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粤曲与当代电影交相辉映
——浅析粤剧电影《白蛇传·情》的创新性

2021-01-30刘洁玲甄卓毅

视听 2021年8期
关键词:白素贞许仙粤剧

刘洁玲 甄卓毅

国内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上映后票房突破千万,值得庆贺。这一经典作品从舞台到银幕,完成的不只是艺术载体的转换,更是将流传千年、家喻户晓的白蛇神话爱情故事与新时代声光影像高科技特效有机结合,让经典戏曲“老树”开出岭南大戏的电影新花,折射了传承传统粤剧艺术精髓文脉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影片有新意、有创意地诠释了白蛇和许仙的爱情故事,赢得了新生代观众的心理认同感。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将《白蛇传·情》评为“类型之窗单元最受欢迎影片奖”。该片是“一部形式创新、令人惊艳的作品,具有很高的美学层次,以及对戏曲和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最令人赞赏的是这诸多元素的完美平衡”①。

一、唯美意境演绎真情美、人性美故事

《白蛇传·情》是一部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内核的悲情而浪漫的爱情粤剧电影。它既继承了传统粤剧“四功五法”——唱、念、做、打四项基本功和手、眼、身、法、步的传统表演艺术,又充分调动电影语言对其进行视觉转换,形成真实情绪意蕴。寓真情美、人性美于唯美意境中,“复活”了这部植根于传统的粤剧经典。

一方面,影片注重用唯美的意境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抒发人物情绪。影片围绕“情”字下功夫,以“情”动人。在第一折“游湖”中,白素贞为了报答千年前许仙的救命之恩,来到人间寻找许仙,当看见西湖中丝丝颤动的莲花与田田叶子,立即“触景生情”,认定许仙就是自己要找的“前世情人”,并情不自禁脱口而出“人间好就好在有爱有情亦有家”。这种“景在情中,情在景中”②的简约、留白,契合了岭南人“以自然为宗”的审美观。一段段充满着情与爱的悠扬粤韵唱腔把白素贞向往美好生活和自由爱情的愿望表达得淋漓尽致,传达了人们向往人性美好、美满情感、追求幸福生活的主题思想。演员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与虚实相生的场景完美契合。

另一方面,影片处处显露出人间真情永在的主题。白素贞与许仙在西湖断桥边相遇。那“一花一树一枝一蔓”的千年缘分,“一波一脉一涟一漪”的一见钟情,通过动人唱腔及唯美画面展现出来,无不牵动观众心弦。随着剧情的推进,创作者运用影像创新技术,环环紧扣“情”的线索,而影片人物表演的眼神、指法、身段、舞蹈动作、唱腔、对白等都是按粤剧规范的程式化完成,突破了环境时空,进入“深层情感”的人物刻画。在《断桥》章节,许仙目睹白素贞拼尽全力的施救,内心虽怜爱白素贞,但又爱莫能助,束手无策,只能含泪向天感叹,“人若无情不如妖,只要有情妖亦人”。最后佛门子弟法海被白素贞甘愿为许仙付出一切的真情所打动,只好拂袖离去,从而折射出白素贞对爱情的坚贞执着和敢爱敢恨的人物个性。这一场的断桥“雪”与《游湖》章节的断桥“雨”之景相互呼应,不仅沿用了戏曲的写意之美,也暗含了主人公白素贞“遇情”与“悲情”遭遇的呼应。画面意境和演员神韵的营造,给予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使戏曲的假定性表演更具逼真感和真实感。

创作者根据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吸引观众感知粤剧电影之美,特别在增强故事性、现代性上下功夫,分别通过白素贞与许仙的爱情、白素贞与小青的闺蜜友情,以及白素贞与法海的对立,不但挖掘主人公“一般的心态”,还挖掘主人公的“深层心态”,让白素贞真、善、美的人性品格更丰满、更立体,也给观众了解主人公的个性创造了强烈的解读快感,让观众沉浸在传统文化的审美愉悦中流连忘返、久久回味。

二、在传承中创新表达电影画境

《白蛇传·情》的创作者抓住东方人含蓄蕴藉的审美心理,在电影画面的构图、色彩及意境等方面,都渗透着传统艺术诗画境的气质,同时把粤剧程式性的戏曲动作涵容于其中,挖掘粤剧电影假定性时空的灵活潜能。而4k现代电影技术的运用,通过清晰、精致、逼真的画面,营造出一个具有岭南古典美的全景化影像世界。

首先,传统文化的写意风格与电影写实珠联璧合。影片将中国古典绘画意境,转化为粤剧电影“境生像外”的表达,将“融画入影”“化实为虚,以虚寓实,虚实相生”的中国传统艺术理念用于改造粤剧舞台的固有场景,为此,创作者专门设计了210张国画图,搭建了数十个场景,特效画面占90%以上。创作者将“泼墨”和“晕染”的水墨风格,融入到视觉造型设计中,有效地突破了有限的棚内拍摄空间,营造了湖光山色多维度的真实性,并且借助光色特效功能,把整个场景变得更柔和、更奇幻,在传承中创造了新的美学价值。一组组美轮美奂、充满中国传统水墨画风格意境的画面,呈现出东方美感和奇幻震撼的视觉效果。影片通过西湖断桥飞雪、水漫金山等镜头,把电影色彩语言表意融化为影片的节奏和结构,表现出粤剧电影的美美与共、各美其美,达到了粤剧电影的最好水平。

