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脏炎性反应状态的影响

2021-01-30王兵兵薛壹丹赵玉宏黑巧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3期
关键词:乌司体外循环性反应

王兵兵 薛壹丹 赵玉宏 黑巧红 王 波

(1 无锡明慈心血管病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2 西安高新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1)

心脏疾病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是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但容易使机体内部诸多促炎性介质被激活,主要原因为缺血-再灌注损伤、术后外科创伤、CPB装置管道与血液连接等,最终造成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1]。据有关资料显示[2],乌司他丁是一种常见尿胰蛋白酶抑制剂,其可有效抑制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诸多蛋白酶活性,与此同时,可对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有效控制,防止炎性损伤,对心肌进行保护。本次试验主要针对本院接收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采取乌司他丁对围手术期心肌炎性反应状态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选取本院接收的64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对照组中,有19例男患者,13例女患者;年龄18~68岁,均龄值数(50.26±5.41)岁;术前心功能:10例Ⅰ级、17例Ⅱ级、5例Ⅲ级;手术方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瓣膜置换术、复合手术分别为5例、23例、4例;CPB平均时间(95.84±17.51)min。研究组中,有17例男患者,15例女患者;年龄19~65岁,均龄值数(50.31±5.38)岁;术前心功能:8例Ⅰ级、18例Ⅱ级、6例Ⅲ级;手术方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瓣膜置换术、复合手术分别为7例、22例、3例;CPB平均时间(95.95±17.46)min。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在18岁以上;②术前,心功能在Ⅰ~Ⅲ级;③具备完整临床资料者;④本人同意并签署研究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存在感染及严重创伤者;②存在肝脏、肾脏功能障碍者;③合并甲状腺功能脑卒中、贫血及肿瘤疾病者;④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障碍者;⑤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⑥妊娠或者哺乳期妇女。

1.3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术前常规诱导麻醉,在此基础上,研究组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开始后,予以乌司他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 990133;规格:5万单位;生产厂家: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万U/kg,体外循环,采用仪器为美国Sams 8000型人工心肺机西京87型鼓泡式氧合器;对照组则接受等量生理盐水,其他操作与研究组相同。

1.4 观察指标 准确记录各组不同时间点炎性因子水平及心肌酶学指标。炎性因子反应指标包括单核细胞、外周血白细胞(WBC);心肌酶学指标包括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不同时刻包括术前(T1)、手术结束(T2)、术后24 h(T3)和术后48 h(T4)。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的处理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为(),以t值检验;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为率(%),以χ2检验,两组比较采用P值检验,如果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时间点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在单核细胞、WBC及TNF-α方面,两组T1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及T4时刻,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时间点两组心肌酶学指标对比 在CTnl及CK-MB方面,T1时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刻,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不同时间点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表1 不同时间点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表2 不同时间点两组心肌酶学指标对比()

表2 不同时间点两组心肌酶学指标对比()

3 讨 论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期间,可造成炎性细胞(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被激活,产生肺功能异常、心功能异常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主要原因为缺血再灌注或体外循环管道表面与血液接触等[3]。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炎性反应包括外周血WBC、促炎细胞因子等,由于上述因素,造成病情加重。TNF-α是启动炎性反应的因子,其有助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造成凝血功能,导致内皮细胞受损,血管功能紊乱,最后造成凝血障碍[4-5]。此外,其可有效调节外周血WBC游走及数量。基于此,本次试验中采取乌司他丁治疗,通过该药物促进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治疗效果提高。

乌司他丁分子量即66464u酸性蛋白质,由143个氨基酸组成,是从健康男性尿液中纯化的糖蛋白,其药理性质特殊性较多,生物利用度为100%,半衰期为40 min,肝脏及肾脏给药峰值为5 min,12 h后,通过粪便及尿液方式排泄出来,对肾脏功能无损伤[6-8]。药理学显示[9-11],乌司他丁除了能够抑制磷脂酶A、胰蛋白酶及弹性蛋白酶等诸多水解酶活性,同时也可对细胞炎性介质释放抑制。目前,临床机体组织损伤早期敏感指标包括血常规等,上述指标的变化直接反应机体炎症程度。根据本次试验结果分析,在单核细胞、WBC及PCT方面,两组T1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及T4时刻,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极易造成机体产生炎性反应,但是通过乌司他丁治疗后,可使患者炎性反应显著改善,避免对脏器功能造成严重损害。

乌司他丁能够对体外循环炎性因子释放有效控制,还可对诸多水解酶活性有效抑制,从而预防心功能受损。CtnI及CK-MB是反映心肌酶的主要指标,其变化可将心肌受损程度充分反映出来[12-14]。

有关资料显示,乌司他丁可对由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造成的蛋白酶及炎性介质有效抑制,将自由基全部清除,并对心肌抑制因子、透明质酸酶及纤溶酶抑制。由本次试验结果可知,在CTnl及CK-MB方面,T1时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刻,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乌司他丁可有效控制围手术期患者心肌酶指标,使细胞膜处于平稳状态,对器官功能进行保护。

综上所述,体外循环手术期间,利用乌司他丁作用效果明显,其有助于患者围手术期炎性反应改善,使心肌谱处于平稳状态,并对心肌保护,以便患者术后及早恢复健康。但是,由于本次试验选取样本数量有限,未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进行探析,所以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乌司体外循环性反应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乌司他丁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标准》
——体外循环质量控制的基石
心血管外科的发展需要更安全的体外循环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乌司他丁对脂多糖诱导小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4例输注乌司奴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病人的护理
纤维支气管镜下氨溴索肺泡灌洗对非出血型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患者肺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
乌司奴单抗治疗斑块型银屑病专家指导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