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虚拟社群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建构研究
2021-01-30王岩玮
王岩玮
(首都图书馆,北京 100021)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过程逐渐从实体空间延伸至虚拟空间,由此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独特的网络社会。在网络社会中,存在着一群区别于传统的社群组织,该组织跨越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将具有共同爱好、兴趣的成员聚集在一个虚拟的空间之中,同时在此虚拟空间中,成员间长期且频繁的互动,造就了具有较强认同感和向心力,因此形成了虚拟社群。虚拟社群在短时期内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也为社会带来了大量关于虚拟社群的研究与探索。图书馆作为社会活动的空间和知识传播的载体,也加入到了虚拟社群的发展与探索的过程。特别是此次新冠疫情的暴发,使得人们更加重视网络空间的交往,为图书馆参与虚拟社群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构建出了虚拟社群在图书馆发展中的特点。
1 虚拟社群的含义与特征
社群是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在某个区域或边界内发生作用的社会关系,同时包含了社群精神和社群情感。根据教育大辞典而描述的社群定义为:有稳定的群体结构和较一致的群体意识;成员间有一致的行为规范,有一定的持续性的互动关系;成员间还具备分工协作,一致行动的能力。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认为社群是两个或更多的人,有共同的认同及某种团结一致的感觉,对群体中每个人的行为都有相同而确定的目标和期望。在这个群体中具有群体结构和共同文化[1]。
虚拟社群是传统社群在虚拟空间的一种发展形势,这个概念最先由霍华德·莱茵戈德(Howard Rheingold)在《The Virtual Community》中提出,认为虚拟社群是一个社会集合体,源于以计算机为中介而构成的虚拟空间,社群的产生来自于虚拟空间中有足够的人以及充足的感情,并长期频繁的互动[2]。当然,关于虚拟社群的概念并不唯一,不同人也有不同的理解,但上述概念还是得到一些社会学和传播学学者的认可。构建虚拟社群要有三个必要的因素。首先,是要有一个虚拟的空间,也就是由现代信息技术所支持搭建的网络空间。其次,要有构成的主体,也就是参与虚拟社群的一群人,而非个人。第三,主体需要有意愿参与到虚拟社群的活动中,而这个意愿包含了参与的目的、过程和结果;换句话说,参与虚拟社群的意愿一般有共同目标、共同兴趣的一群人,经常性的互动、交流,或进行感情上的联系,最终获得满足感或认同感的一个过程。
虚拟社群与传统社群关系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主要区别在于组织的空间不同,传统社群活动有一定的物理空间支持,虚拟社群需要在网络空间中进行,这也决定了虚拟社群的第一特征——虚拟性。而虚拟性包含了活动空间的虚拟和活动主体身份的虚拟性,在虚拟活动的空间内,每个人都可以是用自己真实的身份,也可使用自己虚拟的身份,成员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可以打破现实社会的阶层性,在虚拟空间内平等、自由的交流。由此还可以引申出虚拟社群的第二特征——以社群成员主体为中心,由于主体身份虚拟性的存在,这也为社群活动开展提供了更为自由、开放、平等的交流空间,社群成员可以各抒己见,不受外在因素的干扰,有着加入和退出社群的自由,而在社群管理中也更为民主。虚拟社群的第三特征为——社群的主体有着更为明显的目的性,虚拟社群并不是有实体社会中的关系所构成,在交流中也打破了各种禁锢,而维系社群的存在就在于社群中主体的目的更为明确,或为共同的兴趣、爱好,或为情感间的交流,或为相同的目的,这也是虚拟社群存在的主要意义。
2 图书馆建构虚拟社群的组成要素
由虚拟社群的定义可以知道,虚拟社群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虚拟空间、社群的主体、主体参加社群活动的目的、兴趣或动机。图书馆建构的虚拟社群也离不开这三个必要的因素,同时要发挥好这三个要素的特性,并结合图书馆的特点,组建不同于普通虚拟社群的组织,形成具有图书馆特色的虚拟社群。
第一,要拥有一个虚拟空间,这个虚拟的空间一般由图书馆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图书馆建构的学习空间平台等组成。我国的图书馆一般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特别在我国提出数字图书馆战略之后,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和信息化平台建设得到了高水平的发展,图书馆也成为了新技术应用实践的平台。我国的大型公共图书馆、重点高校图书馆、重要科学院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的硬件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为虚拟社群在图书馆的应用实践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和必要的虚拟活动空间。
