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以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为例

2021-01-29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岗位模块

陆 军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青海 西宁 810012)

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平台,在专业建设中如何培养既适应青藏高原特殊地理环境,也满足通信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尤为关键。因此,在高职通信技术专业建设中应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建设实践基地等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青藏地区通信行业企业人才需求。

一、通信技术专业与行业职业岗位分析

(一)青藏地区学生基本情况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经济欠发达,全省有5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总数的46.98%,教育基础相对薄弱,教育资源缺乏,而职业教育既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地方产业的重要支柱,许多农牧区的孩子因为职业教育而成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改变了整个家庭乃至家族的生活境遇,也提升了整个农牧区的文明程度和受教育水平,使职业教育成为民族地区社会均衡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随着招生体制的改革,通信技术专业生源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少数民族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现在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各班级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均超过28%,个别班级达到70%。要使教育基础薄弱的少数民族农牧区孩子,接受优质的职业教育,学习专业技能,达到能就业、就好业的目的,就必须深度开展专业改革。

(二)青藏地区通信行业职业层次结构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深入青海省六州两市的通信企业,开展专业调研,走访企业40余次,发放问卷500余份。调研发现,由于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条件,自然环境艰苦,难以留住省外通信人才,而随着5G移动通信、IPV6、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作为载体的基础信息网络设施建设急需“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通信工程建设和维护人才。

1.岗位职责与教育层次

青藏地区通信行业的职业岗位和职业层次主要分为工人、技术工人、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工程现场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工程师等。高等职业教育通信技术专业主要培养的是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人员。同时,经过一定的工程实践和继续教育,部分优秀高职学生可以从事工程施工高级技术管理人员的岗位工作。青藏地区通信行业教育层次与岗位层次对应情况如表1所示。

2.专业设置与行业职业岗位的衔接度

作为培养通信技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结合青海省通信企业人才岗位需求情况确定。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层次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是初中级线务员、客户经理、监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员、材料管理员等,其专业岗位的“首岗”技能是“工程施工与管理”和“网络运行与维护”,由此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架构。岗位职业技能与专业课程对应情况如表2所示。

表1 青藏地区通信行业教育层次与岗位层次对应表

表2 岗位职业技能与专业课程对应表

二、专业建设思路

开展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其落脚点在于梳理清楚5个问题:一是摸清青藏地区学生受教育的基础和特点。青海省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学习自信心不强,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之牧区虽然推行“双语教学”,但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以本民族语言交流为主,汉语水平较低,仅达到能听懂汉语的程度。不过,其优点在于胆子大,敢于实践,喜欢动手操作。二是明确采用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深度合作,依托企业实际工程项目进行人才培养,根据工程建设进度开展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三是明确开设哪些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体系应避免“大而全”,要结合本省通信行业特点和岗位特性,构建理论知识与岗位技能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四是明确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避免单调,不要为“讲”而“讲”、为“学”而“学”。五是明确构建什么样的实践教学资源。由于通信技术设备更新快、技术复杂、商用设备价格高、不能满足多名学生同时训练的特点,在建设实践教学环境时,要综合考虑配套教材、师资力量等,不能片面追求新技术、新设备。

三、通信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一)校企融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在明确通信技术专业岗位群及核心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基本专业知识学习、突出高职教育高等性的同时,以通信行业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托通信企业工程建设项目进度开展教学,将行业标准嵌入课程标准,将职业资格认证嵌入课程体系,将企业工程案例嵌入课程内容,将企业文化嵌入实践模块,将企业工程项目嵌入教学过程,创建“工学交替的‘校企同频、项目引领、能力递进’的33式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以“2+0.5+0.5”形式开展教学,即在校学习的前两年,在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前瞻性的同时,根据校企合作企业的工程项目,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通信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专业核心课程,由校企合作企业进行授课,实行多学期、分段式的弹性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三条主线”(拟实课程、实践模块、技能鉴定)同步进行,3个实践环节(课内实训、模拟仿真、顶岗实习)“三层递进”的职业技能提升体系通道,达到“岗位适应能力”要求;第三年根据企业工程项目面向具体岗位进行为期4个月的跟岗实习,达到“岗位胜任能力”要求;最后,通过企业考核,进入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全方位参与企业工程建设项目,最终具备“岗位迁移能力”。该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工学交替的“校企同频、项目引领、能力递进”33式人才培养模式

