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企业财富管理与社会责任
——基于互惠经济学视角

2021-01-30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经济学财富资本

刘 宁

(山东工商学院 经济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一、引言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利润最大化在现代企业管理策略中,表征为不同的绩效指标,例如股东权益最大化、企业市值最大化、财富价值最大化等。对单一目标的追求造成的短视行为和外部性特征,导致当今世界系统性经济危机频发,对资源过度消耗、过度排放也引发了环境风险的提升。例如2008年的次贷危机,起源于房地产市场虚假繁荣,经过金融衍生工具的放大效应,最终收于全球性经济危机。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市场参与主体都极力追求自己利益和财富的最大化。房地产公司为了追求销售额,推出支付很小比例的首付就能买房政策;购房者不断增加债务杠杆来追求财富积累效应;房产中介为了高额中介费推动房产交易;金融机构为了利息收益不断放宽信用准入等级,并且为了规避风险,将信用等级低的次级贷款采用证券化工具分散到整个金融系统中。这些追求财富最大化的行为造成房地产市场泡沫,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风险群体进入房地产市场。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产生了挤出效应,进而对整个经济产生了负向反馈。流动性风险的出现,通过每个市场主体之间负向反馈链条的乘数效应,最终演变成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带来企业破产——如雷曼兄弟和美林证券、工人失业、实体经济崩溃的后果。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各国纷纷采取量化宽松的财政政策,又引发全球通货膨胀和一系列国家级债务危机。经济危机导致全球化受阻,为了应对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国际性环境保护行动也因此减缓。

这一系列危机引发了国际学术界对当前商业模式的反思,关于人类、地球和利润的平衡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方(如企业、非政府组织、学者)的关注。一些学者提出有条件的追求利润最大化,互惠经济学则提出企业应该基于社会责任,做决策的核心诉求是对整个社会负责,而不是只对企业所有者负责。互惠经济学起源于2017年,由玛氏箭牌企业全球智库主管、首席经济学家布鲁诺·罗奇和杰伊·雅各布在《Completing Capitalism》一书中首先提出。其核心观点认为当一个公司对所处的社会、人才和生态系统进行投资时,以非财务指标衡量和管理绩效(甚至包括短期的财务绩效),所创造的价值是最大的[1]。本研究基于互惠经济学的财富管理思想,以现代企业财富管理行为为案例,论证企业综合应用互惠资本和履行社会责任对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的重要意义。

二、互惠经济学财富管理思想

互惠经济学提出企业创造财富离不开三种要素,分别是提供资源的星球、改变资源形态并创造价值的人,以及以确保体系中的流动性为首要目的的金钱或利润。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不应该只聚焦于金钱或者利润,即直接追求金融资本,前提是应该履行社会责任。这里的社会责任不是传统观点中认为企业的一般性慈善行为,而是一种商业创新。系统运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各项资本要素——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通过合理配置企业的三种互惠性资本要素,提升企业业绩。并且能够在不损害社会福利的基础上,持续创造财富,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互惠经济学是对古典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的反思与创新性发展。

古典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建立在“理性人”的基本假设基础上,崇尚自由主义,认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直接导致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这种达到了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状态称之为帕累托最优,是一种基于完全竞争市场假设的理论最优状态。其缺点是忽略了外部性,认为企业收益等于社会收益,企业成本等于社会成本。这种思想应用到实际企业管理决策中,引发了环境污染、经济危机等问题。短期来看企业获得了超额利润,从长期和整个社会来看,这种忽略外部性的企业行为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成本,并最终以环境恶化、经济系统崩溃等形式制约企业发展,导致企业无法实现财富最大化目标。

其后于1960年罗纳德·科斯在《厂商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中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2],开始注重产权、交易机制等制度性因素对社会资源的配置作用,通过交易将外部性转化为企业内部行为,被认为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起源。但是科斯定理一直存在着广泛的争议,无论是交易费用为零的假设,还是其产权的难以界定问题,都会引发市场失灵,使企业追求财富最大化的行为难以实现。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的周期越来越短,影响越来越大。近年来跨国公司和全球资本在经济危机中表现出来的脆弱性越来越显著,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恶劣,2020年甚至出现逆全球化趋势,贸易受阻。短期来看一部分企业获得了超额利润,从长期和整个社会来看,这种追求单一价值的企业行为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成本,并最终以环境恶化、经济系统崩溃等形式制约企业发展,导致企业无法实现财富最大化目标。

