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录片《人生第一次》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成功路径

2021-01-30余佳琪

视听 2021年5期
关键词:纪录片受众人生

□ 余佳琪

传统的纪录片主要依靠电视进行传播。随着新媒介及互联网的勃兴,受众的选择机会更加多元化,媒介接触趋向方便快捷的移动端。这样的潮流给电视台的纪录片栏目带来了挑战。不仅如此,在传统的栏目制度下,纪录片的制作缺少市场活力以及良性的竞争机制,而纪录片的传播又面临着无固定栏目、无固定播出时间,因而无固定受众的局面。

当今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为电视纪录片栏目带来了转型的机遇,如以项目制代替栏目制、新媒体社交平台吸引流量、台网联合传播等。《人生第一次》就是以此生产出来的纪录片。它是由央视网联合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出品的12集系列人文纪录片,2020年1月15日起每周三晚在央视网、东方卫视、腾讯视频、bilibili及优酷视频播出。

一、多路径传播方式

(一)台网联合+多平台播放迎合受众

《人生第一次》出品方之一的央视网,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的国家网络广播电视的播出机构,曾出品过《舌尖上的中国》《航拍中国》等优质纪录片,是中国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的网络视频播放平台。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深入人心的国家品牌对于部分受众,尤其是对以中年、老年为主的受众群体至今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力。背靠国家官方媒体——央视网,为这部纪录片增加了自身的光环效应,贴上了“主流”纪录片的标签,且增加了潜在的受众群体。作为制作方的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在2019年4月形成了以工作室为核心的生产机制。与过去体制内大规模纪录片团队的规章制度不同,新的生产机制让纪录片的生产团队更加自主、更加面向市场,拥有更公平的竞争。《人生第一次》由秦博工作室创作。该工作室整体风格偏向现实题材和自然类纪录片,相关作品在医疗、食品、自然环境、公益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其代表作品有曾引起热议的《人间世》《黑颈鹤》《食品工厂的黑洞》等。这些优质作品都为该工作室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打下了粉丝基础,加上其成熟的机制、丰富的制作经验都为《人生第一次》的爆红提供了条件。

该纪录片不仅在传统媒体东方卫视播出,还在多个新媒体平台播放,如央视网、腾讯视频、优酷视频以及B站。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传统媒体的用户数量不断减少、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电视要主动放低姿态,迎合新媒介与互联网思维,台网联动是纪录片跨媒介传播的必然趋势①。

腾讯视频与优酷视频本就有着较高的知名度、用户活跃度以及相对固定的用户,在这两个平台宣传并播放纪录片有益于增加作品的曝光度。而B站是2009年创建的一个ACG(动画、动漫、游戏)内容创作与分享的视频网站。经过十年多的发展,它已经由一个小众的亚文化圈子发展为国内领先的年轻人视频文化社区,涉及的领域有音乐、生活、科学、舞蹈等。2020年8月,B站月活首次突破2亿,每两个年轻人中就有一个B站用户,营收连续9个季度实现超过40%以上增长②。近年来又开通了纪录片分区,风格类型多样,有人文、历史、科学、社会、美食等。作品大多来源于其他媒体的搬运整合、UP主的生产等,由于其中的作品内容丰富、地区涵盖范围广、分区清晰,方便收集,受到大部分受众的欢迎。

自2017年开始,借助B站成功在互联网上引起热度的纪录片有《寻找手艺》《人生一串》《历史那些事》以及《人间世》等。以《寻找手艺》为例,这部纪录片是由一群非专业人员制作的,由于画面粗糙、制作手法略显业余等缺点,没有电视台愿意播出,但在B站却达到了229.7万的播放量。自媒体的发展让纪录片的制作开始平民化,这也就意味着它逐渐地“去专业化”。观众对于一部纪录片的技术性要求并没有那么高,反而更在意纪录片的内容展示和思想传达,这也是《寻找手艺》能够打动观众的原因。而《人生第一次》在B站播放的优势在于该站聚集了大量优质的纪录片,其纪录片频道已经有了基础粉丝,在这样一个平台播放,吸引的受众基数会更大。而B站聚集了大量的年轻人,他们是一个乐于且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当一部新的纪录片在B站投放并宣传,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会第一时间去观看。截至2021年1月,《人生第一次》在B站播放量超1600万,评分达9.8分。

(二)打造微博话题吸引流量

《人生第一次》在播出时,就在新浪微博开通了微博话题,在每一集播出前会带话题进行预告宣传和造势。不仅如此,它还利用当下的热点话题,抓住机会为自己的作品做宣传。例如在第一集《出生》播出时,该团队开通了“生孩子到底有多痛”这个话题,以男性体验女性分娩的视频吸引了众多网友转载、评论以及带话题交流第一次为人父母的体验。相比生硬的自夸式宣传,这样诉诸感情而又间接的宣传方式不仅让《人生第一次》无形中得到曝光,还增强了受众的情感共鸣。在五月二十日这个寓意“我爱你”的日子、六一儿童节等特殊的日子,该纪录片又顺势放出与当天话题相关的纪录片内容,借助热搜又赢得了一波关注。

