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习爷爷学经典

2021-01-30

十几岁 2020年14期
关键词:原典晏子泰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中,大量引用中国古代经典名句,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不仅彰显了大国领导人执古御今、持经达变的大视野、大气魄、大胸怀,也折射出习近平对于治国理政的深邃思考和宏大韬略。让我们一起来跟着习爷爷学习古代经典!

原典:叔向问晏子曰:“意孰为高?行孰为厚?”对曰:“德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又问曰:“意孰为下?行孰为贱?”对曰:“意莫下于刻民,行莫贱于害民也。”

出处及释义:出自战国至秦《晏子春秋·内篇问下》。意思是,叔叔向晏子请教:“什么样的品德才是高尚的?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宽厚的?”晏子回答:“没有比爱护百姓更高尚的品德,没有比让百姓快乐更宽厚的行为。”又问:“什么样的品德是低劣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低贱的?”晏子回答:“没有比苛待百姓更低劣的品德,没有比祸害百姓更卑贱的行为。”

用典: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主仆关系不容颠倒》中,用过这个典故。

原典:泰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

出处及释义:出自西汉刘安及门客《淮南子·说林训》。意思是,泰山那么雄伟高峻,但背朝着它就什么也看不见;秋天鸟兽再生新毛的末梢那么细小,若仔细观察也能看得清楚。此句给我们的启示重在强调观察与发现的重要性。像泰山高大的事物,如果不去主动接触、观察,也就不会发现它;如果仔细地观察,那么就像“秋毫之末”般细小的事物也会很好认识它。因此我们应该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用典: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用过这个典故。

《十几岁》主题征文开始啦!

写作是需要“走出去”的。十几岁杂志社所倡导的“走出去”,就是习作的笔触要闯入到他人的故事里,要走进他人的内心,同时也要去写自己有足够体验的事情。我们坚持推出彰显“走出去”理念的征文题,面向中学生征稿。

阅读下面的文字,自拟标题,设置情节,构建一个与主题契合的故事,写一篇记叙文。全文合计不能少于900字。

6月材料:

生活每天都在继续。我们的经历中,也许遇到过让自己后悔或者不后悔的事情。其间,我们一定是遇到了抉择、情感、利益、道德等上的冲突。

请以《这样做,我不后悔》或者《这样做,我后悔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7月材料:

曾经去过的地方或者见过的人,已经很久不去或者很久不见。在你记忆中的样子,此时已经变了。你怀念过去的样子,也乐见此时这样的变化。这个地方是哪?这个人是谁?请把你遇见的这种变化写出来。

征文要求:

1.题目自拟;

2.故事为原创,不得抄袭套改,内容积极健康,语言流畅;

3.文体为记叙文;

4.故事要体现主题,给人启示,情节生动曲折。故事可以是单个事件,也可以是人物之间有一定时间跨度的故事;

5.请在文末附上你的姓名、学校、班级、联系方式以及投稿主题。

征稿时间:即日起至2020年5月20日

征稿对象:全国初一至高三学生

投稿方式:投稿文章请用word文档投稿,必须注明作者姓名、学校、班级、联系方式(文章如有指导老师,请注明其姓名),投稿邮件请注明“征文投稿+征文关键词”。

投稿地址:teen2013@126.com

征稿奖励:投稿的优秀作品将刊登在省级刊物《十几岁·中学生阅读与写作》,并发放稿费。

猜你喜欢

原典晏子泰山
玉出泰山 国泰民安
泰山之行
晏子的车夫
小燕子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
陈寅恪:读“老书”、读“原典”
从“教材”到“原典”
晏子使楚
《资治通鉴》为什么不可替代?
晏子辞退高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