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文化视域下传统文化节目如何实现突围
——以河南卫视《唐宫夜宴》等文化节目为例

2021-01-30蒋金韵

视听 2021年11期
关键词:唐宫夜宴卫视

蒋金韵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自此开启,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已成为文化产业建设者的自觉使命。在这个意义上讲,2021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再爆发的新纪年。前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的《朱鹮》演出好评如潮,后有河南卫视《唐宫夜宴》等节目热度持续攀升,一档又一档的文化节目令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与以往突出强调统一化和标准化的歌舞节目不同,这些“出圈”的文化节目采用多样的数字影像技术,由跨平台全媒体融合出品,结合网民“参与式”文化体验,形成了媒介内容的多级传播。

詹金斯在《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一书中提出,融合文化是新媒体与旧媒体、草根媒体和商业媒体、媒体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两股力量冲突共融的产物。融合文化是一个斗争与协商的空间,也是给诸多媒介内容提供交叠碰撞的场所。“传媒所有权的集中、技术的变迁、受众的自主性促使了融合文化的出现”,但在商业资本的不断运作下,媒体话语权进一步分散,受现代传媒技术滥用的影响,融合文化内部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基于此,本文以2021年河南卫视爆火的《唐宫夜宴》《端午奇妙游》等系列传统文化节目为研究对象,从媒介平台、审美破壁、数字技术、受众参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尝试分析文化融合背景下传统文化节目如何突围。

一、推动媒介平台协同联动,建构民族文化认同

万物互联时代,“文化出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与以往围绕二次元、饭圈粉圈等青年亚文化出圈向主流文化靠拢的目的不同,文化融合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让传统文化突破自身壁垒,在青年群体中获得共鸣和认可,以建构社会中坚力量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的舆论场交织构建,文化得以“融合”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媒介内容在不同平台的流动。

尼可·斯尔尼塞克在谈到平台的意义时指出,平台是将不同用户集中起来的中介,不是从根本上建立一个市场,而是提供基础设施来调解不同的群体。互动性强的社交平台,如新浪微博、微信、抖音、B站等社交平台是年轻人的聚集阵地,承载主流文化的主流媒体应与各大平台携手联动,搭建全媒体传播矩阵,实现文化的跨媒体传播。

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的《唐宫夜宴》节目便是极为典型的一例。在河南卫视春晚首播后,该节目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直到2月12日网友把节目片段上传至微博,引起微博红人不断地点赞转发,经过多级传播将话题带到热搜第一,《唐宫夜宴》节目才彻底进入更为丰富的大众视野。河南网友发帖打趣《唐宫夜宴》的出圈:“这居然是河南春晚的节目!”作为地方春晚打造的节目,如果只在传统的电视频道播出,能博得几人青睐呢?《唐宫夜宴》相关微博的爆火,让节目制作团队和河南卫视实实在在地火出了圈。热搜置顶的几小时后,河南卫视在抖音和B站的官方账号发布了《唐宫夜宴》的精彩片段剪辑版和完整版,把短暂出现的热度延续到其他平台,让根植于河南的汉唐文化输出彻底“出圈”。正是借助全媒体传播矩阵的搭建和多平台间的协同联动,传统主流文化得以“借船出海”,《唐宫夜宴》等节目才应运而生,屡获好评。社交媒体上的河南网友也对《唐宫夜宴》受到全国人民的好评追捧而感到强烈的文化自信,无形中也加深了自身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不自觉地向主流文化靠拢。

二、打破审美壁垒,实现优秀文化价值的有效引导

媒介融合时代,多元化主体也在崛起,以往精英阶层占据社会文化话语权的局面正在消解,新旧媒体融合成为媒介消费者生产内容的搬运工。社交媒体的爆款内容在商业资本暗中推动下走向哗众取宠的歧途,以猎奇的方式将以往传统主流文化未涉及到的社会底层图景展现出来,以“社会摇”“喊麦”为主题进行创作的传播内容像病毒一样迅速扩散。然而,鱼龙混杂的文化信息在不同平台间流通,在不同教育背景、圈层文化培养下的受众逐渐走向审美情趣的两端,形成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两代人之间的代际冲突、不同文化阶层的同代人对文化表达截然对立的态度仍是需要关注的焦点,传统文化节目应打破文化的审美壁垒,让优秀的文化内容唤起大众内心对经典的敬畏与自省。