第二,虚拟社群中最为重要的是社群的主体。图书馆组建的虚拟社群是按照不同的主题而建,在这些虚拟社群中一般都包括图书馆馆员、读者还有一部分专家学者。由馆员和读者等作为主体而参与的虚拟社群活动,充分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主体的能动性指参与虚拟社群活动的人首先具有自觉性,而这种自觉性正是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的体现,可以在社群活动中进行自我的表达。其次,具有选择性,特别是读者在参与社群活动中可以进行自由的选择,同时具有加入与退出的自由。最后,具有创造性,图书馆的虚拟社群活动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当然活动的主体要受到活动本身的限制,但是在活动中不拘于限定的活动,在人与人交流过程中活动的环境、条件均有所改变,在活动与现实交往中,人与人之间彼此成就,彼此创造。在虚拟社群的活动过程中,活动作为中介,联系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这一点也体现出虚拟社群中主体间性的特点,活动的人即可作为主体,亦可作为客体。人与人在虚拟社群中通过精神交往而使社群组织得以正常发展和运营。
第三,虚拟社群中的主体要具有相同的目的、兴趣或者是动机。在实体社群中一般是由血缘、友情、工作或者地缘等关系联系在一起,而虚拟社群必须要成员间具有相似的目的、兴趣或者动机,才可能组建成虚拟社群,这一点在图书馆构建的虚拟社群中更为明显。图书馆组建的虚拟社群首先体现出了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如少儿阅读线上推广、图书馆员在线教育、读者线上读书活动等均由于成员间教育的目的或读书的兴趣而构成;其次还可以体现出图书馆的休闲娱乐职能,如图书馆组织的各种兴趣培养的线上活动等,社群的成员可以由相同的兴趣而构成。但在参与者的交互过程中,主体的目的可能是多种多样,有可能为了获得资讯信息、有可能为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也有可能为了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等因素,这也就需要探寻参与者的动机,并为参与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虚拟社群参与者的动机主要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是由虚拟社群活动而引发的外在激励因素,包含了奖励、声望和形象等。通过图书馆虚拟社群活动而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学习到专业性知识、获得社会声誉、获得更加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络等内容,都是一种外在形式的表现。内在动机是与外在动机相对应,指的是参与者在虚拟社群的活动过程中,不是主要追求活动的结果,而是通过虚拟社群活动而获得美好的感受,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交流中的一种自我提升,或者是在活动中为其他人提供帮助而获得的一种自我满足感[3]。参与者的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也体现出了虚拟社群中的主体价值的两个向度,即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主体的外在价值体现在主体对于社会的贡献,获得社会的认可,在虚拟社群中馆员和专家通过自身的专业性知识,为读者提供帮助,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这是外在价值的体现,读者通过社群的活动学习到专业性知识而应用于实践中,也是外在价值的体现。而主体的内在价值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个人通过自身的努力,自己对自己尊重、贡献和满足[4]。馆员和专家在活动中贡献专业知识而获得自身的满足感,读者也在学习交流中享受到活动所带来的美好,获得参与活动所带来的幸福感。这些都是图书馆虚拟社群活动为主体带来的内在价值。
3 疫情期间图书馆构建虚拟社群的特点
信息化产品跨越式发展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交往习惯和思维模式。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持续增长,网络虚拟社群已经成为了许多人聚集的空间场域,社群成员在虚拟空间内彼此交流感情,参与知识分享和信息交换等活动,使社会逐渐呈现出虚拟化的特点。但是社会上的虚拟社群存在着许多值得警惕的问题,甚至有些社群活动存在着违法行为,对社群成员造成精神和物质上的伤害。特别在疫情期间,网络上更是呈现出了鱼龙混杂的声音,公众如何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如何能够通过虚拟社群而获得正确的知识,提高信息素养,分辨网络中的谣言,这也是虚拟社群治理中的大问题。图书馆此时参与虚拟社群的建设,能够有效地克服虚拟社群存在的一些问题,弘扬社会正能量,提高人们的学习效率,深化图书馆的服务,履行图书馆的职能,这也是图书馆参与社会共建共享的一种体现。
