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探索

2021-01-29王晓晗

世纪桥 2021年6期
关键词:基层组织中国共产党党组织

王晓晗

(华东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620)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强大的基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1]新民主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建设基层党组织有过许多思考和实践:如对群众的组织和动员、“支部建在连上”制度的建立、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民主集中制建设等,这些举措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获得伟大革命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着眼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具体实践,构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径,为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提供了重要经验。

一、加强党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基层政治生态

重视加强党风建设,保持党内优良思想作风,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战无不胜的“秘密武器”。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并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把“整风”作为整顿党组织的重要形式。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基层党组织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组织不纯、思想不纯的问题逐渐凸显,针对这一现象,毛泽东在1951 年第一次全国组织会议中提出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对于我们党的组织有计划、有准备、有领导地进行一次普遍的整理”。[2]此后,轰轰烈烈的整党整风运动全面展开。通过对基层党组织的整顿,基层党组织的纯洁性和战斗力有了显著的提升。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强调党执政后要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思想和作风问题,首次提出了“糖衣炮弹”可能比真枪实弹更能腐蚀、攻击共产党人的著名论断。他告诫全党,“因为胜利,党内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3]1950 年6 月,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关于在全党举行大规模整风运动的指示,指出将整风与整党相结合,就能“克服以功臣自居的骄傲自满情绪,克服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改善党和人民的关系”[4]72。毛泽东将“检查工作,总结工作经验,发扬成绩,纠正缺点错误”[4]147作为整风的基本任务。1957 年,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毛泽东系统论述了整风的性质、方法、意义等。毛泽东将整风运动视作“一个‘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整风就是“全党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来学习马克思主义”,方法是“先研究一些文件,每个人在学习文件的基础上检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揭发缺点和错误的方面,发扬优点和正确的方面”[5]。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将全面整顿基层党组织和大规模整风运动的有机结合的方法,有力克服了基层党组织内部普遍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主观主义、官僚主义、贪污浪费等现象,不仅防止了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不良作风对基层党组织的侵蚀,而且通过对基层党组织中广大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有力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党内的指导地位,基层党组织内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和团结。整风运动的顺利开展不仅为基层党组织提供了理论和思想的双重保障、为组织工作的展开准备了良好的条件,使他们“工作更好、本事更大”,而且有利于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团结带领广大基层组织完成新中国的建设的“伟大历史任务”。

二、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党员质量

如果说基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组织体系的基础,那么基层党组织的广大党员就是构成这一基础体系的基本功能单位,没有党员就没有党的基层组织。新中国成立前,为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党员数量在一段时期内增长得很快,但也普遍存在着只重数量、忽视质量的现象。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对基层党员的管理是全面整顿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内容。须知,只有党员质量提高了,组织质量才能得到改善,才能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储备相当的人力资源。

1950 年5 月,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发展和巩固党的组织的指示》,明确指出当前我们党在发展党员方面存在的问题,例如“没有保证新发展党员一定的质量”“将一些不够党员起码条件或不完全具备党员条件的人吸收到党内来”“很多人的思想作风极为不纯,还没有来得及给以有计划的教育训练”[6]。针对这些问题,毛泽东提出了“严格审查的方针和稳步前进的办法”,将严格党员标准和加强党员教育作为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建设的两大层面。1951 年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通过的《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明确阐明了党员的标准、入党的条件、党员的审查教育工作等关于党员队伍建设的各方面的问题。会议首次明确提出了党员标准“八项条件”,并将其作为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此外,毛泽东还将对基层党员的教育作为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共产主义的教育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1956 年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更加系统完备地对党员的义务、党员的权利、申请入党的手续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党员队伍建设始终是党组织建设最关键的部分,党员队伍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基层党组织的质量,是我们党全部战斗力的来源。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通过提高入党条件、规定党员标准、严格审查、系统教育等方式使基层党员不仅在量上,而且在质上得到了一次大的飞跃,从制度上保障了党的基层组织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有力筑牢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通过发挥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汇聚了大量人才,提高了组织活力,国家的建设事业得到了更多来自基层人才的支持,基层党组织正日益成为新中国工业和经济建设的重要“能量源”。

