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家陈独醒史迹新探
2021-01-30付俊良
付俊良 何 玲
(1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北京 100088;2北京语言大学图书馆,北京 100083)
创办于1925年4月的私立浙江流通图书馆[1]20,是民国时期首个以“流通”命名的图书馆,其目的是实现一向只允许在馆内阅读的图书能够“流通”起来,进而广播至各处[1]2。业务范围或服务方式包括读者到馆借书、通信借书(1925年9月开始外埠借书)、巡回书车借阅图书、陈列图书、(脚踏)车送图书、代理图书,并发行期刊和出版图书、开办民校等业务,同时推介新书。该馆尽管“地方不大,办事的人很少,但是所做的事业,竟胜过了经费充足的省立和市图书馆”[2],从而被业界接受和赞誉,称其为“二十世纪图书馆界的生力军”,蔡元培题词“浙江流通图书馆是失学者的救星”[3],社会政要像蒋介石、胡汉民、陈果夫等,文化名流如李煜瀛、蒋梦麟、许绍棠等,业界翘楚有王云五、袁守和、杜定友、刘国钧等,纷纷为其捐款捐物[4],社会影响非常广泛。
创办这个图书馆的人就是民国时期的邮政职工陈独醒。由于他创建并经营这个图书馆,1930年即被列入“中国图书馆名人录”[5]。余训培在其《民国时期的图书馆与社会阅读》一书中将其列入民国时期48位图书馆学家之一。
1 学界关于陈独醒研究的现状
陈独醒(1899—?),字从善,浙江上虞人。上海国民大学图书馆学系肄业,1925年在杭州从事邮政工作,同年3月创办私立浙江邮区流通图书馆,翌年改称私立浙江流通图书馆。1929年1月曾出席在南京召开的中华图书馆协会第一次年会,同年7月被选为杭州图书馆协会执行委员,1932年出版发行《中国出版月刊》杂志、组织均益读书会、开展阅读辅导活动。后由于业务扩展,经其呈请杭州市政府批准,将鼓楼拨为该馆新址,1933年4月正式开放[6]396。这是目前所见的关于陈独醒最为详细的生平资料,其它即便有少量的信息也仅仅是介绍他所创办的私立浙江流通图书馆的大概结果:该馆在“抗日战争期间停办。藏书大部损失,仅存2330册。1946年元旦恢复开放,仅办理到馆借阅和陈列图书。解放后以民办公助方式,成为浙江图书馆鼓楼流通站,继续开放至1958年止。”[6]184
作为民国时期流通图书馆事业的开拓者,陈独醒及其事业是图书馆史研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但是目前学界对他的探讨和研究大多限于1925年至1936年之间,主要关于他创办和经营流通图书馆的事迹及相关著述,如《民国时期私立浙江流通图书馆述略》[7]《论民国时期陈独醒的图书馆学贡献》[8]《被遗忘的图书馆学家陈独醒》[9]等,而关于他在抗战胜利之后的情况却少有提及,即所谓的摸清了“来龙”,却没有弄清楚“去脉”[10]。
近来,笔者在梳理民国集邮文献时,偶然发现了一些关于陈独醒不常见的史料,尽管这些资料还不是十分的丰富,但综合起来之后,多少可以了解一下抗战之后陈独醒的文化活动情况,进而拓宽一些对他的研究的时空界线,让我们看到作为图书馆学家的陈独醒在其它文化领域的活动。
让我们先从民国时期三大群众性集邮组织之一的新光邮票研究会说起。
2 新光邮票研究会简述
1920年代初期,受上海及在华外籍人士集邮活动的影响,作为文化重镇的杭州就有了零星的集邮人员,像张包子俊、郑汝纯等。1923年,杭州的青年会中有一个新光社,社中设有图书组、音乐组、体育组、集邮组等,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丝竹金石、琴棋歌唱”[11]。新光社运行了两年,1925年宣告解散,但其中的集邮组“有如硕果,屹然独存”[12]。此时,新光社成员张包子俊等人不甘心本社消亡[13],也不愿意看到本地邮人没有组织,遂联络其他邮人,在杭州成立新光邮票研究会(以下简称新光邮会)[14]。新光邮会设正副会长、评议、图书部、出版部、会计部、会员、交换等部,另设中、英、日文书记。
新光邮会除了会则之外,各部也都有详细的章则,如图书部,对本部主任的职责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专掌本会所有之各种关于集邮书报,及本会与中外各邮会所交换之图书,一并编目、保管,并将目次刊布月刊,以备会员借阅”,此外还有关于会员借阅书籍的规定,鼓励会员向本会捐赠图书等。从其所列图书目录看,有《新闻报剪稿》《北京邮票票志》《邮票三月刊》(杭州东亚邮票社发行),以及部分外文书刊等[15]。
