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25 军长征的光辉历程特点及其启示

2021-01-30潘婷婷

世纪桥 2021年7期
关键词:长征

潘婷婷

(中共安徽省六安市委党校,安徽 六安 237000)

在长征途中,有一支非常特殊的革命队伍,这就是诞生于六安金寨的红25 军。红25军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不怕牺牲的英雄部队,为革命根据地建设、人民军队建设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透过历史,我们重温这段充满血与泪、激荡火与热的红色记忆,目的是汲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红25军长征的光辉历程

土地革命时期,为了巩固和扩大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粉碎国民党的“围剿”,中共鄂豫皖分局决定成立红25 军。1931 年10 月25 日,红25 军在皖西商贸重镇麻埠宣布成立,在皖西大别山区播撒了红色火种。1934 年11 月,根据中革军委的指示,红25 军撤离鄂豫皖苏区,向陕甘苏区进行战略转移,由此开始了“孤军远征十个月,艰苦转战近万里”的长征。

(一)应时而动挥别大别山

红25 军原属红四方面军建制。1932 年秋,红四方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中失利,红25军主力被迫向西转移,留有一部分部队在鄂豫皖地区坚持斗争。同年11 月29 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黄安县(今湖北省红安县)檀树岗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将留在苏区的部队重新组建为红25 军。得知消息的蒋介石暴跳如雷,先后动用15 个师的正规军和大量地方反动武装对鄂豫皖苏区进行连续的“围剿”,务求“斩草除根”。由于国民党军的疯狂“围剿”,再加上王明“左”倾错误的危害,使红25 军遭受很大损失。为此,中共中央多次就红25 军的行动方针发出指示和训令,指出“在情况严重,不能继续在指定地区活动时,可进行战略转移,建立新的苏区”。遵照党中央的指示精神,1934 年11 月16 日,红25 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告别大别山的父老乡亲,由何家冲(今在河南省罗山县境内)出发,踏上了战略转移的征程。

(二)成功突围奔向伏牛山

红25 军在朱堂店(今在河南省罗山县境内)击退了国民党军“追剿队”第5 支队的进攻,并利用敌人部署的间隙越过平汉铁路,急行军两日进入鄂豫边界桐柏山区,迈出了战略转移的第一步。蒋介石急令沿线部队追击堵截,企图围歼红25 军。为了迷惑牵制敌人,红25 军继续西进,并派少数部队佯攻枣阳县城。国民党军果然中计,各路追堵截部队纷纷向枣阳靠拢集中。正当敌人企图形成合围之际,红25 军突然掉头向东,朝着伏牛山区急速前进。国民党军穷追不舍,在方城县独树镇设置了伏击阵地,两军激烈交火。危急时刻,军政委吴焕先冲到队伍的最前列,抽出大刀,高声大喊:“共产党员们,跟我来!”他带头杀入敌群,与敌人展开白刃搏斗,经过一番恶战,打退了敌人的进攻,稳住了阵脚。之后,在拐河镇东北,红25 军再次与追击部队相遇,副军长徐海东指挥前卫部队多次击退国民党军骑兵和步兵的进攻,全军主力杀出重围,顺利挺进伏牛山区。

(三)西进陕南赢得主动权

红25 军进入伏牛山区后,发现伏牛山区反动统治严密、土匪多、地主围寨多。在这种情况下,红25 军供给困难,缺乏准确的情报,行动处处被动。为此,中共鄂豫皖省委决定,放弃在伏牛山建立新苏区,继续向陕南转移。随后,红25 军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名义发出布告,起程西进。为了控制入陕通道,国民党军陈沛部第60 师提前在卢氏县城以南构筑工事,准备堵歼红25 军。同时,“三省追剿队”在身后紧追不舍。前有堵敌,后有追兵,红25 军陷入危境。恰在此时,军部手枪团从一个货郎小贩陈廷献获悉另有一条入陕的山间小路。红25 军立即改变作战部署,在夜色掩护下,急速由卢氏城南与洛河之间的隘路穿过,顺利进入陕西省雒南县(今洛南县)境内。至此,红25 军结束了转战多省的漫漫征途,赢得了战略转移的阶段性胜利,也赢得了开辟新根据地的主动权。

(四)生根立足创建根据地

红25 军到达鄂豫陕边区以后,根据中共鄂豫皖省委庾家河会议精神,按照“首先要以武装斗争打开局面,同时展开创建根据地工作”的思路,迅速展开了大回旋的作战行动。在郧西、旬阳、镇安、山阳四县边区初步奠定了根据地的基础,并扩军400 余名。红25 军在鄂豫陕边区的生根立足,引起了蒋介石的高度注意,国民党军急忙纠结兵力对红25 军发动第一次“围剿”。在蔡玉窑、文公岭两次战斗中,红25 军重创来犯敌军,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鄂豫陕的第一次“围剿”。仅仅半个月后,不甘失败的蒋介石再次集结兵力发动了第二次“围剿”。为了避免和敌人硬碰硬,红25 军主力迅速北上商县地区,远程奔袭荆紫关,在袁家沟口痛击敌军,乘势北出终南山,兵峰直逼西安,彻底打破了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

