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文学旅游演进与文学山东地图的生成

2021-01-29李领娣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故居山东作家

李领娣

(1.山东旅游职业学院,2.山东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济南 250200)

山东拥有丰富的文学旅游资源,文学旅游扎根已有资源基础之上,循序渐进规划设计,已经建成类型多样、颇具数量规模、广布全省范围的作家故居及旧居博物馆和纪念馆建筑群,为山东省作为文学旅游目的地形象,即“文学山东”形象建构奠定了基础。[1]山东文学旅游如何演进到蓬勃发展的景象,文学山东地图如何绘制成形,又如何形塑着山东地域空间与文学旅游者的空间想象?学界对这些问题研究尚不多,本文将梳理建国以来山东文学旅游的发展轨迹,并结合旅游的空间性,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探究其演变,以期拓展文学旅游研究,并透视山东作为“文化圣地”之内涵与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径,为后疫情时代山东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一份参考。

“当我们认为旅游行为意味着某种运动时,我们承认这种运动基本上是一个地理概念。这样,那些从事旅游研究的人从地理学(和相关的以空间和/或地方为研究基点的领域)可以说会很好地处理旅游复杂的空间性。”[2]地图是社会文化对旅游复杂空间性进行建构的表征,结合地图自身的多重属性,“文学山东地图”既指称狭义上的汇集山东文学旅游目的地的一幅实体地图或一册地图集,也指代基于诸多现实存在的山东文学旅游景观的一个文化地理空间系统。作为文化地理学领域的一个概念,“文学山东地图”主要展现山东文学文化在“不同地域空间的分布情况,同时也研究文化是如何赋予空间以意义的。”[3]在这个社会文化建构的空间里,有孔子的曲阜、范仲淹的邹平、李清照的明水、罗贯中的东平、施耐庵的水泊梁山、蒲松龄的淄川、老舍的济南、梁实秋的青岛、莫言的高密等等。作家和作品是对地方塑造与建构的重要社会文化力量,在某种意义上,莫言作品中书写的高密东北乡与现实世界中的高密市东北方向的几个镇街是两个相互依存的空间,共构出作为文学旅游空间的莫言故乡。在文本空间、地理空间、旅游目的地空间叠合中,与作家作品相关的文学地方集成“文学山东地图”,生动地展现出山东文学遗产的空间分布、山东文学旅游的广阔地理空间与整体面貌,而这些“空间和地方数据可应用于旅游市场营销与发展”[4],服务于山东旅游产业建设。

山东文学旅游的历时性演进依据文学旅游目的地的特点及变化,可划分为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保护为主的恢复期、以博物馆化式发展为突出特点的快速成长期、“好客山东”整体开发思路指导下的成熟兴盛期。这三个阶段各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文学旅游产业发展特点,文学山东地图对山东文学旅游发展的空间叙事与此同步。伴随山东文学旅游走向成熟的轨迹,具有明晰空间地域感的文学山东地图也从基础起点到达完备形态。

一、保护性修复与维护:文学山东地图的起点

根据文学旅游开发的建构主义真实性原则,客观真实存在的文学旅游资源是旅游开发的重要基础,尤其是文学记忆中的魅力地方。这些文学地方可谓文学旅游的核心资源,也是文学山东地图上最为宝贵的文学文化遗产和文化记忆。作家作品为某个地方增添了魅力,甚至带来荣耀,使其成为文学旅游者最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建国之初,作为文学旅游凝视客体的文学地方已经存在许多,但开发成旅游景观对外开放的数量有限,所以根据文学旅游目的地的特点,可以将1949年至1978年划分为恢复准备期。

(一)政府建设,用制度进行保护

这一阶段主要针对齐鲁大地上历史传承而来的文学旅游遗产,通过人民政府建设或设立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制度的方式进行保护、修复和维护。例如,1957年,孔庙成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为1961年孔庙和孔府入选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做好了准备;1954年,政府修复在战火中遭受破坏的蒲松龄故居,1958年,设立旨在保护故居的蒲松龄故居管理委员会;1959年,辟建李清照纪念堂(济南趵突泉公园内);1959年,始建李清照纪念馆(济南市章丘区);1961年,辛稼轩纪念祠改建而成(济南大明湖景区内)。