三、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头雁”效应

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必定是与基层干部队伍的建设相辅相成的,尤其是对于基层党组织来说,干部是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他们是党的组织体系中距离群众最近的一个特殊干部群体。党员干部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在基层的直接“代理人”,一方面代表着千千万万的基层群众。他们是上级纲领、政策、方针等的直接响应者和宣传者,也是群众意见建议的收集者和表达者;他们是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重视干部的作用,在实践中提出了许多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在坚持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干部选拔和任用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干部政策的三大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才德兼备’的标准”;第二,“必须坚持新老干部互相配合、互相结合的方针”;第三,“必须善于爱护干部”。[7]522“在提拔干部工作中,必须坚决贯彻党的根据政治品质(德)和业务能力(才)来挑选干部的原则。”[7]577同时,为充实干部队伍、改善干部队伍结构,毛泽东还提议让更多的工农群众、少数民族、妇女等加入到干部队伍中去。在干部的作风和具体工作事务上,毛泽东倡导把“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继续发扬起来。1953 年,在济南党员干部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指出:“因为革命胜利了,有一部同志,革命意志有些衰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少了。”[8]284由此,毛泽东提出在和平建设时期,尤其要对干部加强政治思想工作、鼓励老干部向新干部学习、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等。同年3 月,在南京、上海党员干部会议上,毛泽东就干部如何处理问题、解决矛盾、领导群众等具体干部的具体工作方面列出了六大提纲,强调要干部“善于说服,要学会以理服人”“为工农服务,与群众打成一片,不是两片”“要展开讨论和批评”“养成学习习惯”,处理问题要讲究“原则性和灵活性”“不要忘记政治”。[8]290在工作态度和作风方面,毛泽东强调干部“要以普通劳动者而不是虚伪的姿态出现”;在干部教育方面,强调要教育他们“善于分析情况,善于及时用鼻子嗅出干部中群众中关于人民生活方面的不良空气。”[8]451总之,毛泽东对干部问题的论述不仅坚持了革命时期“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干部选拔选拔标准和路线,而且根据时代的发展对其进行了及时的调整和优化。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就干部政策问题、干部作风问题、干部具体工作和态度问题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思考。“以提高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忠诚于党的事业、能够经得起任何风浪考验、善于团结、带领党员和群众前进的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9]这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党的其他组织相比,基层党员干部始终站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第一线,肩负着不能替代的重要职责。人民群众接触最多的便是党的基层组织,基层干部工作得好不好,本领强不强,有时候直接决定了人民群众对党的工作、事业的评价。新中国成立后,基层干部面临着不同于革命斗争的陌生环境,既要努力学习、甘做群众的学生、紧跟时代的步伐,又要通过发挥基层干部的“头雁”效应,动员、引领和凝聚群众服务于国家的建设事业。

四、打牢群众基础,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组织起来”,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并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群众发展我们的经济,同样需要“组织起来”。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大厦的根基,基层党组织必须打牢群众基石,必须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群众基础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基层党组织只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才愿意“组织起来”拥护基层党组织的领导。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无不胜的法宝。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使我们党在组织定位上实现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群众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为了使群众路线在基层得到有效践行,毛泽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其一,建立健全群众路线制度。毛泽东指出由于我们党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脱离客观实际、脱离群众的“主观主义和片面性”,因此必须“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的贯彻实施”[8]19。同时,毛泽东提出了因地制宜地灵活运用制度的重要性,指出制度应该是用来促进而不是制约群众积极性和生产力的,如果现存制度存在问题,就必须及时地剔除和修改。其二,必须注意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毛泽东在批判整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时,特别提到了“不了解和不关心人民群众痛苦”和“不了解不关心基层组织的官僚主义”[4]254的问题,强调要通过改进领导方法加以肃清,也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群众路线才能得以正确实施贯彻。其三,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毛泽东在指导农业合作化问题时,多次提及了要“采取领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办法”,强调这种方法“更加发挥了党的村支部和广大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地体现了依靠党支部、依靠群众的经验和智慧的正确原则。”[4]441这就是说,基层组织在联系、组织、凝聚和服务群众的时候,群众不是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基层党组织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做到“紧紧依靠群众”。

强调和突出群众的作用,是中国共产党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优秀经验。“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的论断不仅适用于武装斗争,同样适用于和平建设。群众基础是基层党组织最重要的基础。只有做好群众工作,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基层党组织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基层党组织才能牢牢地把基层群众紧紧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为创事干业积聚更多的群众力量。