随着会员人数的增加,新光邮会又先后在上海、华南、华北等地成立通讯处,后改设西南分会、华北分会及国内外各地通讯处。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2月,杭州沦陷,新光邮会的会址被日军占用,邮会的各种文献、资料也损失殆尽,张包子俊等人避难上海,邮会总会也从杭州迁往上海。抗战胜利后杭州再次成立分会,并发行会刊《杭州新光邮票会会刊》。在会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杭州分会重新变成新光邮会的主体,并最终成为民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会员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邮会,直至1958年,被浙江集邮协会取代。
就是在这个新光邮会里,我们发现了图书馆学家陈独醒。
3 集邮家陈独醒
3.1 从新光邮会杭州分会的流通科负责人到杭州新光邮票会理事兼图书组干事
1946年2月14日,新光邮会杭州分会成立大会召开,分会的组织设置依照总会会规而定,暂设总务和交换两组,会址设在仁和路44号[16]。此时,会务人员的名单上还看不到陈独醒的名字,只到1947年11月30日,分会第二次会员大会的召开。此次会议推举了理事长,选举张包子俊等人为理、监事,同时任命各科的负责人,其中“流通科陈独醒”[17]。至此,从1936年之后,在新光邮会杭州分会中终于再次见到“沉寂”多年的陈独醒,此时他48岁。
从1948年杭州分会的组织设置的变化看,1947年新光邮会杭州分会所属的流通科应属于邮票流通科而不是图书流通科。1948年11月24日,新光邮会杭州分会因本届理、监事任期已满,举行会员大会选举新一届理、监事会、明确各科股的负责人,同时将“新光邮票会杭州分会”更名为“杭州新光邮票会”,部门设置上除了仍有此前的流通科以外,还增设了图书科,所以此前他负责的流通科应为邮票流通科。在这次大会上,陈独醒不仅被推选为邮票会理事,而且负责图书股,是为“图书股干事”[18]。一个经营图书馆的人担任一个邮票会的图书股干事,也是理所当然。
3.2 陈独醒的集邮活动
办理流通图书馆的陈独醒同时也是一位集邮者,这可能与他的身份有关,一方面他本身是一名邮工(邮务员),很容易接触邮票,而且又属于擅领“新风”的一类人,因此从事集邮活动的可能性极大;另一方面,他在办理流通图书馆的同时也在做着浙江省邮务工会的工作,至少1927年是这样[1]21,如此,成为一名集邮者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更主要的是,有文献显示,陈独醒可能很早就开始集邮了。
1946年12月,《申报》报道了陈独醒在他位于杭州鼓楼的流通图书馆内组织邮票展览会一事。展览会所展邮票的范围包括“各国的与中国的,表征了中华民国的历史性”。报道同时还说明“这个展览会是流通图书馆主办的,馆长是陈独醒先生,他是以邮局职薪来创办这个图书馆的,现在这位满头白发的文化老战士也站出来了,他也振奋地来活动了”,报道将这个展览会视为杭州这个冬天里的文艺活动之一[19]。
关于《申报》所载的这个展览会,陈独醒本人也有自己的感想:“民三十五年冬,笔者举生平所集国邮,试展于杭省,会期五日,成绩斐然,籍知此举颇有扩大推行之必要,遂于三十六年春,挟所有展品,贸然赴京,向邮政当局力陈提倡集邮之必要,幸蒙采及葑菲,因有同年国庆于南京全国美展会中初次独展之尝试”,由于此次尝试“博得观众好评,今年三月,再展于南京,以展品之增多,范围之扩大,成效尤为显著”[20]。由此可见,陈独醒很早就已经集邮了,不然不可能拥有能达到举办展览会程度的藏品,也不会有“生平所集国邮”之辞。
因为是一个集邮者,所以战后陈独醒“隐身”邮会并进而从事邮会内部的图书工作一事也就不足为奇。