3.1 构建虚拟学习共同体
开展社会教育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的职能,图书馆的大量文献信息资源是人类思想文化的结晶,为人们开展教育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先进的信息化设备,为图书馆构建了强大并多种模式的虚拟空间,专业的馆员队伍和丰富的专家指导团队,成为了图书馆开展教育的引领者。图书馆中的众多优势元素,使图书馆构建的虚拟社群成为众多虚拟社群中学习效率最高的组织而成为了可能。
图书馆引领的大量虚拟社群是以学习为目的的虚拟社群,成员间主要目的在于沟通思想,提高学习效率,获取知识的分享,而虚拟社群同时也构建了虚拟学习共同体。虚拟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和助学者共同组成,相互间具有持续的交互关系,在虚拟的空间内进行学习[5]。图书馆构建的虚拟学习共同体中的主体也是学习者和助学者,其中学习者是广大的读者;助学者是具有专业知识的学科馆员及其图书馆邀请的专家学者。在虚拟学习共同体内,学科馆员和专家学者起到引领者的作用,在虚拟社群中针对某一个主题而进行指导性学习,为学习者的系统学习提供帮助,引导学习者高效的使用馆藏资源,为学习者答疑解惑。另外,学科馆员和专家学者还需要在虚拟空间内组织学习者进行讨论,交互式学习也是虚拟学习共同体的一个主要特点,学习者在讨论过程中交换思想、分享实践、加深理解,同时学科馆员和专家学者还要针对学习提出的问题和分享的实践加以总结提炼,进行客观的评价,在此基础上提高学习者的信息素养,让学习者学会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而获得更多的知识与信息,提高学习者的效率,培养学习者的自学能力和对信息资源的有效选择。
图书馆组建的虚拟学习共同体为读者在利用图书馆的学习过程中提供了高效的学习方式,其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有引领式的学习,避免了读者深陷于浩如烟海的文献而不可自拔。另外,这种学习共同体还体现出了共同体的特点,也就是交互式学习方式。交互式学习不仅是学习者与助学者之间的交互,还有大量的学习者之间的交互。特别是图书馆组建的专业性比较强的虚拟学习共同体,更能体现出共同体的特点,让助学者同时也可取得教学相长的收获,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
图书馆所组织的虚拟学习共同体与普通学校所组织的学习共同体相比,学习者最大的特点是有很多成人学习者,这些成人学习者一般具备较强的工作实践能力,有更多的实践性思考。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进行实践性经验交流过程中,学习者可以获得不同的实践方法,同时学习指导者也在交流中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通过反思提高教学指导能力。这些特点在许多的图书馆组建的虚拟社群中均有体现,例如:阅读推广交流群、志愿者服务群、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群等。这些虚拟社群中的学习者也有很多是业内的实践专家,他们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得虚拟学习共同体提高了学习的深度,成员间不断地交流、磨合、改进,让整个社群健康的发展,发挥了学习共同体中每个人的能力,达到了整体大于个体之和[6]。而这样的虚拟学习共同体,也成功的实践了成人经验学习理论,让学习者与指导者共同学习,在反思中共同提高。而且这种交流方式更有利于知识的创新,让学习者隐性知识,逐步显性化,同时促进了实践技能的提高。
在疫情防控期间,各个图书馆均以馆员的学习与发展作为了首要目标,在网络课堂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学习,馆员还通过学习平台与专业人员进行了有效的沟通。为了满足广大图书馆从业人员在抗击疫情期间的业务学习需求,进一步提升专业知识与服务技能,中国图书馆学会将近年来开展的100余场专题培训课程资源向广大会员和图书馆工作者免费开放共享。中国图书馆学会联合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启动“书香助力战‘疫’,阅读通达未来——图书馆员业务能力提升”主题活动。活动包含馆员业务能力提升专题讲座、专家“荐读”活动、馆员业务能力提升知识竞赛。馆员业务能力提升专题讲座将邀请业界专家学者和图书馆管理者,围绕图书馆业务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线上授课[7]。另外,上海图书馆、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中国知网等单位也向全国图书馆馆员提供知识讲座和课程学习,方便了图书馆员的自我学习。首都图书馆也通过“首都图书馆学习空间”,号召北京地区馆员进行学习。
