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军在哈达铺期间民族政策的实践及其现实意义

2021-01-29刘亚妮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回民回族长征

刘亚妮 郭 垣

兰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长征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都曾到过哈达铺。各路红军在经过哈达铺时,都坚决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这不但对长征时期团结少数民族群众、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新时代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借鉴。

一、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对民族问题十分重视,1921年中国共产党党纲及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就有关于少数民族问题的论述。但由于党当时处于幼年时期,民族政策还停留在理论阶段,未经过实践检验,传播范围也有限。长征时期红军经过少数民族地区,为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提供了现实基础。

长征中,红军经过少数民族地区,不可避免地要同少数民族群众接触,而民族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长征的成败。为了做好民族工作,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发布了大量指示、决议、布告等,制定并重申了党的民族纲领政策,为开展民族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1934年11月29日,发布《中国工农红军政治部关于苗瑶民族中工作原则的指示》,这是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作出的第一个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指示,指示指出:“对瑶民(或苗民)的基本主张,是反对一切汉族的压迫与剥削,汉民与瑶民民族平等。”[1]1935年5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发布《总政治部关于争取少数民族的训令》,指出:少数民族问题的解决,对于实现战略任务具有决定意义,并强调各军团政治部必须立即把少数民族问题提到最重要的地位。1935年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以六言格律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性质:“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2]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军区政治部发布《少数民族工作须知》,以五个部分阐明了党的民族政策,其中第五部分“少数民族工作要点”指出,“拥护回藏番少数民族建立自己的苏维埃或联合管理自己”[3],“我们主张信仰宗教自由,不伤害他们的风俗习惯与宗教感情”[4]。1935年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提出“实行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政策”。中央政治局毛儿盖会议通过的《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中专章论述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方针。中国工农红军到达哈达铺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及时颁布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回民地区守则》及一系列民族宗教政策,团结少数民族地区群众,为长征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关于少数民族问题的相关决议、布告表明,中国共产党在长征时期就深刻认识到民族问题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性以及争取少数民族对于中国革命前途的重要性。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为长征时期开展少数民族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政策遵循,也为之后党的民族政策的制定实施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奠定了历史基础。

二、红军在哈达铺期间民族政策及民族工作的探索和实践

哈达铺现为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的一个建制镇,自古便是商贸重镇和军事要冲。1935年9月,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经过哈达铺,在此召开了中央领导人紧急会议和团以上干部会议,明确了向陕甘革命根据地前进的方向;同时将中央红军改编为抗日先遣陕甘支队,为中国革命继续发展作了准备。随后,党中央根据在哈达铺、榜罗镇了解到的全国革命形势,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罗镇会议上确定了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大本营的重大决策。1936年8月,红二、四方面军相继进驻哈达铺,在这里开展筹备军粮、扩大红军等各项活动,加速了三军大会师进程。红军能在异常艰险的情形下胜利会师,除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外,还得益于开展了恰当的群众工作,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各路红军经过哈达铺,都按照中央指示坚决执行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平等主张,为长征胜利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

(一)长征时期红军在哈达铺的民族政策及实践

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在经过艰难险阻后到达哈达铺,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在这里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向当地回族群众宣传党和红军的主张及北上抗日的方针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纪律严明,对群众秋毫无犯。在停留的短短几天内,民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密切了党和红军同回族群众的关系。

在到达哈达铺前,党中央考虑到即将进入少数民族地区,便及时向广大红军指战员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为红军进入回民地区作了充分准备。到达哈达铺后,党中央把做好民族工作作为同军事活动同等重要的工作来开展。红一方面军在中街戏楼前召开群众大会,毛泽东亲自讲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介绍了党和红军的性质与宗旨,号召人民群众要大力支援红军。同时,也向回族群众阐明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红军广大指战员在哈达铺地区回民聚居区认真执行《回民地区守则》,在村庄道路两旁书写了“保护回民,保护清真寺”“对回番民族不压迫”“红军是穷人的队伍”等宣传标语,向当地群众宣传党的主张和民族政策。红军还将缴获的大米和白面救济贫苦的回汉群众,帮助他们劳动,并邀请回汉群众代表参加座谈会。为了加强红军与群众的关系,总政治部还要求各伙食单位请驻地周围的人民群众会餐,并特意为回族群众设立了清真席。经过哈达铺的短暂休整,红军体力得到恢复,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发展作了准备,同时也密切了党和红军同当地回族群众的关系,增进了民族团结。1936年8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到达哈达铺,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回族群众风俗,热情帮助群众,同时发动群众建立政权。在哈达铺成立了以颜协曾、牛炳山为副主席的哈达铺区苏维埃政府,启发了回族群众的革命意识和思想觉悟,为支援红军北上抗日做出了重要贡献。

长征时期党和红军在哈达铺实施的民族政策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次伟大实践,它加强了党和红军同少数民族群众的关系,为长征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也为党的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长征时期民族政策在哈达铺的理论结晶——《回民地区守则》

1935年9月,红军攻克腊子口后部队即将进入回民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十分重视党的民族政策,及时颁布了《回民地区守则》。出生于哈达铺的回族干部马超在收集红军长征经过陇南的相关资料后撰文指出,“《回民地区守则》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宗教政策基本原则全面具体表述的最初文本”[5]。《回民地区守则》从四个方面规定了党的民族政策,包括前期与回民接触的方式及对回民的宣传、宗教问题、尊重回民习俗以及党的民族政策的核心即民族平等。《回民地区守则》规定:进入回民地区,应先派代表与阿訇接洽,在说明红军北上抗日意义、得到回民同意后,才准进入回民村庄宿营,否则露营;保护回民信教自由,不得擅入清真寺,不得损坏回民经典;不准借用回民器皿用具等;宣传红军民族平等的主张,反对汉官压迫回民。