影片在镜头变换和组接方面,做到了整体意境的营造。为减弱戏曲的虚拟性、程式性与电影写实性之间的矛盾冲突,淡化“虚”“实”之间的落差,影片在白素贞与小青两人出场时“以长镜头构建画面和节奏,精心营造影片的意境和质感,使之富于中国伦理美学特征”③。两人直接“目击”近景——西湖荡舟采莲、荷塘叶嫩花初、小桥流水、许仙漫步等,和她们身后“远山云海如眉黛、雾锁楼宇水连天”的远景融为一体,生动直观地烘托出白素贞与小青亮相的言行举止、神态情绪。画面实处的近景和虚化了的远景遥遥呼应,色彩唯美,尽显电影描写的力量,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种人物情感与唯美意境的融合,完全契合传统粤剧的质感,展示了古老粤剧文化在新时代的新异审美实践,以及崇尚自然情景的独特韵味和风采。

在“水漫金山”片段中,影片同样用了长镜头的淡出语境表达。当白素贞冲入金山寺中,呈现了一段原汁原味的经典武技“踢枪”镜头,紧接着是白素贞的水袖善舞与十八罗汉棍法布阵搏斗的特写镜头,然后切换淡出5D特效生成长达6分钟的翻江倒海大特写。“运用并发展了水袖舞功,用它来传情,表达了营救许仙过程中爱恨纠葛的复杂感情”④。用中国画大写意的风格来凸显白素贞为情拼死的决心,忽而一个个滔天巨浪扑面而来,忽而一次次不失力度的优美水袖善舞卷起千层浪,两条叙事线索一来一回地穿插,其气势之壮观、磅礴,增强了画面的情绪张力,带给观众更强烈的情感震撼和视觉震撼。

另外,粤剧的虚拟性与电影时空假定性交融,营造完美境界。《白蛇传·情》立足于传统戏曲美学原则,借助电影镜头语境、蒙太奇表现手法,将粤剧电影时空的假定性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具体表现为粤剧演员的表演功力,创造了“吸引力电影”的奇观。在“盗仙草”“水漫金山”两场戏中,影片选择性地保留和活用锣鼓音乐声效,以及白素贞与仙童对打、与法海斗法时的剑舞、踢枪、卧鱼、侧空翻、水袖舞等,一招一式的传统经典程式化动作,通过电影镜头组接和特效技术,把戏曲的虚拟性、局限性的舞台武打动作和电影时空假定性特点糅合在一起。白素贞不顾自身安危,只身求取仙草,在白雪皑皑的昆仑山上夺取灵芝,与鹤仙童、鹿仙童的打斗精彩动情。白素贞用斗篷当兵器,甩动水袖善舞代替刀马枪功夫。在双方打得难舍难分时,白素贞自顾不暇却救了差点坠落悬崖的鹿仙童,这时演员的简约对白和武打身段的默契配合,发挥得酣畅淋漓。白素贞这个举动,升华了大爱之情、仁义之心,是人性之美主题内涵的凸显,这种戏曲舞台的虚拟性和电影的假定性结合,是“电影对现实进行艺术概括的一种方式,也是帮助电影作品达到本质真实,进行典型化的必要手段”⑤。观众由此获得了在传统粤剧舞台艺术上所不具备的深度沉浸感。

三、传统粤曲之美与现代音乐艺术相映成趣

音乐风格在戏曲电影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粤剧电影《白蛇传·情》的音乐效果、创作别具一格。戏曲音乐是发展剧情、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表现手段。粤剧曲牌唱腔是经过了提炼、修饰和美化的舞台语言艺术。创作者注重保留“岭南大戏”腔调的明显痕迹,又不拘泥于粤剧的旧曲牌和固有的唱腔模式,通过“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巧妙借鉴现代音乐情感律动元素,并结合电脑技术构造直观唯美的音画景观,使影片达到丰富新颖的音画意境效果,增加了环境气氛的渲染力。

其一,用世界一流的全景声录制。声音是帮助电影叙事的重要元素。该片使用了世界一流的杜比全景声技术录制,赋予了声音特别广的延伸,赋能影片画面的逼真度和冲击力,丰富了粤剧电影艺术的美学呈现形式,增添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让观众仿佛置身自然而真实的奇幻场景。