在读者层面,国家图书馆、各公共图书馆、各高校图书馆也纷纷利用自己馆藏数字化资源为读者提供免费、开放、共享的数字化资源,让学习、科研能够顺利的开展,将读者的损失降到最低[8]。中国图书馆学会联合有关企业理事单位及数字资源提供商,通过“读联体·数字共享阅读服务平台”向广大会员、图书馆工作者和读者免费推送各类型学习资源。“读联体·数字共享阅读服务平台”(以下简称“读联体平台”)是一个开放型的全民数字阅读平台,涵盖了电子书、有声书、视频、期刊、图片等各类型数字资源。如首都图书馆这样的大型公共图书馆通过自己的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方式,组织读者参与活动。首都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中开展“微信好书荐读活动”,包括“阅读之城”和“首图精选”两大板块内容,精选优质图书推荐给广大读者。开辟线上“首图讲坛”,推出优质讲座《听红楼,谁是梦中人》和“乡土课堂-新春话鼠——生肖鼠的文化和象征”活动。开展“加油中国,祈福武汉”空中朗诵诗会,精选诵读节目17个,隔空传达祝福送上关爱,提供全程音频欣赏。首都图书馆官方抖音平台推出系列小视频。包括:在抖音,记录美好生活“首都图书馆为武汉加油,我们与你在一起!”活动。首图数字图书馆微信服务号开展“传统习俗知多少”在线答题活动、“元宵佳节,答题又闯关”知识竞猜。开展“青少年经典导读活动”,学生可以在家登录网站,进行在线阅读、观看导读视频、完成阅读单元任务、上传学习心得。首都图书馆所推出的活动只是图书馆在疫情防控期间所推出的线上活动的一个缩影,各个图书馆尽其所能,努力为读者提供着更好的数字化服务。高校图书馆在疫情期间为满足师生科研与教学的需求,也在积极地开展社群活动,让老师与同学们在家也可以尽可能的开展学习与科研活动。
3.2 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虚拟社群是在网络空间里由社群的主体自发的形成一种松散关系,却有着紧密交互联系的非结构化组织群体。具有虚拟化、扁平化、自发性、去中心化等特点,而社群已经成为成员间情感依附、意见交流、观点汇集的平台[9]。虚拟社群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而快速增长,成为了人们沟通交流、身份认同、信息交换等重要的交往平台,但是伴随而来的多元价值观念的冲突,虚拟身份所引发的谣言传播,甚至在虚拟空间内存在的违法违纪行为,严重影响了虚拟社群的正常发展,妨碍了人们利用虚拟社群而进行的知识分享、情感交流等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相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民族复兴的价值支撑,在整个这会中起到价值引领作用。在虚拟社群的活动交流过程中应主动、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图书馆是社会文化发展的标志,保存着人类文明结晶的宝藏,图书馆理应自觉地向民众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在图书馆构建的虚拟社群中,起到良好的引领与规范的作用。首先,在虚拟社群的活动中设置合理的话题,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做好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工作,让正确的价值观念在社群中传播。其次,加强虚拟社群的监督。图书馆组建的虚拟社群必然要有馆员参与其中,馆员要做好监督监管的作用,发挥好价值的引领,培养社群成员的信息素养,正确的识别虚假信息,而馆员也要加强思想政治的理论学习,对于不实信息进行辨别,同时对发布不实信息的成员进行规劝。图书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阵地,同样图书馆组建的虚拟社群也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阵地,要让社群的成员真正的体会到社会主义正能量,特别要注重对青少年的培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图书馆精神融入到青少年的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之中。