(二)隐形的文学遗产

除了上述进行重点建设和保护的景观,还有众多珍贵的文学人文遗产隐没于山东地方空间之中。所有这些资源与文人作家承续千年的文学书写传统是该时期文学旅游开发的基础与起点,尤其是山东历代文人的作品、故居、任职之地、墓地等,及非山东籍作家创作的与山东各地方相关的作品、他们在山东的驻留居住之地等。“记忆文化主要取决于,尽管不是唯一的,与过去的各种联系。过去只有在我们提到它的时候才会产生。”[5]简言之,文学旅游遗产已经客观存在成百上千年,与过去的时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许绝大部分资源暂未“被提到”,尚未进行旅游产业开发,却已经隐形地存在于文学山东地图之中,为此后的文学旅游发展和山东文学旅游世界的空间生产奠定了基础。

二、博物馆化:文学山东地图初具规模

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山东文学旅游步入发展演进的快车道,1978年至2008年的三十年间可视为其快速成长期。在此期间,文学史上著名作家的故居先后建成旅游景观并对大众开放,山东文学旅游呈现出鲜明的博物馆化发展特点。文学山东地图的视觉空间中广布起文学家的故居纪念馆、旧居博物馆等地方,其数量形成一定规模,组成山东文学旅游的主体性景观,文学山东地图初步描绘形成。

(一)作家故居:文学圣地

在不同类型的文学旅游目的地中,作家的住处(故居、旧居,甚至包括现居)是最独具“光晕”的首选文学圣地,往往被视为作家、作品及其文学创作力的纪念碑,充满了吸引旅游者亲自探访文学地方的感召力。“作家的住处(房屋、家、农舍、公寓)是被广大读者最为认可的源始之地。”[6]而读者/文学旅游者向往游览作家住处的旅游动机是多样和深层的,主观动因主要有朝圣、好奇、真实性追求、读者-作家关系焦虑、致敬、追求愉悦等。[7]文学旅游者往往怀着朝圣般的心情亲自探访作家生活和创作灵感迸发的地方,或满足好奇,或一探虚实,或表达敬意,或追求心灵的满足。读者、作品、地方三者之间分别存在复杂的双向互动关系,读者对地方的强烈的空间在场感的要求驱动他们在地理空间中流动,从阅读作家文本到游览文学地方,从与作家纸上相逢,到在现实中感受作家生活过的地方,在作家创作的源发之地与其建立起更为密切的情感联系,收获 “文学朝圣之旅”的精神满足与自身文化身份的确认。

(二)博物馆化

正是基于作家故居的独特属性和作为文学旅游资源对读者/文学旅游者无可替代的吸引力,山东文学旅游在发展的第二阶段,将作家故居作为重点开发对象,将其从日常生活建筑群落中标识出来,成为类似宗教圣地、赢得大众特殊关注的神圣化文化景观。山东先后建成几十处故居博物馆并投入运营,主要包括蒲松龄纪念馆(1980年,淄川区洪山镇)、闻一多故居(1984年,青岛市)、南丰祠(1987年,济南市)、青州李清照纪念馆(1989年,青州)、诸葛亮故里纪念馆(1992年,沂南县)、宋琬故居(1992年,莱阳市)、墨子纪念馆(1993年,滕州市)、白雪楼(1996年,济南市)、李清照纪念馆(1997年,济南市章丘区)、辛弃疾故居(1998年,济南遥墙镇)、萧红萧军故居(2003年,青岛市)、梁实秋故居(2003年,青岛市)、陆侃如冯沅君故居(2003年,青岛市)、沈从文故居(2003年,青岛市)、王统照故居(2003年,青岛市)、路大荒故居(2006年,淄川区)、范公祠(2006年,邹平市)等。上述作家及其作品以及他们留给世人的宝贵精神财富都是中华传统文化、山东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他们的故居博物馆和纪念馆的建成记录了山东文学旅游蓬勃有序发展的三十年,提供了文学与旅游如何融合发展的成功实践经验和透视山东文化生产的窗口,丰富了山东旅游空间世界,描绘出文学山东地图初具规模的形态。