主流媒体应该坚持以传统文化的价值内容为核心,通过多样化、年轻化的叙事话语呈现,将传统文化与当今艺术相融合。河南卫视继《唐宫夜宴》后,巧借东风,又在端午节出品了《端午奇妙游》,同样让人惊喜不已。《端午奇妙游》基于河南悠久的历史文化,融合端午祭龙、挂艾草、缅怀屈原等民风习俗,结合当代年轻人的视听需求,采取网剧与网综结合的方式,讲述了四位唐小妹在端午这一天发生的故事。每位人物都被赋予浓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并设置相关的舞乐节目,每段故事的背景交代采用二次元漫画进行陈述,故事间的衔接采用动画的形式,虚实交融使联动后的效果让人叹为观止。

阿多诺坚决反对区分高级与低级艺术的二分法,他认为“区分雅俗的关键在于是否附庸风雅、沽名钓誉”。传统文化不是高级艺术的“代言人”,融入流行元素也不意味着与“俗”为伍,传统文化节目应努力破除自身的文化圈层和壁垒,消解高雅文化的隔阂,在坚持传统文化内核的前提下引入更有吸引力的叙事策略,实现优秀文化价值的有效引导。马尔库塞从社会批判的角度提出审美的感性解放,企图把人从发达工业社会造就的“单向度”的状态中解脱出来。《端午奇妙游》中人物的美是千姿百态的,它充分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又没有更改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来一味迎合。在唐小妹的选角上也充分展现了对观众的尊重,根据人物性格进行选角,重点突出中国女性婀娜多姿的“美”而不是现代人追崇的“魅”。文化节目对校正现代人畸形的审美标准起到了正向推动的作用,能够打破单向审美,推动多元文化融合。

三、促进数字技术融入文化传播,聚焦当代性呈现

近些年,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数字影像技术的发展呈现断层式的飞跃。随着媒介技术环境的变革,观众对视听节目艺术表现的要求不断提高,场景和舞台也能体现出更为细腻精湛的美学场景。

《端午奇妙游》中,令人赞叹不绝的傀儡戏舞蹈《唐印》就实现了AR虚拟现实技术对传统文化的新赋能。傀儡戏,在古时被称为木偶戏。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源于汉,兴于唐”,而《唐印》就讲述一位唐三彩女俑在夜幕中悄悄醒来,逐渐唤醒大唐盛世的故事。在《端午奇妙游》里,傀儡戏被巧妙地融入整个故事的叙述中,舞者在夜色中翩翩起舞,从亭台楼阁的满园春色跳转过渡到一座巨大的齿轮木马前,覆盖整个场景的水雾为其增添了一丝神秘感,充斥着虚构和怀旧特点的蒸汽朋克艺术扑面而来。舞蹈进行到一半,画面又切到虚拟构建的木偶戏舞台上,舞者的四肢躯干被白色的丝线操控,空灵玄妙的音乐缓慢响起,古典审美与现代科技相碰撞,不断刺激着观众的视觉和听觉感官。现实景象和虚拟空间的交互融合让观众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穿梭自如,并赋予他们无穷的想象力。

“李斯特等人提出了‘技术的想象力’,指出新技术使得人类对未来的各种‘乌托邦的愿景’能够在现代技术理性主义中复活。”当代文化传播离不开技术的支撑,虚拟现实技术的大量使用让古今对话成为可能,也让时空穿越变得真实可感。但大量使用炫耀性、夸张性的技术手段制造媒介奇观,无助于传统文化的当代性呈现。阿多诺批判了媒介技术整合对人所有感官的再构以及由此产生的感官退化、麻木感和愉悦的幻象,认为庸俗的艺术“会一味迎合人类的欲念……是肯定这个世界的,而不是摆出一种反叛的姿态”。主流文化应驾驭媒介技术,不能让媒介技术喧宾夺主,技术的滥用只会让主流经典文化向“庸俗的艺术”转变。

