众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媒介渠道越来越丰富的新时代,人们更趋向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产品进行接触。在剧情上,《荞麦疯长》采用的是分线性叙事,将分散的主人公通过同样一件事交叉联系起来。这种打破常规剧情的结构并不多见,甚至不符合观众传统的观影体验,无法引起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因此,这样小众的叙事符号与剧情呈现在传播中频频遇冷。

四、文化折扣困境下国产电影传播路径

自2020年以来,国产电影市场一直处于缺少好片的状态,如《麦路人》《热血合唱团》等国产电影虽有郭富城、刘德华等大牌演员的加盟,仍无法赢得较好票房。电影内容的传播对观众来说是信息的解码过程,与传播者保持一致的解码才能有效地避免观众因“文化折扣”和理解偏差导致电影的价值减损。要想获得理想的解码过程,找寻国产电影的传播出路,就需要分析影响解码的关键要素。

(一)建立价值连接和情感共振

一部好的电影作品,需要营造一种和观众产生连接的共振氛围,使人们对作品内容有情感认同和价值肯定。国产电影制作者往往在价值的连接和共振上处理较弱。在《荞麦疯长》中,导演未能将自己的价值理念准确表达出来。影片中人物遭遇强暴、欺骗等挫折后选择了自暴自弃或是暴力复仇,这对于现阶段的年轻人来说过于沉重和黑暗,也被观众痛批“强行文艺”。可以看出这种内容无法得到年轻观众的价值认同,也难以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我不是药神》同样是一部现实主义电影,基于真实事件改编,因为触及到全民关注的药品问题,所以与受众形成了精神认同。影片利用容易带来情感投入的情节,提高观众对事件的关注,从而推动了现实问题的解决。由此可见,国产电影需要利用自身的媒介载体和话语符号,传达主旋律价值,和大众产生跨越圈层的价值连接才能获得认同。

(二)深耕优质内容和形式创新

对于电影作品来说,内容是“土壤”,观众评价是“结果”。电影的内容要找到观众的心理契合点,深耕质量。如今一部分国产电影为主人公贴上了“霸道总裁”等标签,限制了作品的维度,使人物形象“扁平化”。在《荞麦疯长》中,虽然三个主人公性格迥异、形象立体,但究其遭遇,如车祸、被强暴、爱而不得的戏码,都不具有创新点。国产电影想要实现内容创新,就要坚定自身的文化自信,在剧本中体现主流价值观,对于可能产生文化折扣的内容尽力避免。

在影像制作上,利用技术特效,创新影像制作方式,更能提升电影内容的表现力,多使用具备美感的镜头,可以带给观众更震撼的观感。《荞麦疯长》在对主人公李麦的塑造上,就使用了大量带有复古色彩的镜头,结合一镜到底的手法,将其舞蹈家的柔美特质展现出来。如影片《影》中,导演借助现代科技对中国传统太极进行水墨风呈现,既创新了表现形式,又表达了高质量内容。

五、结语

如今,数媒技术不断发展,影视作品的制作逐渐草根化、生活化、大众化,水平良莠不齐。多元性文化思潮的冲击,使大众对影视作品的解读呈现异化趋势,甚至不少观众出于反叛心理产生了对抗性解读,加大了传播中的文化折扣。作为文化产品和文化传播的媒介,中国电影更要传播主流文化,深耕内容、精进形式、加强叙事,积极探索创新路径以减少文化折扣。面对社会中不同圈层的文化喜好,国产电影要加强与观众之间的对话和沟通,努力搭建起“合意空间”,在文化内容、传播方式上进行创新,履行好讲述中国文化故事的职责。

猜你喜欢

国产电影疯长荞麦
红山荞麦看木森
我国科学家发现荞麦属新种
国产电影《罗小黑战记》IP的商业探索
荞麦
调查
荞麦花开
我的南方口齿
疯长的杀人藤
小 草
培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