在疫情防控期间,图书馆发挥了重要的信息平台作用,并且为读者持续提供服务,让读者在寒冬中体会到了来自图书馆的温暖。特别是湖北省图书馆发起在家阅读书香战“疫”线上阅读活动。2月9日首次将真人图书馆活动搬进了书香伴读群的QQ直播间,邀请到全国知名的临床心理专家作为“真人图书”,和读者分享疫病传播期间的“情绪管理与心理调适”,为众多读者送去了心灵的“口罩”。直播期间,专家针对当下疫情期间出现的负面心理以及居家隔离状态下可能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行了专业的分析及疏导,给读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居家情绪管理建议。众多读者或语音,或留言,纷纷与专家进行互动交流,专家也耐心地从专业角度进行现场自我疏导技巧的展示,提醒各位读者在家继续做好防护,保持作息规律,为早日返程复工做好准备[10]。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也为广大的读者开展了直播讲座,例如黄如花教授所讲授“疫情期间如何识别谣言——公众信息素养的培养”的讲座获得良好的效果。湖北省图书馆和武汉大学,位于武汉市,是此次疫情的中心地带,但是湖北省图书馆和武汉大学能够从读者的需求出发,正确的引导读者,引领了价值观,这也是图书馆人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3.3 线上线下的有效配合
图书馆构建的虚拟社群在图书馆的服务中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在虚拟空间内社群成员分享知识、交流信息、系统学习,起到了很好的社群传播效果。由图书馆构建的虚拟社群与其他虚拟社群相比具有一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图书馆有其物理空间,可以将在虚拟空间上不便完成的交流与学习,转为在物理空间内进行实践。本身图书馆构建的虚拟社群就是图书馆服务的一种有效延伸,而将线上与线下进行一体化的服务对于图书馆而言更具有实效性与互动性,能够更好的对读者进行分层服务,挖掘潜在的读者群,可以提供有针对性和有实效性的信息。
线上线下一体化信息服务,不仅能够深化图书馆的教育职能,还可以拓宽图书馆所具备的休闲娱乐职能,增强读者的服务体验。一体化服务在图书馆内的应用,为读者提供了多种可能,让读者可以重新认识图书馆,使用馆藏资源,合理有效地安排学习进度与学习方式。一体化服务的模式还可以为读者提供更为深层次的个性化服务,通过大数据的计算为读者推荐其有用的数字化资源和实体资源。同时,一体化服务对于图书馆来说,也是一种挑战,需要馆员具备更加专业性的知识,将读者需求与信息资源、服务系统进行有机的整合,提供更为合理的服务方式,构建图书馆的服务品牌,并充分发挥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各自优势,提供更为立体、更为全面的服务,将图书馆的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适应时代的要求与读者的期待,充分利用好图书馆的各种资源设备,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创新图书馆服务方式。
虽然在疫情严重期间,图书馆基本上停止了线下活动,但是在有效的控制疫情后,各个图书馆在防控指导下,凭借在虚拟社群积累的读者和活动经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相信在疫情过后,各个图书馆都将会努力探索出,适合图书馆特点的线上线下活动,打造出更加实用和有效果的图书馆活动模式。
4 图书馆应对虚拟社群未来发展趋势的措施
新冠疫情在我国暴发以来,许多图书馆为了阻断疫情的传播和保护读者的身体安全,将实体空间关闭或者严格控制开放范围,在这期间图书馆并没有因为实体空间的服务减少而懈怠,而是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在虚拟空间的服务方式,图书馆建构的虚拟社群也得到了快速的增长[11]。相信在战胜疫情之后,图书馆的虚拟社群将会成为图书馆未来服务的主要方式之一,线上与线下服务将会有机的融为一体,为读者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面对虚拟社群发展的未来趋势,图书馆还需加强自身建设,转变服务方式,以适合的形式参与到虚拟社群的发展之中。
4.1 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
传统图书馆服务是一种被动式的线下服务,而虚拟社群更多的是一种线上的主动服务,这就需要图书馆馆员转变服务理念,主动适应信息化发展,掌握网上服务本领,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虚拟社群的传播力是由社群成员、虚拟平台、传播资源等多种因素所决定,馆员作为社群的引领者,要掌握大量的信息化知识,掌握网络传播技巧。特别是随着5G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已经成为了图书馆发展的主要路径,馆员的角色与定位均发生了改变,当然读者与馆员之间的关系也将随之变化,馆员要主动地适应新技术的发展,提高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作为图书馆更应适应时代潮流的变化,积极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馆员队伍,加强馆员的素质教育和信息化教育,挖掘适应网络传播的馆员人才队伍和学科馆员队伍,适应读者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服务要求。在图书馆虚拟社群快速发展的同时,馆员的能力与培养也应多方面持续推进,提高馆员入门标准,让专业的馆员发挥出自身的专业优势,为读者提供专业的知识服务[12],而图书馆也要为馆员提供更多的合作创新与学习成长的机会。