互惠经济学主张在不损害社会福利的基础上,持续创造财富,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管理理念和财富创造理念,既体现了企业追求财富的精神,又体现了企业的社会价值,同时也在近现代企业成功案例中一一得到了印证。本文通过对近现代成功企业案例的分析,论证互惠经济学提出的三种要素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在企业财富创造、社会责任履行及其带来的正向反馈效应。

三、互惠经济学在企业财富管理中的应用

(一)重视人力资本的主观能动性

人力资本基于个人的技能、经验、知识、满意度和健康等方面,具体指标为与企业形象保持一致、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共同利益和凝聚力、员工向上流动的前景、被肯定的价值、直属管理效应五个方面。互惠经济学认为满意、敬业、被肯定的员工更有效率,在团队中发挥较好;相信管理层并保持言行一致的员工幸福指数更高;向上流动前景明朗有助于员工接受暂时的工资差异化;不频繁更换直属管理者有助于提升员工积极性。由人力资本带来的企业财富和社会福利,能够有效提升企业业绩。在京瓷集团的发展中,能够直观的看到人力资本的主观能动性所带来的财富积累效应。

在日本,京瓷集团创始人稻盛和夫、松下集团松下幸之助、本田集团的本田宗一郎和索尼集团的盛田昭夫,并称为日本的“经营四圣”[2]。稻盛和夫于1932年出生,1959年创立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 Kyocera),先后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日元升值危机、经济泡沫危机、IT 泡沫危机等多次困境。京瓷公司不仅没有陷入困境,反而因为优秀的策略在应对危机之时使得企业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得益于稻盛和夫创立的“京瓷哲学”和他坚守的义利合一、义高于利的义利观。具体观点为秉持以人为本的精神,坚持将道德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秉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散财,行之有道”,“君子与财富的关系即是利他之心的回报,为对方着想似乎伤害了自己利益,但却往往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果”的财富思想[3-5]。其中,“阿米巴”是其创建的独特经营方法。

“阿米巴”指的是工厂、车间中形成的最小基层组织,也就是最小的工作单位。稻盛和夫将京瓷公司内部分成3 000个小的单元,每个小单元就是30-50人的小团体。通过小团体的独立核算,实现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经营,凝聚全体员工力量[6]。以互惠经济学中人力资本的角度观察“阿米巴”经营方式。

首先,要求企业负责人具备“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并为社会做贡献”的明确信念,保证公平无私,领导人的公平无私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最大动力[7]。因此,京瓷集团在企业内部选择负责人,员工上升通道明朗,选择的标准是具备正直、大度和慎独品质的员工。第二,是确立“做人何谓正确”的哲学。公司从上到下,员工之间以信任的原则相互关联,任何一个员工都需要协调利己和利他的关系,协调部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全体成员在为自己和自己所在阿米巴团体业绩考虑时,应具备为别人、为别的阿米巴以及为企业整体着想的利他之心。因此,阿米巴经营里面中的员工并不是只站在独立职位的角度,去判断一件事情的优先级,而是从“作为人”的角度来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考虑该不该做。这要求每一个人都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要挑战高目标、工作要做到完美[8]。

正是得益于对企业人力资本的精准应用,1984年52岁的稻盛和夫又创办了在日本排名第二大的通讯公司(原名 DDI,现名KDDI)。京瓷集团和KDDI两家公司都位列世界500强。2010年日本航空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亏损了近1 800亿日元。日本政府邀请78岁高龄的稻盛和夫出任日航CEO。2011年,稻盛和夫领导下的日航创造了历史上空前的1 884亿日元的利润。稻盛和夫创立的“阿米达”经营之道,正是互惠经济学中对人力资本应用的具体体现,也最大限度上履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二)积累社会资本的驱动力

互惠经济学认为社会资本是企业繁荣的重要驱动力,是促使商业和全社会群体性繁荣的“社会肥力”。社会资本的概念起源于马赛尔·莫斯,最早是指构成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东西,包括物质的和制度的,其中制度包括了宗教的、司法的、道德的和经济的服务及其分配形式。社会资本的重要性不断被国际组织和学者发展,其内涵也不断丰富,20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将社会资本定义为群体的社会互动的质量与数量[9]。通说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公共品”,具备非竞争性和部分排他性特征,不能被某个人占有,也不能被交易。但是社会资本通过为企业提供积极的、实际的好处,例如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转让等互惠互利的集体行为,为繁荣商业提供重要的驱动力。