四、激发受众“参与式”文化体验,带动文化的经济增值

当代美国著名的网络空间社会学家卡斯特认为,互联网这一新的电子传播系统,通达全球,整合所有具有互动潜能特点的交流媒介,正在改变我们的文化,并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即“真实虚拟文化”。受众通过互联网在社交媒体上的积极参与、创新输出,把虚拟文化节目延续拓展到现实空间中,形成新的文化空间。河南卫视《清明奇妙游》中的《纸扇书生》将“郊游踏青”和“缅怀先祖”的习俗融入节目场景中,制作组围绕河南的本土文化景点进行实景拍摄,舞蹈演员在短短三天内先后在嵩阳书院、老君山、少林寺、嵩岳寺塔、中岳庙等承载古老历史的地标辗转,让观众在清明的春日氛围中“梦回北宋”。节目播出后,引起网友对河南历史文化的近距离认识,纷纷表示要去打卡合影,如此一来,便给当地的旅游事业增添了强有力的支撑。《清明奇妙游》堪称“文旅融合”的最佳典范。此外,网友提取节目中舞蹈演员谦谦君子、意气风发的形象,自发创作了表情包、动漫、动态皮肤等IP延伸的文创作品,受众在参与式的文化体验中也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经济增值和多样化传承。

詹金斯指出,参与性文化反映的是媒介消费者的角色变化,他们从被动的受众转变为媒介内容生产者,成为融合文化的参与者。“参与是由文化和社会规范影响塑造的,开放性更强,更少受媒体制作人员的控制,更多地是由媒体消费者自己控制。”在这种“参与”中,成员们相信他们的付出是重要的,并能在参与的过程中感知到某种程度的社会联系。媒介融合语境下,文化节目的制作要与在青年间占主导地位的亚文化紧密联合。“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虽然存在着对抗与协商、争锋与合作的关系,但不同于西方国家偏向自我、反抗和颠覆意味明显的文化核心,中国亚文化表现出一种对传统文化和集体主义的偏好。”引导青年消费群体加入主流文化的传播,扩大经济的增值,是当下重要的媒介文化运作方式。

五、结语

鲁迅曾说,历史“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中华文化潜藏在每位国人的意识深处。文化节目要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人文内涵,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进行创新性表达,激活观众基因里的审美动力,唤醒文化自信的精神共鸣。列维用“集体智慧”来描述“网络社群中出现的大规模信息采集和处理活动”。“我们当中没有人可以无所不知,但我们每个人都有所知”,人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汇聚在一起,将各自的技能和资源汇集,合作生产和交换知识,对于世界的了解更加全面。传统文化若想走出坦途,就要大力汲取亚文化的优秀元素融入自身发展,汇聚“集体智慧”。碰撞交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摩擦,但这是实现多元文化主体对话的必经之路。

“媒体属于承载体系的同时也属于文化体系,我们不仅仅在使用媒介融合后的技术,同时还生活在一个通过媒体平台日益整合的文化中。”融合文化欢迎一切多元的、崭新的、富有生机和想象力的形式,在复杂多元的文化语境下,传统文化和新兴文化处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驱动的包容状态。显然,河南卫视在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节庆文化传播上付出的努力以及在融合文化发展过程中对不同受众精神需求的充分观照,都值得参考和借鉴。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的征程中,如何凸显文化节目的意境之美并实现个性化传播,仍需要向精神底层、审美高处寻求答案。

猜你喜欢

唐宫夜宴卫视
Tang Gong Ye Yan《唐宫夜宴》
邂逅 《唐宫夜宴》
《唐宫夜宴》火遍全网的背后
细数《唐宫夜宴》中的“国宝”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
10·1潮趴夜宴不停歇
夜宴
省级卫视季播下一个竞争点
从2013年电视娱乐节目看省级卫视频道专业化发展现状——以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和浙江卫视为例
我们的节目从哪里“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