4.2 信息资源建设的重构
图书馆建构的虚拟社群快速增长,为图书馆进行信息资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最为主要的是对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和数据库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虚拟社群的成员在活动中需要更多具有实质内容的资源,特别是音视频资源,特色资源。图书馆还要根据社群成员间的需求和使用内容来提出新的信息资源标准,真正的让读者参与的馆藏资源建设之中,当然,还要加强云计算功能,能够合理的高效的为读者配置所需要的资源,提高云共享功能,通过图书馆间的共享渠道,使读者获取更加需要的资源。同样,随着5G技术和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发展,图书馆将会实现数据共享、物物相连,共同打造出移动图书馆联盟,整合图书馆间的实体资源与数字化资源,提高图书馆共享资源的效率。
4.3 知识服务的分级和深度开展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但是知识相对贫穷的时代,对于读者而言获取信息相对容易,获得知识相对困难。虚拟社群的主体是由一群具有相同目的或者兴趣所组成的人员,图书馆组建的虚拟社群将会随着专业馆员队伍的培养、信息资源建设的不断完善,而开展更加深化的知识服务,为读者提供知识将成为图书馆时代的主题。首先,根据不同的主题而进行分层次的服务,例如在虚拟社群中进行的少儿阅读推广活动,将会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和知识特点进行分级,提供更加细化的服务。其他的虚拟社群中将会根据成员间的不同水准而进行分级服务。其次,根据不同读者的信息行为,进行分析与读者画像,为读者提供的不同层级需求,为读者提供更适合的学习支持服务和深度服务,让图书馆的服务更加的人性化,更加个性化。最后,广泛调研读者需求,及时组建读者需要的虚拟社群,也是为读者提供更加主动地服务。当然,根据读者不同的认知需求,对于知识推荐所呈现的内容、风格与分级加工的不同,读者对于服务的感知价值也存在着不同[13],这对于图书馆来说,需要不断地深化服务,构建出不同的知识服务模型,将原先为读者提供的浅层次的信息服务,提高到更深的知识服务层次。
5 结语
虚拟社群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交往和工作的方式,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知识的分享。图书馆建构的虚拟社群不仅具有虚拟社群的特点,而且极大地改变了读者获取知识的方式,并对图书馆提供的知识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说,虚拟社群已经渗透到了图书馆的管理、服务与建设之中,对于图书馆的人才培养、信息资源建设、知识服务能力都产生的巨大的挑战。目前,许多图书馆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以信息技术发展作为引导,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的促进虚拟社群在图书馆的健康发展,体现了图书馆敢于创新的精神,有助于图书馆核心事业的发展,激发图书馆的生命活力[14]。
新冠疫情的防控期间,为图书馆探索虚拟社群的建设提供了时机。图书馆建构的虚拟社群有利于读者学习效率和知识创新能力的提高,其构建的虚拟学习共同体更是结合了成人学习经验理论和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实践的优点,并践行了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终身教育的职能,也为图书馆进行深度的知识服务提供了平台。而且图书馆建构的虚拟社群能够自觉地宣传和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传播正能量。还可以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的模式,为虚拟社群的进一步发展和读者有效的交流沟通提供实体空间,让读者在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方式,让两个空间结合发展,相得益彰,共同构成图书馆新的服务模式。
诚然,图书馆建构虚拟社群的实践早于其理论性的研究。图书馆在未来的虚拟社群的发展中不仅要加强实践,更要加强理论性研究,不断丰富理论成果,特别是对于虚拟空间的建构、读者之间的交互、知识服务的深化等方面,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图书馆虚拟社群的实践,为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战胜此次疫情之后,图书馆针对虚拟社群的服务也将会有质的提高,为图书馆全面智慧化发展,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