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防治分析

2021-01-30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3期
关键词:有效率急性研究组

程 欣

(滕州市第一中学卫生所,山东 滕州 277500)

急性细菌性痢疾为临床常见肠道传染病之一,主要由于不洁食物而引发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季与秋季为高发季节。夏季与秋季气温升高,食物极易出现变质,且蚊蝇较多[1],极易导致水与食物污染增加,增加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概率。急性细菌性痢疾表现为发热、腹泻、腹痛等症状,需及时给予有效治疗,避免病程延长,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本文将以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60例中学生患者为对象,探究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防治,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对象为60例急性细菌性痢疾中学生患者,研究时间为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0例。参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8例与12例;最小年龄为14岁,最大年龄为19岁,年龄平均值为(16.82±1.74)岁。研究组,男女患儿分别为17例与13例;最小年龄为15岁,最大年龄为19岁,年龄平均值为(16.76±1.63)岁。纳入标准:资料齐全;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经实验室诊断确诊疾病;认知正常;熟知本次研究并表示自愿参加。排除标准:免疫功能障碍;先天性疾病;消化系统急性;呼吸系统疾病;近期使用抗生素治疗;不配合研究者。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使用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P>0.05。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给予参照组常规管理。针对中学生的治疗:轻型(非典型),病情较为轻微,腹泻1~3次/日或5~6次/日,无呕吐或呕吐1~3次/天,无发热、或发热低于38 ℃,无明显脱水症状,仅给予喹诺酮或氨基糖苷类口服药物对症治疗,密切观察。通常数小时或1 d内缓解。普通型(典型),腹泻7~8次/日,或十数次,明显呕吐或高热,出现中度以上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症状者,可给予喹诺酮或氨基苷类抗生素输液治疗,通常2~3 d内治愈或好转。没有出现并发症者。

1.2.2 研究组 给予研究组管理干预。所有患者均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使用喹诺酮类或者氨基糖苷类药物口服治疗或者静脉滴注治疗,持续3 d,同时使用盐酸雷尼替丁和胃复安,或中成药藿香胶囊、午时茶等,具有胃肠黏膜保护作用。在发病前指导患者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流质食物为主,如米汤、鸡蛋汤等,随着患者病情恢复,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如稀饭、面条等,同时还需确保饮食清洁卫生。对于全身症状较重的急性菌痢的普通型、重型、中毒型以及慢性菌痢,在一定隔离支持治疗后,迅速转诊,24 h内上报本地疾控中心。并做好患者、密切接触者隔离和疫点隔离消毒工作。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知识掌握情况与满意度。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发热、腹泻、腹痛等症状进行评估,结果包含,治愈(症状消失),好转(症状改善),无效(症状为变化,甚至加重,存在病情反复现象)。知识掌握情况:使用学校制定的疾病知识调查表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知识掌握越好。满意度:使用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本次管理的评价,结果包含十分满意(90~100分),比较满意(70~90分),不满意(<7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试验涉及到的数据信息统一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知识掌握情况用t检验,用()表示,治疗有效率、满意度用χ2检验,用百分率(%)表示,差异显著性水平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研究组30例患者实施管理干预,管理前知识掌握评分为(74.84±5.82)分,管理后知识掌握评分为(90.65±7.17)分;参照组30例患者实施常规管理,管理前知识掌握评分为(75.58±6.34)分,管理后知识掌握评分为(84.98±6.89)分。比对两组患者管理后知识掌握评分,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t=3.1231,P=0.0028)。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30例患者实施管理干预,十分满意15例,比较满意13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6.77%;参照组30例患者实施常规管理,十分满意10例,比较满意14例,不满意6例,满意度为80.00%。比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形成了统计学意义(χ2=4.0431,P=0.044)。

3 讨 论

急性细菌性痢疾为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其病因以不清洁饮食为主。急性细菌性痢疾以6~9月为高发季节,这主要由我国6~9月气温较高,为了降暑,人们更喜好饮用一些生冷食物,不同程度的损伤肠胃系统,常常出现食物变质等现象,并且,此阶段人们更喜好饮食路边烧烤类食物[2],该食物含有大量细菌。此外,蚊蝇大量传播细菌,当蚊蝇接触到水源或者食物上,极易引发细菌感染。而人们一旦使用大量细菌类食物,极易伤害肠胃,从而引发急性细菌性痢疾[3]。

本研究中对30例患者实施管理干预,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护理管理,其中药物包括喹诺酮类与氨基糖苷类药物,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小。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在腹泻、发热等症状治愈以后立即停药极易造成疾病反复发作,因此,需在症状治愈以后使用药物巩固治疗,有助于减少复发概率[4],此外加强肛门与疼痛的护理,避免发生感染。本次研究结果可见,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形成了统计学意义。与刘成山[5]研究结果保持一致,均证实了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对患者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笔者作为一名校医,经过多年临床经验可得,学校不仅需要重点关注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的治疗,还应当重视疾病的预防管理。具体措施如下:①成立专门的传染病防控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开展急性痢疾防控工作,以及督促实施,资料收集和归档工作;②做好急性菌痢的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的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③开展“三管四灭”(管污水,管粪便,管垃圾处理,灭蝇,灭蚊,灭鼠,灭蟑螂)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6-7];④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菌痢等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生。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要求,加强学校食堂和小卖部管理,严格购物登记,试尝留样,餐具消毒,严格生熟食品分离,清洁区污染区分离制度以及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做好检查落实;杜绝凉拌菜、尤其是凉拌荤菜,发芽土豆等,进入学生餐桌;实施班主任、校长“陪餐”制度[8],并定期邀请家长一同就餐,共同监督食堂食品卫生;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消化道传染病的隐患[9]。⑤坚持晨检报告制度。班主任坚持每日晨检,对发现的师生急性菌痢疑似病例,及时上报卫生室,尽早采取鉴别诊疗或隔离转诊工作;卫生室坚持对饮食从业人员每日晨检,发现传染病疑似病患,立即停止上岗,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防控小组;卫生室做好就诊登记工作,健全传染病监控信息表册,及时发现菌痢疫情,做好消毒、隔离、治疗,转诊和上报(24 h内)工作,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10]。

综上所述,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实施管理干预,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提升疾病认知,得到满意评价,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有效率急性研究组
急性心包炎1例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很有效率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My Father
按摩治疗儿童急性颈僵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