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党百年统一战线的政治贡献及启示

2021-01-29王红玉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民主国家政治

王红玉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2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全面回顾了我们党百年走过的光辉历程,精辟概括了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系统总结了党在百年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实践启示,深刻阐明了在新征程上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由此,本文试图从讲话中汲取思想的力量、信仰的力量、行动的力量,深入挖掘建党百年统一战线的政治贡献,以探求对新发展阶段统一战线工作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创新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1]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立足整合力量的本质与优势,通过心力整合、政党整合、民意整合,延续大一统政治文明,奠定现代国家建构基础,推动自由与发展共生的民主政治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政治贡献。

一、心力整合: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延续了大一统政治文明

中国迈向文明门槛、推开国家发展历史大门的那一刻,就认定理想中的国家使命应是建立天下大一统。这种“天然去雕饰”的政治气质是中国人在长期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过程中汲取天地精华而形成的,这种独有的自然观、世界观同中华民族大一统的生存发展基本形态相互作用,塑造了中国社会、历史及文化的内在基因。这使得中国无论以怎样的方式迈入现代化,都一定要守住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实现“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

有如春秋战国,尽管诸侯纷争各霸一方,不过是暂时解体了曾经的大一统,但是各诸侯内心渴望重构大一统结构体系,必然加快走向新样态大一统局面的历史步伐。秦制不过是因为自身更高的政治和军事效力,超越了同时代诸侯各国的制度创造,从而助其最后统一了中国。

又如辛亥革命既改变了大一统君主专制的传统国家样态,也打破了大一统的信仰体系。然而,所谓“民主共和”的开启并没有使破裂的传统国家发展成小的政治单元或族群。相反,当辛亥革命后国家处于帝国瓜分与军阀混战相互交织的内忧外患之时,古老的“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并没有因旧日“一体”的消失而走向彻底崩解,而是在求索建构新的“一体”的救亡图存中,再次维系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和国家的统一。

因此,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冯友兰大师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中写道:“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也曾感慨:“可以翻一下世界地图。全欧洲和南北美洲住着10多亿人。这10多亿人生活在大约50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而10多亿中国人生活在一个国家里。这个惊心动魄的事实,全世界中学生都是熟悉的。”[2]之所以会有这样惊心动魄、亘古亘今、亦新亦旧的超大规模共同体,特别是中央政府拥有足够的政治向心力,其基本盘就在于中国文明从一开始就重视“大一统”。

这样的“大一统”基于和而不同,对超大规模共同体内部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不是主张同化或消灭差异,而是充分尊重和包容差异。这样的“大一统”,追求疆域领土的统一,反对国家四分五裂;推崇中央政府的权威,反对地方政府各自为政;注重文化共识的聚合之力,反对价值观的虚无混乱。这样的“大一统”,点点滴滴凝聚于中国人的追求与实践中,最终呈现在世人面前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六合同风、四海一家”愿景。“历史多次证明,只要中国维持大一统的局面,国家就能够强盛、安宁、稳定,人民就会幸福安康。一旦国家混乱,就会陷入分裂”[3]。大一统,可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底层共识,是谁也不敢轻易触碰的政治底线。

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不久,精准把握了中华民族这一生命之根。在“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是人们公认,任何违反这个观念的言论和行动都是非法”的历史大潮流下,中国要迈向现代化和民主化,可以摧毁传统的封建帝制,却不能动摇作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形态的大一统,而是只能以维系大一统格局作为中国自身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逻辑。因此,中国共产党以中国人内心最强大的文化信仰和政治使命,开辟了统一战线促进民族团结、加强阶级联盟等心力整合之路并上升为走向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使自身以及所代表的先进阶级成为国家的领导核心,从而建构起一种崭新的“大一统”体系——各族群众围绕在核心周围的凝聚结构和联合团结。