1935 年9 月,红25 军到达了陕北,10 月和中央红军胜利会师。至此,红25 军的长征画上了句号。红25 军的长征历时10 个月,途经安徽、湖北、河南、陕西、甘肃5 省,转战近5 000 公里。在长征途中,红25 军与党中央失去了联系,但是孤军奋战成为首支到达陕北的长征队伍,开辟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为中央红军准备了可靠的落脚地点,也为党中央最终把革命大本营放在陕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红25 军因此赢得了“长征先锋”的光荣称号,其壮烈激昂的长征历程,值得我们永远缅怀、永久铭记。

二、红25军长征的鲜明特点

红军长征是人类战争史、军事史上的奇迹,红25 军横跨五省、转战万里的光辉历程则是这奇迹中独具特色的单元与篇章。这独有的特色主要体现在长征中的红25 军是独一无二的少年之师,是孤军勇进的英武之师,是百战不殆的常胜之师,是群众拥戴的仁义之师。

(一)红25 军是独一无二的少年之师

《共产国际》(1936 年第7 卷第3 期)刊载过一篇的《中国红军第二十五军的远征》文章,文中写道:“他们还是幼弱儿童就如大人一样懂事,他们亲眼看见过白色恐怖的一切惨状,他们在幼年童稚时代就已领略了一切政治常识。这样就产生了新的红二十五军,产生了‘儿童军’。”

这段文字是对“儿童军”的真实写照。长征开始时,红25 军全军将士包括几位军领导在内都很年轻。如,军长程子华29 岁,军政委吴焕先27 岁,年龄稍大一点的是副军长徐海东,也才33 岁。营团干部多是20 出头,连排干部大多数不到20 岁。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在红25 军的队伍中,还有数百名十二三岁的少年儿童。后来,红25 军进入陕南以后,西安的各种报纸连续不断地发出消息,纷纷报道宣称徐海东要“率着自己的儿童们”,沿着红四方面军的足迹“进入西川”“与他们的父兄会见”。

以青少年为主的红25 军在长征中每到一地,当地的老百姓都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学生军”,有的直接称呼他们为“娃娃军”,更有父老乡亲直接把红25 军的战士叫作“可爱的小兄弟”。长征中,这些红军战士以朝气蓬勃、雄姿英发、风华正茂的青春气息,为红25 军赢得了人类军队上独一无二的“少年之师”的崇高美誉。

(二)红25 军是孤军勇进的英武之师

红25 军的长征,时刻面对着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几乎每一天都在生死线上挣扎。“走着走着,数不清的敌人一下子就冒出来了。很多紧要关头,军政委吴焕先抽出一把大刀第一个冲上去。军领导带头,大家都拼命了。就靠这么一股劲,一次次从敌人虎口脱险……”曾任军部卫生员的老红军李天忠,忆及往事仍感到惊心动魄。

因为物资贫乏、没有电台,红25 军在撤离鄂豫皖苏区以后就与中央失去了联系。红25 军军政委吴焕先和副军长徐海东都经常说,歼敌2 个师,不如缴获1 部电台。1935 年8 月上旬,红25 军挺进甘肃省境内,相继攻占两当、天水、秦安三个县城,8 月中旬切断了陕西、甘肃两省的交通动脉西(安)兰(州)公路。由于得不到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确切消息,当时红25 军面临的最迫切问题是下一步的行动方向。吴焕先与徐海东经过商议权衡,决定进军陕北。直到1935 年7 月16 日,红25 军方才获悉红一、红四方面军已在川西会师并将继续北上的消息。为了配合中央牵制敌人,红25 军屡次主动出击,一度袭占了胡宗南部的后方基地天水城,迫使国民党军从川西调兵回援,打乱了其阻截红一、红四方面军的部署,为中央红军的长征提供了有力支援。

红25 军在没有中央上级的明确指示和缺少兄弟部队援助的情况下,冲出重围杀出了一条血路。红25 军凭借着对革命的必胜信心、对形势的客观分析、对敌人的殊死搏斗,以北上孤军之力形成了长驱直入之势,这一壮举定当永载史册、彪炳千秋。

(三)红25 军是百战不殆的常胜之师

红25 军在长征途中,先后经历大小战斗上百次,每一次都是惊险惨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属庾家河战斗。1934 年12 月10 日,中共鄂豫皖省委会议正在庾家河春永茂中药铺进行时,尾追而来的国民党第60 师先头部队第360 团抢占有利地形发起进攻,两军随即激烈交火。是役,红25 军军长程子华左手被打断,副军长徐海东头部受重伤,昏迷了4 天4 夜,营、团干部8 人挂彩,全军牺牲190 多人,这是红25 军长征途中最险恶的战斗之一,也是红25 军长征途中最艰难的一次胜利。庾家河战斗的获胜结束了红25 军历时20 多天、长驱1 800余里挺进陕南的战斗历程,使红军暂时摆脱了困境,为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纵观红25 军的长征历程,这支英勇的部队付出了军领导1 死数伤的惨痛代价,同时也在频繁的战斗中接受了考验、经受了磨炼、壮大了力量、发展了队伍。据统计,红25 军在出发北上时仅仅只有2 980 人,长征结束时兵力达到3 400 余人,这还不包括留在鄂豫陕根据地的红74 师1 000 余人。甚至在到达陕北时,全军指战员们一律戴着八角帽,上面缀着红五星,服装整齐,枪支弹药充足,每个连队都有6 挺轻机枪,俨然是一支正规军,让当地军民耳目一新。在长征途中,红25 军打过无数次的苦战、恶战、险战,屡战屡胜、越打越强,最终成长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百战不殆的常胜之师,使当时正处于低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四)红25 军是群众拥戴的仁义之师