陈独醒所说的“再展于南京”的邮展就是1948年3月21日开幕、由民国政府交通部邮政总局第一次举办的全国性邮票展览会。新光邮会骨干、《近代邮刊》主编、集邮家钟笑炉的《首都三日纪》对此次邮展记述颇详,多处涉及到陈独醒的活动:“(三月)廿日上午七时二十分,车抵下关车站,邮电司程本正先生已在月台相迎,握手寒暄后,即导往新街口大鸿楼。至则钱慕仑、席馨二位先生已备了早点相候了,随后邮政总局赵山明、吴乃器、陈独醒三位先生亦到。早点完毕导入会场之会客间稍息,大家忙着办理购买纪念票、寄发首日实寄封”;是日晚间,陈独醒与总局赵山明等人公宴外地来京的邮人钟笑炉等,席间主要讨论“今次及此后邮展之意见”,宴毕“尽欢而善”;21日晚,钟笑炉等5人在梁园回请陈独醒、赵山明等总局同人,宴会上钟笑炉等人获悉总局已决定将在上海继续举行邮票展览会[21]。
尚没有文献说明陈独醒曾在南京邮政总局工作过,但在《首都三日纪》中,钟笑炉却将陈独醒认作是南京邮政总局的人,分析原因,大概是因为陈独醒是此次邮展能得以举办的主要推手,也或者是陈独醒的邮政工作人员身份。从以前的活动轨迹和之后的相关记录上看,陈独醒的生活主要还是在杭州,从前自不用言,其在杭州创立并经营流通图书馆;之后,据1949年3月出版的《杭州新光邮票会会刊》所载的《杭州新光邮票会会员录》显示,陈独醒是第108号会员,通讯处是“杭州鼓楼上工读学校”[22]。前后的文献都说明陈独醒的生活基础一直都在杭州。当然,是不是南京邮政总局派驻在杭州的工作人员也未可知。1949年的《杭州新光邮票会会员录》仍然把陈独醒列在会员名录里,说明他仍然在世,这一点正好可以回答相关研究人员关于陈独醒是不是于1948年病逝的疑问[8]41。
1948年5月19日,邮政总局联合新光邮票会,在上海再次举行邮票展览。这次展览,盛极一时,时人对此多有记述。在这次邮票展览会上,陈独醒作为筹备专员,负责临时问讯处事务,对邮人的提问,他“有问必答,口如悬河,滔滔不绝”,只是因为杭州口音的问题,致“沪人重复相问,大费气力”[23]。
除了举办和参加邮票展览会以外,陈独醒也参与邮会组织的其它活动。1947年冬,新光邮会杭州分会发起新光邮人第一届旅行年会,参加的邮人,除了杭市的以外,多数来自上海总会,另有几名无锡邮友,共54人。这次邮游,杭州的一些集邮者们看到来杭的人中有许多是当时知名的老集邮家,“吓得见也不见,一个个溜之大吉了”,最后由陈独醒致的欢迎词[24]。游览以西湖为中心,进行了5-6天,取得圆满成功,参与人员不仅在灵隐云林寺合了影,还在专门制作的纪念邮品上签了名。
3.3 陈独醒撰写的邮文
陈独醒撰写的邮文不多,目前所见只有1篇,发表在《现代邮政》1948年第3卷第3期上,题目是《集邮之道:上海邮展观感》,以其字“从善”署名。
在这篇邮文中,陈独醒主要论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中外集邮情况进行对比、评述,指出我国集邮事业存在的问题和与欧美国家之间的差距。二是总结在南京和上海两地举办的两次邮展的情况,对展品种类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参观邮展让他感到“眼界为之一扩,邮学亦增进不少”,同时批判了那些视集邮为雕虫小技的人属于“皮相之见”。三是阐述倡导集邮的措施,明确邮政部门、邮学者和邮商三者在集邮事业中的职责和担负的不同任务。
文章层次分明、详略得当、议论飙举,涉及票品种类,区分明了;集邮术语,专业精确,且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表现出丰富的邮识和扎实的邮学素养。
4 结语
除了继续办理流通图书馆、参与集邮活动以外,据相关研究,抗战胜利之后,陈独醒将图书馆附设的民校改成私立浙江工读初级职业学校,他担任校长,“科别”有“印刷、织袜、粉笔”,1948年学校更名为“私立大同工读初级职业学校”[25]。这个学校也就是1949年3月27日《杭州新光邮票会会刊》所载的《杭州新光邮票会会员录》里,第108号会员陈独醒留的通讯地址:“杭州鼓楼上工读学校”。
其它还有一些关于陈独醒的文献,比如有一则说他送礼的内容:“陈独醒为一邮务员,公余致力社会事业,夫妇措资经营私立通流图书馆,数年如一日,未尝稍懈,人淫于书,几成疯痴。东北义勇军起后,陈对朋好婚丧馈送,将馈仪捐送救国义捐会,收据上填收礼者姓名转云,谓敬赠无上礼物,并宣言至东北收回后方止。”[26]此也可见陈独醒勇于移风易俗、擅领风气之先,同时也更进一步体现了他强烈的家国情怀。
陈独醒在经营流通图书馆的同时,“隐身”于集邮界,为推动集邮事业默默的工作和奉献。上述关于他集邮方面的文献,对于研究陈独醒的生平、思想,以及文化活动大有裨益,至于其之后的情况,乃至辞世的时间,囿于资料发现,仍需要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