二、政党整合: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奠定了现代国家建构基础

“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到20世纪的”。在内忧外患、亡国灭种的境遇下,中国的现代启蒙被动开始。在与世界越来越紧密的联系中,传统中国发生了“新文明裂变”。受到现代文明的深刻影响,仁人志士明白了,清王朝摆出的政治转型姿态,无论如何摆脱不了其阶级自身的天然缺陷——维护皇权统治和挽救君主制度。而古代中国人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天下国家观念,面对来自西方现代国家的侵略时,是缺乏国际对抗性的,因为“中国人传统观念中极度缺乏国家观念”[4]。从道光皇帝长叹签订《南京条约》让他“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到民众认为割地割的是皇帝的地,赔款赔的是朝廷的款,可见,由于长期受封建君主专制的影响,家天下的封建王朝缺乏国家应有的功能。正如晚清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所言:“国乃一人或一伙人之国,国本私产,无公可言,奴虏不必为主人负责,何公德之可云乎!”因此,要想结束被侵略的屈辱史,必须首先建构现代国家。

中国现代国家建构始于辛亥革命之后。古老的帝国怎样转变才得以赓续血脉,古老的中华民族怎样蜕变才得以与时俱进,辛亥革命为之探索了方向和道路,积累了经验与教训,并正式开启中国社会大变革的现代化进程,因此被视为“亚洲的觉醒”。尽管这场变革未尽彻底,但是它却让“朕即国家”的时代成为过往,标志着中国转向以民主共和制度为主体的现代社会轨道。

与《共产党宣言》中形容的“工人群众就像士兵一样被组织起来”的强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们的社会力量却如钱穆先生所描述“是平铺的,散漫的,因此也无组织,不凝固”。由此,从蒋廷黻之问:“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5]到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面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6]从历史学家到革命家,不约而同地看出了中国的根本危机和挽救道路——组织起来。

综观世界现代国家之转型,有的不得已走向分崩解体,如欧洲传统帝国体系;有的则依旧维系统一格局,如中华民族。历经分分合合,终究还能保持中华民族“大一统”结构体系并非易事,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作为革命党,不论国民党还是中国共产党,都及时有效地承担起了团结民众、凝聚社会、维护民族团结的使命,并将其作为革命的基础和革命的任务。

“以政党凝聚人民”,是孙中山先生领导革命一次次受挫后从以俄为师中领悟的经验,后来被中国共产党发扬光大。“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按照“人民是政党的基础”这一逻辑,使党成为人民得以有机聚合和整体存在的内在力量和机制,深入发动和依靠蕴藏在广大民众中的革命力量,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行统一战线中,有效吸纳和安排多元化的要求和多样性的力量,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完成了政党整合,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这一制度是珍贵的政治成果,使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民主之间有了更丰富的制度契合性。通过统一战线,政党整合的价值不只体现在政党自身,更难得的是将人民整合成团结的一体,并赋予人民国家政权,同时保障人民的平等自由,使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从而奠定了现代国家建构的基础。

三、民意整合: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推动了自由与发展共生的民主政治建设

现代民主是伴随民族国家现代化的“一种不可避免的必然性”,最先出现在西方,其本质是人类自我解放的历史必然,这一点不会因民主在不同国家的表现形式不同而改变。

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加之君主专制结束后的社会现实,使得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不可能依靠任何一个阶级力量单独主导而完成。这就意味着中国现代化发展要为这种期待而努力,首要的任务就是如何把广大民众凝聚起来,真正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共和民主虽然不是中国内生的,却是中国迈向现代的唯一政治选择,它内含两个维度:国家统一与人民统治。

民主共和要想在中国落地生根,避免水土不服,就不能仅从解放个体和社会出发,而是要重建国家秩序,即首先实现国家回归统一。中国共产党作为政党,之所以能够成为共和民主建构的“自觉主体和支撑力量”,关键因素不在于政党把自身组织得多么系统,抑或拥有强大的自身整合力,而在于她的政治目标不是仅仅作为政党简单存在,而是作为凝聚人心力量的核心存在,作为为人民当家作主保驾护航的力量存在。

当千年文明古国实现整体现代转型,保持国家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统一性和整体性,想要有效避免共和政体只是外国的、空洞的仿制品,民主自然成了最好的选择。然而民主化的选择必须因地制宜,因此中国的民主之路选择了推进人民民主发展。中国共产党既是人民民主的推动者,也是人民民主的具体实践者。