(二)对接岗位,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依据通信技术更新快、时效强的特点建立专业课程,动态适应通信产业链人才技能需求变化的课程体系,使专业课程体系既具备相对稳定性,又能适应岗位需求的快速变化。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上,一是开发产业链岗位群基础类、通识类和技术类课程,使学生具备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二是开发针对产业链特定岗位的核心技能课程,注重职业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迅速上岗的“首岗”技能。同时,在聚焦青海省通信行业“首岗”技能(“工程施工与管理”和“网络运行与维护”)的基础上,依据职业资格标准,针对“首岗”技能需求,分解岗位工作任务,开发学习领域课程,构建以“准商用级”通信网实训平台为基础,以核心职业岗位能力为出发点,以“首岗”技能要求为导向,以通信工程施工项目为引领,以强化实践技能为目标的拟实结合课程体系,并通过网络系统集成、网络路由技术、通信线路施工技术、通信工程监理、通信工程制图及概预算和FTTX网络建设与维护6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和技能训练,加强职业素质与人文素养培育,体现能力本位,突出技术主线,兼顾“岗位迁移”需求的拟实结合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通信技术拟实结合课程体系结构

该课程体系由专业基础模块、职业通识模块、职业技术模块和职业核心技能模块构成。其中,专业基础模块和职业通识模块是通信行业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使学生具备职业人的基本岗位素质和专业综合技能。

1.专业基础模块

专业基础模块是培养专业人才必不可少的基础性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入门认知课程,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学习专业知识的前导性课程,培养学生作为社会人所必需的人文素养和基本素质。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客观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和价值观,了解通信行业发展趋势,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夯实专业通识类课程的学习基础。

2.职业通识模块

职业通识模块是学生开始接触通信专业基础知识的课程,是奠定职业能力的基础,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通信专业的概貌和基础,具备将来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职业素质和基本工作能力。

3.职业技术模块

职业技术模块是学习核心职业技能的理论基础。按照青藏地区通信行业的特点和人才需求状况,以通信网络建设与管理为载体,依托通信产业链岗位需求,以职业岗位技能需求为核心,对职业岗位所需职业技能进行凝练,将相关知识点按工作岗位梳理出关键技术点,构建课程体系,使学生具备“岗位适应能力”,达到“岗位胜任能力”要求,满足产业链动态变化需求,具备“岗位迁移能力”。

4.职业核心技能模块

职业核心技能模块以培养职业岗位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满足岗位技能需求为原则,既体现通信工程技术要求的深度又兼顾高职教育特点,在注重实操技能的同时结合企业工程进度实施多学期、分段式的弹性教学组织形式,将各个单项技能融会贯通,形成单项能力、综合能力、职业技能的渐进式知识和能力相互融合的通道,强化职业岗位技能。

(三)丰富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

为更好地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技能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探索并实践了“模拟公司项目式教学法”“11363教学模型”“模拟仿真+项目实战”以及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开发+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性考核,引入项目建设竞争机制和实训内容绩效考核办法,以“自评+互评+绩效考核”进行实训综合评价,激发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实现“仿真中求真,理实中求技”,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目的。

(四)构建“准商用级”实训基地

立足青藏地区通信行业特性,围绕“首岗”关键岗位群,以“高仿真”为目标,架构以电信现网设备为硬件,商用网管软件为操作平台的“准商用级”实训基地,并以通信工程施工为切入点,开展课内实训、仿真实训、专项和综合技能训练,实现“与岗对接”,通过对商用设备的操作、维护、配置和管理,建立“通信网架构”,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操作技能,使其具备“岗位迁移”能力。

结语

经过近6年5届21个班级1 000余名学生的不断探索、实践与改革,通信技术专业的《基于“模拟公司项目教学”的〈通信线路施工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通信技术专业“校企同频、项目引领、能力递进”的33式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基于模拟公司项目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分获2016年青海省教育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通信工程监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荣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案例奖;《通信管道工程-人孔建筑质量控制》微课作品获全国建筑类微课比赛一等奖;《通信管道工程-人孔建筑质量控制》微课作品获全国建筑类微课比赛一等奖;通信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确立为“省级教学团队”。通过麦可思第三方评价机构调研,该专业就业率达100%,专业对口率达到82%,人才培养得到质的飞跃。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岗位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