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红25 军军部旧址何氏祠东侧有一棵历经800 余年风霜的古银杏树,当地村民都称之为“红军树”。在何家冲,还广为流传着“何大妈舍己救红军”的故事。红25 军出发后,有一次敌人进村,一位在村里养病的红军伤员被抓起来,何大妈上前说是自己的儿子。敌人不信,她就用自己的眼睛作“担保”。敌兵一枪托打瞎了何大妈的右眼,又在她的腿上捅了一刀。何大妈倒在血泊中,仍紧紧抱着自己的“儿子”。敌人最终相信了,这位红军伤员逃过一劫。这些生动反映了当地群众对红25 军的拥戴和爱护之情。

这种情义来自何处?来自红25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模范践行。在何家冲,红25 军召开群众大会,承诺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西进北上途中,在单家集、兴隆镇等回民聚集地,红25 军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开展助民劳动,切实做到了秋毫不犯、护民爱民。后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与红25 军会师后,毛泽东提起这段往事,连连夸奖说红25 军政策水平很高,民族政策执行得很好。入陕以后,红25 军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内容填入《土地革命歌》的曲调,发到每个连队教唱,率先在长征途中唱起了《红军纪律歌》。今天重新看这段历史,我们仍能切身感受到红25 军与群众的鱼水深情,无愧为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革命军队,无愧为群众拥戴、造福群众的仁义之师。

三、红25军长征的时代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 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80 多年前,红25 军和其他红军主力部队共同谱写了壮丽的英雄史诗,展示了相同的鲜红底色,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需要我们从中领悟宝贵启示、汲取奋进力量。

(一)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坚定政治信仰、增强理想信念

红25 军的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红25 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理想信念的胜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所说的那样,“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始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朝着这个伟大理想前行。党和红军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

漫漫长征路上,前有天险,后有追兵,红25 军的全军将士没有被强大的敌人所吓倒,也没有被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所征服。即使在革命最黑暗的时期,依然坚信革命必然成功,依然坚信跟党走就能胜利,依然发出了“头是我爹娘给的,命是我个人的,共产党却是劳苦大众的,我们要的当然是共产党”“山村岩洞是我房,青枝绿叶是我床,野菜葛根是我粮,共产党是我的新爹娘”这样的铮铮誓言。

革命理想高于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新长征。实现“伟大梦想”,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自觉从红25 军的长征中感悟信仰、传承信仰,不论时代如何变换,不管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永远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忠诚布道者,永远为了真理而斗争、为了理想而斗争,真正做到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在新的长征路上砥砺前行。

(二)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找准前进方向

红25 军的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红25 军长征的胜利有力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中国革命才能取得成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长征走过的道路,不仅翻越了千山万水,而且翻越了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的错误思想障碍。长征给我们的根本经验和启示,就是要坚定不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改革道路”,“只有掌握科学理论才能把握正确前进方向;只有立足实际、独立自主开辟前进道路,才能不断走向胜利。”

长征途中,红25 军坚决摒弃“以革命的进攻来粉碎反革命的进攻”等错误思想,确立并坚持游击作战的思想,以灵活的行军摆脱敌人优势兵力的围堵,伺机向反动力量薄弱的偏远地区穿插,最终在陕北重新建立了根据地,充分证明了毛泽东思想的真理力量,充分证明了只有坚定不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革命才能取得胜利。

实现“伟大梦想”,我们就要学习红25 军用真理武装头脑、用真理指引方向,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四个自信”,立足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最基本的国情,主动顺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按照党的十九大确立的“两步走”的既定战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一步一个脚印的战略定力和实干作风,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

红25 军的长征是一次党领导下的伟大远征,红25 军长征的胜利也充分说明了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毛泽东曾说过:“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红25 军在长征途中,从来没有放弃过党的工作,每一次都是通过召开党的会议来研究确定下一步的行军路线,也经常向全军将士宣传党的主张和部署,红25 军真正做到了忠诚于党。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如果党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和一个团结战斗的领导集体,如果没有一支永远听党指挥的人民军队,如果没有共产党和人民军队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族的解放都是不可能的。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的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而发生这些历史性变革、取得这些历史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实现“伟大梦想”,我们就要自觉地向红25 军的先辈们对标看齐,切实弘扬老区人民举党旗、听党话、跟党走的优良传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汇聚强大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长征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长征八号,入列!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长征建奇功 改型更辉煌
长征七号——让长征火箭实现脱胎换骨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长征路上与您同行
一路长征一路歌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