文学旅游发展具有长时段特征,即作家的作品和精神代代相传,培育滋养着一代代读者/文学旅游者,文学阅读是超脱时空阈限的行为,“无论是专业读者还是其他类型读者对作家作品、与作家关联的地方都怀有深切、持久的爱。游览这些地方可以帮助他们重新解读最喜爱作家的作品”。[8]文学旅游市场的游客方需求如细水长流,源源不断,所以文学旅游遗产开发和景观建设应坚守保护原则,定位长远,着眼未来。这一阶段,在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推进现代化进程之间,通过博物馆化保护世代传承的作家故居等宝贵文学遗产有助于山东旅游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拓展了山东旅游的人文内涵和“文学山东”、“文化圣地”旅游目的地形象,更为下一阶段“好客山东”旅游品牌的整体打造贡献了扎实丰富的高品质景观。

三、持续建设和融入整体性开发:文学山东地图走向完善

2008年,人文性、历史性与地域感兼具、创意性与时尚感十足的“好客山东”旅游品牌形象推出,这一与时俱进的旅游发展规划瞬间激活了山东全域旅游市场,各地市整合资源,多渠道联合推介,山东旅游整体规划发展步入崭新的时代。2008—2019年,在“好客山东”品牌引领旅游发展的时代语境下,山东文学旅游演进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持续建设,即全省各地方继续深入发掘相关资源做好规划开发,满足市场对不同作家的故居的探访需求;二是,整体开发。

近年来,文旅融合成为旅游业界和学界的热点,“灵魂载体说”认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9]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作家、作品、作家故居等是可视的文化的表层结构,作家精神、作品思想等是隐而不彰的文化的深层结构。所以从文学旅游角度来看,其实践是文旅融合的重要组成和成功融合的典范。文学旅游内在的历史文化价值使其易与其它类型的文化旅游资源组合成新的文化场域,即文学旅游融入更具整体性、更包罗万象的文化旅游开发。在青岛、济南等城市空间内,作家故居博物馆数量相对较多、地理分布上相对集中,于是这些景观与临近分布的丰富文化资源一并被整合融入涵盖面更为广阔的历史文化旅游,成为文化旅游整体最具辨识度的组成。总之,经过这一阶段的发展,许多新的作家故居博物馆建成运营,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山东文学旅游目的地名录,文学山东地图成为更具完整性的文化地理空间,展现出当下的文学旅游发展图景。

(一)持续建设,满足个性化需求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好客山东”是系统的旅游空间工程,其中一维是文学旅游地理空间,而通过研究山东文学旅游演进,勾勒出相对完整的文学山东地图,将有助于阐释和理解“好客山东”之“文化圣地”的丰富性和整体面貌,更好地理解山东文化的丰富内涵。“好客山东”品牌打造的十几年间,文学旅游持续推进,许多新的景观补充进来,主要有,莫言文学馆(2009年,山东高密市高密一中校园内)、王士祯故居(2009年,济南大明湖景区内)、臧克家故居(2010年,潍坊市诸城市)、季羡林纪念馆(2010年,聊城市临清市康庄镇管庄村)、罗贯中纪念馆(2011年,泰安东平县罗庄村)、莫言旧居(2012年,潍坊高密市大栏乡平安庄)、路大荒故居(2013年,济南市曲水亭街8号)、老舍故居(2014年,济南市南新街58号)、莫言南关旧居(2014年,高密市天坛路26号)、孔融祠(2015年,潍坊潍城区十笏园西北方向)等等。山东历史文化悠久多样,文学旅游者的偏好也因阅读兴趣、认知、年龄等不同而充满差异,“即使地方之间有重合,我们也无法保证文学旅游者以相同方式在现场观看或解读地方或活动”,[10]所以持续将文学史上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气质的作家的故居进行开发,可以使来自国内外的文学旅游者各有所选,各取所需,各获所得。山东文学旅游七十年间坚持以真实性旅游资源为根基,遵循保护传承理念,持续向前发展,以文学文本会天下朋友,以群星璀璨的文学家作山东文学旅游的形象代言,以作家故居博物馆等作为“文化圣地”的重要组成,展现出山东文化生动具体、内涵丰富的一面,经七十年累积发展绘制出星星点点广布全省的文学旅游景观。