《回民地区守则》的颁布,使红军在开展民族宗教工作时有法可依,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民族宗教工作,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由于红军在哈达铺回民聚居区纪律严明,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许多回族群众热情欢迎红军到村庄宿营,并纷纷将家里的粮食、饲草等拿给红军,红军指战员也得以进一步向回族群众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回民地区守则》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贯以来坚持的民族平等主张,也从政策高度赋予其实践性,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红军在哈达铺休整期间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赢得少数民族群众的大力支持,为红军长征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积累了处理民族问题的宝贵经验,为之后丰富发展民族政策、开展民族工作创造了条件。

(三)长征时期红军在哈达铺民族工作的特点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制定了旗帜鲜明、内容丰富的民族政策,并在实践中推动了民族政策的丰富和发展。长征时期党和红军在哈达铺开展的民族工作具有鲜明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长征时期党和红军在哈达铺开展的民族工作具有理论指导。《回民地区守则》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宗教政策基本原则的规范性表述,它将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针以政策高度规定并形成了文本材料,为今后党和红军开展民族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这不仅使红军在开展民族工作时有据可依,推动民族工作进步,而且使少数民族群众能够全面具体地认识党的民族政策。

第二,长征时期党和红军在哈达铺开展的民族工作具有全面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内容丰富,主要包括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帮助少数民族群众等方面;二是覆盖面广,不仅对少数民族贫苦农民给予帮助,同时也与少数民族上层人士交流,召开座谈会等,向他们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争取他们的帮助和支持;三是向少数民族中的先进人士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党的性质和宗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第三,长征时期党和红军在哈达铺开展的民族工作具有可操作性。就宣传工作而言,红军运用标语、口号、文艺宣传、座谈会等形式向少数民族群众介绍党的民族政策,形式多样,内容通俗易懂,效果显著;经过哈达铺的各路红军都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支持。

三、红军在哈达铺民族政策实践的现实意义

哈达铺,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经千难万险后的绝处逢生之地,这里也成为红军长征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加油站。红军在哈达铺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以真诚的行动赢得了回族群众的支持和帮助,增进了民族团结,推动了哈达铺地区回族群众的思想解放,为之后中国革命发展以及民族解放奠定了基础。深入研究党和红军在哈达铺民族政策的生动实践,吸收其历史经验,对于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长征时期在哈达铺,中国工农红军面对回汉杂居的情形,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帮助。通过书写革命标语、画漫画、贴布告、召开群众大会及座谈会等形式和途径,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任务,启发了回族群众的阶级意识和革命觉悟。每个红军战士都身体力行地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持民族平等,尊重回族群众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真诚帮助回族群众,使回族同胞逐步了解到红军是穷人的队伍,红军坚持民族平等,共产党和红军是他们的救星,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的道路。在红军真诚的民族政策及严明纪律影响下,不少回族群众主动参加红军,为中国革命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党的领导下,红军在哈达铺的民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缓解了红军的生存困难和军事困难,极大地团结了当地少数民族群众,为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新时代要做好民族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民族工作的全过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民族工作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在长期的民族交流融合中不断深化发展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党始终能够根据国情及发展变化的民族问题,与时俱进地完善民族工作相关政策方法,走出一条促进民族团结、凝聚共识的正确道路。长征时期党和红军在哈达铺对民族问题的认识和探索是党开展民族工作的一次成功实践。

红军长征在哈达铺期间,积极宣传党和红军北上抗日的主张,有效增进了当地群众对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促进了民族团结,为更好地开展民族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哈达铺期间,党和红军根据当地回汉杂居情形,坚持民族平等政策,颁布《回民地区守则》,在实践中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实践中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了哈达铺地区回族群众解放意识的觉醒,凝聚了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的共识。据宕昌、岷县党史资料记载,大约有5000多名哈达铺回汉青年参加了红军,3000多人在当地参加了反蒋抗日游击队。他们有的牺牲在悲壮的西征路上,有的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有的则倒在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没有留下自己的民族、姓名。[7]红军在哈达铺期间坚持用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有助于增进民族团结、凝聚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8]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国家统一、增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础。在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民族工作的国内外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更加复杂,在这样的情形下,必须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做好民族工作,凝聚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伟大力量。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推进民族工作创新发展

中国共产党对民族问题的正确解决,经历了一个积极探索过程,长征便是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探索发展的重要阶段。党和红军在长征中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则,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民族政策,极大地加强了民族团结,有力地推动了革命发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推进了民族工作创新发展。

中国工农红军经过哈达铺期间,根据当地回汉杂居的实际情形,制定了一系列民族宗教政策、条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进一步丰富发展。如坚持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这完全符合中国实际国情,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保持严明纪律,对群众秋毫无犯,让群众认识到党和红军的性质,传播了革命思想;严格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特别是颁布了《回民地区守则》,从政策高度确保民族平等,促进了民族团结。这一系列民族政策的制定实施有利于消除民族隔阂,加强民族团结,为长征胜利以及中国革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关乎全局,民族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筑牢解决民族问题的制度基础;加强各民族交流沟通,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利用网络等多媒体平台,传播正向涉民族信息,增进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用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推进民族工作创新发展,让民族团结之花长盛。

猜你喜欢

回民回族长征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学科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探索
BOTTOMS UP
乐游西安回民街,一街吃遍丝绸路
从《穆斯林的葬礼》看回民厚养薄葬的文明观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回族文学》2015年总目录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
从《家谱》看吉林回族的源流与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