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振频率分析仪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分析*

2021-01-29毕庆伟丛珊珊徐蓓蕾

黑龙江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共振频率种植体数值

毕庆伟,丛珊珊,徐蓓蕾,刘 凯,韩 梅,李 岩

1.黑龙江省口腔病防治院口腔种植科,哈尔滨 150001;2.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哈尔滨 150028;3.佳木斯大学口腔医院解剖教研室,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4.黑龙江省高等护理专科学校口腔系,哈尔滨 150086

随着生物材料和临床技术的进步以及患者对义齿舒适性和美观需求的提高,口腔种植技术已成为修复牙列缺损与缺失的理想手段。众所周知,种植体植入后获得良好的初期稳定性和继发稳定性是实现种植体功能性负荷的必要条件之一,种植体完成了骨结合过程是其能否承担功能性负荷及影响长期稳定性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种植术后对种植体愈合情况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随着即刻负荷和早期负荷逐渐成为可以替代延期负荷的可靠技术,也使得临床医师迫切需要一种可靠的且客观的无损伤的技术来协助临床工作,即如何为患者选择最适宜的种植体稳定性检查方法和工具。临床上常常凭借手感、叩诊、X线、反向旋转力等进行检查[1-2],缺乏动态指标和客观量化指标。如何量化和区分不同程度的种植体稳定性一直是个难题。共振频率分析(RFA)利用磁脉冲的刺激,通过种植体连接的感应杆产生共振频率并分析出种植体稳定性数值,对种植体不产生旋转力的刺激,对于临床上测量种植体的稳定性提供了一种可靠的、便捷的方法。本研究利用共振频率分析仪在临床上对种植体稳定性进行评估,评价种植体不同愈合期之间稳定性的变化,为临床种植体负荷提供数据参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10月—2020年5月在黑龙江省口腔病防治院种植科就诊的患者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36岁;未进行骨增量手术植入种植体56颗,上颌32颗,下颌24颗。

纳入标准:上下颌后牙区,颌骨骨质分类Ⅱ-Ⅲ类,种植体初期稳定性达25Ncm以上,颊侧剩余骨壁1.5 mm以上,血常规指标正常,无全身系统性疾病等,未服用影响骨结合相关药物。排除标准:初期稳定性小于25Ncm,种植体手术区域内感染或严重炎症,需要进行骨增量,吸烟,应用双膦酸盐。

1.2 主要设备和材料

Astra种植体及愈合基台、种植手术工具盒(瑞典,登士柏西诺德),共振频率分析仪及传感器感应杆(Integration Diagnostics,Savedalen,瑞士),口腔种植机(彼岸,瑞士)。

1.3 临床步骤

手术区常规消毒,术区牙槽嵴顶切口,翻瓣,常规制备洞形,周围骨壁完整并保持颊侧骨壁1.5 mm以上厚度,Astra种植体规格(直径4.0 mm,长度11 mm),初期稳定性达25Ncm以上,同期在其上放置愈合基台。未达到初期稳定性25Ncm,不纳入本研究比较。手术即刻、6周和3个月后使用Osstell共振频率分析仪测量了种植体的稳定性(颊,舌,近中,远中),颊、舌和近中、远中位置测量三次的平均值用作种植体稳定性(ISQ)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中有5颗种植体未达到初期稳定性要求,未纳入研究。所有种植体均形成骨结合,无感染情况发生。手术后3个月X线显示骨结合良好,边缘骨未见明显吸收。

共振频率分析仪测量种植体植入即刻、植入后6周、植入后3个月稳定性数值。上颌共27颗种植体,手术即刻稳定性数值73.48±2.08,术后6周稳定性数值74.55±1.45,术后3个月稳定性数值78.70±1.35;下颌总共24颗种植体,手术即刻稳定性数值75.25±1.65,术后6周稳定性数值76.71±1.37,术后3个月稳定性数值80.04±1.85;所有种植体手术即刻稳定性数值74.31±2.07,术后6周稳定性数值75.57±1.77,术后3个月稳定性数值79.33±1.73,手术即刻和6周比较数值无显著差异(P>0.05),比较6周和3个月稳定性数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种植体不同时期稳定性数值(±s)