五、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筑牢制度基石

民主集中制作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制度和组织原则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不断探索逐步建立的。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继续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使这一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毛泽东就民主和集中的关系、如何坚持民主集中制等进行的系统论述对夯实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基石提供重要保障。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明确解释和强调了民主和集中的关系,他认为民主和集中是一对矛盾,既包括民主和集中的统一,也包括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次,关于如何坚持民主集中制的问题。第一,毛泽东认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成为了占支配地位的首要矛盾,而民主和集中直接的矛盾又是人民内部的一个重要矛盾。因此,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集中制,主要是“用民主的方法向他们进行教育和说服的工作。而这种教育工作是人民内部的自我教育工作,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就是自我教育的基本方法”[8]284。第二,“集体领导”在民主集中制的应用问题。毛泽东在反思和评析高岗、饶漱石党事件时说道:“鉴于种种历史教训,鉴于个人的智慧必须和集体的智慧相结合才能发挥较好的作用和我们在工作中少犯错误,中央和各级党委必须坚持集体领导的原则,继续反对个人独裁和分散主义两种偏向。必须懂得,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这样两个方面,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互相结合的。”[4]292毛泽东的这些论述虽然是基于党的高层而言的,但同样适用于党的基层组织,基层党组织中也需要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基层事务庞杂而涉及范围较广且都是和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因此,在基层党组织内部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党员要通过开会、讨论等方法提出对策,更好地解决群众的困难,这也是发扬党内民主的一种方式。另一方面,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干部的作用,在重要关键事件的处置和方针政策的贯彻方面落实个人负责制,集中党员和群众的意见。第三,民主集中制要和群众路线相结合,即“先民主,后集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0]290。党的基层组织作为汇聚民意、民心的“基站”,必须充分实现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保证意见从群众中来、才能充分搜集各方面信息、才能克服主观主义和片面性。另一方面,只有正确集中,“在集中正确意见的基础上,做到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指挥,统一行动”[10]294,才能实现少数服从多数。

民主集中制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本机制,要发挥其自身的重要职责,一方面,必须切实做到把党内党外群众的意见整合起来、将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团结凝聚党内党外一切力量建设我们的国家。另一方面,只有正确理解和贯彻这一根本组织制度,才能实现“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基层党组织,才能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制度基础和群众基石。

六、创造性地发展“支部建在连上”制度,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通过建立“支部建在连上”制度,使党的领导真正深入到红军的基层组织,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命力以获得革命战争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在农村和城市各类组织中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的方式,扩大了基层党组织在中国社会尤其是城市中的覆盖面,创造性地发展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和组织引领作用,切实增强组织建设。

1956 年通过的八大党章,不仅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党的基层组织”的概念,而且对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形式、一般任务等作出了新的阐释:“在企业、农村、学校和部队中的党的基层组织,应当领导和监督本单位的行政机构和群众组织积极地实现上级党组织和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不断地改进本单位的工作。”[11]八大党章对基层党组织的相关论述不仅实现了“支部建在连上”这一组织制度的新发展,而且通过将党的基层组织嵌入到各个社会单元中,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对于基层社会的领导,对于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广大农村,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毛泽东提出了“加强城市工作,依靠工人阶级”的口号,并在1951 年给各党委的信中明确提出“城市建党”问题和“增强对于城市工作的领导”。[4]133毛泽东指出,“城市及新区建党必须采取慎重的方针。城市着重在产业工人中建立党的组织。”[4]145在实践中开辟了“生产行政工作的厂长负责制”,后来又形成了“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这些方式不仅发挥了党对企业的领导作用,而且使党的领导嵌入到各类大小企业中,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动员城市社会的力量进行大规模经济和工业建设,确保党在城市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综上,新中国成立后,基层党组织通过扩大其组织覆盖面,切实发挥了嵌入式党建的引领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基层党组织通过分配资源、协调各方、调动生产积极性等方式统筹中国广大基层社会的建设,实现了党的工作到哪,哪里就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现如今,无论是我们党目前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还是从党自身的建设角度出发,都表明党组织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基层党组织已经成为党加强和实现全面领导的重要的阵地,实现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是厚植党的执政根基的基础和保障。

猜你喜欢

基层组织中国共产党党组织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清华党组织公开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