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认同”引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逻辑、机制与路径
2021-01-29黄泽海
黄泽海
中共怀化市委党校 怀化市社会主义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8
2021年是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实施的第一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发展,汇聚起建设祖国的磅礴伟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形势下,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提升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源泉,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创造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1]企业家精神已成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灵魂。铸造企业家精神需要以“五个认同”筑牢中国人民最强烈的情感认同,引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有效实施全社会动员机制,画出最大同心圆,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一、“五个认同”引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内在逻辑
“五个认同”是“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2]。“五个认同”作为思想武器,能够广泛凝聚共识,是有效动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巩固和增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
(一)“五个认同”引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生发依据
1.统一战线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其理论来源。统一战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新时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践行“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就是用“五个认同”团结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坚定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自觉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各族人民的普遍认同和根本归属”[3]。“五个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内涵。因此,中华各族人民在实践中遵循和践行“五个认同”,就是构建和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个认同”体现的是中华各族人民对党和国家的强烈认同,凝聚的是中华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实现的是团结一致、共商国是,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奋斗前行。
2.现实状况是“五个认同”引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客观依据。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身现状亟待改善。当前,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政治上有觉悟、经济上有实力、民生上有贡献、社会上有认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但是仍有少数人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不够坚定。另一方面,国内外环境影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贸易保护主义和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着非公有制经济“两个健康”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消费结构升级、环保压力增大,影响其发展信心。
(二)“五个认同”引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现实意义
一是非公有制经济是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不可或缺的力量。非公有制经济坚决做强产业链供应链,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对提升中国高质量制造业水平及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拉动消费增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是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共同富裕”的责任力量。非公有制经济是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更大的税赋源。“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实践证明:‘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4]三是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以“五个认同”的家国情怀直接对接国家发展大局,为乡村振兴作出新贡献。他们结对帮扶、回乡兴办产业、发展实体经济,着力培养乡村本土人才,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和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体现了造福人民的价值立场和为民情怀。四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用“五个认同”引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是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融合到最大同心圆之内,整合到政党—国家体系之中,发挥他们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构建一个“横向上”各社会阶层群体融合、“纵向上”社会与经济阶级同化的政治共同体,不断有效地保障党的执政安全,让社会主义大厦坚若磐石。
(三)“五个认同”引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政策支持
一是国家政策的高位推动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外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为民营经济发声,重申“两个毫不动摇”,强调指出:“任何否定、怀疑、动摇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言行都不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都不要听、不要信!所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5]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团结引导民营经济人士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更好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开创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二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制度保障。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最鲜明的特征是坚持党的领导,这也是统一战线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和必须遵循的根本准则。《条例》强调要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为“两个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
二、“五个认同”引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运行机制
只有深化“五个认同”,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同,自觉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激发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一)坚定政治引领机制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唱响“永远跟党走”的时代最强音,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提高政治站位,突出政治引领,站稳政治立场,提高政治能力,践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不断磨砺锤炼自己,勇于担当,一心向党。要始终遵循政治标准,坚定信念、对党忠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践行政治纪律毫不放松,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自觉遵守民主党派党章和《条例》,严守纪律,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把讲政治融入民主党派锻炼全过程,时刻以政治纪律为准绳,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守住底线,明辨是非,真正把讲规矩守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强化情感认同机制
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时指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自己人其实可以看作是自家人、一家人,一家人那就不说两家话。”[6]这一认同不仅体现在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言语上,而且融入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心坎里。一是建立情感认同激励机制。“五个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通过建立健全对非公经济人士的关爱机制、谈心制度,激发其情感认同,鼓励其奋发有为。二是建立精神激励传导机制。精神激励是从人的精神需要层次出发的一种激励方法,目的是为了发挥精神的力量,调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的积极性。通过开展各种类型的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其政治意识,增强其政治认同。三是建立榜样激励引导机制。通过先进模范、典型人物的榜样力量激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标榜样,学习、赶超先进,坚定争创一流的信心和决心。
(三)狠抓教育培养机制
