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级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模式研究

2021-01-29王雪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年级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王雪

【摘 要】年级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重要作用。我校研究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阶段—五步骤”教研模式,在准备阶段组建一个跨学科教研团队,在实施阶段明确教研目标和任务、制订教研计划,在展示阶段开展团队教研活动,在总结阶段评估与调整积累经验。我校成功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形成了独特的教研模式和课程体系,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年级组 跨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 教研模式

一、课题的提出

2017年,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改革要求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了要减轻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工作要求。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课改”要求,还能落实“双减”政策,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二、课题的实施过程

(一)“四阶段—五步骤”教研模式确保课程实施

为确保综合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我校课题组研究制定了“四阶段—五步骤”教研模式。四阶段是指以年级组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单位,按照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展示阶段、总结阶段的顺序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五步骤是指在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准备阶段组建一个跨学科教研团队,在实施阶段明确教研目标和任务、制订教研计划,在展示阶段开展团队教研活动,在总结阶段评估与调整积累经验(具体内容见图1)。在这样的教研模式下,可根据不同阶段确定任务,不断进行教研,推进课程教研实施。

从有关文献和实践研究中可以发现,“四阶段—五步骤”教研模式能够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跨学科教研在丰富教研内容、拓宽教师教研视野、增强教师教研热情、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传统分科教研所不能企及的效能,也可以为建构与实施跨学科课程和活动起到很好的启发与指导作用。

(二)“四阶段—五步骤”教研模式的应用

1.准备阶段—组建跨学科教研团队

我们在活动准备阶段,组建了一个跨学科教研团队,确定了实践活动的主题,并依据主题找准学科与主题的融合点,达成共识,形成初步的实施计划。

(1)确定主题,明方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决定了学生发展的方向。在确定主题时,一要基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二要基于学科知识的习得;三要基于教学活动中的真实情景;四要围绕社会热点话题。如四年级英语课本中有一个单元的主题是“shopping”,在英语学科中学生习得了许多关于购物的句子和单词;数学学科中学了很多关于打折、买几送几的数学知识;语文学科也有叫卖、吆喝等;美术学科有绘制宣传册等内容。因此,四年级确定了“玩转学科,开心购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

(2)学科融合,促教研

学科融合是跨学科教研的目的,也是需要突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难点。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有三种方式利于学科融合:一是以某一个主题活动为载体,关联相关学科知识,使之成为融合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二是以某一学科为牵引,带动多学科融合;三是以主題为引领,多学科围绕主题构建知识网。如“图书跳蚤市场”活动、“胡同定向”活动、“热带水果园”活动就以主题活动的方式,融入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科学等多学科,用活动带动学科融合,实现知识融会贯通。

2.实施阶段——明确任务制订计划

我们在活动实施阶段,组建的教研团队定期召开教研会议,不断推进研究进程、明确教研目标任务、制订教研计划。围绕主题,讨论方案、设计教学、课堂观察、设计体验活动。

对课堂活动实施阶段,我们也总结划分出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文化共识阶段,各学科组根据确定的主题,组织学生查找资料,提供找到资料的技术导航,如观看某部影片,到图书馆查阅某项资料等。第二阶段是提炼修正阶段。第三阶段是总结交流阶段。第二和第三这两个阶段一同进行,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展开,课前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课中结合主题进行深入探究学习,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总结。第四阶段是深入践行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体验(具体见图2)。

由此可见,课程实施过程中,每一个学习任务的布置都是同组教研后的结果。在每个阶段课程实施后,我们还会针对实施情况进行教研,调整教学内容,所以课程实施的过程也是一个教研的过程。

下面以五、六年级“胡同文化”主题课程为例,对课程实施分别进行阐述。

(1)第一阶段:关于“胡同文化”的知识储备——文化共识阶段

各学科打破学科界限,确定研究主题,融合学科知识,以开放的视野进行研究。我们组织学生查找资料,教师提供技术导航。围绕“胡同”主题,确定了“胡同里的吆喝”“胡同旅游方案”“门楼里的学问”“胡同里的美”“胡同里的趣味定向”“胡同里的榫卯结构”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在课程实施前经过多次研讨后,确定这一课程实施的方案及课时分配等。

(2)第二阶段:关于“胡同文化”的拓展课程——提炼修正阶段

课前:组建学生学习小组,教师提供技术导航指导学生进行课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学习任务选定内容,整理资料,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在“胡同”主题课程中,各学科围绕“胡同”主题进行学科任务布置,如搜集关于胡同的名称、胡同里的名人、胡同里的故事、胡同里的语言的知识,并画出思维导图。学生根据兴趣有选择性地参加。

课中:教师带领学生分小组开展深入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实际获得,更要注重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分享式教学策略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获得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教师们多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设置具有开放度的问题,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对话分享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全班展示”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在此过程中,学科组教师会进行课堂观察,并进行学科教研,不断反思。

课后:拓展提升,课程展示和交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大的特色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也是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为此,教师布置的学习作业多与创新能力培养有关。如“请你结合歌曲《北京的桥》创编歌词”作业,由音乐、语文学科教师合作,选出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进行谱曲、演唱。这不仅将语文、音乐相融合,也将写作和演唱相融合,做到了“玩中学”,并让学生在传唱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巨大成就感。

(3)第三阶段:分享课程——总结交流阶段

结合不同的主题,教师注重学生参与学习的体验感。职业体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方式之一。相声演员、京剧演员、调查研究员都是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色,学生通过职业体验,感受到不同的角色、职业带给自己不同领域的知识及不同的收获,这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4)第四阶段:实践课程——深入践行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在第四阶段,就是要拓展延伸,深入践行学习内容,将其融入实际生活当中。教师通过设计相应的实践性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所学知识和实践的联系。如“购物”主题的图书跳蚤市场、“胡同”主题的胡同定向越野、“马戏团”主题的动物园游览。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真正参与了实践性学习。

(三)展示阶段——团队教研

1.课堂观察的教研活动

在展示阶段,我们多次组织跨学科教研活动,针对课堂观察情况进行研讨、反思,调整展示阶段的学习任务和展示形式。各个学科组也根据试讲情况不断教研精进课堂,优化教学内容。

2.组织综合性实践活动

教研组在组织综合性实践活动时,要集体讨论出合适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如合作式游戏、闯关式答题、体验式外出、参与式活动。综合性活动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检验学习情况,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学习兴趣。

(四)总结阶段——评估与调整

评价与调整对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我们一般会从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参与情况、团队的合作情况分别进行量表评价,然后再进行反思调整,为下一次课程实施提供宝贵经验。

综上所述,按照图1中的“四阶段—五步骤”教研模式能够开发出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校分学段开发了“热带水果园”“开心马戏团”等多种课程,切实落实了“五育并举”和“减负”政策,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图3就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图。

三、总结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近年来,我校紧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步伐,一直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从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四个方面开发了一系列跨学科实践课程,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养、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审美情趣。经过多年努力,2017年5月,我校获批北京市朝阳区科学规划办“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题;2020年,获批北京市科學规划办相关课题。在此期间,“胡同”主题课程承办了区级课程展示;“非遗”主题课程承办了市级现场会。2021年,我校被授予“北京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色校”荣誉称号。今后,我校将继续深入开展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不断探索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研模式,立足“德智体美劳”,培养全面发展的少年。

猜你喜欢

年级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踢毽子
基于教师现场学习力提升的年级组考核完善策略
加强管理提高学校年级组执行力研究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浅谈幼儿园年级组管理与教研组管理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