表1 种植体不同时期稳定性数值(±s)

6周ISQ种植位置上颌下颌合计数量(颗)27 24 51即刻73.48±2.08 75.25±1.65 74.31±2.07 74.55±1.45 76.71±1.37 75.57±1.77 3个月78.70±1.35 80.04±1.85 79.33±1.73

3 讨论

共振频率分析(resonance frequency analysis,RFA)是Meredith[3]首次提出用共振频率来数字化评估种植体组织界面的稳定性,主要用于种植体稳定性的测量[4]。共振频率基本原理是安装在种植体上的传感器感应杆可以激活一种压电物质,测试时发射信号可以在某一个频率上使得传感器带动种植体共振,然后使用仪器检测骨种植体界面释放出共振频率,并计算种植体稳定值。Huang等[5]在体外用实验证明了RFA方法可以对种植体早期的骨性结合做出准确判断,Sanchez等[6]在为期1年的研究期内,发现所有类型的骨都有较高的种植体稳定性总体数值,可以通过在不同骨质类型中的种植体稳定性数值来评价修复体负载时机,并提出共振频率分析方法是种植体稳定性的较可靠预测方法。Roland Glauser等[7]对Branemark种植体的稳定性进行了测量,认为未形成骨结合的种植体的稳定数值一直在降低,在种植术后1到2个月共振频率分析(RFA)的种植体稳定性数值较低的种植体更易发生失败,那么用共振频率分析(RFA)可以提前诊断种植体稳定性降低,提早采取措施避免种植体失败。Peter等[8]研究显示种植体植入时或愈合后3~4个月的ISQ值低于70和75,种植体失败的风险会增高,因此,共振频率分析测量可用于识别种植失败的风险。Horwitz[9]对植入力矩(IT)法和共振频率分析(RFA)进行了比较,认为两种方法存在相关性,而且共振频率分析(RFA)更准确易用。在较致密的骨中(例如下颌骨),发现植入扭矩和共振频率分析值均相对较高,植入扭矩和共振频率分析值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性[10]。Balleri等[11]对种植体植入一年后形成骨性结合的患者进行了实验,认为一年后成功形成骨结合的种植体稳定性中下颌比上颌数值更高。Argiris Samiotis[12]对Astra Tech种植体的稳定性用共振频率分析(RFA)进行了分析认为愈合时间到56天其种植体稳定性值大于65,如果56天后稳定性增加则可以安装修复体,若ISQ值小于65,则安装愈合基台来观察其进一步的稳定,上述研究说明共振频率分析是一项较准确的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种植体植入即刻、术后6周、术后3个月进行比较,发现下颌骨在术后3个月种植体稳定性数值高于上颌骨,这也与Balleri等[11]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中即刻和6周种植体稳定性数值无显著差异,3个月种植体稳定性数值与之前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Gursoytrak B等[13]研究发现种植术后2周和6周,具有高水平种植体稳定性数值,术后12周种植体稳定性具有相似的临床结果,这与本研究结果相近。通过本研究结果及以上文献观点可以提示种植体在骨结合后3到6个月期间,种植体稳定性数值是趋于稳定性增加,并提示此阶段种植体具有较强骨结合能力。本研究由于初期稳定性要达到25Ncm以上以及选择种植体种类及规格(4.0×11 mm)的限定,以及样本量和研究周期的限制,种植体稳定性数值的准确范围还需进一步验证,判断种植体植入后种植体稳定性数值之间确切的关系以及种植体负载后的种植体稳定性数值变化规律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这项研究我们发现,RFA是评估种植体骨结合程度的一种无创、便捷、较直观和准确的方法,对于确定种植体负载的时机起到很重要的评判作用。

猜你喜欢

共振频率种植体数值
种植体折裂的临床分型与临床治疗方案
体积占比不同的组合式石蜡相变传热数值模拟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数值大小比较“招招鲜”
舰船测风传感器安装位置数值仿真
铝合金加筋板焊接温度场和残余应力数值模拟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基于MATLAB对“Y型”果树振动共振频率的研究
风洞试验WDPR支撑牵引绳与模型耦合振动研究
大展弦比机翼的有限元模态及谐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