首先是坚持教育培训常态化。一是坚持常态化学习宣传《条例》。二是根据时代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特点开展专题培训,提升行业内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三是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主体作用,推动税收、利润、产值增长。其次是坚持思想引导长效化。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坚持向党组织看齐,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和商会组织的党建引领作用。一是坚持商会组织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建设的主体责任,把思想引领与业务发展融合起来,形成长效思想引领机制。二是实行理想信念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打造一支“政治上有方向、经营上有本事、文化上有内涵、责任上有担当”的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三是培养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一步传承、发扬老一代企业家听党话、跟党走的光荣传统,弘扬创业精神。再次是培养发展要注重时代性、多样化。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培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体现时代性和多样性。一方面组织民营企业家等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开展专题培训学习;另一方面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非公经济人士参观考察红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担负时代责任,完成时代使命。
(四)落实政策支持机制
首先是建立政治保障机制。落实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保障机制。党委统领制度安排,统战部门和工商联搭建平台,落实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安排比例。给予他们政治待遇、社会荣誉,提升其政治积极性。建立科学有效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作为推荐使用和评选表彰标准,建立健全各级各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人才信息库,便于人才培养使用。其次是形成政策支持机制。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法律保护机制。一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健全法律制度,从法律法规上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和相关人士,实现合法权益在法律制度上的认可和保护。二要出台扶持政策,政府在土地、税收、金融等方面要积极支持,帮助其依法进入公共服务行业和领域。三要关心企业家身心健康,有条件的企业可配备心理咨询师。再次是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打消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顾虑,让他们敢于作为、勇于担当,提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形成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监督约束机制,建立政治退出制度,对不作为、不称职甚至行为不合法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予以惩处。
三、“五个认同”引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路径
“五个认同”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相辅相成。“五个认同”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前提和基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又能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五个认同”的内涵和范畴。
(一)引领目标: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引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目标是让其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具体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一是要引导他们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这是百年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选择,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也是由我国宪法明文规定的[7]。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的国家和各民族才能稳步快速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二是要引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民和历史的选择,是中华民族团结的旗帜和中国人民奋斗的航程,因为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8]
(二)引领前提:增强对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
引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前提是让其“自我发现”,明确“我是谁”,形成主观自我认可和肯定,要不断增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分子”和“中华民族的一员”的身份意识和忠诚意识,促使其产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从而提升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忠诚感。一要引领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培养包容共生的胸怀,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坚决抵制“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增强做新时代中华儿女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二要引领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国家统一之基、筑民族团结之本、塑精神力量之魂,达成最核心、最基本的身份认同、思想共识和情感认同;三要引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牢固树立并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国家观和民族观,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增强做中国人和中华民族一分子的底气和骨气。
(三)引领重点: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引领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重点是让其发现“独特的民族特征”,并认同“民族群体特征”,即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认同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凝聚中华儿女最核心和持久的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9]。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更深层次、更持久的认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基础上,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巩固他们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一是引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不同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引导他们用尊重的眼光看待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理性对待并认同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存包容之心,成多样之性,形成各民族相互交流、学习、借鉴的氛围。二是引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引领他们用科学的态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开拓创新、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等精神特质和意蕴,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文明精髓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力量源泉。三是引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正确看待西方文化。对待西方文化应取长补短,不要妄自菲薄或妄自尊大,要吸收其精华和长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的魅力。
(四)引领动力: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引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动力是要让其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其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石和成长环境。首先要从外源动力上激发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和制度建设,为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营造更好环境;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降低企业成本和负担,加强权益保护,完善金融体系,平等放开市场准入等支持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二是党委政府落实待遇与政治关怀相结合的措施,从根本上增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三是建立沟通机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组织统战部门牵头、两新工委具体指导、工商联搭桥联络的沟通机制,落实领导干部“一对一”帮扶联系本地企业,加强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沟通联系。四是充分发挥工商联作为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作用,积极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信息、法律、融资、技术、人才、市场、维权等服务,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效能。其次要从内生动力上激发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广开言路,尊重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意愿,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用企业文化和企业家精神凝心聚力,动员各类生产要素,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精神动力,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充满发展信心,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非公有制企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