其二,音乐创作纵横交贯,广收博采。为增强叙事的紧凑性和曲折性,影片音乐创作在音效、乐器演奏方法上吸纳了中西方的多元素音乐,其中,横向大胆地吸收融入西洋管弦乐、圆号、交响乐团等西方古典乐器,纵向妙用“锣鼓点”,使用好尺八、唢呐等传统乐器,以多音色配合推进影片“情”主题的升华和剧情的发展。在影片中,无论是烟雨朦胧的西子湖畔,还是霰雪飘飞的昆仑山麓,无论是洞房花烛夜的夫妻举杯相饮,还是翻江倒海的滔天巨浪、万箭齐发的兵刃片段,创作者都根据不同场景、不同人物,搭配了不同风格的乐器乐音。“锣鼓点”原是粤剧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这部粤剧电影大部分场景都去掉了“锣鼓点”,而只在个别场景保留了这种传统的乐器。在创作过程中,中西方各种音乐元素相互融合,新的音调及节奏效果伴随剧情景物与时空不断转换,使音画组合关系产生了不同的化学反应,丰富了粤剧电影的音乐感,增强了剧情的感染力。《白蛇传·情》那抑扬顿挫的优美音乐与唱腔,配以白素贞扮演者曾小敏的精彩表演,加上精美的服饰与中国画风的舞美,共同谱写了一曲哀婉动人的浪漫爱情故事。

其三,在继承粤韵唱腔中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作者根据剧情内容使腔调变得更加柔和,变得更通俗流行,变得更为丰富多元,也更适应和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曾小敏将白素贞演绎得入木三分,其雅隽歌咏感人至深。影片每一段词曲都有如诗如画之美,气韵灵动,配合主人公的演艺技巧、身段、动作和唱腔,充分体现出情节的紧张、戏剧的冲突。白素贞在烟雾缭绕、若隐若现的云山雾海全景中,传来一曲“人间一场恋,西湖几度春”“圆我的愿,心事千年,只等你遇见”“我愿修炼千年,在西湖断桥边”“纵过千年,风景依然”……其唱腔圆润婉约,娓娓动听,余音绕梁。这段直抒胸臆的曲词既有传统粤曲的音韵美,也体现了创作者的大胆革新,有着加入现代流行音乐的通俗快感。古今两者兼容并包,令人回味无穷。观众在戏曲唱腔的审美中捕捉到了主人公的所思所想与主题内涵,可谓是音韵传情,给人以美的享受。创新性的粤韵唱腔彰显了这部粤剧电影音乐的独立艺术效能和美学价值,使这部粤剧电影成为“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

四、粤剧电影的创新性传承思考

粤剧电影艺术若要茁壮成长、枝繁叶茂,需要创作者自觉遵循艺术发展规律,树立“锻造精品、以质取胜”的理念,形成有利于粤剧电影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健康传播环境。

首先,要不忘本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应传承挖掘粤剧电影艺术元素和岭南文化精髓,粤剧艺术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还是世界的。粤剧电影是利用当代影像技术制作、延伸而成的,同样有着粤剧属性。古语有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粤剧电影人要不忘本来,继续传承传统的中华美学精髓,从传统粤剧中汲取创作养分,进一步挖掘戏曲的假定性、虚拟性于时空自由的潜能,遵循粤剧的艺术规律,扬弃继承,坚守粤剧传统的基本艺术特性。

其次,借鉴吸收,注入新元素,注入生气。广东电影人要充分吸纳古今中外一切有益弘扬粤剧人文精神的文化艺术成果,使传统经典故事与新时代影像相互碰撞与交融,并注入时代生气,从而有效提高粤剧电影的市场竞争力,让它绽放出鲜活的美丽的光芒。

最后,呼唤自信,合力传播,“化腐朽为神奇”。电影是一门世界通用的语言。粤剧电影是传统粤剧艺术与现代电影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又可以称作一种新的文化艺术产品。粤剧文化要充满自信。要坚信粤剧是岭南文化独特的创造,要给予更多有温度、有力度的支持,要培育粤剧电影发展的优质土壤,培育有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的领军人。要用优秀作品引领风尚,推动粤剧电影发展的社会责任落到实处。粤剧电影自身还要“修炼内功”。要把握好电影环境的新变化与粤剧特有的表现规律,持续把握大众对艺术精神文化的新特点、新趋势、新需求,精心打造多样化、多层次的传统粤剧电影精彩故事。相关管理部门和创作机构要加大粤剧电影推广力度,拓展国内外传播渠道。在作品上要坚守“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创作意识,在营销上找准定位、制造差异性,寻求营销合作伙伴。“走出去”是粤剧电影立足于世界艺术之林的关键,要有意识地将粤剧电影推向世界。

注释:

①信息来源:触电新闻APP,2021年5月19日。

②源自方回诗集《瀛奎律髓》23卷。

③杨远婴.电影作者与文化再现[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70.

④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专题资讯类栏目《梨园周刊》。

⑤许南明,富澜,崔君衍.电影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11.

猜你喜欢

白素贞许仙粤剧
发胖也有好处
SINGING THE CHANGES
白素贞飞行时为什么要一只手伸向前
白素贞飞行时为什么要一只手伸向前
粤剧排场与粤剧传承
1949—1951年粤剧“戏改”
粤剧传承中的“变”与“不变”
许仙人
白素贞:风雨湖心醉一回
处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