布鲁诺·罗奇通过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资本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指标,分别是社会分工和凝聚力、信任、集体行动的能力和行为态度。其中社会分工和凝聚力指借入和借出的能力以及对他人的帮助,信任是指参加慈善的志愿工作和捐赠钱财,行为与态度指人们对自己行为负责和纠正自己道德过失的能力[1]。互惠经济学观点认为,社会资本越丰富,商业越繁荣,企业能够利用社会资本创造更多的财富。在邵氏兄弟影业公司的管理理念中,蕴含了对互惠经济学中社会资本的创新性应用。

邵氏电影主宰亚洲电影市场半个世纪,“邵氏出品,必属佳品”的品牌口碑更在东南亚街知巷闻,旗下影城物业是全亚洲最大的商业电视电影城,被称为“东方好莱坞”[10-11]。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邵逸夫1907年生于浙江宁波镇海。邵逸夫的经营理念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其经营信条是“丈夫贵且济,岂独善一身”,“我的财富是取之于民、应用之于民”,“人说赚钱难,但有了钱怎样去用,把钱用在最适当的地方,那才是更难的事”[12]。

在这种财富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专门成立邵氏基金会运营社会捐助,尤其是对教育和医疗等公共资源的捐助。1985年以来全中国几乎每一家高等院校均有邵逸夫命名的逸夫楼[13-14]。1985年为敦煌莫高窟壁画安装玻璃屏风,保护文物。1987年,捐款十所高校,即南京大学、南开大学、西北大学、云南大学、华东师大、华中师大、东北师大、北京师大、浙江师大和西南师大。1987年在宁波师院兴建邵逸夫图书馆、邵逸夫教学楼和邵逸夫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1989年设立逸夫书院奖学金(又名方逸华奖学金)。1990年杭州建立邵逸夫医院。1990年在英国牛津大学建立中国研究所。1990年5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发现的一颗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2002年在香港设立邵逸夫奖,用以表彰人类杰出的科学家,被称为“21世纪的东方诺贝尔奖”。2005年邵逸夫捐出1 000万港元予南亚海啸受灾地区。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捐款一亿港币,成为单笔个人捐赠最多的人。其“用之于民”的财富思想为邵氏集团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邵逸夫品牌文化形象誉满全球,旗下香港无线电视(TVB)、邵氏电影、影城物业街知巷闻,1994年邵氏物业租金收入已达2.3亿港元,邵逸夫也成为香港十大富豪之一。

(三)发挥自然资本的环境友好效应

自然资本指商品制造过程中原材料的价值。互惠经济学认为自然资本是有限的,必须加以恰当地评估和管理,才能带来商业的繁荣,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一致,不是直接增加货币数量,而是以为个人、企业和社会增加福利的方式,创造一个可衡量的良性循环,从而创造财富。互惠经济学和资源环境经济学的不同之处在于,资源环境经济学以产出法衡量资源的消耗,即以污染排放衡量自然资本,以生态足迹等常规经济和生态指标衡量资源的利用方式。互惠经济学采用投入法量化自然资本,注重提高自然资本的利用效率,主要体现在微观的企业层面,通过成本控制、生态创新,提升自然资本的利用效率。不仅提升企业绩效,创造大量财富,而且为社会解决资源、减少生态足迹、减少环境污染,是一种典型的创新性社会责任实现。在当前成功的现代企业中,如台塑集团,其企业财富的创造过程直接体现着这种自然资本节约思想。

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1917年1月出生于台湾,被誉为台湾的“经营之神”。台塑集团的财富积累过程都体现着对自然资本的创新理念。首先,在台塑集团的创办过程中,王永庆坚持“瘦鹅理论”,学习瘦鹅能够忍饥挨饿,用刻苦耐劳的精神面对困境[15]。20世纪50年代台湾急需发展纺织、水泥、塑胶等工业,但是社会普遍观点是台湾的塑胶产品竞争力远远弱于日本,无法与日本相竞争。王永庆通过实地调研和详细的市场分析,对发现台湾具备发展塑胶工业的优良资源条件,当时烧碱产业遍布台湾,每年70%的氯气可以回收利用来制造PVC塑胶粉。之所以初始销售状况不佳,原因在于价格太高,因此最重要的策略是降低成本。1955年王永庆将塑胶原料生产纳入台塑营业范围,直接采用塑胶原料生产出成品供应市场,降低了价格。从年产1 200吨,发展到年产100万吨,台塑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PVC塑胶粉粒生产企业。

