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晶状体张力环对晶状体不全脱位患者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1-01-30伍博晰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36期
关键词:玻璃体晶状体眼压

伍博晰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辽宁沈阳 110031

晶状体不全脱位常因外伤或疾病导致,且常伴有白内障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视力水平与日常生活[1-2]。目前,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此疾病,其中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co+IOL)最常见,主要通过产生的高频超声震荡以及眼内灌注冲击可使术中开放前房角梁网更加通透,便于房水快速排出。但由于部分晶状体脱位严重,患者术中切口较大,可导致术后产生玻璃体溢出及出血等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预后[3-4]。因此亟需寻找合理有效的治疗方式予以干预。而晶状体张力环(CTR)作为近些年一种新兴的辅助治疗晶状体不全脱位方式,可避免术后产生后囊破裂、玻璃体溢出等并发症,临床疗效显著。但目前医学界鲜有探讨将CTR 联合Phaco+IOL 用于治疗晶状体不全脱位患者的专项研究。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CTR 对晶状体不全脱位患者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15年5月~2020年3月收治的80例晶状体不全脱位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73眼)与观察组(40例,72眼)。对照组中,男31例(57眼),女9例(16眼);年龄22~54岁,平均(37.26±9.15)岁;病程5~14个月,平均(9.26±1.38)个月;晶状体脱位90~120度62眼,脱位121~180度11眼。观察组中,男30例(56眼),女10例(16眼);年龄23~57岁,平均(37.18±9.27)岁;病程5~13个月,平均(9.18±1.43)个月;晶状体脱位90~120度60眼,脱位121~180度12眼。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及晶状体脱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经眼部CT 及眼底检查诊断为晶状体不全脱位;②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眼底并发症患者;②合并恶性肿瘤患者;③中途退出本研究或未完成相关数据随访统计患者;④依从性较差者。

1.3 方法

观察组予以CTR 联合Phaco+IOL 治疗,详细内容如下。①予以患者常规眼部麻醉、消毒处理。②选择好植入张力环的直径,根据角膜直径大小,一般选用11~12 mm 为宜。③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仪(天津迈达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MD-480A)进行手术,透明角膜切口及辅助切口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房内注入粘弹剂,将脱入前房的玻璃体压至后房,前囊撕囊需小心谨慎,撕开前囊范围以5 mm 大小为宜。④根据晶状体脱位的承担及超乳过程中晶状体的稳定性,决定张力环植入的时机,通常是在水分离后或晶状体核部分吸除后植入。⑤逆时针旋转CTR 进入,前袢放在悬韧带薄弱之处,以防止悬韧带断离进一步扩大和玻璃体溢出,后袢用无齿镊子植入。而后吸除晶体皮质,植入IOL。

对照组予以Phaco+IOL 治疗,术中不采用CTR捆绑晶状体,其余操作同观察组一致。

两组术后常规应用滴眼液,1~2 滴/次,4~6次/d,避免剧烈运动并保持排便通畅。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眼压、视力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①眼压采用芬兰Icare公司的回弹式眼压计测定,眼压越低代表治疗效果越好;②视力采用规范视力表测定,视力越高代表治疗效果越好;③术后并发症包括后囊破裂、角膜水肿及玻璃体溢出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眼压及视力水平的比较

两组术前的眼压、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眼压低于术前,视力水平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眼压低于对照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眼压及视力水平的比较(±s)

表1 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眼压及视力水平的比较(±s)

组别眼压(mmHg) 视力(D)对照组(n=73)术前术后3个月t值P值观察组(n=72)术前术后3个月t值P值34.21±5.68 15.32±3.28 24.607 0.000 0.18±0.02 0.43±0.07 29.340 0.000 t 术前组间比较值P 术前组间比较值t 术后3个月组间比较值P 术后3个月组间比较值34.45±5.47 11.42±3.15 30.959 0.000 0.259 0.796 7.301 0.000 0.19±0.04 0.89±0.15 38.261 0.000 1.908 0.058 23.715 0.000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72%,低于对照组的2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晶状体不全脱位患者常伴青光眼、白内障等疾病[5],病情严重时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由于晶状体脱位导致其部分悬韧带断裂,导致手术难度增加[6-7]。故寻找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显得至关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3个月的眼压低于术前,视力水平高于术前,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眼压低于对照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72%,低于对照组的21.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晶状体不全脱位患者Phaco+IOL 术中采用CTR 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眼压,提升视力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分析原因在于,既往临床对于晶状体不全脱位常采用囊内晶状体摘除及IOL 治疗,但上述两种手术方式改变眼球正常解剖结构,导致术后可产生虹膜嵌顿等严重并发症,不利于患者预后[8-9]。而CTR 联合Phaco+IOL 通过向囊袋内植入折叠型人工晶状体,可最大程度地保留眼球正常解剖结构,降低因玻璃体溢出而导致的诸多并发症,有效促进术后视力恢复并降低眼压[10-11]。且术中CTR 可将囊袋推至赤道部,以此起到纠正囊袋偏移位置,同时还可减轻囊袋赤道对于悬韧带的牵拉力[12-13]。但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不低,这提示单纯依靠CTR 并不可长久保证囊袋正中位及完整性,其在维持囊袋稳定性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14-15]。郭文华[16]的研究结果显示,晶状体不全脱位患者采用CTR 联合Phaco+IOL 对于患者视力具有一定提升作用。此结论与本研究结果相似,但本研究补充探讨CTR 联合Phaco+IOL 对于患者眼压及术后并发症的研究,相较更为新颖。

综上所述,晶状体不全脱位患者Phaco+IOL 术中采用CTR 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眼压,提升视力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

猜你喜欢

玻璃体晶状体眼压
24h眼压的重复性测量及夜间坐卧位眼压的差别
高频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突然视物清晰 未必是好事
非接触广角镜联合玻璃体切割系统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预后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
玻璃体后脱离需要做手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