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及其所决定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以及人民政协的组织,建立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治大联合和大团结。它的内在机制是民主,它的使命是保障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在中国实践的出发点是人民,即人民当家作主,其内含两层意义:一是作为整体存在的人民,掌握国家权力并决定国家事务;二是作为个体存在的每一位人民,拥有自由权利并在国家各领域实现全面发展。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推动人民民主从以上两方面在具体实践中同时进行。

这里的第一层含义,根植于人民民主专政本身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人民民主是一种中国特色的联盟民主,其源于人民首先是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的最广泛政治联盟,而非西方意义上单纯的仅具有社会契约色彩的政治主体。这样的人民民主是首先要维护联盟和共同体存在的民主,这里的人民当然要掌握国家权力并决定国家事务。基于第一层含义,这里的国家表现为马克思所言“人的自由产物”,而人的自由是属于全人类的,因此有了第二层——人民作为个体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作为凝聚人民力量的政党,在不断拓展的民主实践中团结联合了人民,也动员组织了人民,真正使人民当家作主运行有效。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整合了民意,推动了自由与发展共生的民主政治建设。

四、整合的力量:新发展阶段统一战线新变化新趋势的“不变”对策

回顾历史、总结经验的出发点必然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统一战线之所以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被放在重要位置,被党的历代领导人多次定位为“最大的工作”、“最大的政治”,正是因为它具有整合的神奇效能,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政治贡献。

2020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上承我国社会主义几十年的发展,下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拥有继续发展所具有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也面临不少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带来的困难和挑战。立足新发展阶段,要利用好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统筹好“两个大局”,必须警惕愈来愈凸显的树大招风效应,以应对新发展阶段统一战线面临的新变化新趋势。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始终在变,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却是统一战线始终不变的原则。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统一战线的整合本质,变化的是根据形势任务采用不同的整合方式而已。

面对新发展阶段统一战线新变化新趋势,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坚守统一战线的整合本质。回顾百年来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在领导方式上不是采用行政压迫的方法,而是通过与一切可以团结争取的力量进行合作。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一切善意地向我们提意见的民主人士,我们都要团结。像卫立煌、翁文灏这样的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我们应当继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7]到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指出:“只要不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也要团结教育他们,发挥他们的专长,尊重他们的劳动,关心和热情帮助他们进步。”[8]尽管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团结争取的人员有了不同,但是党的政治领导方式不能改,思想引导工作不能缺,共同奋斗的政治基石不能撤,合作共事的政策策略不能变。历史告诉我们,有领导又团结的整合才更有力量。只有这样的统一战线才能应对未来新发展阶段可以预见抑或难以预见的惊涛骇浪。

面对新发展阶段统一战线新变化新趋势,必须结合新的历史方位,实现守正创新。新发展阶段,我们既需要全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也需要随时应对来自国际方面的狂风暴雨。从贯彻新发展理念到构建新发展格局,从科技自立自强到经济现代化,从共同富裕到扩大内需,我们唯有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方能完成新变化中的整合新任务。守正中的创新在于聚共识、聚英才的整合新方式。一方面,新媒体时代的政治联盟形态出现量子化生存变化,维系个体与社会的稳定机制受到挑战,社会变得高度流动却不连续,从前的组织整合优势面临离散式联结的困扰。大统战工作格局中的各有关方面、相关部门,需要在加强多元化联结、高度嵌入式联结方面加强参与,增强渗透力。另一方面,统战工作“虚化”“弱化”现象需从根本改善。当前统一战线领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责任,而统战工作却成了软任务。随着全国多个地方统战部门在工作中引入项目化管理,着眼基层统战工作提质创新,已经形成一些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据相关调研显示,一些地方已有项目化工作思维,所做工作只是有实无名。实践表明,以工作项目化为抓手,可以把软的任务变成硬的指标,不仅可以使统战工作具体化、精细化、系统化,而且可以增强统战工作的感染力、影响力、凝聚力。

猜你喜欢

民主国家政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中国式民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