(三)弹幕与评论区交流,主创与粉丝双向互动

《人生第一次》的各大播放平台都有弹幕功能,观众可以在弹幕区进行实时的意见表达和反馈。在每一集播出后,导演都会在评论区回答观众在弹幕中提出的问题,并且分享自己在拍摄创作中遇到的事情和自己的内心感受。这样的互动行为首先淡化了观众与创作者之间的界限,增强了观众的体验感。人们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者,反而通过交流与建议,成为这个作品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其次是扩大了观众与创作者共通的意义空间,加深了双方的相互理解。

(四)明星效应吸引粉丝群体

纪录片每集开头都会邀请一位与故事内核相呼应的“故事讲述人”引出正片,对故事的旁白进行配音和情感诠释。这些讲述人大多为一些娱乐圈明星,如王耀庆、张钧甯、阿云嘎等颇具流量的艺人。他们是粉丝心目中的意见领袖,他们的行为会对粉丝行为产生影响。在观看这部纪录片时,许多为其配音的明星都为其中的故事而落泪和感慨,他们自己也在社交网络上为这部纪录片宣传。而粉丝受意见领袖的影响,也会去追随他们的行为观看这部纪录片。不仅如此,明星讲述人的出现也更易于增加观众的代入感,他们为观众和拍摄团队架起了一座桥梁,实现了间接的交流与互动。

二、多样化叙事方式

(一)板块化叙事

按照主题、人物、地域的不同,将不同的内容分成不同类别,可以相互关联,也可互不干涉,还可以是“套层结构”,层层关联,每层之间又是相对独立③。《人生第一次》每期有不同的主题,每个主题有一到多个拍摄对象,扩展了视角的维度,纵向切割人生故事,穿越时光,描摹情感。

(二)多线性叙事

同时讲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或人物成长,事件和人物的发展可以平行、交叉、网状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叙事条框清晰,稍理脉络即可知晓全片结构,而且又能同时表现多个事件和人物。《人生第一次》的每一集都会选取一到多个拍摄对象来充实主题,例如第三集《长大》。这一集以云南漭水大山深处的老师教小学生们写诗为线索,选取了两位主人公的故事来体现“长大”这个主题。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上学需要翻山越岭,他们的父母时常不再在身边,但是他们也在父母看不见的地方努力地长大着。

(三)观察与捕捉式的叙事方式

“电影眼睛”是苏联纪录片导演维尔托夫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一个术语。他把电影摄影机比作人的眼睛,甚至优于人的眼睛,主张电影工作者“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④。《人生第一次》以蹲守拍摄的方式为主,采用了观察与捕捉模式进行叙事和创造。对于这种平民生活的纪录片而言,只有融入拍摄对象的生存环境才能拍摄到最真实的东西。在第一集《出生》中,他们用镜头拍摄到了在手术台上产妇生孩子的痛苦,也捕捉到了产房的门外,产妇家人焦灼与担心的神态。在第九集《相守》中,他们记录了江西省肿瘤医院里的一对患者与家属(夫妻)之间朴实的对话和温情的行为:下雨了,妻子怕患病的丈夫被雨淋湿,将自己的衣服给了丈夫遮雨,自己淋雨走进医院。不一会儿,镜头一转,丈夫与妻子一同撑着衣服在雨中奔跑。这样的细节捕捉为纪录片增添了不少泪点与温暖。

(四)个人化叙事情节的延伸

《人生第一次》的拍摄对象全部都是中国普普通通的人民。这种平民化视角将目光聚焦于普通民众,通过一个个老百姓的故事来勾勒出当代中国整个社会的发展轨迹。第七集《进城》选取了云南省曲靖市的劳务工作站站长以及初次去上海务工的云南农村妇女为拍摄对象,一方面展现了普通人在社会的洪流中努力向上的拼搏精神,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前中国不同地域及城乡的贫富差距。

三、后续跟踪报道满足观众心愿

所谓跟踪报道,是新闻的一种报道方式,就是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内,对一宗新闻事件连续不断地跟踪报道最新进展的新闻体裁。而《人生第一次》将它运用到了纪录片中。在节目全部播出后,制作方还做了一期特别篇用来回应观众对于片中主人公们的关心。这一集展现了12集主人公现在的发展状况和网友对他们评价时的感受。例如,第三集《成长》中写诗的小男孩因为家庭贫困把他好朋友的小牛卖了,又买了头新的;第八集《买房》的拍摄对象闫晶向镜头诉说了她在看到网友对其父母帮忙买房的两极分化评价的感受。

纪录片中的追踪报道一直是双向互动的反哺机制。观众通过评论或弹幕留下自己的想法,制作组看到后通过出续集来回应观众的反馈,让观众得到满足。这样的做法更像是商品的一种优质售后服务,不仅是纪录片本身内容的补充,也赢得了良好的观众缘与口碑。

四、结语

纪录片《人生第一次》获得成功的最大原因在于传统媒体抓住了媒介融合与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放低姿态迎合新兴社交媒体,实现了台网融合与跨渠道传播,为后续传统媒体纪录片的制作树立了良好典范。

注释:

①吕佳琦.融媒体时代纪录片的跨媒介运作[J].青年记者,2020(02):71-72.

②B站更新用户数据,每2个年轻人中有1个B站用户[EB/OL].腾讯网,2020-12-15.https://new.qq.com/rain/a/20201215A0FESZ00.

③申江伟.电视纪录片的叙事方法探析[J].新闻传播,2019(24):85-86.

④何苏六,丰瑞.纪录片创作[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25.

猜你喜欢

纪录片受众人生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独一无二的你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