(二)景观并置,整体开发

由于历史、文化、地理等原因,在青岛、济南等地方,这些星点分布的作家故居恰巧较为集中,于是整体考量、通盘开发成为切实可行的思路。通过前述的统计可以发现,坐落在青岛市的作家故居数量较多,而且相距不远,附近还集聚着许多学者、文化名人的故居,包括教育家(华岗)、物理学家(束星北)、生物学家(童第周)等等。共计三十多座文化精英的故居建筑群成为青岛市最为珍贵的历史文化名片,而故居群所在的小鱼山地区在空间上连成一片文化名人街区,并于2012年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文化名人街区或历史文化名街遵循将文学、历史、文化等旅游资源汇总集合然后进行整体性开发的思路,是实践“文旅融合”理念的典范之作。近年来,山东加快相关文化街区建设工作并于2014年公布了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共计35个,主要包括济南芙蓉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淄博周村古商城历史文化街区等。

将多个文学旅游景观串联,实现不同地方之间的资源共享,也是可供山东文学旅游进一步发展的思路。譬如,济南的许多名人故居集中于城市中心区域,可以着力打造出一条“文学之路”,即“作家故居游专线”。“考虑到旅游需求的多样性,遗产、影视和文学旅游者之间几乎无法区分”[11],所以济南的作家故居也可与鞠思敏故居(县东巷105号)、陈冕故居(鞭指巷9-11号)、铁公祠(大明湖景区内)等其他文化遗产项目组合,规划出一幅包含多条不同起始点的“历史文化名人故居游线路图”。高密市的莫言旧居、莫言南关旧居、莫言文学馆以及莫言作品衍生的影视旅游景观——红高粱影视基地等可以共组成一条“莫言故乡一日游线路图”,以飨海内外文学爱好者。位于青岛市南区黄县路12号的老舍故居纪念馆同时被建成骆驼祥子博物馆,对作家及在此地创作的作品同时布展,这种文学主题式纪念馆开发样式也可以推而广之,即开发作家作品主题公园,将作家塑造的众多经典场景、人物、情节等在现实空间中展现。作家生活工作的流动性使得他们的故居往往分散各地,如何能够打破地域界限,通过整合作家所有作品创造“文学主题公园”,或打造文学主题节庆,都是值得思考的开发思路。

事实上,文学山东地图与上述旅游产业整体开发思路一脉相承,若合符节。从具象文本角度而言,该地图是对已有山东文学旅游景观分布的视觉呈现与描绘。罗宾逊、安德森等旅游学者通过探究文学与旅游的内在联系后提出,文学旅游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在于 “文本的生产、传播与消费”。[12]文学山东地图的文本表现形式——纸媒或电子版等不同媒介形式的文学山东地图的生产、传播和消费将充分发挥其图文并茂的优势,以直观的图画感、广阔的空间感、一目了然的叙事感、深厚的历史文化感,为文学旅游者提供按图索骥的方向,激发他们的文学空间想象,而“想象在旅游的体验和回忆中起着重要作用”。[13]从抽象空间角度而言,文学山东地图集中展示出山东地方空间中文学旅游信息的整体分布,这种空间逻辑与旅游产业整体开发可以相互促进,因为集聚效应是二者皆备的内在性质,即都是通过聚集、整合分散的要素实现更优的效应。

在此阶段,山东文学旅游在深入挖掘资源和建设新景观的同时,依循极具原创性的“好客山东”式整体开发理念,加入更为广阔的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实践,拓新了开发思路,激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原始动力,山东旅游始终秉持创新发展的理念,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山东旅游已经通过举办2020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暨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等方式走在主动创新发展以推动旅游业回归常轨的路上。

四、结语

七十年来,山东文学旅游扎根丰裕的客观真实性文学旅游资源,遵循保护承传理念,有序策划开发,逐步展现出“文化圣地”绵延的文脉与丰厚历史文化的一个侧面。其历时演进轨迹汇合成一幅文学山东地图,将山东的文学遗产融合为一个整体呈现,承载着丰富的山东文化和地方空间信息,从文化空间视角表征山东的文学旅游景观,持续形塑着人们的文学旅游空间意识、认知与想象。在这个文化地理空间的开放系统里,有山东文学遗产的历史感、丰富性和时代变迁,有文与旅融合之道与典范之作。山东作为“文化圣地”自提出之始就是一个不断纳新前行的开放系统,文学山东地图也始终对改变持有开放的态势,随着更多文学旅游目的地开发建成,更多文学线路图、文学主题公园等生成,文学山东地图所表征的山东文学旅游地理空间将愈加臻于立体完善。

猜你喜欢

故居山东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卫立煌故居
山东图片库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