在台塑集团经营中,对自然资源的节约做到了极致。王永庆的用钱原则是,私人生活尽量简朴,值得花的钱一分都不省,不值得花的一分都不多花。这种节约思想也体现在台塑集团的日常经营上,环保风潮还未盛行时,台塑集团就规定,影印必须两面都印,以节省纸张;采购时,更是要比价十几家才能决定谁中标;台塑大楼天花板都特别矮,同样高度可多盖一层或两层,而且可节省建材,更节省能源,如冷气机等[16]。这种极致的节约,不仅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生产成本,还给社会带来自然资源的节约,传递出了环保的社会责任价值。正是这样对自然资本的创新性运用,台塑公司1984年资产就达45亿美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加工厂超过1 500家,在世界化学工业界中居“50强”,2000年台塑石化公司油品全面上市。2008年福布斯排行榜公布王永庆身价位居台湾第二。

(四)三种资本的协同效应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在企业中的创新性应用不是割裂的、独立的,而是系统的、相辅相成的。单个企业通过合理配置三种资源,有助于提升企业业绩,创造更多企业财富;由单个企业构成的产业和社会网络通过合理配置三种资源,还有助于形成资本的共享和良性循环,不仅繁荣整个社会的商业财富,而且有助于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以改变当前经济危机频发的经济环境。下面以全球零售业沃尔玛集团为样本,表现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的协同效应。

沃尔玛集团创始人山姆·沃尔顿1918年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1962年创立的沃尔玛公司经营理念为“天天平价、始终如一”,其创始人山姆·沃尔顿也奉行勤俭节约的财富管理思想。在自然资本节约方面,为了实现节约成本,降低价格,沃尔玛从进货渠道、分销方式以及营销费用、行政开支等各方面节省。进货渠道方面,采用严谨的采购态度,不要回扣,不需要供应商提供广告服务,也不需要送货,但必须得到进货最低价。分销方面,具备最完善的发货系统和先进的存货管理方式。行政开支方面,沃尔玛严守办公费用只占营业额2%的低成本运行规范[17-18]。正是这些创新性管理方式,降低成本,节约资源,使得沃尔玛能够实现对消费者天天低价的承诺。

人力资本方面,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秉持以人为本的态度对待员工。其员工管理思想认为,人力资本创造了沃尔玛75%的业务,是每一个员工在关心顾客、服务顾客,并把此作为自己的使命,因此,沃尔玛把员工视为最大的财富。在沃尔玛的整体规划中,建立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伙伴关系被视为最重要的部分。其十大经营法则中,有六条都与员工有关,包括:和同事分享利润;激励你的同事;凡事和同事商量;感激同事对公司的贡献;成功要大肆庆祝,失败则不丧心志;聆听公司内每一个人的意见等[19]。社会资本方面1962-2011年期间,沃尔玛公司创办的基金会累计捐赠慈善资金3.19 亿美元、累计捐赠物资超过4.8亿美元,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沃尔玛集团不仅创新性运用自然资本,同时还兼顾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三种资本兼顾的成功典型。正是由于对三种互惠性资本的创新性应用,沃尔玛集团以营业额计算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司,连续多年位居世界五百强之首,全球拥有2000多家沃尔玛商店,400多家山姆会员商店和200多家沃尔玛购物广场,足迹遍布14个国家。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在1985年《福布斯》全美富豪榜排名第一位。

四、结语

通过对近现代成功企业案例的分析,论证了互惠经济学中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的创新性运用,能够为企业财富管理创造更多价值,并且通过多种形态履行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为商业繁荣和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方案。

以人力资本思维看待传统的劳动要素,重视发挥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凝聚力。企业每一个员工,从负责人到普通劳动者,都具备资本的潜力,具备创造性能力。企业应该设计可衡量的、可激励的人力资本制度,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形成团队的力量。注重弘扬企业家精神,重视其在企业制度建设、运营管理、战略设计中的统筹性和稳定性作用,助力成长,创造更多企业财富。

以社会资本思维看待传统的外部性因素,注重将难以量化使用的外部性因素转化为可为企业所用的社会性资本。企业通过对外捐款、负责任的企业形象打造、产业链的凝聚与构建等行为,积累自己的社会资本。并将其转化为企业无形资产,对增强消费者忠诚度、降低商品消费弹性,提升行业地位,有重要意义。

以自然资本思维打造可持续的成本管理模式。当前产业发展中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呈现隐形性特点。通过产业转移效应,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转移到不发达地区,系统性经济和生态风险越来越严重。企业和产业应该坚持从每一个产业链条、产业流程和管理模式中探寻自己的成本节约方式,不仅有利于提升自己的产业竞争力,也间接履行了企业社会责任,促进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经济学财富资本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简明经济学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好奇心是一生的财富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